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临床分型不仅具有理论意义,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指导治疗。目前所知原醛至少有7种类型,其中以醛固酮腺瘤(APA)和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HA)两型为多见。鉴别腺瘤和增生的方法中以双侧肾上腺静脉采样检查(AVS)法最为可靠,但由于其本身具有局限性而难以广泛开展。CT应用最为广泛,对于单侧大结节腺瘤CT诊断的结论可靠,不必考虑AVS检查;对于其它病例,特别是IHA,CT检查的结论不
【机 构】
:
湖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湖南长沙41001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临床分型不仅具有理论意义,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指导治疗。目前所知原醛至少有7种类型,其中以醛固酮腺瘤(APA)和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HA)两型为多见。鉴别腺瘤和增生的方法中以双侧肾上腺静脉采样检查(AVS)法最为可靠,但由于其本身具有局限性而难以广泛开展。CT应用最为广泛,对于单侧大结节腺瘤CT诊断的结论可靠,不必考虑AVS检查;对于其它病例,特别是IHA,CT检查的结论不可靠,必需进行AVS检查以及早作出分型诊断和相应治疗。
其他文献
感染是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可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卒中后感染与机体免疫系统功能失衡密切相关,而交感神经过度激活是卒中后发生免疫抑制的重要因素。交感神经主要通过免疫细胞表面的β2肾上腺素能受体对其进行调节。有证据表明,在某些情况下β2肾上腺素能受体介导的免疫功能增强而非抑制,但其具体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文章对β2肾上腺素能信号通路调节卒中后炎症的分子机制进行了综述。
目的 探讨预防骨科大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历史回顾对照法,将30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38例采用常规骨科术后护理;观察组166例通过评估患者,早期确定高危人群,采取基本预防、物理预防和药物预防等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并在术后监测两组DVT形成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相关指标,观察DVT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小腿肿胀、疼痛及DVT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
青春期前痤疮是儿童期痤疮的一种,多发生于7岁以后青春期体征出现以前,表现为以粉刺样损害为主的皮损。其发病主要与青春期发育初期肾上腺功能初现引起的雄激素分泌增高有关,痤疮丙酸杆菌感染及高雄激素血症在痤疮发病中也有重要作用。青春期前痤疮的严重程度影响青春期痤疮的发展,在诊疗时需仔细询问病史及家族史。并做相应的实验室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影响引起高雄激素血症性痤疮。在治疗时根据患儿年龄、皮损数量选择合适的治
确定能鉴别良、恶性甲状腺肿瘤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建立可靠、可行的检测手段,对甲状腺肿瘤病人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近年研究表明,不同组织类型的甲状腺肿瘤中可存在不同的基因突变;在恶性甲状腺肿瘤中端粒酶活性常异常增高;一些细胞周期调控蛋白在甲状腺癌中特异性表达。本文综述上述肿瘤标志物与甲状腺肿瘤的关系及其潜在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
颅内动脉瘤主要由动脉管壁局部缺陷和管腔内压力增高所致。未破裂的小动脉瘤一般无症状,而破裂动脉瘤则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AH)。颅内动脉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迄今尚不完全清楚。大量证据表明,颅内动脉瘤是环境因素与多基因共同作用的复杂性疾病。文章对弹性蛋白(elastin, ELN)和Ⅰ型胶原α 2(collagen type Ⅰα2, COL1A2)基
抗菌肽作为皮肤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广泛的抗微生物活性,通过多种信号途径参与调节机体免疫,维持皮肤正常的微生态环境,增强角质形成细胞功能,是皮肤屏障的免疫调节因素,其表达水平与某些感染性和炎症性皮肤病的严重程度相关,在皮肤病的治疗上也有广阔的前景。
目的 探讨10例保留性功能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 对10例保留性功能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患者手术前后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并加强心理
研究表明,端粒短缩、端粒酶异常活化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端粒酶可作为肿瘤早期诊断的生物学标志物。甲状腺癌组织中存在端粒酶表达,其阳性表达率与癌细胞分化程度有关,甲状腺细针穿刺标本端粒酶活性检测有助于良恶性疾病的鉴别。端粒酶抑制剂有望成为肿瘤广谱治疗的新途径。
食物过敏是指免疫介导的食物不良反应,是婴幼儿常见的过敏性疾病,患儿家长对食物过敏的错误认识及诊断的不明确,导致一系列的喂养和健康问题。IgE介导的食物过敏机制是多因素的,主要受遗传体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非IgE介导的食物过敏的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其主要由T细胞介导,可引起亚急性或慢性胃肠道或皮肤反应。因此,了解食物过敏诊断相关的临床检查方法,结合临床病史、饮食排除试验、食物激发试验等方法正确诊
炎症参与了许多血管性疾病的发病过程。血流动力学引起血管壁炎性因子激活,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功能障碍,激活血管壁炎性级联反应。炎性细胞,尤其是巨噬细胞浸润并分泌的酶类逐渐使血管壁薄弱形成动脉瘤甚至导致其破裂。因此,炎症在颅内动脉瘤的形成和破裂中发挥着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