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经验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zy8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社会的飞速发展,要求学校教育必须进行改革,以适应时代的特征。而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因此,课程改革的成败将直接影响当前教育的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些新的课程理念为我们实施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
  1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积极引导
  雅克·德洛尔曾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当今社会,学会学习是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素质,社会在前进,知识在迅速地被人们所发现,要想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取得发展,必须善于发现、学习,学生在学校接受的学习对这些能力、素质的培养和养成具有决定性作用。所以,我们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任务不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引导他们从课文中发现知识。比如,我在教学语文课文时通常很少把教参上的内容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读了课文之后自己质疑,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或想学习的问题,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出最有价值的问题。在教学《天窗》一课时,通过学生质疑,得到以下问题:①为什么说天窗是神奇的呢?②为什么说“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籍”?③为什么说“活泼会想的孩子会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④“天窗”、“有”、“无”、“虚”、“实”为什么要加引号?……而最有价值的问题是前两个,只要弄懂了这两个问题,学生也就掌握了整篇课文。
  2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解决问题,从而获取知识
  一篇语文课文,学生需要从中获取的信息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如果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轻易的把问题的答案告诉学生,不仅不能使学生深刻理解,还容易使学生产生惰性。如何教育学生自觉、积极地去探索、解决问题,十分关键。我在教学过程中,总是鼓励、教育学生独立思考,培养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与毅力。“学起于思”,这话很有道理,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不仅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能使他们在成功之后体验到愉快,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创造知识基础。另一方面,我还引导学生与他人合作,共同探索。伟大教育家孔子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这样的道理,几乎人人都能理解,但真正与别人合作却是有许多同学做不到。面对这样的问题,我先是让学生明白“每个人的知识都有局限,又都有超乎别人的地方,并且在生活中有许多事情我们都不能离开别人的帮助”的道理,使他们有合作学习的意识,然后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共同探讨。通过小组讨论、查找资料、互相倾听别人的意见、互相更正等方式,最终解决问题。
  3抓住细节,陶冶情操,渗透德育
  一节语文课,不仅要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要使他们的心灵得到感染,情操得到陶冶,从而对培养他们的思想素质起到影响。然而如何在学完文章之后很自然地使学生的思想认识有所提高,确实不容易。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我发现许多课文通过期中的细节、个别句子让学生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渗透德育具有很好效果。比如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时,父与子的“了不起”是关键:父亲三十六小时的挖掘、儿子在被挖到后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让别的孩子先出去)等的描写的句子极具感染力,他们为什么能如此呢?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的,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孩子的话)这样以来,我又随即引导同学们读与之照应的第三自然段中的句子:他(父亲)猛然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父亲与儿子的形象在学生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使他们受到了深刻教育。并且也让学生体会到信念对这对父子的生还所起的巨大作用。再如,教学《爱心项链》一课时,我这样引导:“爱心是无价的,它不需要回报,但却可以心心相印。……(文中原句)。”接着又说,在你帮助了别人,他们要感谢你时,你应该说——(同学们齐读“我不要求回报的,但我要你给我一个承诺——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也尽力去帮助他。”)经这么一节课,孩子们的心中“乐于助人”的思想更坚定了。
  对于语文,我主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古诗文,二是作文。古诗文重点在于阅读,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认为读诗文不在其本身,而要体会它的意境,这样才能很好地表达出作者的写作目的和他的情感。在作文方面,有时候,有的同学一提笔就想:我一定要写得很好,可是,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其实,在我看来,写作文要一气呵成!把自己融入其中,你不要想自己要用多么多么好的修辞,用多么多么优美的语言,其实这样更难表得出你的真情实感。不要把作文看作是在完成任务,而是把它看作是在抒发一种感情,是在对纸叙述自己心中想说的话,顺其自然地写下去,这样你就不会有太多地顾忌,而且你写完后会发现原来自己也是可以当作家的。
  总之,语文课程是开放的,是应该充满活力的。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育人,是我们的重要职责。新一轮课改倡导的“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理念值得我们去探索与实践,教育学生勇于质疑,积极合作的学习是语文教学的关键。
其他文献
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它强调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动,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它将使语文学习充满个性,语文教学更具活力。可是我们传统的教学已异变为一种分数的教学,它用分数将学生分成优等生,中等生和差等生,用分数来遮蔽鲜活的人——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这样的教学势必把学生困在书本里,锁在课堂内,学生
期刊
家庭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学生重要的学习习惯之一。家庭作业完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习成绩。我们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周围厂里的职工或者是特种动物养殖户的孩子。家长平常上班一天到头根本就见不到孩子,更不用说管孩子,督促学生在家完成作业的情况。平常作业老师每天都得拿出不少精力来检查处理不写家庭作业的学生。  我从二年级接了一个新班,第一次写家庭作业,就让我有点始料未及。全班50个学生,能认真完成作业不
期刊
做一名新课改下合格的语文教师,如何上好一节语文课,是广大语文教师深思的问题。我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在学习、思考和教研实践中,对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语文课有以下四点认识:  1课前充分预习,课中精彩展示  经验丰富的语文老师,在课前预习时引导学生占有大量的丰富的与理解文本有关的资料,有助于学生把握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同时培养学生的一种自学能力。比如鲁迅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提到四种人:“我们
期刊
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力求从教学观念、目的、目标、内容、实施策略、手段和评价等方面进行重大改革。新《标准》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的统一。面对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应对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作出相应的角色转换,首先要更新理念,努力创建新《标准》下的新型师生关系,以适应新
期刊
问题意识,究其实质就是一种怀疑精神,一种探索意识,没有问题意识就没有创造力。学生有着旺盛的求知欲,对新鲜事物充满着好奇心,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种好奇心理,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学生有效的学习过程就是“问题——探究——新问题——探究”不断上升的过程。学生会体验到动脑的快乐,感受探究的乐趣、成功的喜悦,领悟知识的魅力,获取良好的学习动机。  过去传统的课堂教学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完全是为了“应
期刊
本文对比了《新课标》与传统教学思想和区别,通过引用专家理论、分析课堂实例,指出中学体育教师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及教学理念,探索创新,更新教学方法。长久以来我们感觉到,学生对体育课越来越感到枯燥、乏味,学生开始不喜欢或厌恶体育课了。这不能不说一方面与我们的传统教学观念落后有关,另一方面我们的教师教学方法陈旧也是不可推卸的责任。多年以来,我们的教师对传统的教学模式照搬照抄,无改革和创新意识。随着时代的发展
期刊
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有机结合是时代的需要,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现代的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变需要。过去老师上课就是一支粉笔、一本书,教师以讲为主,方法单调,学生的兴趣不高,又在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往往被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所扼制,难以激发学习的热情。而现代教育技术是一种综合运用声音、文字、图像、动画、视频影像等多种技术,给学生全新的视听感受。多媒体技术制作的课件,将学生平常看不到,听不到的东
期刊
《新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学习中的情感态度,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情感态度,实现教学中师生共同参与和谐发展。”  1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  英语教学不仅是一个语言技能的认知过程,而且是一种情感交流的互动过程。学生学习英语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学生的学习情绪控制的好,就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认同感。让学生在学习知识、获取能力、适应生活、融
期刊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的基本性质,《数学课程标准规定》数学课程要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向学生提供有价值的数学,使每一个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都能获得成功。那么,如何在数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呢?  首先,必须着力于基础,抓牢、抓好最基础的东西。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学生进一步构建知识体系和形成各项技能
期刊
快乐就是人心情的高兴和喜悦。人的一生中会有许多的快乐,同时也就有了许许多多体验快乐的心情与机会。《数学新课程标准》使用了较多的“经历——的过程,获得——的体验(感受),可见,孩子们在数学学习中离不开自己的亲身体验。孩子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给其充分发挥的空间,让孩子们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在联系生活中体验,从而真正感受到数学带来的快乐。学生在体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是在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