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注:此文部分出自2013年度河南省大中专就创业立项课题 “基于AHP的大学生创业服务评价体系构建”(课题立项编号JYB2013109)。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批准号:BIA130088.
基于要素体系的大学生创业评价研究阶段性成果
【文章摘要】
通过经济转型期大学生创业的特点及机遇分析,揭示经济转型期大学生创业的意义在于完善产业结构、促进充分就业。
【关键词】
大学生创业;社会环境;问卷调查
1.经济转型期大学生创业特点分析
大学生无论是年龄特征、心理特征还是自身素质特征,都有强烈的成功欲望,有对未来的美好设想和预期,有较强的职业自信从业能力。北京大学团委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自身发展是当代大学生关注的最重要的主题。另一项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多元化。当代大学生所变现出来的这些积极状态和良好特征,为大学生创业打下了主体的素养和动力基础。
罗天虎在《创业学教程》中,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创业浪潮分为了5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原始积累阶段,也称为个体户阶段(1979-1984),其主要特征是创业人数不多,且多是农村人口和城镇无业人员,文化程度不高,经营方式简单、原始。第二阶段是正式起步阶段(1984-1988),也称作“头班车”阶段,主要特征是创业人员除了第一阶段人员外,加入了大批敢为人先的知识分子,开始创办具有现代意义的企业。第三阶段是曲折前行阶段(1988-1992),创业经商人数大增,甚至在大学校园出现了“练摊儿”的学生业主。第四阶段是迅猛发展阶段(1992-1997),也称末班车阶段,其主要特征是创业人员中政府机关“下海”人员猛增,下岗人员以创业实现再就业的人员迅速增加,所创办的企业规模较大,涉足行业多。第五阶段是走向成熟阶段(1997-今),主要特征是创业范围在更广阔的空间展开,创业进入了全面推进时期。
2.经济转型期大学生创业机遇
近几年,国内每年新增就业岗位和新增就业人口的缺口有几百万。也就是说,在旧的失业人员大量存在的同时,每年仍将新增几百万新的失业人员。长此以往,必将导致新的社会不公,甚至引发社会、经济、政治等诸方面的问题。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产业结构的调整引起就业结构的调整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城镇新增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所形成的“三峰叠加”态势的影響;市场竞争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失业人员的技术、资金等个人条件方面的影响等等。社会保障措施不在这样的就业大背景下,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大幅攀升,从2000年的107万增加到2007年的480万,在校大学生的数量剧增,然而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却连年持续下滑,过去曾经一度被认为是社会“精英”的大学生,步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这些情况,使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凸现。
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学生创业意识不高,自主创业的实际人数不多,占大学生总数的比例不大。2007 年 6 月搜狐网做了一份 2006 年大学毕业生择业意向调查,结果显示,选择自主创业只有 9.4%。
创业意识需要从小培养。在西方发达国家,创业教育往往从义务教育阶段就开始培养,比如日本从小学就开始实施就业和创业教育,法国从初中就开始加强创业教育,而我国却把创业教育重点放在即将面临就业的大学阶段,义务教育阶段则明显不足。当今,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随着经济领域的深刻变革,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学生创业的社会环境正在形成。
在我国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强调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提出“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完善中小企业政策法规体系。促进中小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引导中小企业集群发展,提高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创造良好环境,激发中小企业发展活力”。明确“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促进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在继续做强做大高技术产业基础上,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对大学生来讲,这是难得的社会需求和历史机遇,引导、鼓励大学生创业,完善大学生创业环境,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时不我待,意义非凡。
3.经济转型期大学生创业的意义
通过大学生创业的研究,对尊重和保护大学生创业热情,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从而推动我国大学生创业的全面开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引发和鼓励大学生创业热情。有关数据显示,大学生创业更多是居于所学专业和自己的知识能力,在遇到或获得创业机会时进行创业活动,其中有相当多的学生是怀抱着对未来的梦想和对自己的信任,寻求创业机会,力图建功立业。用心理学、社会学和人力资本理论归纳和寻求大学生创业动机和创业各个阶段的心理活动机理,排除创业风险对大学生创业主动性的负面影响,帮助他们树立抵抗风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更多的大学生投入到自主创业的活动中来,因此,大学生创业研究有利于保护和鼓励大学生的创业热情。
(2)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著名管理学家熊彼特认为,创新是创业的本质和手段,而大学生创业的一个鲜明特色,就是在创业中体现创新,创新是大学生创业的价值核心,无论是创建新的组织体还是在原有组织中进行内创业,都需要围绕着创新进行。充分地重视创新意识,彰显创新意识在创业中的价值,分析和揭示创新在大学生创业中的核心地位,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3)指导大学生理性客观地对待创业。虽然经济发展需要大学生创业,政府倡导和支持大学生创业,部分高校也启动了大学生创业教育,但大多数大学毕业生仍然不选择自主创业,在整个创业人员中接受过高等教育者所占比例较小,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大学生对创业的神秘认识和畏惧心理。研究大学生创业,帮助他们客观、科学地认识创业,激励他们勇于创新,敢于尝试,同时又科学、理性地对待创业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和困难,既不盲目幻想,也不畏缩害怕,正确分析自己,客观分析环境,准确判断机会,使大学生更理性地创业,科学地进行创业管理。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毕业人数的增多,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进而大学生创业教育受到重视,创业教育也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形势所需。因此,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不能仅靠职业教育和专业技术教育这种简单的办法,应该从适应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使他们树立创业意识,学会创业的方法,掌握创业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成为创业的人才。
【参考文献】
罗天虎.创业学教程.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7页
【作者简介】
范会玲,女,1969-09-20,讲师/经济师,河南郑州人,郑州师范学院,主要研究方向:创业管理。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批准号:BIA130088.
基于要素体系的大学生创业评价研究阶段性成果
【文章摘要】
通过经济转型期大学生创业的特点及机遇分析,揭示经济转型期大学生创业的意义在于完善产业结构、促进充分就业。
【关键词】
大学生创业;社会环境;问卷调查
1.经济转型期大学生创业特点分析
大学生无论是年龄特征、心理特征还是自身素质特征,都有强烈的成功欲望,有对未来的美好设想和预期,有较强的职业自信从业能力。北京大学团委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自身发展是当代大学生关注的最重要的主题。另一项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多元化。当代大学生所变现出来的这些积极状态和良好特征,为大学生创业打下了主体的素养和动力基础。
罗天虎在《创业学教程》中,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创业浪潮分为了5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原始积累阶段,也称为个体户阶段(1979-1984),其主要特征是创业人数不多,且多是农村人口和城镇无业人员,文化程度不高,经营方式简单、原始。第二阶段是正式起步阶段(1984-1988),也称作“头班车”阶段,主要特征是创业人员除了第一阶段人员外,加入了大批敢为人先的知识分子,开始创办具有现代意义的企业。第三阶段是曲折前行阶段(1988-1992),创业经商人数大增,甚至在大学校园出现了“练摊儿”的学生业主。第四阶段是迅猛发展阶段(1992-1997),也称末班车阶段,其主要特征是创业人员中政府机关“下海”人员猛增,下岗人员以创业实现再就业的人员迅速增加,所创办的企业规模较大,涉足行业多。第五阶段是走向成熟阶段(1997-今),主要特征是创业范围在更广阔的空间展开,创业进入了全面推进时期。
2.经济转型期大学生创业机遇
近几年,国内每年新增就业岗位和新增就业人口的缺口有几百万。也就是说,在旧的失业人员大量存在的同时,每年仍将新增几百万新的失业人员。长此以往,必将导致新的社会不公,甚至引发社会、经济、政治等诸方面的问题。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产业结构的调整引起就业结构的调整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城镇新增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所形成的“三峰叠加”态势的影響;市场竞争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失业人员的技术、资金等个人条件方面的影响等等。社会保障措施不在这样的就业大背景下,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大幅攀升,从2000年的107万增加到2007年的480万,在校大学生的数量剧增,然而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却连年持续下滑,过去曾经一度被认为是社会“精英”的大学生,步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这些情况,使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凸现。
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学生创业意识不高,自主创业的实际人数不多,占大学生总数的比例不大。2007 年 6 月搜狐网做了一份 2006 年大学毕业生择业意向调查,结果显示,选择自主创业只有 9.4%。
创业意识需要从小培养。在西方发达国家,创业教育往往从义务教育阶段就开始培养,比如日本从小学就开始实施就业和创业教育,法国从初中就开始加强创业教育,而我国却把创业教育重点放在即将面临就业的大学阶段,义务教育阶段则明显不足。当今,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随着经济领域的深刻变革,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学生创业的社会环境正在形成。
在我国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强调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提出“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完善中小企业政策法规体系。促进中小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引导中小企业集群发展,提高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创造良好环境,激发中小企业发展活力”。明确“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促进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在继续做强做大高技术产业基础上,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对大学生来讲,这是难得的社会需求和历史机遇,引导、鼓励大学生创业,完善大学生创业环境,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时不我待,意义非凡。
3.经济转型期大学生创业的意义
通过大学生创业的研究,对尊重和保护大学生创业热情,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从而推动我国大学生创业的全面开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引发和鼓励大学生创业热情。有关数据显示,大学生创业更多是居于所学专业和自己的知识能力,在遇到或获得创业机会时进行创业活动,其中有相当多的学生是怀抱着对未来的梦想和对自己的信任,寻求创业机会,力图建功立业。用心理学、社会学和人力资本理论归纳和寻求大学生创业动机和创业各个阶段的心理活动机理,排除创业风险对大学生创业主动性的负面影响,帮助他们树立抵抗风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更多的大学生投入到自主创业的活动中来,因此,大学生创业研究有利于保护和鼓励大学生的创业热情。
(2)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著名管理学家熊彼特认为,创新是创业的本质和手段,而大学生创业的一个鲜明特色,就是在创业中体现创新,创新是大学生创业的价值核心,无论是创建新的组织体还是在原有组织中进行内创业,都需要围绕着创新进行。充分地重视创新意识,彰显创新意识在创业中的价值,分析和揭示创新在大学生创业中的核心地位,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3)指导大学生理性客观地对待创业。虽然经济发展需要大学生创业,政府倡导和支持大学生创业,部分高校也启动了大学生创业教育,但大多数大学毕业生仍然不选择自主创业,在整个创业人员中接受过高等教育者所占比例较小,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大学生对创业的神秘认识和畏惧心理。研究大学生创业,帮助他们客观、科学地认识创业,激励他们勇于创新,敢于尝试,同时又科学、理性地对待创业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和困难,既不盲目幻想,也不畏缩害怕,正确分析自己,客观分析环境,准确判断机会,使大学生更理性地创业,科学地进行创业管理。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毕业人数的增多,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进而大学生创业教育受到重视,创业教育也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形势所需。因此,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不能仅靠职业教育和专业技术教育这种简单的办法,应该从适应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使他们树立创业意识,学会创业的方法,掌握创业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成为创业的人才。
【参考文献】
罗天虎.创业学教程.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7页
【作者简介】
范会玲,女,1969-09-20,讲师/经济师,河南郑州人,郑州师范学院,主要研究方向:创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