伍子胥?江上

来源 :现代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dc10272676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秋时期,伍子胥的父兄受奸人陷害而亡,徒剩其一人,从楚国向吴国千里逃亡。在楚吴两国交界,一个无名的渔夫,在伍子胥彷徨无助时,忽然出现在浩浩荡荡的江上,摇着船来渡他过江。这个渔夫的形象,后来成为一个特殊的“渡人者”典型。而这些不求回报的无名者,深深地根植于这片大地之上,成为中华历史传统中的一部分。
  伍子胥望着昭关以外的山水,世界好像换了一件新的衣裳,他自己却真实地获得了真实的生命。这里再也不会那样被人谈讲着,被人算计着,被人恐惧着了,他重新感到他又是一个自由的人。时节正是晚秋,回想山的北边,阴暗而沉郁,冬天已经到来;山的这边,眼前还是一片绿色,夏天仿佛还没有结束。向南望去,是一片人烟稀少的平原,在这广大无边的原野里,子胥渴望着,这时应该有一个人能分担他新生的幸福。他知道,这寂寞的平原的尽处是一道大江,他只有任凭他的想象把他全生命的饥渴扩张到还一眼望不见的大江以南去。
  子胥刚到江边时,太阳已经西斜,岸上并没有一个人,但是等他站定了,正想着不知怎样才能渡过时,转瞬间不知从哪里来的,三三两两集聚了十来个人:有的操着吴音,有的说着楚语,可是没有一个人注意子胥的行动,也不觉得他是什么特殊的人。子胥却很局促不安,江过不去,往后一步也不能退,只好选择一块石头坐下。等到他听出谈话的内容时,也就心安了。他听着,有人在抱怨,二十年来,这一带总是打过来打过去,不是楚国的兵来了,就是吴国的兵来了,弄得田也不好耕,买卖也不好做,一切都不容许你在今天计划明天的事。其中有一个上了年纪的人接着说:“前几天吴王余昧死了,王位本应该传给贤明的季札,全吴国的人也都盼望传给季札,但是季札死也不肯接受,要保持他的高洁,退到延陵耕田去了,王位只好落在余昧的儿子僚的身上。这位僚王仍然是本着先王的传统,兴兵动众,好像和楚国有什么解不开的仇似的。”
  “这算什么高洁呢,使全吴国的人都能保持高洁才是真高洁。他只自己保持高洁,而一般人都还在水火里过日子——我恨这样的人,因为追溯根源,我们都是吃了他高洁的苦。”一个年轻的人愤恨地说。
  那老年人却谅解季札,并且含着称赞的口气:“士各有志,我们也不能相强啊。他用好的行为启示我们,感动我们,不是比做国王有意义得多吗?一代的兴隆不过是几十年的事,但是一个人善良的行为却能传于永久——就以他在徐君墓旁挂剑的那件事而论,有人或者会以为是愚蠢的事,但对于友情而言是怎样好的一幅画图!”
  季札在死友墓旁挂剑的事,子胥从前也若有所闻,他再低下头看一看自己身边佩着的剑,不觉起了一個愿望:“我这时若有一个朋友,我也愿意把我的剑,十年未曾离身的剑,当作一个友情的赠品——不管这朋友活着也好,死了也好。而我永久只是一个人。”子胥这样想时,也就和那些人的谈话隔远了,江水里的云影在变幻,他又回到他自己身上。这时江水的上游忽然浮下一只渔船,船上回环不断地唱着歌:
  日月昭昭乎浸已驰,与子期乎芦之漪。
  面前的景色,自己的身世,日月昭昭乎浸已驰,是怎样感动子胥的心!他听着歌声,身不由己地从这块石头站起来,让歌声吸引着,向芦苇丛中走去。那些江边聚谈的人,还说得很热闹,子胥离开了他们,像是离开了一团无谓的纷争。
  他也不理解那渔夫的歌词到底含有什么深的意义,他只逡巡在芦苇旁。西沉的太阳把芦花染成金色,半圆的月也显露在天空,映入江心,是江里边永久捉不到的一块宝石。子胥正在迷惑不解身在何境时,渔夫的歌声又起了:
  日已夕兮予心忧悲,月已驰兮何不渡为。
  歌声越唱越近,渔舟在芦苇旁停住了。子胥又让歌声吸引着,身不由己地上了船。
  多少天的风尘仆仆,一走上船,呼吸着水上清新的空气,立即感到水的温柔。子胥无言,渔夫无语,岸上的谈话声也渐渐远了,耳边只有和谐的橹声,以及水上的泡沫随起随灭的声音。船到江中央,红日已经沉没,沉没在西方的故乡。江上刮来微风,水流也变得急骤了,世界回到原始一般地宁静。子胥对着这滔滔不断的流水,心头闪了几闪的是远古的洪水时代,治水的大禹怎样把鱼引入深渊,让人平静地住在陆地上——他又想这江里的水是从郢城那里流来的,但是这里的江比郢城那里宽广得多了。他立在船头,身影映在水里,好像又回到郢城,因为那里的楼台也曾照映在这同一的水里。他望着江水发呆,不知这里边含有多少故乡的流离失所的人的眼泪。父亲的、哥哥的尸体无人埋葬,也许早已被人抛入江心;他们得不到祭享的魂灵,想必正在这月夜的江上出没。郢城里一般的人都在享受所谓眼前的升平,谁知道这时正有一个人在遥远的江上正准备着一个工作,想把那污秽的城市洗刷一次呢。子胥的心随着月光膨胀起来,但是从那城市里传不来一点声音,除却江水是从那里流来的……
  他再看那渔夫有时抬起头望望远方,有时低下头看看江水,心境是多么平坦。他是水上生的,水上长的,将来还要在水上死去。他只知道水里什么地方有礁石,却不知人世上什么地方艰险。子胥在他眼里是怎样一个人呢?一个不知从何处来、又不知向哪里去的远方的行人罢了。他绝不会感到,子胥抱着多么沉重的一颗心;如果他感到一些,他的船在水上也许就不会这样叶子一般地轻飘了。但是子胥,却觉得这渔夫是他流亡以来所遇到的唯一的恩人,关于子胥,他虽一无所知,可是这引渡的恩惠有多么博大,尤其是那两句诗,是如何正恰中子胥的命运。怕只有最亲密的朋友才唱得出这样深切感人的歌词,而这歌词却又吐自一个异乡的、素不相识的人的口里。
  船缓缓地前进着。两人在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一个整日整夜浸在血的仇恨里,一个疏散于清淡的云水之乡。他看那渔夫摇橹的姿态,他享受到一些从来不曾体验过的柔情。往日的心总是箭一般的急,这时却唯恐把这段江水渡完,希望能多么久便多么久与渔夫共同领会这美好的时刻。
  黄昏后,江水变成了银河,月光显出它妩媚的威力,一切都更柔和了。对面的江岸,越来越近,船最后不能不靠岸停住,子胥深感又将要踏上陆地,回到他的现实,同时又不能不和那渔夫分离。
  一个素不相识的人,怎么能一开口就称他朋友呢?船靠岸了,子胥走下船,口里有些嗫嚅,但他最后不得不开口:“朋友。”
  渔夫听到这两个字,并不惊奇,因为他把这当作江湖上一般的称呼,但是在子胥心里,它却含有这字的根本的意义。
  “我把什么留给你作纪念呢?”
  渔夫倒有些惊奇了。
  这时子胥已经解下他的剑,捧在渔夫的面前。
  渔夫吓得倒退了两步,他说:“我,江上的人,要这有什么用呢?”
  “这是我家传的宝物,我佩带它将及十年了。”
  “你要拿这当作报酬吗?我把你渡过江来,这值得什么报酬呢?”渔夫的生活是有限的,江水给他的生活划了一个界限;他常常看见陆地上有些行人,不知他们为什么离乡背井要走得那么远。既然远行,山水就成为他们的阻碍;他看惯了走到江边过不来的行人是多么苦恼,他于是立下志愿,只要一有闲暇,就把那样的人顺便渡过来。因为他引渡那些阻于大江的辛苦的行人的时刻多半在晚间,所以就即景生情,唱出那样的歌曲。渔夫把这番心意缩成一句不关重要的话:“这值得什么报酬呢?”
  这两个人的世界不同,心境更不同。子胥半吞半吐地说:“你渡我过了江,同时也渡过了我的仇恨。将来说不定有那么一天,你再渡我回去。”渔夫听了这句话,一点也不懂,子胥看见月光下渔夫满头的银发,他蒙眬的眼睛好像在说:“我不能期待了。”这话,渔夫自然说不出,他只拨转船头,向下游驶去。
  子胥独自立在江边,进退失据,望着那只船越走越远了,最后他才自言自语地说:“你这无名的朋友,我现在空空地让你在我的面前消逝了,将来我却还要寻找你,不管是找到你的船,或是你的坟墓。”
  他再一看他手中的剑,觉得这剑已经不是他自己的了:他好像是在替一个永久难忘的朋友保留着这支剑。
  (摘自天地出版社《这才是我想要的语文书:现代小说分册》)
其他文献
历史上有许多小說都把“书”当作故事里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有一类小说特地让小说人物展示他们所读过的书,让我们看到是什么样的知识和思想构筑了他们的心灵图景,比如包法利夫人、安娜·卡列尼娜都很喜欢读书,比如索尔·贝娄的小说人物经常旁征博引,在各种哲学和文学经典中自由出入;还有一类小说则把写书当作小说的一部分;另外还有一种小说,纯粹把“书”当作一个最重要的主题来书写,比如博胡米尔·赫拉巴尔的《过于喧嚣的
期刊
米开朗基罗·梅里西·达·卡拉瓦乔(1571—1610),意大利巴洛克时期绘画大师,西方艺术史上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他一生狂放不羁,长期处于流浪作画的状态。卡拉瓦乔擅于从平凡中发掘神性的光芒,他的作品充满复杂的明暗对比,人物个性鲜明,拥有引人入胜的戏剧感和舞台感。他强烈反叛、超越时代的创作主题同样对后世的艺术家产生了深刻影响。  对于一些绘画大师来说,除了高超的技术之外,观察事物的独特方法也是为作品
期刊
昨天在波士顿的大街上,我看到一个年轻人滑着滑板撞了一个小孩儿。滑板冲入人行道,朝着一个小女孩全速直撞过去。我当时就在现场,在一个不太近也不太远的位置上看到了发生的一切。一切发生得悄然无声。一切发生在死寂之中。吓坏了的孩子试图躲避冲撞,她的哭声,她的妈妈在那一刻的尖叫声,都被灰色羊毛般昏暗的11月天空吸收掉了。孩子的身体毫不费力地腾空而起,缓慢运动,宛如在梦中飘浮,然后跌落,撞到人行道上,两次。就像
期刊
童话故事里有吃人狂魔。现代社会里,巨型吃货依然存在。吃人狂魔最喜欢吃小朋友们的小鲜肉,而巨型吃货最爱在各项竞吃大赛里对着电视台的摄像机,一口接一口地吞下十几个汉堡、十几个热狗,外加十几块比萨,再来好多根芦笋,好多好多坨黄油和牡蛎(当然是去了壳的哦)。我们把这些人叫作“竞赛型吃货”,他们都聚集在“大胃王、馋嘴猫以及好吃鬼国际联合会”的旗下。“大胃王、馋嘴猫以及好吃鬼国际联合会”每年会举办很多场比赛,
期刊
正如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幸存者《活出生命的意义》的作者维克多·弗兰克尔所言:“一個人身上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拿走,但最后只有一样东西是拿不走的,那就是人的自由——在面对特定环境时选择自己态度和自己所走的路的能力。”  我有一个同事,他分享了他的教授的故事。每天,这个矮小而又有点圆胖的人会走进大学校园,手里拿着咖啡,好心情自然洋溢在脸上。他会热情地和学生打招呼,经常停下来和他们谈论他们的一天,他是校园里最
期刊
每天早上6点,教练张博带领的辽宁省皮划艇激流回旋队都要准时出早操,他们所在的国家皮划艇激流回旋训练基地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身边奔涌的洛河,作为黄河的重要支流滚滚向东。8月18日清晨,正在出早操的队员听见消防警报刺破河水的咆哮。  一名晨泳者在洛河宜阳县城段二级橡胶坝内游泳时,洛河水势突然暴涨,该晨泳者被困于橡胶坝的水泥墩上。宜阳县消防救援大队接到救援报警后,20余名队员迅速赶到现场,立即组织7
期刊
凯利·约翰逊(1910—1990),是20世纪美国最负盛名、成就非常高的一位航空工程师、飞机设计师及制造师。他是美国军工巨头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灵魂人物,也是“臭鼬工厂”的创始人。在约翰逊研制的飞机中,最为人知的是洛克希德U-2侦察机和SR-71“黑鸟”。约翰逊一生共设计了四十多种飞机。  年轻漂亮的出纳员  洛克希德公司的出纳员是一位身材高挑、年轻漂亮的女士。我第一次看见她时,她正在弄账本。后来
期刊
想进入伊拉克,对于很多向往中东之行的人来说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因为人们大多不知道如何获得准入证。在我的认知里,伊拉克就是一个一直在打仗的国家,北部的ISIS(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势力也非常猖狂,首都巴格达更不知道是怎样的情况。为了能够走进巴格达,我多次请求使领馆的帮助,得到的答复都是“NO”。因为伊拉克不是一个旅游国家,想去那里旅游确实存在危险。据说当地的华人工程师都签了“生死契约”,也就是说在伊
期刊
钟扬(1964—2017),复旦大学教授、博导,在植物学、生物信息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创新成果。他曾率领团队在青藏高原为国家种质库收集数千万颗植物种子;他艰苦援藏16年,足迹遍布西藏最偏远、最艰苦的地区,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2017年9月25日,钟扬在赴内蒙古为民族干部授课途中遭遇车祸,不幸逝世。2018年,他被中宣部追授“时代楷模”称号。  初到研究
期刊
山是如何成为山的呢?  现在我们所见的山,起先的形态其实并不是山。即便是高大巍峨的崇山峻岭,在过去也仅仅是平坦的土地。那么,山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  山的成因可大致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火的形成,地壳喷出的高温熔岩经冷却凝固后不断堆积,便形成了火山。日本最著名的富士山就是火山。富士山是由3次火山大爆发喷出的熔岩堆积而成的。  另一种就是地表经过褶皱运动挤压形成的山。举例来说,当我们水平地拿起一块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