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实践力的培养途径

来源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77287728c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理核心素养”作为新修订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主线,是当前地理教学研究的热点,核心素养背景下要求高中地理教师全面领会新课标精神,树立牢固的教育使命感,其中地理实践力是满足学生终身发展必不可少的素养,是21世纪的重要技能和探究工具。
  一、新版课标对地理实践力的阐释
  几十年来,以地理观察、地理调查和地理制作为核心的地理室外实践活动,一直在谋求突破。从改革开放到2000年颁布的12次教学大纲中对开展哪些地理实践活动基本没有进行规定,但始终鼓励教师应该积极开展地理课外活动。为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2000年版高中地理教学大纲增加了“高中地理研究性课题”。2003年课改后,我国教学目标从“双基”向“三维目标”转变,科学知识发现的方法和产生的过程受到了高度的重视,课标除规定了知识、技能标准,同时给出了大量活动建议。2018年1月16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2017年版) 》 (以下简称《2017年版课标》)正式发布,提出高中阶段地理学科育人价值集中体现为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核心素养,并明确指出地理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是地理学科素养的核心价值观,区域认知是知识能力,综合思维是思维能力,地理实践力是操作能力。《2017年版课标》在附录1中,阐释了地理实践力的内涵为“人们在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表现为“(1)能够用观察调查等方法,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有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兴趣。(2)与他人合作设计地理实践活动的方案,独立思考并选择适当的地理工具。(3)能够实施活动方案,主动体验和反思学习,实事求是,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方法”。它以地理实践活动为载体,在实践活动中以人地关系为价值导向、区域认知为知识基础、综合思维为思想方法,将地理核心素养紧密联系在一起,以其特有的实践性、综合性在地理学科教育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在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地理实践力与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形成有机整体,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为什么要培养地理实践力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蓬勃兴起,人工智能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大。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现代学校教育不应该再把过多的精力关注于人工智能可取代的低阶记忆性能力的训练,而应该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的实践、创造、交往、合作等不可取代的人格品质。学生在自我探索期的成长经验对于创造性人格的产生具有重要作用。这些经验包括父母和中小学教师的作用,成长环境氛围,青少年期广泛的兴趣爱好,挑战性的、多样性的经历等。教育应当坚持立德树人,对受教育者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受教育者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符合时代对人才的需求,符合学生的实践创新型人格的发展需求,符合国家《教育法》的要求。区别于传统课堂教学中在室内进行的死板的纸上谈兵的地理实践活动,《2017年版课标》提出了在室内、野外和社会“活”的真实情境中进行的模拟实验、户外考察、社会调查。这三方面的地理实践活动将地理的学科特性和现实生活融在一起,在动眼、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增强学生与真实世界的联系,加深学生亲身经验和感悟,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地理实践力需要在教学中落实。
  三、培养地理实践力的途径
  1. 通过研学、春游、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陶行知先生提到“社会即学校”,突出体现地理教学与社会生活的紧密关系,研学、春游、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等活动可以让学生与生活紧密联系。学生将实践中所获得的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进而转化为个人发展所需能力,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例如,2018年暑假我们高中组地理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行走腾冲和顺古镇,感受侨乡民俗文化”的研学活动。首先我们制定了4个行走目标:(1)在腾冲市地图上,查找和顺古镇的位置,选择合理的出行方式,思考和顺古镇选址的意义。(2)通过导游图、公交车路牌等,学会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好习惯。(3)通过对和顺图书馆、元龙阁、艾思奇故居、文昌宫、弯楼子民居博物馆、滇缅抗战博物馆、和顺小巷的参观、走访,说出其建设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意义。(4)通过建筑、文化、小吃,说说当地独特文化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理解现代生态民俗文化村建设即人地和谐发展,是新农村发展建设的典范。然后在行走过程中要求学生从行走目标中选取感兴趣的一项或多项,进行观察、记录和调查,撰写调查报告记录单。这次研学活动使教师和学生收获都很大,走出去使我们的课堂“活”起来。
  又如,2019年3月,学校组织学生去古滇王国春游,我们地理组抓住这个机会组织高中学生对古滇王国的选址进行研究,对教师而言,应该是有一个比较固定的答案的,但是对初来乍到的学生呢?这确实是一个很陌生的问题,比如要从原始社会聚落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进行分析,并观察周边地质地貌、水文,以及考虑滇池周边的环境变迁、食物来源等,进而判断选址的原因,这样的互动就使得学生在活动中不仅要调动自己的分析智能,还需要通过认真的观察周边环境才能作出判断,调动了实践智能。
  2. 利用课内、课下,在校内进行地理实验培养地理实践力
  地理实践不仅包括地理考察、调查,也包括通过设计一些小实验来探究或验证地理的规律、原理等。这样的活动,一般应该要简易、直观,效果好、效率高。如模拟实验“模拟山前洪(冲)积扇的形成”,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实验,利用白纸和豌豆细沙等实验材料进行模拟,通过动手操作,学生不仅理解其中的科学道理,获得地理知识,还能够分析和解决问题,促进认知和情感等素养提升,发展地理实践力。又如,学生所在家庭的空间也可以实现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利用网络平台上的信息,制定全家出行旅游的攻略;利用地理区位的思维方法,为家庭购买商品房提出可行性的建议。这些身边的鲜活案例都是地理实践力的表现,学生的参与度高,实际价值大。在校园内,我們同样可以将地理实践力培养的参与度、好评度及实用性推向极致。例如,如何带领住宿生利用夜晚的观察全面把握月相的周期性规律?所在校园的功能分区与文化景观区布局是否合理、如何调整?这些都反映了无处不地理的实践力培养契机。
  3. 利用微视频的形式,分享地理教师的实践经验,培养地理实践力
  《2017年版课标》强调在继承传统教学优点的基础上,尝试实践教学、情境及问题教学和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尝试思维结构评价和表现性评价。由于学生的主阵地是课堂,所以更广泛、更频繁的地理实践力教学,还是应寄希望于课堂主阵地。利用微视频的形式,分享地理教师的实践经验,是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实用途径。地理实践类微视频的优点:情境逼真,带入性强;时间可控,打破空间限制;最佳观察视角,学生“受力均匀”;教学资源信息化,减轻教师负担;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的实践提供了榜样。例如,在做2013年福建卷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位于河漫滩的选择题,很多学生不能理解,这个时候笔者给学生放自己进藏时在雅鲁藏布江拍的短视频,学生马上就能理解并举一反三。又如,2018年课标卷Ⅰ第10 题从重庆到贵州毕节如何选座位的问题,笔者同样给学生看了自己在四个时间拍的日出的视频,学生理解后很快找到正确答案,并表明自己下去也要观察记录。
  积极创设真实情境,利于师生发现与探究、互动合作与交流,形成实践学习共同体,使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落地生根。
  ◇责任编辑 晏祥辉◇
其他文献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学生的学习方式忽然发生了变化,教师、学生、家长都在为落实教育部“停课不停学,学习不延期”做相关的准备工作。在曲靖市第一中学景洪学校,“停课不停练”是“停课不停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全体学生在家学习的同时,也要保证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体育网络课堂要科学地引导学生合理安排学习、生活和体育锻炼的时间,注重培养学生自主练习的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一、网络课堂的设计思路 
期刊
【开栏语】  语文教例是语文课程与教学理论研究的晴雨表,是教育目标、语文课程理念、单元教学目标、单篇教学目标落实的重要载体。教情与学情的生态,守成与创新的气象,博大与狭隘的境界,亦悉在其中。  缘于此,语文教例研究渐成“显学”,成了很多人的宠儿。广大师范生更是将教例研习作为自己的必修课,力图甫出校门即能实现理性与感性的相融,熟悉与陌生的相乘,扎实傲立于语文教学研究的前沿。  不过,总的来看,语文教
期刊
英语书面表达是英语交际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英语学习者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理应成为英语教学的重头戏。但在实际教学中,英语写作与训练一直是令老师和学生头疼的问题之一。如何改变学生在书面表达方面出现的“有话不会说、有词不会写、有篇不会谋”的英语写作现状,笔者一直以来都在思索这个问题。  2019年10月17日,我校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课堂调研活动。11月7日至8日,笔者同其他
期刊
教学内容解决的是“教什么”的问题,“主要是指教师为达成课程目标,在教学的实践中利用教科书中所提供的教学材料,选择恰当的语言材料传递课程内容所规定的目标信息”。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均是以潜在的、预设的、显现的和内化的四种形态存在于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具有六个基本特点:  从外在视域来看:1.语文教学内容的核心属性是“言语运用”;2. 语文教学内容的固有属性是“内隐性”;3. 语
期刊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内容广泛,又来源于生活,与日常生活、社会经济密不可分,在新课程标准下,问题情境的设置被广泛应用于地理课堂教学,成为评价地理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生的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因此设置真实情境即是让学生的生活成为地理教学的资源
期刊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尽可能地设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活动,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课堂教学虽然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方式,但是课堂上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由于学习能力不同,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也极为有限,而且学生学习的知识都较为抽象,理解难度都比较大.在进行学法指导的时候,首先就要让学生学会质疑,数学学习就是一个寻找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拿到一个数学问题的时候,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明确
期刊
近日有幸读到日本作家、电视节目主持人、亚洲历史上第一位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黑柳彻子创作的《窗边的小豆豆》一书,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它仿佛是清晨从窗帘缝隙中射进的一束光,给了我温暖、希望和行动的指引。感恩这份机缘,让我有机会停下匆忙的脚步,以母亲和老师的双重角色去审视自己的教学和对子女的教育,让我坚信教育不应该是批评、简单粗暴的劝诫甚至诉诸武力,而应是充满温情、博爱和持久的深度影响。笔者就浅谈
期刊
转眼之间,回首我当初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节课,已经有30年了,但是却让我难以忘怀,仿佛就在昨天。  1989年9月,年仅19岁的我,告别了父母,来到远离家乡100多公里的一所偏僻的山村小学任教。人地生疏的我,跟随在当地农民向导的身后。陌生的身影,不同的口音,两头驮着箱子、衣服的毛驴,不时引起过路人的探寻目光。一路上,向导怕我寂寞,也总是找一些话题来说:他一会儿问我家在哪里,家中还有哪些人;一会儿,他
期刊
导数是高等数学微分学的核心部分,在中学数学中也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已成为高考的一个必考点,同时利用导数在解决一些有关曲线的切线、数列求和、求数列最值,解决函数的单调性、极值与最值、不等式证明等问题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提高解题效率和精确性.因此,在学习导数与应用导数的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领会数学的严谨性和逻辑性.  一、导数在切线问题中的应用  导数在几何问题中的
期刊
一、培养并保持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古人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是学好英语的前提。学生有了兴趣,才会想学,才会乐学,才会主动去学。相对于枯燥沉闷的课堂,学生更加喜欢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很多教师已经意识到这一点,经常让学生做一些小活动,例如:唱英文歌、做英文游戏、说英文小故事等。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让学生参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