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不老

来源 :视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weng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昨天,我在爷爷家上完网课,就等着爷爷做的午饭,我去帮爷爷拿碗筷,他挥着菜勺说,不用,让我坐着自己挖米饭。今天两个菜,炒黄瓜和炒鸡蛋,爷爷说本来想做个鸡蛋炒韭菜,但是一看韭菜坏掉了,便炒了鸡蛋。相比前几天的炖羊肉和蒸虾是朴素简单了点,但是我心里也好受一些,毕竟不用他大费周折忙活一上午。我又想如果我不在,他自己会吃什么呢?会不会随便吃点?甚至不做饭,不吃饭。我自己在电饭煲里挖着米饭,爷爷在我背后说,这次米饭肯定不硬了,上次放水放得少了。上次?可能是上上周?我已经忘了上次在爷爷家吃米飯是什么时候,但是我随声应道,嗯,这次肯定不硬了。
   我和爷爷弄好一切便开始看着电视吃饭。我在爷爷家看的电视几乎都是新闻频道,因为我知道爷爷不懂那些流行新潮的综艺节目和电视剧,我还记得他经常埋怨春节联欢晚会越来越不好看,他念叨着那些健在或不健在的老艺术家们。新闻频道上播着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最新情况,我不想吃饭就是吃饭,尽管爷爷以前说吃饭不能说话。
   我告诉爷爷现在国外的疫情也很严重,他说对啊,韩国、伊朗和意大利都很严重的。我继续默默吃饭,并想着还有什么话题可以谈及。我突然想到几天前看的书《二手时间》里面讲的苏联,我便顺口问他怎么看待苏联。爷爷突然变得有点兴奋,可能是在他这个年纪生活中很少有人问他问题,准确地说是除了“最近身体怎么样?”“吃得好吗?”“家里冷吗?”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毕竟我们都觉得他老了,我们比他懂得更多,他就像个小孩子,我们需要告诉他如何生活、如何保护自己,其他的交流也只可能是我们向他单向输出,因为他老了,很多事情都变了,而他不懂。
   我常常把看望老人当作一种义务,有时候放假回家我知道我应该去看看老人们,我也按照自己的应该那样去做了,但是内心却是不太情愿的,不是我不爱他们,但是我也不知道原因,当这项任务完成,我就松了一口气,干其他的事情就可以没有内心的谴责了。我现在回想,我好像已经知道答案了,老人们太卑微了,太热情了,当我跨进他们的家门,他们就会把最好的拿出来,他们攒了好久的自己不舍得吃、我小时候喜欢吃的零食;他们把遥控器放到我的手里,让我随意播放电视;他们问我住得好不好,吃得好不好,穿得暖不暖,大学怎么样,我就一一回答他们的问题,然后反过来再问一遍,他们也一一回答,好像事情就这么结束了,我们之间的关系何时成了一种寒暄?我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就努力地寻找着可以说的话,而老人们也开始向我讲述我已经听了好几遍的我小时候跟他的故事,可能已经没有了新的故事,所以只好重复又重复。可能是气氛太压抑吧,所以自己总是逃避着,但是我好像从来没有想过给他们讲我们这个世界的故事,也没有想过去看看他们的世界怎么样。我们爱他们,我们真爱他们,只是有时候会不知所措。他们也爱我们,真爱我们,他们也会不知所措。
   老人不老,尽管他的皮肤是皱了,眼窝是凹陷了,步子是慢了。
其他文献
探望我的高三英语老师的打算, 已经搁置很久了。  这位老师姓刘, 又被称为s u p e r m a n。他只是任课老师。印象中, 他总是站在讲台前,憨憨地一边摸着肚子, 一边讲课。嗓音洪亮,不疾不徐,总是可以让气氛马上轻松愉悦起来。发现我们不像样的地方,他总是佯装叹一口气,随即三言两语,点到为止。他教英语很有一套,抽丝剥茧, 各个击破, 即便英语基础不好, 掌握他的方法,提升立竿见影。  高中毕
你来迟了整整十年,   但你還是让我高兴。   坐得离我近一些吧,   睁开你快活的眼睛:   瞧,这蓝色的笔记本——   上面的诗是我童年的冲动。   对不起,我曾悲哀地生活,   很少因为太阳而欢欣。   对不起,对不起,为了你,   我遇到了太多的人。
民间有一句歇后语,老鼠钻到风箱里——两头受气。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会好奇,风箱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为啥会两头受气呢?  风箱由木箱、风匣杆、手柄、风板、风匣嘴、进风口、出风口、燕尾翅等部件组成。家用的风箱比较小,外形为长方体,一般为上好的木材制作,轻便、耐磨、结实。至于说老鼠钻到风箱里,跑到哪头都会被风吹,那不是受气么!  农村的男孩子,从小到大基本上不用进灶房学做饭。但是,不外出干活的话,一定要坐在灶
有人说,写文章只该顺其自然,不要在一字一語的小节上太多留意,只要通体看来没有错,即使带着些小毛病也没关系。如果留意了那些小节,医治了那些小毛病,那就像个规矩人似的,四平八稳,无可非议,然而也只成个规矩人,缺乏活力,少有生气。文章的活力和生气全仗信笔挥洒,没有拘忌,才能表现出来。你下笔,多所拘忌,就把这些东西赶得一干二净了。  这个话当然有道理,可是不能一概而论。至少学习写作的人不该把这个话作为根据
丙寅三月十八日丁丑 晴。风浪犹大。未初,至法国海口马赛。  进口四壁洋楼高八九层,皆白色。炮台石累,极固。大小轮船,依次列数十只。下船乘小舟登岸,入接客厅。明等乘车行十余里,至店名“笛路埃得拉佩”。其内铺设以及帘幕床榻、饮食器皿,无不整洁。四面石楼七层,中置玻璃照棚。西面一门,内有石梯,宽五尺许,形如螺蛳,盘绕而上,外立铁阑,上铺花毡。住屋数百间,上下皆有煤气灯出于壁上,笼以玻璃罩,如花朵然。外国
戚继光·书法戚继光·行草书诗轴戚继光像戚继光·行草書局部明代·戚継光  戚继光(1528-1588年),字元散,号南塘,卒谥武毅,山东登州(今山东蓬莱)人,明朝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抗倭名将,民族英雄。戚继光幼时家贫,但他年小志大,读书努力,通晓儒经史籍。1544年他继承祖上职位,任登州卫指挥佥事。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地区的倭寇,确保了沿海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功
燈光已黯淡,月亮  西沉,作别夜空  退向海,我们得以返回自身  清算孤寂。如果时间  允许,我们或许可以期望的转变是  离去。忍受了时间的  损耗,却没留下我们时光的记忆。  持刃之手或馈赠之手  皆不足以致充实。形式从未属于  我们,我们的心灵之美,质疑  天堂。一次,远离海岸,  我看见一群乌鸦与风对抗。  徒劳挣扎,再来,要触地了,  它们拍打翅膀对抗比它们  更伟大的力量。我们所有人  
学完《琵琶行》有一道考试题,问“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这两句诗说明了什么?记得标准答案好像是“反映了诗人不能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只追求阳春白雪,对下里巴人鄙视嘲讽的资产阶级做派”。老师念完答案后大笑说:可去它的吧!   学杜牧的《阿房宫赋》,其中最有名的是最后一句“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老师评价:马克·吐温说历史不会重复,但总会押韵。咱们不
9月各大高校纷纷开学,大一新生的装备引人关注。从多年前的粮票、棉被到现在的手机、电脑,各个阶段的装备都打着鲜明的时代烙印,不仅见证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同阶段,更折射出整个社会的深刻变迁。  学生论坛  新开始的真正含义  刘同学   “广州离江门很近,我也只带了高中时就在用的物品。”刘同学的家在江门,并没有特意备什么用具,只是把平常的生活用品拿到广州继续使用。“如果有什么特殊的话,那应该是乐高
我曾在一篇小说中写过这么一件事:一个少女与一个瘸腿的男青年恋爱。少女偶然说到一只名叫“點子”的鸽子,说这名字有点让人以为它是个瘸子,男青年听了想起自己,情绪变得不好。少女惊惶地道歉:“我忘了,你能原谅我吗?真的,我忘了。”于是,男青年心底荡起渴望已久的幸福感,不是因为她的道歉,而是因为她忘了,忘了他是残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