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月1日14时许,北京首都机场,当乘务员轻轻打开由长沙飞往北京的Cz3127次航班舱门,温婉的早春阳光即刻照进飞机内部。从久雨未晴的湖南,来到春光拂面的北京,全国政协委员石红的内心有些小激动,她理了理脖子上的苗绣丝巾,轻拿起玫瑰红色的苗绣手包,与其他委员一起有序地走下舷梯。
这是石红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第二年来到北京参会,相比第一年参会时的激动和好奇,今年的她显得有些稳重和从容。“我要为湘西民族文化和产品代言。”作为湖南省唯一少数民族界别的委员,石红非常珍惜这样的机会和展示平台,一袭传统又不失时尚的穿着,让她在人群之中格外“耀眼”。
新委员更要多调研
作为新任全国政协委员,对石红而言,是一份光荣,同时也让她感觉责任重大、压力更大,“站在全国政协委员的高度参政议政,对知识结构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
湘西自治州有299万人口,石红是现在唯一的全国政协委员。作为一名来自土家族的委员,石红认为,自己承载着湘西州民众的期盼,也承载着湖南土家族乃至全国土家族的群众期盼。“我一直在思考怎样把这份政治责任珍膳好、发挥好、履行好。”石红说。
新委员更要多调研,以勤快的腿来弥补新委员经验上的不足。石红告诉记者,去年在得知自己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后,她随即展开调研,为将要提交的提案做准备。
去年2月8日是农历腊月二十三,石红原定于这天到花垣县进行脱贫攻坚调研。临行前一天,她接到省委统战部的会议通知。考虑到原计划的调研当天已是小年,不能再推迟,石红便在加快处理完手头工作后,乘坐当晚9:53分怀化至长沙的最后一趟高铁,到达长沙时已近凌晨。8日上午座谈会结束后,石红随即乘坐中午12点的高铁,再转乘大巴赶往花垣县,抵达时已是下午4点。没有休息,她接连走访双龙镇的桃花村和补毫村。
“花垣县是习总书记精准扶贫战略思想的首倡地,我前后以花垣县为圆心走访了周边的几个县。当时临近春节,我来不及花更多的时间深入基层,主要围绕脱贫攻坚,走访了建档立卡户,了解他们的脱贫意愿,以及加快脱贫攻坚进程中还有哪些薄弱问题需要解决。”石红说。
这天晚上,石红被村民留下来一起过小年。回忆起这一天,石红觉得很有意义。通过走访,她形成了《关于对非贫困村和非建档立卡贫苦户给予帮扶的建议》提案;针对林农反映较多的国家生态公益林每亩17元补偿标准过低的问题,形成了《关于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与建设政策支持力度的建议》。
在采访中,石红告诉记者,去年自己在联组会上发言,建议增加深度贫困地区生态护林员指标,今年全国生态护林员指标增加了,她的建言生效了。
据了解,2018年,我国生态护林员选聘规模稳步扩大。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会同财政部、扶贫办,以中西部22个省(区、市)为重点,落实生态护林员资金35亿元,选聘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50多万名,精准带动180万贫困人口稳定增收和脱贫。协调财政部部署安排了到2020年生态护林员、草管员选聘管理工作,2019年拟新增选聘20万名生态护林员、10万名草管员。这其中就有石红委员建言的功劳。
“以后的履职,我会更有针对性地开展调研。任期的5年里,我要加快知识的储备和能力的提升,更多地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才能多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建议。”石红说。
石红接着说,穿新衣、打糍粑、熏腊肉、舞龙灯、踩高跷这些民俗都是自己记忆中的春节画面。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却愈发感觉到年味在“倒退”、淡了。
在石红看来,一方面,部分传统乡风民俗随着发展逐渐“淘汰”或转型具有合理化因素;另一方面,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髓部分则更需重视与传承。
“舞龙舞狮等传统民间技艺的表演,可以让孩子们从小直观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石红说,从前生活娱乐方式较单一,传统文化技艺的学习者更多。现在年轻人的娱乐方式多元化,再加之类似舞狮、舞龙、苗鼓等传统技艺学习更多是靠“口口相传”,即手把手地教、实打实地练,学习者往往缺乏耐心,加之许多传统的民间技艺者文化知识水平并不高,未形成理论化的学习系统,因而与年味息息相关的传统技艺传承也在面临“困境”。
石红呼吁,年味的回归必须要与传统文化传承相结合。“中华民族的复兴梦里,也包括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复兴。”她表示,要增强文化自信,就要挖掘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中富有文化魅力的独特部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高度重视传统节庆,通过政府引导,利用风俗化特色比赛等文化活动,吸引人气,营造氛围,凝聚人心。
做湘西民族文化的代言人
每次来到委员驻地后,石红总是迫不及待地从工作人员手中接过行李箱,因為行李箱内装着湘西人民的期待和寄托。
“这是苗绣丝巾,这是苗绣戒指和手提袋……”打开行李箱,石红如数家珍般地向记者介绍起她从家乡带来的“宝贝”,语速很陕,非常激动,这些在湘西经常能够见到的民族文化产品,被她带到了北京,带进了全国两会现场,兴奋与自豪溢于言表。
苗绣是苗族历史文化中特有的表现形式之一,也是苗族妇女勤劳智慧的结晶。而湘西苗绣更是以构图紧凑、饱满、圆浑,线条有粗细、虚实变化等特点,保持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近年来,在湘西州委、州政府的带领下,湘西苗绣为村民打开了创业致富的新路子,成为产业扶贫的抓手,绣娘们用手中五彩的丝线表达着对美好生活的希望和向往。
“以前,很多人觉得民族的东西很土,带不出来,也走不进市场。”石红自信地说,如今,她穿的衣服和装饰品都深深地烙上了民族文化元素,她会很自豪地告诉别人这是湘西服饰,随时随地为湘西民族文化代言与宣传。
在今年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开幕大会上,石红就穿上湘西土家族女儿出嫁时的服装——西兰卡普盛装参会。石红在人民大会堂前对不断前来采访拍照的记者说:“土家族的传统服饰叫西兰卡普,盛装是指款式花纹更为繁复,在节日或特殊场合穿着。你看这个花纹,都是纯手工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套西兰卡普是石红特意定制的,由于一针一线都是纯手工,从定制到完成,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临行前,石红还反复斟酌,并将深蓝色的盘扣换成了红色,以此达到最好的视觉效果。
“习总书记提出要讲好中国故事,其中就包括文化。民族服饰的文化是独一无二的,也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委员,除了参政议政以外,也要把我们湖南的文化、湘西的民族文化,展现在全国人民面前。”石红说。
在石红看来,土家织锦是土家族智慧和工艺的结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能把这项古老的技艺一代代传承下来,这种坚韧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佩。”石红说,要给予这些工艺传承人更多支持。
“民族的并非是落后的,民族的文化有了好的传承、好的创意,照样可以很时尚。民族服饰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变化。”石红说,“我希望全国人民,甚至国外的人都来了解我们的民族文化。”
见证并亲历脱贫攻坚战
“湘西是少数民族地区,也是深度贫困地区,我将持续关注湘西和武陵山片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石红说。
石红介绍,2011年,国务院扶贫办和国家发改委印发的《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中明确,率先启动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工作,为全国其他连片特困地区提供示范。石红说:“尽管该片区规划中明确了财政税收、金融投资、产业发展等6大类的支持政策,但是,这些政策只是在宏观层面上进行概括勾画,可操作性不强。”
如何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解决实际难题?石红建议,由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国家发改委牵头对片区规划启动实施效果评估工作,结合评估结果,广泛推广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十八洞村等成功扶贫模式,制定出台片区规划后期实施工作操作性强、含金量高的配套政策。
3月10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以“政协委员谈新时代政协履职”为主题召开记者会。记者会上,石红以“十八洞村的脱贫故事”开门见山。她告诉大家,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5年多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探索出以十八洞村为样板的可复制、可推广的扶贫经验。
“截至2018年,全州已累计减贫55.4万人,贫困发生率由31.9%下降到了s%以下。其中,十八洞村136户533名贫困人口已于2017年2月全部脱贫,全村的人均纯收入从2013年的1668元增加到了2018年的12128元。”她在话筒里传出喜讯: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于一体的自治州,已实现了县县通高速、村村通公路,在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还率先成功创建了国家森林城市,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显著提升。
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全国政协委员,石红义不容辞地投入到了精准脱贫的战役中。过去一年,她几乎每个月都要下到所联系的花垣县双龙镇去走访和调研精准扶贫工作,走遍了双龙镇的27个村,有的村一个月就要走三次,十八洞村也是她所联系的27个村之一。
石红还跟记者们分享了自己帮贫困户卖西瓜的故事。
“我联系的贫困户中,有一户叫施光成,今年51岁,他所在的补毫村,在十八洞村的隔壁。”石红告诉大家,2016年,自己与他结对帮扶。当时,与施光成相依为命的母亲已90多岁,家里致贫的原因是缺钱缺劳力。
“了解他家的情况后,我告诉他,只要你有信心,有志气脱贫,我就会帮助你解决困难。我还问他,你喜欢什么,想干什么,我能够帮助你什么?他说,我想种西瓜。我说好,有志气,我支持你。”于是,2017年,在石红的支持下,施光成种了三亩西瓜。在克服了水灾以及劳动力短缺的种种困难后,西瓜长势较好。
那年7月中旬,西瓜即将成熟。一个晚上,施光成急迫地拔打了石红的电话:“石主席,我的西瓜将近6000斤都要成熟,我一個人没办法卖。”
接到电话以后,石红连夜利用一些政协委员和自己联系工商联的优势,拔打一些商会会员和民营企业老板的电话:“我的扶贫户家里西瓜陕要成熟了,又大又甜,你们献献爱心,也算是做了一次好事,买的是爱心瓜、扶贫瓜。”
“那年,6000斤西瓜一周之内全部卖光,当年收入就有6000多元。”石红说,有了第一年的成功,施光成信心更足了,不但种植了5亩西瓜,同时还种植了5亩蔬菜,去年收入就达2万多元,不但自己脱了贫,还带动了本村和周边的一些贫困户一起种西瓜、种蔬菜。
“可以说,自治州的精准脱贫工作,我是参与者、见证者、经历者。”石红说。
石红表示,进入新时代,民族贫困地区的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有信心有决心拔穷根、摘穷帽。我们将牢记习总书记视察湘西的指示精神,认真抓好政府工作报告的落实,增强等不起的责任感、坐不住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以爬坡过坎、勇攀高峰的锐气,与全国全州各族人民一道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不让一个贫困群众在小康路上掉队。
这是石红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第二年来到北京参会,相比第一年参会时的激动和好奇,今年的她显得有些稳重和从容。“我要为湘西民族文化和产品代言。”作为湖南省唯一少数民族界别的委员,石红非常珍惜这样的机会和展示平台,一袭传统又不失时尚的穿着,让她在人群之中格外“耀眼”。
新委员更要多调研
作为新任全国政协委员,对石红而言,是一份光荣,同时也让她感觉责任重大、压力更大,“站在全国政协委员的高度参政议政,对知识结构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
湘西自治州有299万人口,石红是现在唯一的全国政协委员。作为一名来自土家族的委员,石红认为,自己承载着湘西州民众的期盼,也承载着湖南土家族乃至全国土家族的群众期盼。“我一直在思考怎样把这份政治责任珍膳好、发挥好、履行好。”石红说。
新委员更要多调研,以勤快的腿来弥补新委员经验上的不足。石红告诉记者,去年在得知自己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后,她随即展开调研,为将要提交的提案做准备。
去年2月8日是农历腊月二十三,石红原定于这天到花垣县进行脱贫攻坚调研。临行前一天,她接到省委统战部的会议通知。考虑到原计划的调研当天已是小年,不能再推迟,石红便在加快处理完手头工作后,乘坐当晚9:53分怀化至长沙的最后一趟高铁,到达长沙时已近凌晨。8日上午座谈会结束后,石红随即乘坐中午12点的高铁,再转乘大巴赶往花垣县,抵达时已是下午4点。没有休息,她接连走访双龙镇的桃花村和补毫村。
“花垣县是习总书记精准扶贫战略思想的首倡地,我前后以花垣县为圆心走访了周边的几个县。当时临近春节,我来不及花更多的时间深入基层,主要围绕脱贫攻坚,走访了建档立卡户,了解他们的脱贫意愿,以及加快脱贫攻坚进程中还有哪些薄弱问题需要解决。”石红说。
这天晚上,石红被村民留下来一起过小年。回忆起这一天,石红觉得很有意义。通过走访,她形成了《关于对非贫困村和非建档立卡贫苦户给予帮扶的建议》提案;针对林农反映较多的国家生态公益林每亩17元补偿标准过低的问题,形成了《关于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与建设政策支持力度的建议》。
在采访中,石红告诉记者,去年自己在联组会上发言,建议增加深度贫困地区生态护林员指标,今年全国生态护林员指标增加了,她的建言生效了。
据了解,2018年,我国生态护林员选聘规模稳步扩大。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会同财政部、扶贫办,以中西部22个省(区、市)为重点,落实生态护林员资金35亿元,选聘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50多万名,精准带动180万贫困人口稳定增收和脱贫。协调财政部部署安排了到2020年生态护林员、草管员选聘管理工作,2019年拟新增选聘20万名生态护林员、10万名草管员。这其中就有石红委员建言的功劳。
“以后的履职,我会更有针对性地开展调研。任期的5年里,我要加快知识的储备和能力的提升,更多地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才能多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建议。”石红说。
石红接着说,穿新衣、打糍粑、熏腊肉、舞龙灯、踩高跷这些民俗都是自己记忆中的春节画面。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却愈发感觉到年味在“倒退”、淡了。
在石红看来,一方面,部分传统乡风民俗随着发展逐渐“淘汰”或转型具有合理化因素;另一方面,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髓部分则更需重视与传承。
“舞龙舞狮等传统民间技艺的表演,可以让孩子们从小直观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石红说,从前生活娱乐方式较单一,传统文化技艺的学习者更多。现在年轻人的娱乐方式多元化,再加之类似舞狮、舞龙、苗鼓等传统技艺学习更多是靠“口口相传”,即手把手地教、实打实地练,学习者往往缺乏耐心,加之许多传统的民间技艺者文化知识水平并不高,未形成理论化的学习系统,因而与年味息息相关的传统技艺传承也在面临“困境”。
石红呼吁,年味的回归必须要与传统文化传承相结合。“中华民族的复兴梦里,也包括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复兴。”她表示,要增强文化自信,就要挖掘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中富有文化魅力的独特部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高度重视传统节庆,通过政府引导,利用风俗化特色比赛等文化活动,吸引人气,营造氛围,凝聚人心。
做湘西民族文化的代言人
每次来到委员驻地后,石红总是迫不及待地从工作人员手中接过行李箱,因為行李箱内装着湘西人民的期待和寄托。
“这是苗绣丝巾,这是苗绣戒指和手提袋……”打开行李箱,石红如数家珍般地向记者介绍起她从家乡带来的“宝贝”,语速很陕,非常激动,这些在湘西经常能够见到的民族文化产品,被她带到了北京,带进了全国两会现场,兴奋与自豪溢于言表。
苗绣是苗族历史文化中特有的表现形式之一,也是苗族妇女勤劳智慧的结晶。而湘西苗绣更是以构图紧凑、饱满、圆浑,线条有粗细、虚实变化等特点,保持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近年来,在湘西州委、州政府的带领下,湘西苗绣为村民打开了创业致富的新路子,成为产业扶贫的抓手,绣娘们用手中五彩的丝线表达着对美好生活的希望和向往。
“以前,很多人觉得民族的东西很土,带不出来,也走不进市场。”石红自信地说,如今,她穿的衣服和装饰品都深深地烙上了民族文化元素,她会很自豪地告诉别人这是湘西服饰,随时随地为湘西民族文化代言与宣传。
在今年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开幕大会上,石红就穿上湘西土家族女儿出嫁时的服装——西兰卡普盛装参会。石红在人民大会堂前对不断前来采访拍照的记者说:“土家族的传统服饰叫西兰卡普,盛装是指款式花纹更为繁复,在节日或特殊场合穿着。你看这个花纹,都是纯手工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套西兰卡普是石红特意定制的,由于一针一线都是纯手工,从定制到完成,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临行前,石红还反复斟酌,并将深蓝色的盘扣换成了红色,以此达到最好的视觉效果。
“习总书记提出要讲好中国故事,其中就包括文化。民族服饰的文化是独一无二的,也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委员,除了参政议政以外,也要把我们湖南的文化、湘西的民族文化,展现在全国人民面前。”石红说。
在石红看来,土家织锦是土家族智慧和工艺的结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能把这项古老的技艺一代代传承下来,这种坚韧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佩。”石红说,要给予这些工艺传承人更多支持。
“民族的并非是落后的,民族的文化有了好的传承、好的创意,照样可以很时尚。民族服饰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变化。”石红说,“我希望全国人民,甚至国外的人都来了解我们的民族文化。”
见证并亲历脱贫攻坚战
“湘西是少数民族地区,也是深度贫困地区,我将持续关注湘西和武陵山片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石红说。
石红介绍,2011年,国务院扶贫办和国家发改委印发的《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中明确,率先启动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工作,为全国其他连片特困地区提供示范。石红说:“尽管该片区规划中明确了财政税收、金融投资、产业发展等6大类的支持政策,但是,这些政策只是在宏观层面上进行概括勾画,可操作性不强。”
如何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解决实际难题?石红建议,由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国家发改委牵头对片区规划启动实施效果评估工作,结合评估结果,广泛推广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十八洞村等成功扶贫模式,制定出台片区规划后期实施工作操作性强、含金量高的配套政策。
3月10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以“政协委员谈新时代政协履职”为主题召开记者会。记者会上,石红以“十八洞村的脱贫故事”开门见山。她告诉大家,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5年多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探索出以十八洞村为样板的可复制、可推广的扶贫经验。
“截至2018年,全州已累计减贫55.4万人,贫困发生率由31.9%下降到了s%以下。其中,十八洞村136户533名贫困人口已于2017年2月全部脱贫,全村的人均纯收入从2013年的1668元增加到了2018年的12128元。”她在话筒里传出喜讯: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于一体的自治州,已实现了县县通高速、村村通公路,在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还率先成功创建了国家森林城市,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显著提升。
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全国政协委员,石红义不容辞地投入到了精准脱贫的战役中。过去一年,她几乎每个月都要下到所联系的花垣县双龙镇去走访和调研精准扶贫工作,走遍了双龙镇的27个村,有的村一个月就要走三次,十八洞村也是她所联系的27个村之一。
石红还跟记者们分享了自己帮贫困户卖西瓜的故事。
“我联系的贫困户中,有一户叫施光成,今年51岁,他所在的补毫村,在十八洞村的隔壁。”石红告诉大家,2016年,自己与他结对帮扶。当时,与施光成相依为命的母亲已90多岁,家里致贫的原因是缺钱缺劳力。
“了解他家的情况后,我告诉他,只要你有信心,有志气脱贫,我就会帮助你解决困难。我还问他,你喜欢什么,想干什么,我能够帮助你什么?他说,我想种西瓜。我说好,有志气,我支持你。”于是,2017年,在石红的支持下,施光成种了三亩西瓜。在克服了水灾以及劳动力短缺的种种困难后,西瓜长势较好。
那年7月中旬,西瓜即将成熟。一个晚上,施光成急迫地拔打了石红的电话:“石主席,我的西瓜将近6000斤都要成熟,我一個人没办法卖。”
接到电话以后,石红连夜利用一些政协委员和自己联系工商联的优势,拔打一些商会会员和民营企业老板的电话:“我的扶贫户家里西瓜陕要成熟了,又大又甜,你们献献爱心,也算是做了一次好事,买的是爱心瓜、扶贫瓜。”
“那年,6000斤西瓜一周之内全部卖光,当年收入就有6000多元。”石红说,有了第一年的成功,施光成信心更足了,不但种植了5亩西瓜,同时还种植了5亩蔬菜,去年收入就达2万多元,不但自己脱了贫,还带动了本村和周边的一些贫困户一起种西瓜、种蔬菜。
“可以说,自治州的精准脱贫工作,我是参与者、见证者、经历者。”石红说。
石红表示,进入新时代,民族贫困地区的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有信心有决心拔穷根、摘穷帽。我们将牢记习总书记视察湘西的指示精神,认真抓好政府工作报告的落实,增强等不起的责任感、坐不住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以爬坡过坎、勇攀高峰的锐气,与全国全州各族人民一道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不让一个贫困群众在小康路上掉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