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阅读是培养学生语言、思维等多种能力的载体,也是发展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实施深度阅读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文章针对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多个课例,阐述了如何在读前、读中、读后环节中通过设置序列性、有效性、开放性、完整性问题,深化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 阅读教学;有效提问;英语思维
一、英语阅读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近年来,笔者所在市区英语教研室积极探索,以“打造深度思维阅读”为主题,将课内、课外阅读相结合,引领英语教师梳理阅读教学困惑,聚焦“真阅读”,但是在阅读教学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1)忽视读前活动的设计,学生缺乏阅读期待,被“生拉硬拽”进文本。
(2)教师设计的问题过于浅显,课堂呈现表面化的“积极”与“热闹”。教师的提问没有足够的驱动力,缺乏深度、广度和开放度。问题不能很好地关注“序列”,缺少整体性。
(3)读后活动与读中活动脱节,输入与输出不对称,“输出大于输入”。
二、提高英语阅读教学效率的措施
(一)做好读前热身,建构与阅读话题之间的联系
读前活动的目的是通过了解所涉及语篇的主题、概念、核心语言及文本与学习者的经验和生活的联结等,激活学生的认知图式,感知相关语言表达,形成阅读期待。
1.以Free Talk激发阅读兴趣。Free Talk是一种很好的激发阅读兴趣的方式,学生在课堂上自由谈论与阅读文章相关的话题,既能激活生活体验,使之建构起与阅读话题之间的联系,又能缓解阅读前的紧张心理。
例如,鲁教版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1“Mickey Mouse”一课的导入环节,可采用Free Talk的教学手段,首先让学生谈论最喜欢的卡通形象,随后引入本节课的主角——米奇,学生通过观察米奇的外貌、表情,简单表达个人对米奇的看法。最后通过“Where can we find Mickey?”这一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两个重要形容词simple和famous。
导入宜短不宜长,宜快不宜慢,引发学生Free Talk的问题一定要找准切口,直入主题。此时可以提出卷入式问题、启发式问题,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融入学习活动或应用行动之中。
2.善用标题和插图进行有效提问。读前提问通常围绕两大方面:学生已了解什么及学生想了解些什么?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阅读文本的标题,从而对文本内容进行初判和预测。可以这样进行提问:“What can you get from the title?”关注文本的插图和图表,通过文中图片这一视觉化的线索预测文章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处于认知的主动状态,从而产生阅读的欲望并做好阅读准备。
(二)做好读中、读后有效问题的设计,引领学生深度阅读
1.以半开放性和开放性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教师应设计半开放性和开放性问题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并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思考,运用所学语言进行表达。通过进一步追问,引发学生深度思考,或采用对话的形式,让师生始终处于交流和分享的状态。如“Mickey Mouse”一课,在呈现第一个事件时,引出Steamboat Willie这部动画片,欣赏完动画片之后,进一步追问:“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cartoon?”让学生将可视的图像信息转化为个人的观点,感受这部动画片的与众不同,引导学生通过再次阅读找出“It was the first cartoon with sound and music.”这一信息点。
2.通过层级问题的设计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依据布鲁姆认知领域的目标分类学,阅读课中设计的问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级:记忆型(Remember)、理解型(Understand)、应用型(Apply)、分析型(Analyze)、评价型(Evaluate)、创造型(Create)。
不同層级的问题对学生的思维品质的培养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记忆型、理解型和应用型的问题主要培养学生的低阶思维,而分析型、评价型和创造型的问题主要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例如,鲁教版英语九年级Singapore—A Place You Will Never Forget这节阅读课可以这样进行层级问题的设计:
(1)Whom is the article especially written for?
这个问题属于记忆型,既突出了本文的重点段落,又吸引学生以受众的身份一探究竟,同时为后面任务的设置埋下了伏笔。
(2)Where can you read the passage?
A.In Traveller B. In Science
这个问题属于分析型,学生通过分析题目形成一种判断,而判断力是高阶思维的一种。此问题的设置还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体裁进行剖析,为读后活动的完成做好铺垫。选项的设计也吸引学生进一步了解文本到底是关于Singapore哪方面的内容,是旅游介绍还是自然风貌?
(3)Is it difficult for Wang Dong, a 12-year-old girl who has learned English for just 2 years, 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if she visits Singapore with her family?
What languages can she speak? Why?
这个问题属于评价型,源于文本但又高于文本。学生只有在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运用所学进行分析、评价才能得出结论,真正体现了“授之以渔”的教学策略。 (4)Why is there a thick Chinese taste in Singapore?
Why is it an Englishs-peaking country?
Why are there many kinds of food from other countries?
这三个问题直接引出了Singapore的历史背景。在新加坡,不仅有浓浓的中国味,还能吃到日本料理、印度美食及西餐,同时它还是一个说英语的国家。到底是什么历史原因导致这些看似矛盾又合理存在的事实出现?教师此处的教学设计就要真正担负起英语教师对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的责任,通过背景介绍,学生才能真正懂得“You won’t have any problems getting rice, noodles or dumplings. Whether you like Indian food, western food or Japanese food, you will find it all in Singapore.”
文本最后一段介紹新加坡的天气情况。大多数教师会这样设计:“What is the weather like in Singapore? Why?”属于事实型问题,学生可以直接从文本中找到答案。而如果教师这样设计:
(5)Wang Dong’s sister asks:“Is there winter in Singapore? Can I play with snow!”
Wang Dong’s mother asks:“Is it hot in Singapore? What kind of clothes should we take?”
用这种分析应用型的问题代替记忆事实型的问题,学生不仅要学会捕捉文本信息,而且要能够用这种信息去解决问题,从而进行深度学习。
(三)关注问题的连贯性、序列性,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落实“立德树人”教学目标
无论是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教学,教师需结合文本发展脉络设计问题,关注问题的连贯性和序列性。例如,有这样一篇课外阅读文本:Evan感到家里有弟弟妹妹的烦恼,作为家里的老大,他需要给弟弟妹妹做榜样,但总是与弟弟妹妹比较,抱怨多方面的不公平。
文章反映了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三孩政策的放开引发的原独生子女的心理不平衡的社会现状,教师可以设置以下几个问题:
(1)How many children are there in Evan’s family?
(2)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phrase“a secluded place” mean in Chinese?
(3)Why is Evan expected to be cooperative at all times?
(4)How did Evan feel when he wrote this letter?
(5)Evan thinks many things unfair, but in fact some of them are not his brother or sister’s fault. List 2 of the “unfair” things.
为了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教师可以利用读后写作的任务让学生深度思考:假如你是Kids Advice Magazine的编辑,请针对Evan的烦恼,用英语给他写一封回信,对他进行开导,鼓励、建议他做好这个年龄段应该做的事,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这是围绕读中环节的问题而展开的任务。在新的情境中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不仅帮助学生提升了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评判思维能力,遵循了学以致用原则,而且德育渗透恰到好处。一节阅读课是否有效,能否引领学生从浅阅读走向深度阅读,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有效利用问题这一思维工具。教师的提问只有具备足够的驱动力,有一定的深度、广度和开放度,阅读课才能走向深处。
[关键词] 阅读教学;有效提问;英语思维
一、英语阅读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近年来,笔者所在市区英语教研室积极探索,以“打造深度思维阅读”为主题,将课内、课外阅读相结合,引领英语教师梳理阅读教学困惑,聚焦“真阅读”,但是在阅读教学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1)忽视读前活动的设计,学生缺乏阅读期待,被“生拉硬拽”进文本。
(2)教师设计的问题过于浅显,课堂呈现表面化的“积极”与“热闹”。教师的提问没有足够的驱动力,缺乏深度、广度和开放度。问题不能很好地关注“序列”,缺少整体性。
(3)读后活动与读中活动脱节,输入与输出不对称,“输出大于输入”。
二、提高英语阅读教学效率的措施
(一)做好读前热身,建构与阅读话题之间的联系
读前活动的目的是通过了解所涉及语篇的主题、概念、核心语言及文本与学习者的经验和生活的联结等,激活学生的认知图式,感知相关语言表达,形成阅读期待。
1.以Free Talk激发阅读兴趣。Free Talk是一种很好的激发阅读兴趣的方式,学生在课堂上自由谈论与阅读文章相关的话题,既能激活生活体验,使之建构起与阅读话题之间的联系,又能缓解阅读前的紧张心理。
例如,鲁教版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1“Mickey Mouse”一课的导入环节,可采用Free Talk的教学手段,首先让学生谈论最喜欢的卡通形象,随后引入本节课的主角——米奇,学生通过观察米奇的外貌、表情,简单表达个人对米奇的看法。最后通过“Where can we find Mickey?”这一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两个重要形容词simple和famous。
导入宜短不宜长,宜快不宜慢,引发学生Free Talk的问题一定要找准切口,直入主题。此时可以提出卷入式问题、启发式问题,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融入学习活动或应用行动之中。
2.善用标题和插图进行有效提问。读前提问通常围绕两大方面:学生已了解什么及学生想了解些什么?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阅读文本的标题,从而对文本内容进行初判和预测。可以这样进行提问:“What can you get from the title?”关注文本的插图和图表,通过文中图片这一视觉化的线索预测文章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处于认知的主动状态,从而产生阅读的欲望并做好阅读准备。
(二)做好读中、读后有效问题的设计,引领学生深度阅读
1.以半开放性和开放性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教师应设计半开放性和开放性问题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并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思考,运用所学语言进行表达。通过进一步追问,引发学生深度思考,或采用对话的形式,让师生始终处于交流和分享的状态。如“Mickey Mouse”一课,在呈现第一个事件时,引出Steamboat Willie这部动画片,欣赏完动画片之后,进一步追问:“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cartoon?”让学生将可视的图像信息转化为个人的观点,感受这部动画片的与众不同,引导学生通过再次阅读找出“It was the first cartoon with sound and music.”这一信息点。
2.通过层级问题的设计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依据布鲁姆认知领域的目标分类学,阅读课中设计的问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级:记忆型(Remember)、理解型(Understand)、应用型(Apply)、分析型(Analyze)、评价型(Evaluate)、创造型(Create)。
不同層级的问题对学生的思维品质的培养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记忆型、理解型和应用型的问题主要培养学生的低阶思维,而分析型、评价型和创造型的问题主要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例如,鲁教版英语九年级Singapore—A Place You Will Never Forget这节阅读课可以这样进行层级问题的设计:
(1)Whom is the article especially written for?
这个问题属于记忆型,既突出了本文的重点段落,又吸引学生以受众的身份一探究竟,同时为后面任务的设置埋下了伏笔。
(2)Where can you read the passage?
A.In Traveller B. In Science
这个问题属于分析型,学生通过分析题目形成一种判断,而判断力是高阶思维的一种。此问题的设置还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体裁进行剖析,为读后活动的完成做好铺垫。选项的设计也吸引学生进一步了解文本到底是关于Singapore哪方面的内容,是旅游介绍还是自然风貌?
(3)Is it difficult for Wang Dong, a 12-year-old girl who has learned English for just 2 years, 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if she visits Singapore with her family?
What languages can she speak? Why?
这个问题属于评价型,源于文本但又高于文本。学生只有在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运用所学进行分析、评价才能得出结论,真正体现了“授之以渔”的教学策略。 (4)Why is there a thick Chinese taste in Singapore?
Why is it an Englishs-peaking country?
Why are there many kinds of food from other countries?
这三个问题直接引出了Singapore的历史背景。在新加坡,不仅有浓浓的中国味,还能吃到日本料理、印度美食及西餐,同时它还是一个说英语的国家。到底是什么历史原因导致这些看似矛盾又合理存在的事实出现?教师此处的教学设计就要真正担负起英语教师对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的责任,通过背景介绍,学生才能真正懂得“You won’t have any problems getting rice, noodles or dumplings. Whether you like Indian food, western food or Japanese food, you will find it all in Singapore.”
文本最后一段介紹新加坡的天气情况。大多数教师会这样设计:“What is the weather like in Singapore? Why?”属于事实型问题,学生可以直接从文本中找到答案。而如果教师这样设计:
(5)Wang Dong’s sister asks:“Is there winter in Singapore? Can I play with snow!”
Wang Dong’s mother asks:“Is it hot in Singapore? What kind of clothes should we take?”
用这种分析应用型的问题代替记忆事实型的问题,学生不仅要学会捕捉文本信息,而且要能够用这种信息去解决问题,从而进行深度学习。
(三)关注问题的连贯性、序列性,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落实“立德树人”教学目标
无论是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教学,教师需结合文本发展脉络设计问题,关注问题的连贯性和序列性。例如,有这样一篇课外阅读文本:Evan感到家里有弟弟妹妹的烦恼,作为家里的老大,他需要给弟弟妹妹做榜样,但总是与弟弟妹妹比较,抱怨多方面的不公平。
文章反映了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三孩政策的放开引发的原独生子女的心理不平衡的社会现状,教师可以设置以下几个问题:
(1)How many children are there in Evan’s family?
(2)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phrase“a secluded place” mean in Chinese?
(3)Why is Evan expected to be cooperative at all times?
(4)How did Evan feel when he wrote this letter?
(5)Evan thinks many things unfair, but in fact some of them are not his brother or sister’s fault. List 2 of the “unfair” things.
为了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教师可以利用读后写作的任务让学生深度思考:假如你是Kids Advice Magazine的编辑,请针对Evan的烦恼,用英语给他写一封回信,对他进行开导,鼓励、建议他做好这个年龄段应该做的事,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这是围绕读中环节的问题而展开的任务。在新的情境中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不仅帮助学生提升了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评判思维能力,遵循了学以致用原则,而且德育渗透恰到好处。一节阅读课是否有效,能否引领学生从浅阅读走向深度阅读,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有效利用问题这一思维工具。教师的提问只有具备足够的驱动力,有一定的深度、广度和开放度,阅读课才能走向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