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摘要】
从上上个世纪的七八十年代以来,印象派的绘画进入到了一个发展的鼎盛时期,并迅速的从欧洲广泛的传播到世界各地,并以其独特的个性特点和魅力受到了各国绘画作家的青睐和学习。印象派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光与色的有机结合和运用,二者的结合可以体现出更好的艺术效果和良好的自然形态,同时印象派绘画作品还比较热衷于对于那些忽隐忽现和稍纵即逝的景物的描写和创造,通过这种扑朔迷离的感觉来表现自己对于大自然的那种自然美的喜爱,以及对于美好时光的一种向往。光与色本身就是大自然所客观存在的事物,通过印象派的一种艺术表达,可以发挥出更高艺术价值。对于印象派绘画的光与色的分析和研究是对于古典文化继承和发展的一种表现,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关键词】
印象派;文化内涵;光与色;研究;分析
每一个特定的历史发展时期,艺术的发展都有其时代相关的特性特点,而每当一种艺术发展到鼎盛时期之后都会根据当时的艺术背景进行必要的创新形式的发展,而从这个角度来看印象派绘画,它的根源其实是和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有着密切的联系的,也可以说印象主义所产生的理论实践基础就是古典浪漫主义。但是每一种新鲜事物或是思想的产生与发展都是长时间的理论实践的发展结果,对于印象派的绘画来说,更是一种和其他绘画界的主流思想相悖的新的艺术流派,因此纵观印象派绘画的发展史,也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辛的过程。在十九世纪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历史阶段,对于印象派绘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开始对于大自然的光与色进行研究,并集中表现于他们的绘画作品之中,由此印象派绘画的一个显著特点也由此而生。本文将从印象派的由来出发,对于印象派绘画的恩华内涵以及在色彩运用方面的重大突破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最后对于印象派绘画之中的光与色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对于当代的影响价值进行了论述,以此来表现印象派绘画的重要艺术价值所在。
1 对印象派的由来分析
印象派绘画的产生与发展是西方绘画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艺术流派,它对于西方艺术形式的变革具有重要的影响。从印象派的发展由来来看,印象派最早产生于十九世纪的七十年代,具体的说是在1863年,当时候印象派绘画的产生是一个曲折的历程,而很多的印象派作品被认为是和当时时代潮流思想相违背的,同时备受歧视和批判。其中最典型的一幅作品就是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这幅作品在展出之后就收到了社会的各种批判与指责,被受到了人们的各种歧视,但是马奈的绘画思想并不是没人接受的,一些具有创新意识的绘画作家,比如莫奈、雷诺阿、德加等都纷纷的和马奈进行联合,并于1874年4月的巴黎举办了一个无名艺术家的展览会,这次画展展出之后,随即就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受到热议,而有的嘲讽者这位这是一次“印象主义画家的展览会”,由此印象派之名也开始出现。而后来的印象派绘画的产生与发展与这次画展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早在19世纪的六十年代,印象派画派就已经初见雏形,但是在整个19世纪的西方绘画界,还是以法国画坛所代表的绘画艺术为主流。直到十九世纪的下半叶的法国绘画界出现了很多不一样的声音,一些具有创新意识的青年画家主张解放思想,创新现有的绘画方法,并经常性的在一起共寻新的绘画流派和方法。就这样,印象派的绘画艺术逐渐的以全新的姿态踏入了当时的法国绘画界,并在19世纪的七八十年代发展到了一个鼎盛时期,到了20世纪初期,在法国涌现出了一大批的印象派的绘画大师,并逐渐的在法国的画坛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印象派吸收了很多写实主义的思想,同时对于古典画派具有严重的摒弃感,而在绘画的过程中,印象派绘画在对光与色彩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发现,同时在绘画过程中主张表现色彩,同时摒弃原来的褐色调,主张更加真实、自然的描绘大自然和光与色。目前我们认为的印象派绘画的代表画家有马奈、莫奈、雷诺阿、德加等等,他们在印象派绘画的发展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后来塞尚、高更和凡·高又认为在通过印象主义去描写和绘画大自然的光与色的时候,还应该和画家的真实的主观感受相结合起来,这种思想后被人们称之为“后印象主义”,此后的绘画艺术也在不断的受到一些新的潮流思想的影响,并在不断的创新与发展。
2 印象派绘画的文化内涵
2.1印象派把绘画从客观自然再现转向主观精神
印象派的这种将绘画的客观自然向自己的主观精神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一种印象派的观念,那就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审美观念。而从印象派所体现出来的艺术精神和理念来看,印象派的精神实质其实是和西方的古典绘画艺术相对立的,它更强调的是一种创新形态的绘画意识,印象派也主张对于客观世界和生活通过绘画进行再现,而这种再现并不是主题性的,而是一种主观随意性的再现。印象派的这种绘画形式和以往的绘画形式有着很大的不同之处,印象派的绘画艺术中已经不再具有那些叙事性和文学性的内容,而关注的是画家的主观感受的再现,然后再通过艺术作品将这种主观精神表现出来,从而满足了人们大众的精神需求,更利于印象派绘画思想的传播和独立性美学理念的延伸。尽管如此,并不代表印象派是完全否定自然的,它只是比较注重他们对于自然事物的第一感官印象,并想通过绘画将这种美表现出来。其中最典型的像著名印象派画家毕沙罗的绘画作品《农家女》,它不仅表现出了农家女的那种纯真与朴实,同时也加入了作者的主观色彩,描绘出了大自然所包含的风土人情,是作者第一印象的真实写照。
2.2注重绘画的光、色、形、意、美有机融合
印象派光、色、形、意的有机结合是印象派绘画中具有浓厚光学色彩的重要体现,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使得印象派的绘画在光与色的表达上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和主管色彩上的特性。一般来说,印象派的光色表达在绘画艺术的发展中是具有显著的特性的,同时在这个方面上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性的成就,这主要表现在印象派在光与色之间情感表达上以及绘画语言的多样性等方面,同时印象派还主张将那种看似闪烁的光与极其微妙的阴影相结合在一起,收到了良好的艺术、绘画效果,同时也使得绘画作品中更洋溢着青春与活力。以往的很多的画派并不能很好的将光与色融入到其自身的绘画作品中,而只有印象派的出现才开始将光与色作为一种绘画语言或是绘画要素与艺术相结合,使得绘画作品可以体现出更加具有形态的意境美和写意美。 印象派绘画作品中所体现的并不是单一的光色,而是一种在稍纵即逝间的变幻着的光色,这种色彩具有一定的存在性,以及对于周围的空间事物、立体幻境等都具有一定的装饰性和影响价值。最初的印象派作品是从画水开始的,他们可以将水波所表现出来的瞬间变幻描绘的淋淋尽致,后来在印象派的作品中又开始出现了很多的和建筑物相关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可以将建筑物到天空的色彩表现的更具意境美和光亮美,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
2.3通过原色并列、重叠和补色手法
在印象派绘画过程中,印象派画家还注重一些手法的运用,这也是印象派绘画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印象派通过将原色并列或是在一起发生重叠,再者就是通过补色来实现对于光色的处理,同时这些方法也是印象派所独有的绘画手法和绘画语言。为了更好的表现出物体的动态变化形态以及其自身的色彩、色调,通常情况下,印象派的主要做法就是采用一些小笔触或是将它们的固有色调进行并列处理,然后通过对于颜色的调节或是重叠,可以将简单的红、黄、蓝三种颜色表现出更多可观性良好的色,给人以足够的视觉冲击,这种将“光色”技法所结合起来的绘画手段逐渐成为了印象派绘画的一种新的绘画语言。
2.4“把画架搬到户外”成为印象派的重要方式
对于印象派来说,印象派的文化内涵中还有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将画架搬到户外”,同时它也是印象派绘画的主要绘画方式之一。当然它并不是简单字面上的就是将画架转移到户外进行绘画,它其实是一种新的绘画方式的出现,这种户外绘画方式不仅和以往西方的绘画方式不同,同时它所提倡的在阳光下捕捉光和色彩的微妙也是一种绘画形式的改变和创新。这点在很多的印象派画家的作品中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比如著名印象派画家雷诺阿就特别喜欢在户外进行绘画,他认为在户外可以感受到大自然风光的那种清新洒脱,那种愉快与欢乐,而将这种情感运用在绘画中,就有了《打阳伞的丽丝》作品中的震撼视觉色彩的冲击力以及其独特的色彩感染力。
3 印象派在色彩运用方面的重大突破
古典主义绘画强调素描与严谨的外表、贬低色彩与笔触的表现,追求构图的均衡与完整,努力使作品产生一种古代的静穆而严峻的美。对色彩的认识局限在经验和概念上。画家根据颜料品种和特性总结出色彩配方,从而产生具有固定模式的色彩样式,即以一种特定光源下的柔和层次和一种始终不渝的“酱油色调”来经营画面。而印象主义运用色彩的冷暖变化开拓了色彩的表现,彻底改变了古典主义绘画的面貌。画家从室内走向室外,直接、即兴地面对景物写生代替了古典式的室内制作加工。他们不拘泥于严谨的轮廓和细节描写,而着眼于现场写生中迅速捕捉那些变化着的色彩,努力追求跳动的光、变化的色,表现大自然的生命与活力在人们视觉上留下的印象。另外印象主义绘画中物体的暗部有明确的色彩倾向并与亮部色彩形成对比,形成色彩节奏的转换。无论是大色块的对比还是小笔触的并置及色层的凝结变化上都有冷暖色或补色对比,这种手段是古典绘画中找不到的。
4 印象派研究光与色的关系并用之于绘画中
光是色彩的前提,绘画中通过色彩表现光。“没有光就没有色”,这是我们认识绘画色彩的基本常识。光和色是不可分离的,色彩是光的显现。后来很多的视觉体验被画家们运用到画面中去,产生了不同的视觉效果。致使印象派研究光与色的关系并用之于绘画中的,是19世纪光学科学的发展。
印象派画家打破了传统绘画中固有的色彩观念,吸取了当时自然科学家对色彩的研究成果,积极探索光和色的瞬间效果,经过反复的写生实践,光色的表现达到了极致。在实践中他们认识到阴影不是黑色的,是有色彩变化,注印象派的绘画为了很好的表现光对色彩生成的规律,大多运用纯色,用点彩的方法使色彩在画面上达到一种空间混合的效果,让观众也参与到绘作中来,用眼睛来调和画面的色彩,这是印象派作品的一个普遍规律。不仅充分利用到了反射光的作用,同时解释了光源色与环境色,以及固有色的关系。
5 印象派对现当代的影响
纵观当前的绘画发展史以及众多的绘画流派,印象派在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它的产生与发展既是对之前艺术成就的一种总结和发展,又是绘画界的一次重大的变革。早在上个世纪的三四十年代,西方的印象派创作思想和作品通过中国的对外留学生传到中国,并对于当时的我国绘画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这种创作方式以及创作理念也在不断的影响更多的人。
对于当前中国的美术教育来说,也许印象派绘画中的很多东西都已经不适合当前的教育模式,但是其主体的思想以及创作方式、思想等对于当代还是具有很大的借鉴价值的。比如印象派的绘画艺术不仅在创作题材形式上采取在户外阳光下直接描绘景物,追求光色变化中表现对象的整体感和氛围气,题材上脱离宗教题材的束缚,多描绘身边的人和事物。在色彩运用打破了固有色的说法,强调从自然色彩的描绘到对主观情感的表现。在技法运用上将挫、拍、揉、扫、跺、刮、点、砌、擦、抑、等方法运用到一幅画中,这些都是适合我国的美术教育的。
6 结语
总之,印象派及印象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在整个绘画艺术的发展史中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对于这些经典的艺术,我们应该正确的进行看待,对于其中一些先进的思想和主张理念等,我们要在继承的过程中加以创新与发展,使之更好的为当代所服务。但是印象派绘画中光与色是一种绘画方式的一种新的有益的探索,对于印象派绘画的光与色进行分析对当代的绘画艺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美)鲁道夫·阿恩海姆(RudolfArnheim)著,滕守尧,朱疆源译.艺术与视知觉[M].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8
[2]曹娜.试论印象派绘画对中国当代美术的影响[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
[3]甘兴义.论印象派绘画的艺术特征及美学观念[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8)
[4]杨青知.印象主义音乐与德彪西的钢琴作品[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03(S1)
[5]余海棠,曹新刚.“光与色的交响曲”——浅论印象派的绘画艺术[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4)
[6]崔军,马文斌.艺术写实的重新定义——谈印象派画家超越色彩的贡献[J].美与时代.2003(11)
[7]乐齐弘.浅谈印象派在绘画史上的地位和作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01)
【作者简介】
雷涛,男,汉,四川达州,讲师,大学本科,达州广播电视大学,美术教育。
从上上个世纪的七八十年代以来,印象派的绘画进入到了一个发展的鼎盛时期,并迅速的从欧洲广泛的传播到世界各地,并以其独特的个性特点和魅力受到了各国绘画作家的青睐和学习。印象派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光与色的有机结合和运用,二者的结合可以体现出更好的艺术效果和良好的自然形态,同时印象派绘画作品还比较热衷于对于那些忽隐忽现和稍纵即逝的景物的描写和创造,通过这种扑朔迷离的感觉来表现自己对于大自然的那种自然美的喜爱,以及对于美好时光的一种向往。光与色本身就是大自然所客观存在的事物,通过印象派的一种艺术表达,可以发挥出更高艺术价值。对于印象派绘画的光与色的分析和研究是对于古典文化继承和发展的一种表现,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关键词】
印象派;文化内涵;光与色;研究;分析
每一个特定的历史发展时期,艺术的发展都有其时代相关的特性特点,而每当一种艺术发展到鼎盛时期之后都会根据当时的艺术背景进行必要的创新形式的发展,而从这个角度来看印象派绘画,它的根源其实是和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有着密切的联系的,也可以说印象主义所产生的理论实践基础就是古典浪漫主义。但是每一种新鲜事物或是思想的产生与发展都是长时间的理论实践的发展结果,对于印象派的绘画来说,更是一种和其他绘画界的主流思想相悖的新的艺术流派,因此纵观印象派绘画的发展史,也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辛的过程。在十九世纪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历史阶段,对于印象派绘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开始对于大自然的光与色进行研究,并集中表现于他们的绘画作品之中,由此印象派绘画的一个显著特点也由此而生。本文将从印象派的由来出发,对于印象派绘画的恩华内涵以及在色彩运用方面的重大突破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最后对于印象派绘画之中的光与色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对于当代的影响价值进行了论述,以此来表现印象派绘画的重要艺术价值所在。
1 对印象派的由来分析
印象派绘画的产生与发展是西方绘画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艺术流派,它对于西方艺术形式的变革具有重要的影响。从印象派的发展由来来看,印象派最早产生于十九世纪的七十年代,具体的说是在1863年,当时候印象派绘画的产生是一个曲折的历程,而很多的印象派作品被认为是和当时时代潮流思想相违背的,同时备受歧视和批判。其中最典型的一幅作品就是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这幅作品在展出之后就收到了社会的各种批判与指责,被受到了人们的各种歧视,但是马奈的绘画思想并不是没人接受的,一些具有创新意识的绘画作家,比如莫奈、雷诺阿、德加等都纷纷的和马奈进行联合,并于1874年4月的巴黎举办了一个无名艺术家的展览会,这次画展展出之后,随即就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受到热议,而有的嘲讽者这位这是一次“印象主义画家的展览会”,由此印象派之名也开始出现。而后来的印象派绘画的产生与发展与这次画展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早在19世纪的六十年代,印象派画派就已经初见雏形,但是在整个19世纪的西方绘画界,还是以法国画坛所代表的绘画艺术为主流。直到十九世纪的下半叶的法国绘画界出现了很多不一样的声音,一些具有创新意识的青年画家主张解放思想,创新现有的绘画方法,并经常性的在一起共寻新的绘画流派和方法。就这样,印象派的绘画艺术逐渐的以全新的姿态踏入了当时的法国绘画界,并在19世纪的七八十年代发展到了一个鼎盛时期,到了20世纪初期,在法国涌现出了一大批的印象派的绘画大师,并逐渐的在法国的画坛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印象派吸收了很多写实主义的思想,同时对于古典画派具有严重的摒弃感,而在绘画的过程中,印象派绘画在对光与色彩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发现,同时在绘画过程中主张表现色彩,同时摒弃原来的褐色调,主张更加真实、自然的描绘大自然和光与色。目前我们认为的印象派绘画的代表画家有马奈、莫奈、雷诺阿、德加等等,他们在印象派绘画的发展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后来塞尚、高更和凡·高又认为在通过印象主义去描写和绘画大自然的光与色的时候,还应该和画家的真实的主观感受相结合起来,这种思想后被人们称之为“后印象主义”,此后的绘画艺术也在不断的受到一些新的潮流思想的影响,并在不断的创新与发展。
2 印象派绘画的文化内涵
2.1印象派把绘画从客观自然再现转向主观精神
印象派的这种将绘画的客观自然向自己的主观精神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一种印象派的观念,那就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审美观念。而从印象派所体现出来的艺术精神和理念来看,印象派的精神实质其实是和西方的古典绘画艺术相对立的,它更强调的是一种创新形态的绘画意识,印象派也主张对于客观世界和生活通过绘画进行再现,而这种再现并不是主题性的,而是一种主观随意性的再现。印象派的这种绘画形式和以往的绘画形式有着很大的不同之处,印象派的绘画艺术中已经不再具有那些叙事性和文学性的内容,而关注的是画家的主观感受的再现,然后再通过艺术作品将这种主观精神表现出来,从而满足了人们大众的精神需求,更利于印象派绘画思想的传播和独立性美学理念的延伸。尽管如此,并不代表印象派是完全否定自然的,它只是比较注重他们对于自然事物的第一感官印象,并想通过绘画将这种美表现出来。其中最典型的像著名印象派画家毕沙罗的绘画作品《农家女》,它不仅表现出了农家女的那种纯真与朴实,同时也加入了作者的主观色彩,描绘出了大自然所包含的风土人情,是作者第一印象的真实写照。
2.2注重绘画的光、色、形、意、美有机融合
印象派光、色、形、意的有机结合是印象派绘画中具有浓厚光学色彩的重要体现,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使得印象派的绘画在光与色的表达上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和主管色彩上的特性。一般来说,印象派的光色表达在绘画艺术的发展中是具有显著的特性的,同时在这个方面上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性的成就,这主要表现在印象派在光与色之间情感表达上以及绘画语言的多样性等方面,同时印象派还主张将那种看似闪烁的光与极其微妙的阴影相结合在一起,收到了良好的艺术、绘画效果,同时也使得绘画作品中更洋溢着青春与活力。以往的很多的画派并不能很好的将光与色融入到其自身的绘画作品中,而只有印象派的出现才开始将光与色作为一种绘画语言或是绘画要素与艺术相结合,使得绘画作品可以体现出更加具有形态的意境美和写意美。 印象派绘画作品中所体现的并不是单一的光色,而是一种在稍纵即逝间的变幻着的光色,这种色彩具有一定的存在性,以及对于周围的空间事物、立体幻境等都具有一定的装饰性和影响价值。最初的印象派作品是从画水开始的,他们可以将水波所表现出来的瞬间变幻描绘的淋淋尽致,后来在印象派的作品中又开始出现了很多的和建筑物相关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可以将建筑物到天空的色彩表现的更具意境美和光亮美,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
2.3通过原色并列、重叠和补色手法
在印象派绘画过程中,印象派画家还注重一些手法的运用,这也是印象派绘画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印象派通过将原色并列或是在一起发生重叠,再者就是通过补色来实现对于光色的处理,同时这些方法也是印象派所独有的绘画手法和绘画语言。为了更好的表现出物体的动态变化形态以及其自身的色彩、色调,通常情况下,印象派的主要做法就是采用一些小笔触或是将它们的固有色调进行并列处理,然后通过对于颜色的调节或是重叠,可以将简单的红、黄、蓝三种颜色表现出更多可观性良好的色,给人以足够的视觉冲击,这种将“光色”技法所结合起来的绘画手段逐渐成为了印象派绘画的一种新的绘画语言。
2.4“把画架搬到户外”成为印象派的重要方式
对于印象派来说,印象派的文化内涵中还有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将画架搬到户外”,同时它也是印象派绘画的主要绘画方式之一。当然它并不是简单字面上的就是将画架转移到户外进行绘画,它其实是一种新的绘画方式的出现,这种户外绘画方式不仅和以往西方的绘画方式不同,同时它所提倡的在阳光下捕捉光和色彩的微妙也是一种绘画形式的改变和创新。这点在很多的印象派画家的作品中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比如著名印象派画家雷诺阿就特别喜欢在户外进行绘画,他认为在户外可以感受到大自然风光的那种清新洒脱,那种愉快与欢乐,而将这种情感运用在绘画中,就有了《打阳伞的丽丝》作品中的震撼视觉色彩的冲击力以及其独特的色彩感染力。
3 印象派在色彩运用方面的重大突破
古典主义绘画强调素描与严谨的外表、贬低色彩与笔触的表现,追求构图的均衡与完整,努力使作品产生一种古代的静穆而严峻的美。对色彩的认识局限在经验和概念上。画家根据颜料品种和特性总结出色彩配方,从而产生具有固定模式的色彩样式,即以一种特定光源下的柔和层次和一种始终不渝的“酱油色调”来经营画面。而印象主义运用色彩的冷暖变化开拓了色彩的表现,彻底改变了古典主义绘画的面貌。画家从室内走向室外,直接、即兴地面对景物写生代替了古典式的室内制作加工。他们不拘泥于严谨的轮廓和细节描写,而着眼于现场写生中迅速捕捉那些变化着的色彩,努力追求跳动的光、变化的色,表现大自然的生命与活力在人们视觉上留下的印象。另外印象主义绘画中物体的暗部有明确的色彩倾向并与亮部色彩形成对比,形成色彩节奏的转换。无论是大色块的对比还是小笔触的并置及色层的凝结变化上都有冷暖色或补色对比,这种手段是古典绘画中找不到的。
4 印象派研究光与色的关系并用之于绘画中
光是色彩的前提,绘画中通过色彩表现光。“没有光就没有色”,这是我们认识绘画色彩的基本常识。光和色是不可分离的,色彩是光的显现。后来很多的视觉体验被画家们运用到画面中去,产生了不同的视觉效果。致使印象派研究光与色的关系并用之于绘画中的,是19世纪光学科学的发展。
印象派画家打破了传统绘画中固有的色彩观念,吸取了当时自然科学家对色彩的研究成果,积极探索光和色的瞬间效果,经过反复的写生实践,光色的表现达到了极致。在实践中他们认识到阴影不是黑色的,是有色彩变化,注印象派的绘画为了很好的表现光对色彩生成的规律,大多运用纯色,用点彩的方法使色彩在画面上达到一种空间混合的效果,让观众也参与到绘作中来,用眼睛来调和画面的色彩,这是印象派作品的一个普遍规律。不仅充分利用到了反射光的作用,同时解释了光源色与环境色,以及固有色的关系。
5 印象派对现当代的影响
纵观当前的绘画发展史以及众多的绘画流派,印象派在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它的产生与发展既是对之前艺术成就的一种总结和发展,又是绘画界的一次重大的变革。早在上个世纪的三四十年代,西方的印象派创作思想和作品通过中国的对外留学生传到中国,并对于当时的我国绘画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这种创作方式以及创作理念也在不断的影响更多的人。
对于当前中国的美术教育来说,也许印象派绘画中的很多东西都已经不适合当前的教育模式,但是其主体的思想以及创作方式、思想等对于当代还是具有很大的借鉴价值的。比如印象派的绘画艺术不仅在创作题材形式上采取在户外阳光下直接描绘景物,追求光色变化中表现对象的整体感和氛围气,题材上脱离宗教题材的束缚,多描绘身边的人和事物。在色彩运用打破了固有色的说法,强调从自然色彩的描绘到对主观情感的表现。在技法运用上将挫、拍、揉、扫、跺、刮、点、砌、擦、抑、等方法运用到一幅画中,这些都是适合我国的美术教育的。
6 结语
总之,印象派及印象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在整个绘画艺术的发展史中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对于这些经典的艺术,我们应该正确的进行看待,对于其中一些先进的思想和主张理念等,我们要在继承的过程中加以创新与发展,使之更好的为当代所服务。但是印象派绘画中光与色是一种绘画方式的一种新的有益的探索,对于印象派绘画的光与色进行分析对当代的绘画艺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美)鲁道夫·阿恩海姆(RudolfArnheim)著,滕守尧,朱疆源译.艺术与视知觉[M].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8
[2]曹娜.试论印象派绘画对中国当代美术的影响[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
[3]甘兴义.论印象派绘画的艺术特征及美学观念[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8)
[4]杨青知.印象主义音乐与德彪西的钢琴作品[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03(S1)
[5]余海棠,曹新刚.“光与色的交响曲”——浅论印象派的绘画艺术[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4)
[6]崔军,马文斌.艺术写实的重新定义——谈印象派画家超越色彩的贡献[J].美与时代.2003(11)
[7]乐齐弘.浅谈印象派在绘画史上的地位和作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01)
【作者简介】
雷涛,男,汉,四川达州,讲师,大学本科,达州广播电视大学,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