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国白蛾对园林树木,尤其是阔叶树木危害严重,做好对美国白蛾的防治市城市绿化养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美国白蛾 发生 防治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K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10- 0264–01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 Drury)又名秋幕毛虫,属鳞翅目,灯蛾科,是世界性检疫害虫,具有食性杂、寄主广、危害重、繁殖力强、吗、耐饥时间长、传播途径广等特点,对园林树木,尤其是阔叶树木危害严重,做好对美国白蛾的防治是城市绿化树木养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沈阳市于1995年首次发现美国白蛾,我们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将其危害控制在最低水平。现将美国白蛾的发生及防治情况整理如下:
1 寄主植物
美国白蛾危害的寄主很多,主要危害的树种有榆、白蜡、臭椿、火炬树、杨、桑等等
2 发生习性
第一代幼虫始发期为六月中旬,六月下旬盛发期,初孵幼虫在卵壳周围吐丝拉网,不久即开始取食寄主叶背的叶肉组织,1—3龄期间只取食叶肉组织,留下叶脉和上表皮,使被害叶片呈透明状。3龄以前呈群体生活,4龄开始小伙分散,但仍呈群体生活、同时不断吐丝将被害叶片缀合成网幕,网幕随龄期增大而扩展,有的长达1—2米。5龄幼虫开始离开网幕分散个体生活,第一代幼虫历期30—40天,而在网幕内生活20天左右。第二代幼虫始发期在八月上旬,盛发期八月下旬,但第二代发生期不整齐,延续时间较长,个别年份出现第三代。
两个世代老熟幼虫均下树化蛹,化蛹前停止取食,体上长毛脱落,沿树干下爬寻找合适的化蛹场所。据几年调查,老熟幼虫化蛹也有群集性,一般石块下一处均有2—3头或数十头在一起。单独一头在一处化蛹的较少,有的树洞或树皮裂缝处多达数百头。第一代老熟幼虫多选择树皮的裂缝、树洞、干部树皮开裂处,在树冠的石头瓦块下或地表枯枝落叶中化蛹的较少,而第二代幼虫则以树冠下石头瓦块下或地表枯枝落叶中化蛹的较多,树皮下、树干缝隙及开裂处较少,分析原因主要是期对外界环境条件选择适应的结果,夏季地表温度高且湿度大,冬季干部低温干燥,均不利于蛹的发育。
3 防治方法
3.1成虫防治
3.1.1灯光诱杀 在公园使用光控灯幼虫效果较好,但美国白蛾雌蛾的飞翔能力很低,多静止不动。而雄蛾因寻偶交尾行为决定飞翔能力较强,因此利用灯光诱杀,主要对象是雄蛾。灯诱时间一定要早,五月初在成虫羽化前期,以免在雄蛾交尾后诱到,影响防治效果。
3.1.2性诱剂诱杀 利用人工合成美国白蛾性引诱剂诱杀,人工合成昆虫性激素具有专一性强、灵敏度高、使用方便等特点。诱捕器设置高度根据世代不同而定,第一代设置高度以树冠下层距地3米处为宜,第二代以树冠中上层6米处诱虫效果较好,在前一年发生较严重地区,每个能诱到50到150个不等,逐年增加,每两天记录一次,找出每年成虫羽化盛发期,并根据成虫盛发期预测幼虫为害高峰期,为幼虫防治提供数据。
4.2幼虫防治
4.2.1喷施灭幼脲 在幼虫孵化前期,对易受害阔叶植物喷施灭幼脲Ⅲ号,它是一种激素类药剂,作用机理是抑制幼虫蜕皮,以初龄期使用效果好。
4.2.2剪除网幕 在网幕出现时,加强对公园、绿地、街路进行巡视,发现网幕立即剪除集中销毁。做好前期防治和剪除网幕工作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2.3药剂防治 药剂防治应使用生物、低毒药剂为主,主要以烟参碱1000倍液防治,严重时使用菊酯类药剂。
4.3蛹期防治
在老熟幼虫化蛹前期,在一定范围内如公园、大面积绿地内(能形成一定生态环境)释放周氏啮小蜂,形成生态天敌防治。
围草诱蛹 在白蛾下树寻找化蛹场所的时候,在树干离地面一米左右处,用稻草或草帘围起来,捆好,诱集老熟幼虫化蛹,每10天左右换一次,将换下来的稻草集中销毁。
5结论
美国白蛾是危害性极大的食叶类害虫,只有掌握其发生规律,采用多种防治措施,尤其是第一代幼虫网幕,必须尽量剪除干净。才能基本控制其危害。
隨着对美国白蛾防治力度的加大,美国白蛾的危害有所控制,但由于农药的大量使用,使它的适应性有所增强,给防治工作带来了新的困难,这就要求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科学用药,生物防治和改善环境,保护天敌是今后的防治趋势。
[关键词]:美国白蛾 发生 防治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K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10- 0264–01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 Drury)又名秋幕毛虫,属鳞翅目,灯蛾科,是世界性检疫害虫,具有食性杂、寄主广、危害重、繁殖力强、吗、耐饥时间长、传播途径广等特点,对园林树木,尤其是阔叶树木危害严重,做好对美国白蛾的防治是城市绿化树木养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沈阳市于1995年首次发现美国白蛾,我们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将其危害控制在最低水平。现将美国白蛾的发生及防治情况整理如下:
1 寄主植物
美国白蛾危害的寄主很多,主要危害的树种有榆、白蜡、臭椿、火炬树、杨、桑等等
2 发生习性
第一代幼虫始发期为六月中旬,六月下旬盛发期,初孵幼虫在卵壳周围吐丝拉网,不久即开始取食寄主叶背的叶肉组织,1—3龄期间只取食叶肉组织,留下叶脉和上表皮,使被害叶片呈透明状。3龄以前呈群体生活,4龄开始小伙分散,但仍呈群体生活、同时不断吐丝将被害叶片缀合成网幕,网幕随龄期增大而扩展,有的长达1—2米。5龄幼虫开始离开网幕分散个体生活,第一代幼虫历期30—40天,而在网幕内生活20天左右。第二代幼虫始发期在八月上旬,盛发期八月下旬,但第二代发生期不整齐,延续时间较长,个别年份出现第三代。
两个世代老熟幼虫均下树化蛹,化蛹前停止取食,体上长毛脱落,沿树干下爬寻找合适的化蛹场所。据几年调查,老熟幼虫化蛹也有群集性,一般石块下一处均有2—3头或数十头在一起。单独一头在一处化蛹的较少,有的树洞或树皮裂缝处多达数百头。第一代老熟幼虫多选择树皮的裂缝、树洞、干部树皮开裂处,在树冠的石头瓦块下或地表枯枝落叶中化蛹的较少,而第二代幼虫则以树冠下石头瓦块下或地表枯枝落叶中化蛹的较多,树皮下、树干缝隙及开裂处较少,分析原因主要是期对外界环境条件选择适应的结果,夏季地表温度高且湿度大,冬季干部低温干燥,均不利于蛹的发育。
3 防治方法
3.1成虫防治
3.1.1灯光诱杀 在公园使用光控灯幼虫效果较好,但美国白蛾雌蛾的飞翔能力很低,多静止不动。而雄蛾因寻偶交尾行为决定飞翔能力较强,因此利用灯光诱杀,主要对象是雄蛾。灯诱时间一定要早,五月初在成虫羽化前期,以免在雄蛾交尾后诱到,影响防治效果。
3.1.2性诱剂诱杀 利用人工合成美国白蛾性引诱剂诱杀,人工合成昆虫性激素具有专一性强、灵敏度高、使用方便等特点。诱捕器设置高度根据世代不同而定,第一代设置高度以树冠下层距地3米处为宜,第二代以树冠中上层6米处诱虫效果较好,在前一年发生较严重地区,每个能诱到50到150个不等,逐年增加,每两天记录一次,找出每年成虫羽化盛发期,并根据成虫盛发期预测幼虫为害高峰期,为幼虫防治提供数据。
4.2幼虫防治
4.2.1喷施灭幼脲 在幼虫孵化前期,对易受害阔叶植物喷施灭幼脲Ⅲ号,它是一种激素类药剂,作用机理是抑制幼虫蜕皮,以初龄期使用效果好。
4.2.2剪除网幕 在网幕出现时,加强对公园、绿地、街路进行巡视,发现网幕立即剪除集中销毁。做好前期防治和剪除网幕工作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2.3药剂防治 药剂防治应使用生物、低毒药剂为主,主要以烟参碱1000倍液防治,严重时使用菊酯类药剂。
4.3蛹期防治
在老熟幼虫化蛹前期,在一定范围内如公园、大面积绿地内(能形成一定生态环境)释放周氏啮小蜂,形成生态天敌防治。
围草诱蛹 在白蛾下树寻找化蛹场所的时候,在树干离地面一米左右处,用稻草或草帘围起来,捆好,诱集老熟幼虫化蛹,每10天左右换一次,将换下来的稻草集中销毁。
5结论
美国白蛾是危害性极大的食叶类害虫,只有掌握其发生规律,采用多种防治措施,尤其是第一代幼虫网幕,必须尽量剪除干净。才能基本控制其危害。
隨着对美国白蛾防治力度的加大,美国白蛾的危害有所控制,但由于农药的大量使用,使它的适应性有所增强,给防治工作带来了新的困难,这就要求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科学用药,生物防治和改善环境,保护天敌是今后的防治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