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心理素质 加强自治能力

来源 :中国大学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yi9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从而提高管理者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目标的科学。组织行为学是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管理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西方和我国各大学管理学院MBA教育中一门十分重要的核心课程。在“组织行为学”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我们将“提高心理素质,加强自治能力”作为主线贯穿在教学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组织行为学”的教学目的是帮助管理者了解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从而更好地实施对人的管理。要成为未来优秀的管理者,学生不仅需要了解管理过程中的规律,更要加强自身的心理素质,培养和塑造自己健康的人格。在管理类学科的教学中,以往更多强调的是将管理的理论、概念、技术、方法和手段作为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但这些观念和方法在实践中应用的效果直接取决于管理者自身的心理素质。只有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管理者,才能更好地实施管理。为此,在组织行为学各章的讲述中,我们将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理念贯穿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包括教材的编写、教学内容的编排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在“组织行为学”的教学内容中,有一章内容为个性管理,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有关个性的知识,从而在管理过程中更好地做到因人而异的管理。结合本章的教学目的,我们采用国际著名的心理80验问卷-16PF对学生进行施测,以加强学生对自身行为的认识和理解。正确的自我认知是心理健康、个人成长及良好人际关系的先决条件。青年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大学生对认识和评价自我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和急迫感,他们自我认识和评价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大大提高,但是由于他们对客观事物的理解和判断上的肤浅性和片面性,常常使他们对自我的理解和判断也只是看到一方面,而看不到另一方面。此外,人们常常为了维护自尊而回避甚至拒绝对自己进行新的了解,因为他们担心这种反思和了解会使自己最后看不起自己,从而产生自卑感,感到软弱、无能、邪恶、羞耻,所以人们常常会保护自己理想的自我形象,但这往往是造成心理冲突、人际关系紧张的主要因素,并进而影响到自我成长。通过16PF的测验,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个性问卷的使用,另一方面,通过学生对自己进行测试,可以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并发现自己个性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完善自己的个性提供前提和基础。此外,在测试过程中,有时会发现个别学生的性格存在一定的缺陷,这种缺陷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甚至会影响学生今后的发展。对于这些学生,就需要进一步的了解,给以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并且将信息反馈给学生辅导员,以给学生必要的关注和支持。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随之出现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据调查,20%~30%的大学生中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是非常必要的。
  在讲述情绪、情感与管理一章时,我们首先介绍了情绪、情感在管理中的重要性,并结合本学科新近研究的重点内容,向学生介绍了被誉为“划时代的心智革命”和“20世纪最重要的心理科学研究成果”的情绪智力,让学生充分理解“真正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关键是情商而不仅仅是智商”。在此基础上,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以及小组成员共同来分析自己在情绪智力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和步骤。在随后的三个月内,利用心理学强化理论,小组成员对已经习得的新的情绪、情感管理方式不断进行强化和巩固,以使其最终固化在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习惯中。心理学家认为,其实“每个人都自觉不自觉地扮演着心理学家的角色”,因为每个人都体验着各种心理现象,发生着各种行为。作为大学生来讲,他们可以通过自身对心理和行为的体验,进行互相交流,加深对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理解,从而更深刻地掌握教学内容,并促进自身情绪智力的提高。
  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协调人们在活动中的行为,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提高人们的活动效率。离开了父母的呵护,独立进入一个新的学习生活环境,每个大学生都会遇到如何沟通、如何协调人际关系的问题。目前,很多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倾向于以个人为中心,人际关系的建立往往会出现问题,人际交往障碍成为大学生心理咨询中的常见现象。结合沟通与人际关系一章,我们采用了“人际交往小组辅导”的方法,通过“了解小组计划及活动目标,促进小组成员相互认识”;“组员发现自己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辅导人员及成员共同寻找可能解决的方法”;“领会及灵活运用人际理论和方法,学会理性分析和解决问题”;“总结回顾小组活动过程,评估小组目标及组员期望,提出建议”等四个环节,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的技巧。
  在“组织行为学”各章的教学中,我们始终注重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以做到教书育人的完美结合。
  
  二、加强学生自治能力
  
  所谓自治能力,即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美国高等教育学家布鲁贝克认为,“自治是高深学问的最悠久的传统之一”,他同时认为,“大学自治的首要条件,必须是对课程中的每一科目,学生都可以自主地去学习,而并非为了一种工具去学习。”自治在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和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以达到某种目的的心理动因,它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学习的效果。学习动机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学生对学习活动的自治性极大地影响了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的发展。内在动机的产生往往是因为活动本身的兴趣和挑战,而不是因为外在的刺激、压力和奖励,内在动机是学习的源泉,因为内在动机可以引发高质量的学习和创造性的学习,高水平内在动机的个体,往往不仅能够体验到能力感,而且能够经常体验到自治的感觉。在现实教学中,我们也可以观察到,允许学生自治的教师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内在动机、兴趣和挑战的欲望。外在动机是指人们为了获得某些其他结果而从事该活动的动力,自治的外在动机向内在动机转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学生的自治不管是在内在动机的产生、维持和强化中,还是外在动机向内在动机转化的过程中,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自治能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此外,根据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观点,每个人都具有巨大的潜力,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愿望,希望将自己的潜力发挥出来,希望将自己的理想变为现实。对于大学生来讲,他们有强烈的愿望提升自我,并且完全有能力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自己学习、理解知识并将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这种做法满足了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会极大地激励他们从事这样的学习和尝试。
  在中国的教育环境中,教师往往是活动的主体,而学生常常扮演着接受、顺从的角色,从而形成了依赖的心理和行 为。学习科目、教学内容、学习方法完全是一套现成的规定,学生只需要按照规则去做,就可以顺利地修完学业。长此以往,教师和学生都形成了—种惯性。教师很少考虑学生的自治性,他们为学生打造好一切,只需要学生去依从。而学生因为很少体验到自治的快乐,也习惯了对教师的依赖。这样,就使得学生在学习中缺乏—种主动的思考和积极的探索,这不利于我国在未来建设创新性国家的人才培养目标。为此,我们提出,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自治愿望和自治能力,主要采用的方法是部分教学内容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在实施本方法之前,我们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学生也盼望着这样一种改革。考虑到学生长期形成的行为习惯,并且考虑到有些内容学生自己讲授有一定的困难,于是选择部分教学内容让学生尝试讲授。
  该方法的实施过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第一,在学期之初,将学生分为4~5个小组,根据教学内容,给每个小组分配一章内容,作为本小组的学习和研究任务。第二,小组成员根据本小组的任务,通过图书馆、资料室、网络等方式查询各种资料,进行讨论,并列出将要讲述的提纲,提交给教师。第三,教师在阅读了小组的提纲之后,提出反馈意见和修改建议,再次返回给学生。第四,学生在提纲的指导下,分配每个人的讲述任务,分头准备。第五,在准备的过程中,要求每个小组体现团队精神,有两次以上的讨论,使内容和形式上做到完美和谐。第六,由学生按照小组顺序,分别进行讲述。第七,其他学生在听完每个小组的讲述后,提出问题和反馈意见。第八,教师最后就内容和讲述中的问题给以评价和指正。
  在每次实施后,我们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该方法的实施效果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对实施这一方法有积极的反馈,他们认为,该方法加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学会了收集、整理和归纳材料的能力,并提高了学生对资料的理解和掌握;在准备中学会了团队合作精神;在讲解中增强了信心和勇气,提高了表达能力,加深了对自我的了解,增强了学生的体验,调整了学生的心态。
  当然,在实施该方法的过程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因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够全面,加上他们没有讲课的经验,所以讲课的效果有时难以调动听众的积极性,影响了听课者对于知识的理解。此外,虽然要求每个学生都要上台讲课,但总有个别学生临时抱佛脚,没有充分的准备,这不仅不能锻炼他们自己,也会影响到其他学生对所讲知识的掌握。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学生讲述之前,向学生介绍参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尽量使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讲课之中,不仅要求形式上的参与,更重要的是,让每个学生都全身心地投入。此外,在准备的过程中,教师不仅在结构上为学生把关,也帮助学生对所讲内容深入、细致地理解,以使其讲解的内容更容易被同学掌握。通过五年的尝试,该方法在提高学生自治能力,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摘 要:颁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已有两年,各学校进行了试点工作。特别是180所学校在教学大纲的设定,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学评估的过程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同时也提出了相应的修订意见。本文从以上两个方面对《课程要求》的实施做一初步评估,以期为《课程要求》的修订完善做出贡献。  关键词:课程要求;教学大纲;教学试验;教学模式;网络    教育部于2004年1月正式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
期刊
邵炳军 张 静 路艳艳  摘 要:中国的文学“元典”具有深刻的特质和广泛的价值,其源头地位和典范作用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中发挥着精神支柱作用,故在当代中文系古代文学教学中必须给予更有力的关注。为此,我们正着手进行的“先秦文系年注析”丛书的编撰工作,正是在钩稽先秦文资料源的学术研究之基础上,同时又为本科生、研究生提供一个较好的先秦“元典”文读本。  关键词:原典;元典;教学;系年;注析;编撰    我们
期刊
摘 要:北京师范大学一贯重视本科教学质量,多年来将完善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作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学校从完善教学质量标准、严把教学入口环节,建立与完善教学培训和指导制度,提高教师,尤其是新任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健全教学质量监控和反馈机制等方面加强对本科教学质量的保障和监控工作,促进了学校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字:质量保障;监控体系;信息反馈;教学质量    我校一直重视本科教学工作,尤
期刊
赖大仁 詹艾斌 宁 媛 许 蔚  摘 要:针对当前文学理论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作者结合教学实践和理论认识,提出有必要建立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文学理论课程教学理念,如知识论与价值论统一、多元性与主导性统一、转“知”为“智”、转“知”为“能”等等。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更加明确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从而探索更有针对性和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求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理念;知识论与
期刊
《动物保护概论》(第2版)由南京农业大学陆承平教授主编,2004年2月作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该教材第1版于1999年lO月出版,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是高等教育出版社推出的首批面向2l世纪课程教材。  该教材是国内外第一本兼顾家养动物和野生动物全方位论述动物保护的原创性教材。是大学生开展动物保护教育,提高
期刊
摘 要:教育技术在美国大学教学和科研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作者与美国名校普林斯顿大学的信息技术部进行了交流,以此为个案,分析了教育技术工作者在高校中的服务者角色定位、正在加强的研究和开发者角色以及发展中的教育变革推动者角色。希望通过对这三种角色的分析,能对我国高校中的信息技术中心的建设和我国高校的教育改革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教育技术;信息技术部;学术服务;普林斯顿大学    高校是教育技术发
期刊
摘 要:文章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出发,回顾了高等农林教育“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形成的宏观背景,以四个标志做出了基本评价,总结了“21世纪课程教材”建设的四条基本经验,提出了构建以“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为主导的21世纪我国高等农林教育教材新体系,进而从提高“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使用效益、强化“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质量、做大做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品牌等方面,提出了需着力做好的三项工作。  
期刊
从2006年秋季开始,全国各地高校将全面实施中央“05方案”,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手段与方法进行重大调整和改革。  当前,除了要在课程设置、课时安排、教材选用和条件保障上执行“05方案”规定的各项要求外,更加关键、更加长远、也更加深层次需要解决的是:必须在观念更新和体制改革上下功夫,实现四大回归,将“05方案”的特点和精神实质落实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教
期刊
叶志明 宋少沪 汪德江 徐 旭 姚文娟 陈伶俐 刘绍峰 彭妙娟 朱杰江  从1996年到今天,整整十年时间,上海大学土木工程系从办大土木的视角出发,立足上海、服务全国,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日益发展对土木工程人才的需求。在土木工程系的本科教育中,我们率先在国内探索并开展了“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创立与建设工作。
期刊
金秋十月,以“信息时代大学物理教学的建设与发展”为主题的第二届大学物理课程报告论坛在合肥召开。来自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的高校物理教师近500人欢聚一堂,见证了这一物理教学界的盛事。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已进入了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阶段,高校基础课程建设已成为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2005年初,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发起与倡议,高等教育出版社、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全国高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