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性气质”的性别魅力

来源 :名作欣赏·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oyan_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双性同体”理论由伍尔夫于20世纪引入文学领域,是西方女性主义的重要理论之一,而女性主义者追求的理想人格特质“双性气质",逐渐成为男女两性人格全面自由发展的理想状态。萨克雷小说《名利场》中的利蓓加和德莱赛小说《嘉莉妹妹》中的嘉莉都是具有“双性气质”性别魅力以及拥有男性戾气的勇敢女性。本文试从女性主义的视角探析利蓓加和嘉莉的“双性气质”,以此展现她们作为颠覆传统女性形象的女冒险家的性别魅力。
  关键词:双性气质 女性主义 《名利场》 《嘉莉妹妹》
  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萨克雷的代表作《名利场》和20世纪美国自然主义作家德莱赛的经典力作《嘉莉妹妹》,都曾遭到文学评论家的诟病。在男权社会中,两位“被妖魔化”的女主人公横空出世,她们以极富反叛精神的“女野心家”形象出现,广受文学界关注。两部小说都描写了“家庭天使”和“女冒险家”,并对人物角色进行了对比,比如《名利场》中集美丽、善良于一身的爱米丽亚和《嘉莉妹妹》中温柔体贴的敏妮,都代表传统男权文化视域中的“天使”一角。相比于“天使”的女性形象,利蓓加和嘉莉更趋向于“妖妇”形象。认真探析她们的形象特征,会发现利蓓加和嘉莉不仅仅具备传统女性的典型气质,同时还具备异于常人的男性气质。“双性同体”的利蓓加和嘉莉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拼搏奋进,不惜用尽手段跻身上层社会来实现自身价值。她们身上确实存在性格弱点以及为人所诟病的人格缺陷,但不可否认,“双性气质”的性格魅力在她们身上闪闪发光,熠熠生辉。
  一、双性气质
  “双性同体”(androgyny)来源于原始神话,历史渊源十分悠久。在中国的创世神话中,天地原为一体,后清者上升为天,成为天公,浊者下降为地,成为地母。西方《圣经》认为,上帝是雌雄同体的神,上帝从亚当的身体内抽出一根肋骨创造了夏娃,造就了女性。随着人们对两性认识的发展,“双性同体”的概念也在逐渐变化。
  “双性同体在生物学上的概念指的是人体结构和生理表征的两性混合,在心理上则指的是人格中同时兼备强悍和柔情、果敢和细腻等跨性别特征。”{1}而在文学领域最早是由伍尔夫引入,她认为人类的大脑同时具有男女两性的性格特征,“双性同体”是两性关系中最为和谐的状态。伍尔夫在《一间自己的房间》中提出:“每个人都有两种力量控制自己,分别是男性的力量和女性的力量。然而,在男女两性各自的脑海中,自身往往是最有力量的角色!最正常、合适的境况就是两种力量结合在一起和谐生活、精神共鸣的时候。”{2}
  在“双性同体”的基础上形成了“双性气质”这一概念,“‘双性气质’是指破除压制,释放被否定部分,以达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状态;两性中对立因素和谐共处,互补互惠,消弭等级”{3}。这是一种跨越传统的两性分类,更是人类理想中的性别范例,能最大限度地发掘出人类的潜能。它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将男女两性性格中的优点互补互利的最佳状态。拥有“双性气质”的男女两性在社会化的大环境下更能适应生活,从容面对挫折。
  二、利蓓加和嘉莉的双性气质
  《名利场》和《嘉莉妹妹》都是以资产阶级的生活状态为真实写照,生动地再现了当时作家所处社会的风貌。利蓓加和嘉莉都是来自社会底层的劳动女性,她们独立自主,迎反传统的逆流而上。敢于向传统、权威挑战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就像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总会因为与常人不同而被当作“异类”。作为“异类”的女冒险家利蓓加和嘉莉却在各自的人生轨道中散发出“双性气质”的性别魅力。她们美丽、温柔,女性气质表现得淋漓尽致,拥有这一层闪亮的外衣让她们更容易受到男性的垂爱,成了她们进入上层社会的一把利器。但她们的成功绝非只是拥有纯粹的女性气质这么简单,利蓓加和嘉莉身上所折射出的男性戾气才是真正将她们推向人生巅峰的铺路石。
  1.利蓓加和嘉莉的女性气质
  利蓓加和嘉莉符合男权社会对理想女性的要求,她们拥有出类拔萃的容貌,美丽动人。姣好的面容让她们在男权社会中左右逢源,可以肆意操控男性以达到自己的私欲。美丽的外表让利蓓加一开始就受到男性的青睐,从学校里为她魂不守舍的牧师到差点向她求婚的乔瑟夫,再到为爱甘愿放弃一切的罗登,他们都被利蓓加的美貌所倾倒,甘愿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美丽的嘉莉同样如此,列车上偶遇的销售员杜洛埃对她一见倾心,酒店经理赫斯特渥对她爱到无法自拔,甘愿舍弃自己的家庭和体面的工作为爱私奔。她们的美貌是进入上流社会的敲门砖,而被她们美丽外表所吸引的男性则是带领她们走向上流社会的领路人。
  两位女主人公所展现的第二个突出的女性气质是温柔,善解人意。利蓓加从小生活艰苦,8岁就扛起了家庭的重担,她比同龄女子更成熟,也更工于心计。虽然人物形象中的温柔特质有虚假成分,但这种女性气质也不可避免地成为她性格的一部分。在言行上,利蓓加表现得如同温顺的羔羊,善解人意。在丈夫罗登面前,她总是温柔乖巧,尽显为人妻的贤惠;在斯丹恩勋爵面前,她也是一副小鸟依人、温婉可人的姿态。比起逢场作戏的利蓓加,嘉莉的温柔善良则是性格中自然散发出的女性魅力。她说话柔声细语,愿意做倾听者的角色,倾听男人们在职场、在外界的赫赫战功,并给他们以崇拜和肯定。她为人贤惠善良,在赫斯特渥外出工作时,甘愿做全职主妇牺牲小我,在丈夫工作出现瓶颈时,又耐心劝导。如果说美貌吸引了男人的眼,那么温柔则狠狠抓住了男人的心,利蓓加和嘉莉所散发的女性气质才是通往上流社会的康庄大道。
  2.利蓓加和嘉莉的男性气质
  “西方传统的二元论认为,男人天生果敢、坚决、勇敢、独立,具有支配力与统治力等;而女人则天生温柔、顺从、体贴、优柔寡断,容易被支配与被统治等。”{4}这种被割裂开来的二元论一直受到女性主义者的反对,女性主义自诞生以来就以追求男女平等、体现女性价值为目标。本文用“双性同体”打破二元对立思想,对利蓓加和嘉莉散发出的男性气质加以探析。
  (1)独立自主,大胆挑战权威。利蓓加和嘉莉的男性气质体现于独立自主,大胆挑战权威。利蓓加的这种男性气质在平克顿学校时就锋芒毕露,校长平克斯坦小姐要求她教低年级学生钢琴时,她勇敢反驳道:“我是来陪学生们说法语,而不是当音乐老师,帮你省钱的。给我钱,我才教课。”{5}这种挑战权威的精神也被当作是男人应具备的气质和品格。
其他文献
摘 要:音乐学是研究与音乐有关的问题的学科,对音乐相关问题的研究从出现音乐就已开始,其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而作为学科的“音乐学”则是1885年由阿德勒首次提出,并逐步成为音乐艺术中最为重要的学科。受到多元文化和现代主义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音乐学领域出现了“新音乐学”等为代表的新的学科发展趋势。  关键词:音乐学 历史研究 现状 趋势  音乐学是在音乐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人们对音乐进行学
摘 要:广西籍作家凤子从女性视角留下了国统区大后方的乱世生活剪影,特别是表现出了一个女作家对大后方女性在这一特定时期所显示出的新变动的高度自觉和敏感。她对大后方女性身上新变动的书写正是对新文学女性书写的呼应、延续和对接。如果以新文学第一个十年中鲁迅创作的关于女性的小说作参照,我们会更清晰地看到这种新文学链的衔接,由此把握凤子小说对大后方女性书写之于中国现代文学图景的填补。  关键词:凤子 大后方
临行之前,八岁的小女儿和往常一样听着他讲故事,父女俩在壁灯的照耀下显得格外温馨。   “爸爸,明天你要出差啊?”   “对呀,爸爸要出差去!”   小女儿瞪大眼睛:“那爸爸要去多少天呀?”他轻抚女儿的头发,视线从面前的书上缓缓上移,停留在墙壁上,看着光线在墙壁上勾勒出的纵横交错,他目光深邃,没有回答。   去多少天?或许,要等到鲜花重新绽放,等到全中国都已经拨开厚厚的雾霭,
【摘 要】语文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那么语文的人文性就着重体现在审美教育这一方面,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去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审美教育重在实践,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在实践中帮助他们塑造审美意识是最合适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审美教育;活动意义;具体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26-005
摘 要:莫言的《蛙》中处处可见阎连科所谓的神实主义。卡夫卡说:“我们的艺术是一种被真实照耀得眼花缭乱的存在:那照在退缩的怪脸上的光是真实的,其他的都不真实。”{1}换言之,艺术是一种真实照耀下的存在,但仅仅需要在“光的层面”上是真实的,比如《蛙》,一切材料都为这“光的真实”与“魔幻”之间充当桥梁。  关键词:莫言 蛙 神实主义  阎连科在《我的现实,我的主义》一书中说道:神实主义,即在创作中摒弃固
背书之于学习,就好像土地之于农民。土地是农民的根,而背书是学习的根。于我,它真是可爱又“可恨”。   背书的“可恨”之处在于背。有一次背书经历,让我记忆犹新。暑假的一天早上,妈妈丢来一篇古文让我背,只剩下最后一篇了。我和妈妈约定,会背三十篇古文买新书。我叹口气,迎着清风大声读起来。正音,查字,这古文佶屈聱牙,苦煞人也。读了不知几遍,抬头去背,脑中空白,却仿佛被人删了记忆一般,狠心到一个字也不
童年时代度过的那些春节,在记忆里是色彩斑斓的。虽说很难从中翻拣出一两件令人印象很深的事儿,但回忆起儿时生活,最快乐的时光总是莫过于春节。  春节对于年少的我而言,意味着一年中最热闹时刻的来临,好像总有许多新鲜事儿等我去发现。而最让人激动的就是除夕夜了,新年将至未至,令我充满期待。除夕又是一家人团聚的时刻,虽说平时一家人也常在一起,但除夕夜一家人围坐一桌吃年夜饭,边说笑边听爆竹声声的融融氛围是其他任
摘 要:沈从文作为京派代表作家,深受道家文化的影响。他笔下的湘西世界充满着道家色彩和韵味,给读者以自然超脱之感。其代表作《边城》所营造的理想世界中,通过“边城”原生态、清新古朴的自然环境和翠翠、老船夫、天保、傩送、杨马兵、妓女等一系列的人物形象和处事之风,完美地契合了道家所提倡的“天人合一”“见素抱朴”“超越世俗”“守信自约”“自在无为”等观念。其中深深地寄寓了沈从文先生对道家文化的追求与探索人性
“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鱼儿离不开水呀,瓜儿离不开秧,革命群众离不开共产党……”还未上学我就会唱这首歌了。但那时,我并不懂得这首歌的含义,只是从大人那里知道,是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中国的新局面。  我上小學了,戴上了红领巾,唱着“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在老师的教育下,我懂得了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它是革命先烈的热血染红的,少先队员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摘 要:本文以东北女作家孙惠芬的乡土小说文本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作品中乡村人在城乡两域的生存境遇和心路历程,揭示出他们长期以来被遮蔽下的精神困境,同时反映了作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两难抉择,力图把握当代乡土文学的时代特征。  关键词:孙惠芬 乡土小说 抉择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迅猛推进,乡土文学在各种思潮蓬勃发展、各种手法大显身手的裹挟下,发生了一些新的动向。表现为以城乡互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