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养老空间的“三维度”设计研究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b8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老人现有需求决定养老环境的空间设计,从不同的角度详细了解老人的居住环境状况,从而确认老人对养老环境的需求,是城市养老空间的设计核心。本文选取国外一些发展成熟的养老空间,从物质需求、情感需求、环境需求这三个维度对城市养老空间设计进行总结与反思,从而发现老人对城市养老空间的精准需求,最后创造出最适合老人居住的养老空间。
  关键词:“三维度”;物质;情感;环境;养老空间
  中图分类号:TU24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23-00-02
  1 城市养老空间的发展前景
  持续增长的庞大老年人口已成为20世纪以来城市发展的首要问题。最新的人口预测结果显示,2020年、2030年、204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将分别达到2.55亿、3.17亿、4.37亿和4.83亿。老年人数量庞大,虽然城市养老空间中养老服务在不断完善,但同时老年人群体也对城市养老空间提出了更多的需求。
  2 城市养老空间的“三维度”需求
  养老空间的“三维度”设计是指,在满足老人基础的物质需求的情况下,深入了解并满足老人更加细微的情感需求和环境需求,即从物质、情感、环境三个维度出发,使城市养老空间环境设计更加情感化和人性化。它是目前衡量城市中养老空间成功与否的标准之一。
  2.1 物質需求
  物质需求是人最基本的需求,养老空间中的物质需求不仅是让老人吃饱穿暖,还包括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和全面的医疗看护,让老人在特定的年龄和身体状况下,能愉快地度过自己的养老时光。据了解,目前国内大部分的养老院养老模式尚未成熟,在一定程度上拒绝接受患有某些疾病的老人,特别是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人。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神经系统退化性疾病,使老人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最后导致人格和行为改变[1]。
  国内大部分养老院的医疗范围仅在日常的微小疾病和护理方面。相比之下,国外的养老模式更加成熟,国外大部分养老院弱化了墙体框架感,划分不同医疗级别的科室和居住空间,剥离医疗的固定设计感受,增加无障碍可视性,达到医护效果。
  2.2 情感需求
  情感需求是一种感情的满足、一种心理的认同[2]。在物质需求被满足的情况下,养老空间中老人对室内空间的情感需求更应得到重点关注。老人经历过漫长的岁月,对过去总是充满情感和回忆。在养老空间需要设定对应老人的熟悉物品和物品摆放顺序,在亲情需求、友情需求、社会情感需求等方面增加不同的功能区域,巧妙设计和精心呼应,从而增加老人在养老空间中的心理安全感,赋予养老空间更多的人情味,让老人更乐意住在养老院[3]。
  2.3 环境需求
  环境需求是指对人的心理产生实际影响的整个生活环境的需求,简而言之,就是老人对养老空间中室内和室外环境的需求。因此室外与室内环境的打造是影响养老空间中老人舒适生活的重点。如绿色庭院和植物的加入、建筑框架打散、充分引入自然光线的设计,都是环境需求设计中营造环境氛围的方法。
  3 城市养老空间的“三维度”需求设计要点
  以物质为首,在看护设计中达到无障碍可视效果[4],在空间布局结构的分化中形成医疗设备的潜在保障,避免居住、医疗环境的冲突。关于家居生活,家居尺度需要详细划分成具体年龄层次和使用状态分类,以达到无障碍使用的要求[5]。材料使用考虑场地湿度,满足耐久性、耐磨性等指标。
  以比利时Het GielsBos疗养院为例(如图1、图2),其中针对严重精神障碍人士的看护比较具有参考意义。疗养院的7间住宅,以一条环路包囊这个片区,连接起6个新住宅群,促进了交通的有效运行[6],方便医生到访。室内空间中具备基本的医疗功能,衔接的公共庭院增加开放性与可视性,赋予住宅区互动性,使医生和护理人员可以最大限度地照顾到养老空间中的每一位老人。养老空间中针对特殊的老年群体,必须满足特定群体的特定物质需求,才能完美满足城市养老空间所有老人的物质需求。
  老人的生活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对家具的布置及材料有相应需求。在白天的活动、休息中,使用区域集中在客厅、公共走廊、食堂等,需要一定数量的柔软座椅、位置合适的休闲桌等;夜晚,休息后老人习惯起夜,因此辅助照明灯、墙壁把手和床铺的位置极为重要。从人体工程学的角度来看,老人随着年龄增长,脊椎和骨质状况不断下滑,桌椅及洗漱室操作台的高度应该逐渐低于平均值[7]。减少空间转折棱角,对于高龄老人的居室安排更加简洁和便捷,尽量减少家具带来的使用半径。木料、玻璃、石材需要经过耐磨防滑处理,合理打磨,将生石灰和竹木碳布置在室内的隐蔽角落,为室内除湿。
  以情感为中,构建老人之间的人文交流环境。空间布局以3到4间房间组团为宜,并用通透的公共长走廊贯穿建筑始终,使内部和外部有足够的空间进行私人的回避和休憩,与个人生活方式和谐共存[8]。空间利用空余的白墙刷上舒适的颜色图案,提升空间活力[9]。老人空间怀旧感是辅助人性化设计的根节,包括古典文化性质、地域文化特色[10]、历史时代物件,可以规划美观的陈列或者使用在固定区域的墙壁、门窗、家具等细节中。
  通过室内空间中温暖色调和具有时代特点的室内陈设,弥补老人的情感缺失,目的是引起老人的共鸣和情感互动,而不是千篇一律的白墙涂料和简约到苍白的室内陈设,让住在里面的老人感到冰冷。增加老人喜好的文化元素以达到情感延伸[11],即精神层面的高度[12]。以荷兰生命公寓地下一层的旧物博物馆为例(如图3),按照老人日常生活场景满足心理的熟悉感,设置多个主题区域,驱走老人内心的孤独、调动老人积极性。如一些旧物家具、黑白电视、手工摆件和国内不同地域文化的主题空间习俗、古典文化等,可以设置音频播放或以展柜陈列和房间区域展示布置其中,达到文化呼应与环境情感交流的目的。   以环境为结,绿色环境的设计结合室内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规划等多方知识,从细节上满足需要。另外,自然光源在室内空间的渗入,要利用窗户的设计及建筑的通透性。优化老人与环境之间的互动与直观感受[13],达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绿色环境需要建筑空间布局优先考虑庭院、阳台、公共区域的关联性,甚至让出空间作为露天阳台和花园。国内用地资源较为稀缺,室外广袤风景缺失的同时,养老设计多关注室内空间的设计等[14],对绿色环境的丰富度不够重视。而处于国外的养老空间可以完美利用室外风景,达到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的目的。以荷兰疗养院为例(如图4),其位于森林深处,摆脱了建筑原空间局限,处于森林之中,建筑外观通透的玻璃与环境无缝连接。森林与室内互动更加自然,对建筑中疗养的人可以起到心灵慰藉作用。疗养院一二层可以理解成一个公共景观,产生积极的环境刺激,对老人产生有益影响。
  另外,光环境也是老人追求自然舒心环境的主要方面。陽光的滋润是日常舒心生活的开始,光线自然渗入照射能够调和空间湿气过重和阳气不足的情况,对老人的身体状况也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这就要求建筑布局中开设窗户和具有空间通透性的同时满足合适的条件,在开合的过程中依据老人活动范围经过位置和停留频率,在上方开设天窗或者在建筑侧旁布置大小合适的窗户,辅助满足生活需要。在光照较强的时候,可以选择使用扇叶窗或者可远程遥控的自动窗帘遮蔽阳光,使老人可以安心入睡。
  4 结语
  养老是现代社会还在不断完善、尚存诸多缺陷的领域。而城市养老空间的不断发展需要从“三维度”来考量,以全新的视角观察城市养老空间中现存的被忽视的物质问题、情感问题及环境问题,以直观的生活态度提炼出更加符合现代城市养老空间的人性化设计概念。不满足于现状,创新发展出更加充满情感的“终老之所”。
  参考文献:
  [1] 杨华,武成斌,屈秋民.雌激素与阿尔茨海默病[J].中国临床康复,2004,8(01):148.
  [2] 杨艺萌.复合型养老空间改造设计研究[D].湖北:湖北美术学院,2020:18.
  [3] 孙旭,江红,毛昊航.中高端养老社区设计及运营分析[J].理想空间,2015(03):66.
  [4] 薛楠楠.医养结合模式下养老社区综合体建筑设计研究——以漯河昌建中原健康养老产业综合体为例[D].郑州轻工业大学,2019:56.
  [5] 周超,陶蓓蓓,汤恒亮.“认知心理”视角下的设计概念生成策略研究[J].大众文艺,2018(20):1.
  [6] 房华,余希.由空间序列艺术论室内生态环境设计[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0(08):118.
  [7] 甘颖,于娜.肢体残障人群的居住空间无障碍设计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0(06):111.
  [8] 黄泽辉,厉群,吴健.家装设计中客厅的艺术设计——以锦绣花园别墅为例[J].大众文艺,2019(17):82.
  [9] 赵坤,李永昌.乡村新民居室内环境体系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0(06):116.
  [10] 张继强,张乘风.建筑与园林中设计形式的美学初探[J].美术教育研究,2020(14):118.
  [11] 杨杰,刘平.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创新设计思维研究[J].设计,2020(3):75.
  [12] 胡玥.人工智能背景下艺术学科的发展[J].美术教育研究,2020(8):51.
  [13] 高婧.叙事与体验:城市公共空间的沉浸式设计与表达[J].美术教育研究,2020(13):92.
  [14] 康露露,孙琦.地铁广告与互动媒体技术[J].艺海,2020(4):88.
  作者简介:李凌菲(1999—),女,江苏扬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周超(1982—),男,安徽马鞍山人,硕士,讲师,系本文指导老师,研究方向:生态环境设计及理论。
其他文献
摘要:象征主义是19世纪末在西方国家出现的一种艺术思潮。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人们的心理想法不同,催生的社会文化也大相径庭。本文从19世纪的象征主义出发,以法国画家古斯塔夫·莫罗和维也纳画家克利姆特为代表,从绘画手法、色彩运用两方面进行比较,详细了解社会环境对艺术作品的影响。  关键词:象征主义;社会环境;作品比较;绘画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城乡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基层流动儿童数量呈递增发展趋势,随之出现的流动儿童社区融入问题成为目前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在进行多种解决流动儿童社区融入问题的方法试验下,本文着重分析绘画课堂在流动儿童社区融入过程中的情绪表达、心理健康、社会适应问题等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绘画课堂;流动儿童;社区融入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2
期刊
摘要:本文浅析近年来艺术介入乡村的不同落地方式的优缺点,认为未来艺术与乡村的关系将由硬件外部设计转向内容与内涵的活化再造,在此过程中,让艺术介入真正回归乡村当地的公共性是保证乡村内容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关键词:乡村转型;公共性;公共艺术;艺术介入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23-0-02  1 乡村转型中硬件层面的艺术介入  乡村旅游自发
期刊
摘要:城市更新的过程中,老旧社区景观使用功能的缺失和不合理的规划愈发不能满足当今时代居民的需求。所以,老旧社区景观更新提升改造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适宜人居住的景观设计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老旧社区景观改造是未来城市规划的方向。  关键词:老旧社区;居住区;景观提升;改造  中图分类号:TU98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23-0-02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
期刊
摘要:由于信息化时代的高速发展,原有的传播媒介无法跟上信息更新的速度,群众需求刺激着技术发展,技术发展又催生了新型应用软件的诞生。新媒介的信息传播模式就像一把有利有弊的双刃剑,在满足信息流通及时性和互动性的同时,也让受众产生了媒介依赖。本文以抖音这一典型新媒介软件为例,从受众角度出发,剖析新媒介视域下受众媒介依赖的成因,并提出通过恢复主体意识,加强自身媒介批判能力,做理性受众的方式摆脱媒介依赖,引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变,生态环境下的各方面人文环境也在随之变迁,在变迁中形成的一系列改变就可以总体概括为生态文化。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目的,就是一定意义上的价值重塑概念。本文在生态文化变迁的基础上,对平江历史街道的水乡价值重塑进行分析和阐释,探究苏州平江历史街区在生态文化变迁下的文化适应方式。  关键词:生态文化;平江历史街区;价值重塑;可持续
期刊
摘要:在过去的几年里,虚拟现实技术逐渐变得非常流行。许多制片公司已经开始使用虚拟现实技术,但是虚拟现实技术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应用,因此无法达到预期的艺术效果。人们已经注意到,与好莱坞相比,中国电影产业还没有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到十分先进的水平。因此,本文分析虚拟现实技术在中国电影产业运用面临的挑战和困难,采用质的研究方法,与7位受访者进行电话访谈,受访者包括导演、制片人、技术人员和故事作家,以他们的回
期刊
摘要:本文从“体验性民宿”概念入手,结合《世界文化遗产公约》内涵,对未划分成“世遗”的土楼进行再设计探讨,得出非“世遗”土楼民宿化改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极具土楼特色的圆寨为例,妥善定位并将其再设计与改造,使之与适宜现代人的旅居环境有机结合,并使其既能以“民居变民宿”的形式被妥善保护,又满足旅居趋势下旅者对土楼地域文化的体验要求,为土楼民宿再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土楼;民宿;世遗;圆寨;设
期刊
摘要:在明清时期中国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江南地区,乡村女性是促进江南地区发展不可缺少的要素。文章通过梳理记载活动空间的相关古籍以及绘画作品,分类总结其中出现的乡村女性活动,从参与的主题入手,分析古籍、绘画作品中所展示的各类活动空间和空间范围。总结女性公共活动与空间类型的特点,进而对空间以及活动行为的相互作用加深了解,增加对古典园林史范围中女性活动与空间的各方面认知。  关键词:乡村女性;女性活动;空
期刊
摘要:古民居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文化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变更,加上气候、地形、光照、湿度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中国南北方的古民居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以山西乔家大院和南京甘熙故居为例,从传统民居特征及民俗文化特征展开,探究其中的异同,将中国古民居的文化内涵上升到新的高度,希望能引起人们对民居保护的重视。  关键词:中国古民居;民俗文化;南北异同;甘熙故居;乔家大院  中国地域辽阔,各地传统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