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我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电器方向为例,从实践课程、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产学合作等多方面讨论了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方法。
【关键词】产学合作 应用型人才 实践教学体系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JA13233);厦门理工学院教改项目(JGGL201405)。
【中图分类号】F81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218-01
1.现状与分析
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器方向的实践教学体系,虽经过多年的建设和改革,但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这是由于:在近年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过程中,为了适应厦门地区电器行业的人才需求,同时与我系“自动化”新专业进行区分,从2010级电气专业开始,将原来的“电气自动化”方向改为“电器及其控制”。这样的专业方向变动是比较大的,对实践教学体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将原来的电气控制重心转向电器,同时适应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需要从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实验室建设、师资建设、校企合作等多方位进行探索和研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实践教学条件的不足、职业能力培养难度大和产学研合作力度需进一步加强等。因此,改革的重点放在改善实践教学条件、扩展实习实践形式和内容、深化校企合作、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上。
2.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
2.1应用型课程的构建
目前,电气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已逐步完善,但与培养职业技术能力的相关实践类教学研究才刚刚开始。为此,以电力行业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为目标,以课程与就业出口之间的必然联系为基本依据,按照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不断更新教学内容[1]。在实践课程大纲中加强中“高压电器试验”、“配电系统故障排查操作”、“电能表误接线分析”等相关技能的培训,在学分学时有限的情况下,灵活利用开放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平台,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
2.2形式和内容的拓展
在实践形式上,从原有的“顶岗实习+联合指导毕业设计”的方式扩展到“现场教学”、“顶岗制”和“项目制”相结合的方式。将部分与企业生产实践联系紧密的课程内容(如安全教育、产品结构、生产工艺、生产流程等)的教学地点从学校转移到校外实践基地,使学生熟悉工厂生产岗位、满足行业企业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要求,从而提高就业能力。
在实践内容上,扩展原有的顶岗实训岗位,开放更多的生产工种,让学生更加全面地参与企业生产活动;开展包括现代企业工作流程和文化教育、职业道德与行业政策、法律法规教育、生产管理与工程文档写作、生产工艺与产品设计方法、产品技术服务培训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使学生在就业前即接受具备一定行业通用性的“入职培训”;开展包括电器温升试验、冲击电压试验、断路器动作特性试验等试验项目在内的电器检测与试验技能培训。
2.3实践教学基地的优化
实验室建设不再局限于单一校内实验设备的扩充,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优势和资源,一方面,按照电器行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扩充和改造校外实践基地教学设施,满足在企业开展生产工艺、生产管理、结构与制造等相关课堂教学活动的要求;合理设置学生从技能培训到实际参与在岗生产活动的实践步骤,并对相关软硬件设施进行必要改造,为深化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参与度创造条件,并提高实习实践教学的容纳能力。
另一方面,針对电器研发、生产中需要的检测与试验项目,利用建设中的厦门市电力电器公共检测研发平台,在校内实验室按照相关国家标准配置试验设备和试验条件,让每个学生在就业前掌握电器的检测、设计与研发工作中主要的试验方法和技能,并为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提供实际参与电器产品研发工作的机会。
同时,在稳步与巩固现有产学研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发电厂、变电站等电力系统企业与我系的合作关系,坚持企业拜访制度,保持与行业的紧密联系。
2.4产学合作长效机制的建立
建立更加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除了使日常教学实践方式、实践内容常态化,更把教师科研合作、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等内容作为重点进行规范化、制度化和常态化。充分发挥校企双方在理论与实践上各自的优势,针对实践基地实际条件和实践项目内容,共同编写如《电气试验技能培训》等实践教材。利用高电压实验室的资源,为厦门电器生产制造企业提供多方面的测试平台。
三、结语
在教学实践中,要探索一种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的教学模式,必须构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顺应世界教学改革趋势,适应素质教育需要[2]。通过几年来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我们探索出了基于产学合作的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为今后的专业认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同文.基于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建设与创新——以临沂师范学院为例[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9,31 (5):1-6.
[2]朱伟兴,马长华,李凤祥,张世兵.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12 (9):36-38.
【关键词】产学合作 应用型人才 实践教学体系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JA13233);厦门理工学院教改项目(JGGL201405)。
【中图分类号】F81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218-01
1.现状与分析
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器方向的实践教学体系,虽经过多年的建设和改革,但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这是由于:在近年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过程中,为了适应厦门地区电器行业的人才需求,同时与我系“自动化”新专业进行区分,从2010级电气专业开始,将原来的“电气自动化”方向改为“电器及其控制”。这样的专业方向变动是比较大的,对实践教学体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将原来的电气控制重心转向电器,同时适应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需要从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实验室建设、师资建设、校企合作等多方位进行探索和研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实践教学条件的不足、职业能力培养难度大和产学研合作力度需进一步加强等。因此,改革的重点放在改善实践教学条件、扩展实习实践形式和内容、深化校企合作、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上。
2.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
2.1应用型课程的构建
目前,电气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已逐步完善,但与培养职业技术能力的相关实践类教学研究才刚刚开始。为此,以电力行业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为目标,以课程与就业出口之间的必然联系为基本依据,按照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不断更新教学内容[1]。在实践课程大纲中加强中“高压电器试验”、“配电系统故障排查操作”、“电能表误接线分析”等相关技能的培训,在学分学时有限的情况下,灵活利用开放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平台,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
2.2形式和内容的拓展
在实践形式上,从原有的“顶岗实习+联合指导毕业设计”的方式扩展到“现场教学”、“顶岗制”和“项目制”相结合的方式。将部分与企业生产实践联系紧密的课程内容(如安全教育、产品结构、生产工艺、生产流程等)的教学地点从学校转移到校外实践基地,使学生熟悉工厂生产岗位、满足行业企业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要求,从而提高就业能力。
在实践内容上,扩展原有的顶岗实训岗位,开放更多的生产工种,让学生更加全面地参与企业生产活动;开展包括现代企业工作流程和文化教育、职业道德与行业政策、法律法规教育、生产管理与工程文档写作、生产工艺与产品设计方法、产品技术服务培训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使学生在就业前即接受具备一定行业通用性的“入职培训”;开展包括电器温升试验、冲击电压试验、断路器动作特性试验等试验项目在内的电器检测与试验技能培训。
2.3实践教学基地的优化
实验室建设不再局限于单一校内实验设备的扩充,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优势和资源,一方面,按照电器行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扩充和改造校外实践基地教学设施,满足在企业开展生产工艺、生产管理、结构与制造等相关课堂教学活动的要求;合理设置学生从技能培训到实际参与在岗生产活动的实践步骤,并对相关软硬件设施进行必要改造,为深化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参与度创造条件,并提高实习实践教学的容纳能力。
另一方面,針对电器研发、生产中需要的检测与试验项目,利用建设中的厦门市电力电器公共检测研发平台,在校内实验室按照相关国家标准配置试验设备和试验条件,让每个学生在就业前掌握电器的检测、设计与研发工作中主要的试验方法和技能,并为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提供实际参与电器产品研发工作的机会。
同时,在稳步与巩固现有产学研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发电厂、变电站等电力系统企业与我系的合作关系,坚持企业拜访制度,保持与行业的紧密联系。
2.4产学合作长效机制的建立
建立更加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除了使日常教学实践方式、实践内容常态化,更把教师科研合作、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等内容作为重点进行规范化、制度化和常态化。充分发挥校企双方在理论与实践上各自的优势,针对实践基地实际条件和实践项目内容,共同编写如《电气试验技能培训》等实践教材。利用高电压实验室的资源,为厦门电器生产制造企业提供多方面的测试平台。
三、结语
在教学实践中,要探索一种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的教学模式,必须构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顺应世界教学改革趋势,适应素质教育需要[2]。通过几年来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我们探索出了基于产学合作的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为今后的专业认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同文.基于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建设与创新——以临沂师范学院为例[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9,31 (5):1-6.
[2]朱伟兴,马长华,李凤祥,张世兵.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12 (9):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