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照片的年代

来源 :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ya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知为什么,婚纱照流行了那么多年,从华丽风走到田园派,真正有实力的都去马尔代夫潜水拍,有想象力的索性彩绘裸拍。但我最爱看的,还是那些传统的、旧式的老结婚照。黑白的,小小一张,旁边有粗楷写着“某某同志与某某同志新婚留念”。往往是拍在某小照相馆,背后是假的浩瀚大江或者山水园林。两个羞涩的年轻人,坐得不远不近——仿佛能听见五十年前的摄影师,大着嗓门热心地说:“头靠近一些,手……”勇敢的他,终于一把握住了她。黑白照片,也看得出她的苹果脸羞得红彤彤,两根粗粗的麻花辫垂在肩上。两个人看上去,都纯朴、健康而傻气,像他们头顶明净无渣滓的天空。
  那时天空特别蓝,污染还不是话题,烟囱被当作社会主义建设的标杆,炊烟是乡村生活的田园诗。蓝盈盈的天之前是清凌凌的水,之后呢?就是刘巧儿唱道:“我爱他,能劳动,会生产……”是的,曾经有过一个时代,我们终于从千年的媒灼之言、父母之命里解放,又不曾进步到一切唯利是图,价值观高度单一,当时的人想得很单纯:就是搭伙过日子呗。但搭伙也需要诚实与付出,两个股东齐心协力经营它,慢慢的,又有了小股东。寻常的柴米夫妻,共同生活的日子,总也互相眷顾,小小温存,恩与怨、情与债,常常地纠缠不清。他们自己并不知道:这个,就叫爱。
  于是我不免再回头去想那个时代,比我们现在好了些什么呢?
  也许是好山好水吧?我看《山楂树之恋》,里面那明丽的、写满我童年记忆的天空,山楂树在秋天,会结好多好多殷红的果。
  也许只是单纯:爱就是爱了,没想那么多前因后果,有福自然同享,有了难?给他一点援助,一点时间,陪他一起焦灼,一起奔走,尽力地,把生活的重担扛起来,帮助他。爱情和婚姻原是两个人共同背负的天空,而当一人无力支撑,天陷一角,另一个人就勇敢地接过全部。
  那时候,也不教育御夫术,女子兵法还闻所未闻,“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是全社会共认的爱情法则。爱一个人不过是:遇见了,喜欢了,愿意与对方试试家常日子的滋味;希望跟他生个宝宝,眼睛像他,眉毛像你;乐意喜孜孜地把他带给亲友看……如此,走在一起。
  那时,家庭是我们“休息的港湾”:抽支烟,喝杯水,脱掉笨重胶鞋,将忍气吞声一天的身体从工作服里释放,也许轻轻骂一句童言无忌的粗话——他会理解会原谅,因为他比你更肆无忌惮。
  那时的爱情,不现代,不时尚,就是双溪蚱蜢舟,两人一人一桨,奋力向前,共同应付生命中的惊涛骇浪。
  爱情是棋局,但曾经的,我们的父母,或者我们的祖父母,下得很认真,不作弊,不考虑事前的赌注、事后的奖金,没有黑哨没有莫名其妙的棋评员……他们只以诚意来对待生活中注定会有的风风雨雨。
  而其实白头到老所需要的,不就是两个善良的人,两颗真诚的心,对婚姻的郑重态度,相处间的呵护与经营,还有,在相濡以沫中渐渐增长的情谊吗?
  已经很多年过去了:这五十年,最好也最坏,最物欲横流也最情真义切,有蜜糖、三叶草、柔软的吻,也充斥着股票、现金、人的私欲……这就是时间里的清明上河图,爱情与人生的河流迤逦而下,我们也许在船上,也许是两岸人家,在看风景。
  我爱的人,你可愿意,与我去拍一张,黑白照片?黑与白,是最明净的颜色。
  (摘自《今晚报》)
其他文献
16岁时,我迷上了音乐,迷上了一把精致的吉他。每天下午经过那家乐器店时,我都会静静地凝望一会儿。那个时候,我是多么渴望能拥有一把属于自己的吉他啊!可是,为了供我们兄弟俩读书,本不富裕的家庭早已债台高筑。聪明的父亲读出了我眼中的渴望,他信誓旦旦地表示,只要能考上大学,他一定亲自带我去买。  高中三年,我拼命地学习,只为能走进那家乐器店,带走那把心爱的吉他。我曾多次想象着抱着心爱的吉他,在群山之巅尽情
期刊
最近,国际一家权威杂志做了一个调查:在世界各国中,哪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最幸福?排在第一位的是尼日利亚人,排在第二位的是朝鲜人,排在倒数第一的是美国人,排在倒数第二的是日本人。伊拉克人排在倒数第三,利比亚人排在倒数第四,巴勒斯坦人排在倒数第五。  这个调查结果实在是出人预料,甚至让人疑惑。伊拉克、利比亚、巴勒斯坦三个国家的人民饱受战乱之苦,人们的幸福指数低,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人均GDP最高的美国和
期刊
从一个生活窘困的发廊妹到一名职业DV摄影人,从被拍摄者到拍摄他人的生活,章桦完成了她人生的转变,完成了作为一个女人精神世界的回归,也锻打了中国DV界的一个传奇——  《姐妹》主角少有笑容  平凡与传奇的距离有多远?章桦用手中的DV告诉世人:2.5米——这个距离是DV拍摄人像的最佳距离。章桦正是用这个最佳距离,为我们带来了她人生第一部DV纪录片《邝丹的秘密》。这部取材于深圳外来打工者的纪录片,让她获
期刊
容闳,近代中国留学耶鲁第一人,可算是一个具有国际视野的海归,被誉为“中国留学之父”。这位海归曾满怀报国之志,为了改变国家的积贫积弱,满腔热情地给政府提各种建议、改革方案,然而结局怎么样?可说是屡战屡败,一盆盆政治凉水不断倒向这位海归,激情火焰一次次被浇灭,想必那时容闳的心里绝对是拔凉拔凉的。不然怎会在古稀之年,毅然决然地走向了反清之路。都言人越老越保守,观念也愈加陈旧。容闳却是一个特例,越老反而更
期刊
他很小就失去了双亲,嫂子待他一点也不好,饭常常是别人吃剩了,就给他留一口,衣服破了,也不给缝补。邻居一个寡居的女人看他可怜,便常常把他叫到家里,给他做一点好吃的,这让年少的他多少体味到一点母爱和温暖。后来,他参了军,在部队一干就是20年。  转到地方的他分配到一家国企,他为人质朴,富有卓见,很快从科长擢升为副厂长,后来又当了厂长。他经常回去看望那个当年接济他如今已过花甲之年的女人,而对于那个一墙之
期刊
在胡乔木家中珍藏的书籍中,其中有一部分是世界语书刊,可以看出他生前对世界语的挚爱。从青年时代,他就追求光明追求进步,与世界语结下了不解之缘。可以说胡乔木是中国世界语运动的先驱之一。  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胡乔木在清华大学求学的时候就勤奋苦读,课余博览群书。他时常到大学的图书馆阅读书籍。他阅读了很多的进步书籍。一次,他意外地阅读了胡愈之创作的纪实文章《莫斯科印象记》。他的心久久地不能平静。胡愈之
期刊
在一次同学聚会上,有位漂亮女孩喋喋不休地诉说东家的不是。女孩说,那东家是个死板的法国老太太,经常指责她这里做得不对,那里又做得不对;我跟她聊天,她又说我的法语发音不对。  漂亮女孩说的那位法国老太太,她的女儿在上海的一家公司工作,为了照顾她,把她从法国接到了上海,然后雇了能讲法语的女大学生当护工。可是许多女大学生都在这位苛刻的法国老太太面前败下阵来,有的不辞而别,有的不能忍受老太太的指责,索性与她
期刊
在伟大的智者哈桑去世之前,他的一名学生问他:“您那么有智慧,请问您的老师是谁?”  哈桑回答说:“我有几千个老师,要是把他们的名字全都说出来,恐怕几个月、几年也说不完。但是其中有三位老师,我一定要告诉你。”  “我的第一位老师是个小偷,有一次我在沙漠里迷了路,幸运的是我找到了一个小村子。那时天很晚了,到处都关着门,但是我看到有个人还在一座房子的墙上钻着洞。我问他在哪儿能找到个住处歇歇脚,他说:‘这
期刊
【新闻回放】2009年5月7日20时05分,25岁的男青年谭卓在杭州文二西路过马路时,在人行横道上被一辆车牌为浙A608Z0超速行驶的红色三菱跑车撞起5米高,飞至20米外的路上,送至浙江省同德医院抢救无效死亡。此事因肇事司机胡斌的恶劣态度和其富二代的背景很快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关注和愤慨。  而此交通肇事案,也因为杭州交警认定肇事车辆当时的时速只有70公里并控制媒体报道,迅速成为2009年度关注率最高
期刊
“你外公屋前那棵梅子树,死了!”电话音筒里传来大舅妈那嘶哑的声音。我呆住了,却不知所措,“那参天茂密的梅树竟随外公同行了!”有泪涌出来。  这是梅雨季节的一个黄昏。窗外的雨滴打着院前的梧桐叶,无休无止。它在诉说着外公曾经的往事。我静静地聆听,雨声或尔嘈切轰烈,像是演奏外公戎马倥偬的声响,或尔绵绵私语,那是外公对家人,对乡邻无以复加的关爱之心。  伫立在窗前,向远眺。心儿早飞向童年的记忆。飞向几百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