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高职院校“一懂两爱”人才培养路径

来源 :教师博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xiao134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为农业高等职业教育变革人才培养模式和承担新任务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乡村人才稀缺成为目前乡村发展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乡村需要大批量的“一懂两爱”人才。文章通过对农业高职院校“一懂两爱”人才培养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进行分析,提出农业高职院校“一懂两爱”人才培养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 农业高职院校;“一懂两爱”;人才培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步伐的加快,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差异较大、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地区差异明显等现象频繁呈现,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流向城市,农村从事涉农相关事宜的人员文化程度相对较低,涉农相关专业技能较为缺乏等问题凸显。此外,乡镇公务员和农村事业单位在逢进必考的限制下,出现长期缺人和有编无人的现象。加之考试方式的单一,导致出现从业人员管理型人才多而专业技能型人才少的尴尬处境。与此同时,在退役军人与机构改革遗留的政策安置下,乡镇事业单位人员长期爆满,人才引进困难。人才稀缺成为乡村发展的绊脚石,乡村亟须大量的“一懂两爱”人才。“一懂”是指懂农业;“二爱”是指爱农村、爱农民。
  一、农业高职院校“一懂两爱”人才培养的有利条件
  (一)农业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本质上就是为“三农”服务
  大多数涉农高职院校是由原中等农业学校、成人教育学校、农业管理行政学校转变而成的。大多数学校原本直属当地农业部门,具有服务“三农”的属性。当下的农业高职院校管理理念仍然立足于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学校朝着服务“三农”的方向发展。例如,北京农业职业学院从北京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农业发展的需要出发,加大协调专业结构的力度,对现有专业进行升级改造,效果较为显著,60%以上的专业都能够有效衔接北京地区农业。
  (二)农业高职教育具有独特的行业特色服务模式
  多年来,农业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面向农业方向,逐步摸索出具有农业职业教育特色的服务模式。总结起来主要有三种模式:首先,采取产学研结合的方式,共同“孵化”农业科技和人力资源;其次,通过实施科技落地、大学生和村干部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服务,为农村和乡镇政府提供不同的人力资源服务;最后,通过协作的方式将农业高职院校的农业新科技和农村发展新理念在农村扎根。
  (三)政府将继续出台相关利好政策,促进农业高职院校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实施农村发展战略是党的重大决策部署,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又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历史使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离不开社会整体力量,特别是人才支撑力量,提出了人才振兴计划。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乡村振兴”计划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这些政策为未来农业高职院校就业教育服务农村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持,促进了农业高职院校就业教育服务农村发展并衔接乡村振兴。
  二、农业高职院校“一懂两爱”人才培养的弊端
  地方农业高职院校在农业教育服务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多种因素的交叉影响下,地方农业高职院校在人力资源开发、人才培养及成长计划等方面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一)人力资源支撑作用不明确
  一是具有农业专业技能的人力资源严重短缺。作为农业大国,中国的农业和林业工程师明显不足。中国农业科技工程师占比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二是涉农专业毕业生规模相对较小。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1—2016年)》显示,涉农专业大学的毕业生数量一直在11.5万人徘徊。三是涉农专业毕业生的职业承受能力较弱。教学安排往往与实际生产相差甚远,“黑板种田”“实验室养鱼”现象时有发生,导致涉农专业毕业生缺乏实际创业能力,行业的适应性明显不强。
  (二)科学研究与生产脱钩
  在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地方农业高职院校的“专业科学研究”和“检验研究”倾向较为严重,科技资源总量供给和解决生产问题的能力仍存在较大差异。一是科学研究的主题偏离了“三农”发展的需要。大多数科学工作者的研究主题来自政府资助和专项计划,往往偏离了农业方面的实际问题。二是科学研究成果难以应用。地方农业高等职业院校十分重视科研成果的考核和发表高水平论文的篇数,但是缺乏“三农”发展所必需的科技研究鼓励。
  (三)人才培养层次不高、结构滞后
  地方农业高职院校的农业科技服务人员主要由传统涉农专业人员组成。在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领域的人才很少,既有农业技术又有推广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则更为稀缺。另外,农业科技服务的投入机制和合作机制也存在一些诸如多路径经费投入实际效果不理想、多方主体沟通不到位、各主体利益无法最大化等问题。
  三、地方农业高职院校“一懂两爱”人才培养路径
  (一)加强培训管理,培养“一懂兩爱”人才
  地方农业高职院校针对实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专业领域建设,修订了涉农相关专业人力资源开发规划,优化了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育,积极参与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大力进行“一懂两爱”技术型人才培养。此外,通过“半农半读”“送教下乡”等模式让更多的农村劳动者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发展地方科技人力资源,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地方农业高职院校依托国家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项目,实施现代青年农民培训计划、新型农场管理领军人才培训计划、农村实用人力资源领军人才培训计划、农业产业扶贫培训计划。采取“协调推进、调度指导、培养本地化”等方式,以多种形式、多种路线培养各类领导人才、业务经理和专业服务人员。
  (二)坚持科技支撑,集约服务农村发展的资源
  农业农村部和其他部门整合资源优势,深耕细作,积极参与现代产业改造项目的实施,全面对接农业项目、环境工程、园艺等学科资源,提高园艺产品质量,促进设施设备升级、优良品种推广、技术积累和创新,培育新产业、新业态。
  与城乡产业对接,打造智慧农业。针对城乡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需求,发挥农业加工、食品加工、环境工程、化工加工、自动化等优势,支持农村产业繁荣。与现代农业装备制造企业一道,突破中国农业机械装备产业的困境,促进产业转型。加强农业大数据应用,建设农业。
  (三)组织机制创新,服务乡村振兴
  农村高职院校积极为乡村振兴服务,并纳入学校的重要议程。建立农村促进指导小组,承担一个学院的农村学校二级管理模式。
  以振兴农村为重点,必须创新人力资源集中机制。地方农业高职院校积极构建学校人力资源开发合作交流机制,通过政策鼓励、物质鼓励、职称鼓励等方式,使人力资源、技术等创新要素成为农业的主战场。鼓励以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绩效作为专业技术岗位考核、年度业务考核等社会服务绩效考核的内容,进一步深化模式探索,创新服务模式机制。
  参考文献
  [1]顾晖.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高职院校的机遇与发展路径[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31(20):35-36 52.
  [2]常风华.高职高专教育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与作为探讨[J].河南农业,2018(30):8-9.
  [3]马彦蕾.乡村振兴战略下高职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研究[J].现代教育,2018(10):48-49.
  [4]杨立艳,张乖利.高职院校教师参与乡村振兴途径和优势[J].新经济导刊,2018(10):82-85.
  [5]丁广明,张军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创新创业教育[J].职教通讯,2018(16):55-58.
  [6]侯丽华.高职院校助力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研究[J].乡村科技,2018(12):10-12.
  [7]洪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高职学生可持续能力培养探析——以江苏M职院为例[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1(1):74-75 77.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学前教育不断改革与创新,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是幼儿教育的重点,也是让幼儿快乐学习、快乐成长的关键所在。教师应遵循“保教结合”原则,从幼儿的饮食起居、体育运动、健康防疫等方面思考如何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  [关键词] 保教结合;幼儿身体素质;体育运动  “保教結合”是我国幼儿教育的一大特色,也是幼儿园一贯坚持的原则。随着人类对自身研究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对幼儿身心发展
[摘 要] 在中学教育工作中,需要充分重视弱势群体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积极关注学生的心理动向,一旦学生产生心理波动便需要教师及时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进行引导,以保证中学弱势群体子女能够健康茁壮成长。教师应首先充分剖析中学教学中弱势群体子女的分类,其次细致分析其所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最后提出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用情感去感化学生三项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关键词] 弱势群体;心
[摘 要] 朗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文章分析当前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问题,并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途径。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激发朗读兴趣、做好示范朗读、引导反复朗读、优化朗读指导等策略,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关键词] 初中语文;朗读能力;教学策略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的困境  (一)朗读教学的大环境不容乐观  应试教育广泛而深刻地
以“减数分裂”一节复习课教学为例,文章将图表等表征应用于高三一轮复习课中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质疑拓展等环节,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图表可以为学习者提供多样化的信息呈现方式,利用图表来展示一个知识点或学习对象,可以实现学习障碍的最小化和学习机会的最大化.
[摘 要] 高中信息技术项目式教学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和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方面的核心素养。文章以学习迁移理论为指导,提出了具有实践意义的三个教学策略,即提炼算法策略、替换要素策略和逆向思维策略,结合项目式教学实例,对每个教学策略进行了解释和论证,为项目式教学的深入开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信息技术;项目式教学;迁移理论  一、学习迁移理论
[摘 要] 生动鲜活的案例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中产生亲密感和真实感,进而产生共鸣。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选择适当的教学案例,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课前教师需准备合适的政治教学案例。文章以《政治生活:国家行政机构》一课的教学为例,论述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如何选择并运用教学案例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 高中政治;案例;核心素养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政治教师
[摘 要] 新形势下,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带来机遇与挑战。我国地方高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一些困境,造成实际效果不理想。鉴于此,文章以新形势为着手点,分析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给出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措施,为类似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一)相关课程设置不合理  要想培养与提升大学生的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出台,对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做出了全面部署,指明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启动了“1+X”证书制度.文章主要从“1+X”证书制度的背景、内涵出发,探索中职客户信息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而促进客户信息服务专业的建设发展.
在音乐新课程建设中,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音乐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主张把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作为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和发展性目标.因而对学生的音乐学习的动机与兴趣值得探究.以南昌市某高中学校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发放80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670份.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探究不同年级与性别的学生在学习兴趣上的差异及学生音乐学习的动机对学习兴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级的学生在音乐学习动机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性别的学生在音乐学习动机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兴趣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性别的学生在学习
[摘 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学校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在中小学阶段,因为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塑造健康心理的关键阶段。广大中小学校管理者要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管理工作结合起来,要与家校合作结合起来,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活动及管理活动,进行有效渗透,来维护中小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为他们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中小学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工作  在传统教育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