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卡连柯在谈起师生关系时曾经这样说过:“假如你的工作、学问和成绩都非常出色,那你尽管放心,他们会站在你的一边……假如处处都可以看出你不通业务,假如你做出来的成绩是废品和‘一场空’——那么除了蔑视之外,你永远不配得到什么。”在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很多,但教师自身的问题是最为根本的。如果你各方面表现都很出色,那么学生是不会与你“作对”的,师生关系也自然会非常融洽。
如何才能使师生关系相处和谐呢?答案可能会有很多,但概括说来,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即可:人格高尚,学识渊博,教学过硬,方法恰当。
1.人格高尚,学生不忍不服
“德高为范”是师生关系融洽的基础。这是笔者从教的经验总结,更是众多著名教育理论家所极力推崇而又被诸多教育实践家所证明了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原则。纯洁的灵魂必须要用高尚的灵魂来塑造。教师必须以德服人、以德育人,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人人都可做到而又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人人都能做好的。教师的社会角色决定了教师必须是一个“多面人”,其角色定位不应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师”,她应是朋友、兄弟、家长、法官和导师的综合体。她要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在这里倾诉衷肠,得到关爱,受到指教,以至于学有所成,德有所长。这才是一个好法合格而完美的教师。“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行。”世上没有道德理论家,只有道德实践家。教师就应是这样的道德实践家。在此方面,著名画家李苦禅大师,堪称为教育的真正楷模。反之,如果你“德行”问题过多是永远也不会为学生所接受的,即使你其他方面都非常出色,也只能够蒙混一时,绝不可能蒙混一世,更何况如今的学生是越来越聪明。人格的力量巨大,榜样的力量无穷,教师就是要用自身的人格来为学生树立可资借鉴的榜样。
2.学识渊博,学生不能不服
老师总得比学生要知道得多一点。俗语讲得好,“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准备一桶水。”今天看来,这“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是无法满足“学高为师”要求的。实际上,学生对老师的敬佩,首先是从对老师的学识敬佩开始的。一个幼儿园儿童跨进校门,从老师那里学到了他以前不知道的,认为老师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老师说的”成了圣旨,并且时常拿它来修正家长及他人的错误。即使上了大学乃至成人之后,人们对老师的评价,看重的依然还是老师的学识如何。所以,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教师“深湛的知识、广阔的视野以及对科学问题的浓厚的兴趣,这些是可以引起学生对知识、学科、学习过程的兴趣的必备条件。”特别是在当今知识聚增、信息传播甚快的时代,教师更应该注重学习,以不断充实、更新自己的知识。唯有如此,才能赢得学生的敬重。否则,每次只能为学生到“半碗水”,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得到学生谅解的;一个知识有缺陷的教师,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被新时代学生所欣赏的。从这一点讲,只有“信其道”方能“亲其师”,此话千真万确。
3.教学过硬,学生不会不服
打铁先要本身硬,身教重于言传。这个道理谁都明白,可惜的是在师生关系出现问题时,我们往往只顾了从学生身上找不是,总觉得是学生这也不对,那也有问题,完全忘记也应该从自身找一找问题的症结,似乎自己永远正确。有材料表明:约有70%的师生关系紧张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有明显的不足,且在一定阶段内未有好转,其中以新上岗教师居多。这说明师生关系融洽的前提条件是教师必须要有过硬的业务能力。在这方面,蔡元培、陶行知、于漪、钱梦龙、魏书生、洪镇涛、邱晓华等一大批教界泰斗、精英,为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在他们那里是根本不会存在师生关系紧张问题的,因为它们的教学是炉火纯青的、无懈可击的。教师的工作性质与对象决定了教师必须练就过硬的本领,以出色的教学技艺赢得学生的青睐。上一手好课是基础,学有专长,教有特色是方向。有了这种本钱,学生决不会不服,相反却会佩服得五体投地,哪还会有学生与你“顶牛”呢?很难想象:一个教不清、讲不明的教师,一个教课捉襟见肘的教师,一个教学水平平平的教师,会受到学生的欢迎?现实中,只要与学生座谈交流就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出:凡是教学过硬的教师学生几乎只有赞誉而无意见;对那些教学不够熟练或问题较多的教师,学生的意见就一针见血,毫不留情,而且几乎是异口同声。这足以说明过硬的教学能力在融洽师生关系方面的巨大作用。
4.教有高招,学生不敢不服
教育是一门艺术,而不仅仅只是一门技术。它要求施教者在教育学生是必须因人而异、讲究教育的方式方法和手段,教导学生心上,让学生口服心服,使优生信服,让中等生佩服,叫后进生折服。此种情况下,学生不服管教的现象绝不会萌生,师生关系自然融洽。可现实中,我们有许多教师却不够注重教育的方式和手段,特别是有相当一部分非班主任教师或没做过班主任的教师,一味地强调所任教学科的学习问题,忽视了育人的方式方法,导致了师生关系困难,致使教育效果逊色,甚至事与愿违,越教越坏,直至无意间将学生赶到了自己的对立面,真可谓是好心办了坏事。如何才能做到教有方法,这绝非冰冻三尺而成一日之功,也无统一标准,需要从教者从实践中逐步摸索,日积月累,但以下几个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首先,教师必须以心换心,用爱的春风去“润物细无声”,以求得学生的理解与支持、配合;其次,教师应该放下架子,善用换位法,真正理解学生,并善用孔子的一日“三省”法,多反思自己的过失与不足,切实加以改进;其三,教师要敢于自我揭短,发现工作有不足,不加掩饰,大胆承认,这更能求得学生的谅解;其四,遇事要冷静,考虑要周全,要挖空心地思想出最切实有效地解决办法,万万不可简单从事;其五,要虚心学习,多学习他人的好经验好办法,同时,还要注意积累总结经验得失,真正做到吃一堑长一智。
总之,教师如果多能从自身找原因,把自己的工作都做出色,以高尚的人格塑造学生,以渊博的知识教育学生,以过硬的教学教会学生,以高超的技艺引导学生,那么,学生自然会站在你的一边,自然会心甘情愿地接受你的教导。
收稿日期:2012-05-20
如何才能使师生关系相处和谐呢?答案可能会有很多,但概括说来,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即可:人格高尚,学识渊博,教学过硬,方法恰当。
1.人格高尚,学生不忍不服
“德高为范”是师生关系融洽的基础。这是笔者从教的经验总结,更是众多著名教育理论家所极力推崇而又被诸多教育实践家所证明了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原则。纯洁的灵魂必须要用高尚的灵魂来塑造。教师必须以德服人、以德育人,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人人都可做到而又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人人都能做好的。教师的社会角色决定了教师必须是一个“多面人”,其角色定位不应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师”,她应是朋友、兄弟、家长、法官和导师的综合体。她要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在这里倾诉衷肠,得到关爱,受到指教,以至于学有所成,德有所长。这才是一个好法合格而完美的教师。“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行。”世上没有道德理论家,只有道德实践家。教师就应是这样的道德实践家。在此方面,著名画家李苦禅大师,堪称为教育的真正楷模。反之,如果你“德行”问题过多是永远也不会为学生所接受的,即使你其他方面都非常出色,也只能够蒙混一时,绝不可能蒙混一世,更何况如今的学生是越来越聪明。人格的力量巨大,榜样的力量无穷,教师就是要用自身的人格来为学生树立可资借鉴的榜样。
2.学识渊博,学生不能不服
老师总得比学生要知道得多一点。俗语讲得好,“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准备一桶水。”今天看来,这“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是无法满足“学高为师”要求的。实际上,学生对老师的敬佩,首先是从对老师的学识敬佩开始的。一个幼儿园儿童跨进校门,从老师那里学到了他以前不知道的,认为老师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老师说的”成了圣旨,并且时常拿它来修正家长及他人的错误。即使上了大学乃至成人之后,人们对老师的评价,看重的依然还是老师的学识如何。所以,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教师“深湛的知识、广阔的视野以及对科学问题的浓厚的兴趣,这些是可以引起学生对知识、学科、学习过程的兴趣的必备条件。”特别是在当今知识聚增、信息传播甚快的时代,教师更应该注重学习,以不断充实、更新自己的知识。唯有如此,才能赢得学生的敬重。否则,每次只能为学生到“半碗水”,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得到学生谅解的;一个知识有缺陷的教师,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被新时代学生所欣赏的。从这一点讲,只有“信其道”方能“亲其师”,此话千真万确。
3.教学过硬,学生不会不服
打铁先要本身硬,身教重于言传。这个道理谁都明白,可惜的是在师生关系出现问题时,我们往往只顾了从学生身上找不是,总觉得是学生这也不对,那也有问题,完全忘记也应该从自身找一找问题的症结,似乎自己永远正确。有材料表明:约有70%的师生关系紧张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有明显的不足,且在一定阶段内未有好转,其中以新上岗教师居多。这说明师生关系融洽的前提条件是教师必须要有过硬的业务能力。在这方面,蔡元培、陶行知、于漪、钱梦龙、魏书生、洪镇涛、邱晓华等一大批教界泰斗、精英,为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在他们那里是根本不会存在师生关系紧张问题的,因为它们的教学是炉火纯青的、无懈可击的。教师的工作性质与对象决定了教师必须练就过硬的本领,以出色的教学技艺赢得学生的青睐。上一手好课是基础,学有专长,教有特色是方向。有了这种本钱,学生决不会不服,相反却会佩服得五体投地,哪还会有学生与你“顶牛”呢?很难想象:一个教不清、讲不明的教师,一个教课捉襟见肘的教师,一个教学水平平平的教师,会受到学生的欢迎?现实中,只要与学生座谈交流就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出:凡是教学过硬的教师学生几乎只有赞誉而无意见;对那些教学不够熟练或问题较多的教师,学生的意见就一针见血,毫不留情,而且几乎是异口同声。这足以说明过硬的教学能力在融洽师生关系方面的巨大作用。
4.教有高招,学生不敢不服
教育是一门艺术,而不仅仅只是一门技术。它要求施教者在教育学生是必须因人而异、讲究教育的方式方法和手段,教导学生心上,让学生口服心服,使优生信服,让中等生佩服,叫后进生折服。此种情况下,学生不服管教的现象绝不会萌生,师生关系自然融洽。可现实中,我们有许多教师却不够注重教育的方式和手段,特别是有相当一部分非班主任教师或没做过班主任的教师,一味地强调所任教学科的学习问题,忽视了育人的方式方法,导致了师生关系困难,致使教育效果逊色,甚至事与愿违,越教越坏,直至无意间将学生赶到了自己的对立面,真可谓是好心办了坏事。如何才能做到教有方法,这绝非冰冻三尺而成一日之功,也无统一标准,需要从教者从实践中逐步摸索,日积月累,但以下几个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首先,教师必须以心换心,用爱的春风去“润物细无声”,以求得学生的理解与支持、配合;其次,教师应该放下架子,善用换位法,真正理解学生,并善用孔子的一日“三省”法,多反思自己的过失与不足,切实加以改进;其三,教师要敢于自我揭短,发现工作有不足,不加掩饰,大胆承认,这更能求得学生的谅解;其四,遇事要冷静,考虑要周全,要挖空心地思想出最切实有效地解决办法,万万不可简单从事;其五,要虚心学习,多学习他人的好经验好办法,同时,还要注意积累总结经验得失,真正做到吃一堑长一智。
总之,教师如果多能从自身找原因,把自己的工作都做出色,以高尚的人格塑造学生,以渊博的知识教育学生,以过硬的教学教会学生,以高超的技艺引导学生,那么,学生自然会站在你的一边,自然会心甘情愿地接受你的教导。
收稿日期:2012-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