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后方女性的乱世剪影

来源 :名作欣赏·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0330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广西籍作家凤子从女性视角留下了国统区大后方的乱世生活剪影,特别是表现出了一个女作家对大后方女性在这一特定时期所显示出的新变动的高度自觉和敏感。她对大后方女性身上新变动的书写正是对新文学女性书写的呼应、延续和对接。如果以新文学第一个十年中鲁迅创作的关于女性的小说作参照,我们会更清晰地看到这种新文学链的衔接,由此把握凤子小说对大后方女性书写之于中国现代文学图景的填补。
  关键词:凤子 大后方 女性 文学图景
  广西籍女作家凤子{1}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可谓一个独特的存在,因艺名盖过文名,较之20世纪30年代就引人注目的话剧明星角色,她的文学创作并未引起太多的关注,在目下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中鲜有提及。但是,如果整体审视中国现代文学史,特别是女性文学史,凤子的文学创作尤其是她的小说是不应忽略的一环。凤子的小说创作始于1943年前后,作品多成于20世纪40年代。此期凤子辗转于大后方的桂林、昆明、重庆等地,但正如她本人所言,“在奇山异峰的桂林,在四季如春的昆明,和常年笼罩在雾中的山城重庆,面对如画的景色,我失去欣赏的心情和兴致”,而是试图“剪影一般留下一幅幅乱世生活的侧记和画像”,写下被她称之为“片断的故事”的短篇小说。{2}正是这些大后方乱世生活的“片断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凤子小说创作在新文学史坐标中的定位。
  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现代文学因战时国家分裂而形成特定社会背景下的解放区文学、国统区文学和沦陷区文学。就此期女性作家小说创作而言,如果说丁玲从女性视角为我们留下了解放区的明朗色调,张爱玲从女性视角为我们留下了沦陷区“孤岛”上海大都市的浮世悲欢,那么凤子则从女性视角为我们留下了国统区大后方的乱世生活剪影,特别是表现出了一个女作家对大后方女性,在这一特定时期所显示出的新变动的高度自觉和敏感。凤子对大后方女性身上新变动的书写正是对新文学女性书写的呼应、延续和对接,如果以新文学第一个十年中鲁迅创作的关于女性的小说作参照,我们会更清晰地看到这种新文学链的衔接,由此把握凤子小说对大后方女性书写之于中国现代文学图景的填补。
  一、从祥林嫂到银妞
  人的觉醒和解放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主题。女性问题在新文学起始就引起作家的深切关注。鲁迅以其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将目光聚焦于饱受封建礼教束缚和压迫的妇女身上,试图揭示女性悲剧命运的深层社会动因,以引起广泛的关注,达到疗救的目的,祥林嫂便是浓缩当时现实中国下层社会千千万万劳动妇女悲苦命运于小说的文学典型。我们可以从《祝福》描述的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身意识来审视祥林嫂的命运。从社会环境而言,祥林嫂生活在鲁四老爷、四婶、婆婆、卫老婆子、柳妈等人中间,她被婆婆绑回卖嫁,生活在她周围的人都认为是天经地义的,由此我们看到封建礼教对社会人心的渗透和强大的集体无意识力量,以及祥林嫂悲剧命运的必然性。从自身意识而言,支配祥林嫂抗嫁的精神动力是一女不嫁二夫的封建节烈思想,她对自我生命救赎的唯一办法是向土地庙捐门槛,当捐完门槛后仍不允许摸祭品时,“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她的精神世界轰然崩溃,无论是现实世界,还是精神世界都失去了生存的理由。在鲁迅的带动下,此期作家特别关注祥林嫂式的农村劳动妇女的不幸遭遇,王鲁彦的《在屋顶下》、许杰的《改嫁》《赌徒》、许钦文的《疯妇》《鼻涕阿二》、台静农的《烛焰》、彭家煌的《喜期》、叶绍钧的《遗腹子》等作品,集中展示了20世纪20年代女性在封建礼教重重挤压下命运的悲惨和精神的扭曲:有的被逼走,有的被卖掉,有的被逼疯,有的未成婚就成了寡妇,有的被典出去为别人生子。在第一个十年的新文学小说中,我们看到的是左右下层劳动妇女命运的巨大社会惯性和自身被重重挤压下的麻木。
  当新文学发展到第三个十年的时候,凤子为我们记录的关于大后方女性的“片断的故事”又有什么新的变动呢?我们不妨比较一下鲁迅的《祝福》和凤子的《银妞》中描述的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身意识,以及两篇小说主人公祥林嫂和银妞命运的同与异。主宰祥林嫂和银妞命运的重要人物是二人的婆婆,二人的婆婆在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都把自己的儿媳妇当作赚钱的工具,当自己的儿子不在时(一个死去,一个抓了壮丁),她们都将自己的儿媳妇卖嫁。不同的是银妞的婆婆在卖嫁前给银妞多了一点选择,“桃根媳妇,你自己做个打算吧,桃根已经当了壮丁了。也不晓得哪年才回得来。你愿意守呢,我也不多你一个吃饭,你愿意走呢,我也不留你,你自己拿个主意吧。”当银妞的婆婆到城里银妞家要人的时候,和祥林嫂周围的人不同的是,“亲戚邻居有的知道这件事,便都同情银妞,帮忙吴大娘(银妞妈),骂走了冉大娘(银妞婆婆)”。银妞和祥林嫂同为勤劳能干的下层劳动妇女,但她们都有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从一而终的思想,只是银妞没有祥林嫂那么执拗。更为不同的是,小说开篇就写到银妞上重庆城打了三年工,里里外外都变了个人似的,这无疑为她以后的人生取向做了精神上的铺垫,在婆婆死后她执意回到冉家村其目的就是“我愿意用我的力气换饭”,要“去做人”。祥林嫂去做工只能到鲁四老爷家这样的地方,不可能像银妞那样能够接受新的思想,更不可能像银妞一样多了一点人身自由和容纳她的社会环境,自然不会像银妞那样心中有了“人”的最初觉醒。
  “女性的命运如何,更容易看出这个时代的特征和性质。”{3}透过祥林嫂和银妞的命运,我们看到了中国社会20世纪40年代较之20年代的民众精神意识和女性命运的变动轨迹。凤子小说对大后方银妞式女性的书写,恰是对鲁迅笔下祥林嫂式女性书写的对接。
  二、从爱姑到小芳
  与祥林嫂相比,鲁迅《离婚》中爱姑的性格大胆泼辣,丈夫要离弃她,她整整闹了三年,似乎很有反抗性。但是,爱姑的反抗凭借的是娘家的一点势力,并不是旧的婚姻制度。她所生活的社会依然是强势的男性话语,当她的对头由娘家势力可以抵抗一阵的丈夫换成封建制度的时候,她遭遇到了无形的精神压力。这时,连七大人的玩“屁塞”,吸鼻烟,爱姑都感到高深莫测,一旦精神上转为劣势,反抗性也就化为泡沫。面对七大人代表的男权制度的威势,爱姑只能怯怯地表白:“我本来是专听七大人吩咐的……”爱姑和祥林嫂的精神世界并没有太大的区别,正如祥林嫂不可能实现自我精神救赎一样,爱姑也不可能实现婚姻上的自主选择,因为她们遭遇的是强大的社会制度和强势的男性权力话语,当她们连自己都认为是“第二性”的时候,自我意识早已被无情地碾碎。
其他文献
摘 要:徐灿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女词人。其词集《拙政园诗余》所录虽是出自女子之手的瑰丽婉约之语,却在其中抒发黍离之悲的作品中体现了一种不逊于须眉之色的慷慨悲凉之音。而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与作者所处的明清易代的时代背景及其身世经历相关;另一方面也与在词的演进中和当时社会形成的文学观念及社会文风密不可分。  关键词:徐灿 《拙政园诗馀》 黍离之悲 身世经历 文学观念  清初阳羡派词人陈维崧曾言:“徐
摘 要:本文是对张孝祥名篇《念奴娇·过洞庭》的赏析。文中重点分析了“风色”一词,认为“风色”不单单指天气状况,也指消息,也可隐喻外在的环境和局势。词人所领会的“难与君说”的妙处是一种自在逍遥的境界。下阕“孤光”隐喻着词人的人生追求、内心秉持。最终词人从些许冷意中走了出来,进入了博大广阔的人生境界。  关键词:张孝祥 《念奴娇·过洞庭》 风色 逍遥 孤光 豪放词  张孝祥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乾道二
摘 要:元杂剧与现代话剧都属于广义的戏剧,而音乐作为戏剧中不可或缺的元素,随着戏剧形态的变化,也在逐步发生改变。本文梳理了从元杂剧到现代话剧不同的阶段音乐所呈现的状态,并结合具体的作品进行分析,得出我国戏剧中音乐的变化为相同机制下的“量变”而非“质变”的结论。  关键词:《汉宫秋》 王昭君 结构 音乐  一、从元杂剧到现代话剧  元杂剧作为戏剧形态成熟的重要标志,从产生之初,就是诗、乐、舞的合体。
12岁的安徽男孩浩浩这个暑假跟妈妈再次来北京逛博物馆,“国博地下一层古代中国文物展,我最喜欢了!”   同样着迷此展的7岁北京女孩点点,尤爱古典纹饰,“我喜欢凤凰、荷花、波浪线,想把它们画到玉上。”   博物馆,英文即Museum,源于古希腊语,意为“缪斯(Muse)的殿堂”。神话中,缪斯是掌司艺术和科学九女神的总称。随着被赋予文化复兴的重任,中国的博物馆正变得生动亲民,吸引越来越多像浩浩、点
摘 要:程颢《秋日偶成》通过情景交融的手法,表达了自己求道、得道的喜悦和乐趣。程颢认为,成德成圣并非高不可攀,其起点就在于日常起居、语默动静之际的切实修养。天道流行不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只要去除私欲,就能静观万物,领悟天道,从而忘怀得失忧乐、贫富贱贵,成为一个真正的豪杰。  关键词:道 静观 气象  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
【真题回放】   靶心,即靶子的中心。一般指射击的目标,或矛头所指的地方。瞄准自己的靶心就是要找准前进的方向,也可指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要抓住问题的关键。   对此,你有怎样的经历、体验和思考?请以“瞄准自己的靶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摘 要:马克·吐温小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主人公哈克与海明威小说《印第安营地》中的主人公尼克有着相似的过往经历。虽然两个故事呈现的是美国历史上的不同时期,但都能从不同角度折射出青少年在动荡年代如何成长,这一主题在这两部小说里完全契合。难怪后来海明威把马克·吐温视为自己的“宗师”。同样,两部小说的主人公对于当下中国青少年的成长也都有不同侧面的启迪功用。  关键词:马克·吐温 海明威 哈克 尼
摘 要:话语代表着一种权力,从话语权的角度来分析小说《藻海无边》中的女主角安托瓦内特就会发现:她疯癫的主要原因是在父权制和后殖民主义阴影下她的话语权不断被遮蔽和压制,在此过程中,她失去了争夺话语权的勇气,并导致话语权完全被剥夺,失去了一个正常的女性应有的生活,迫使她最终走向自杀的道路。  关键词:《藻海无边》 女性话语权 剥夺  《藻海无边》是简·里斯所创作的,作为《简·爱》的前传,它讲述了被囚禁
摘 要:作为中国民间流传久远的“白蛇”传说,它的每一次再创作都是对先前价值观念的颠覆和对时代的重新反思。李碧华以女性成长的视角,给她笔下的小青和白蛇灌注了现代女性意识,但是由于女性意识的局限,她们仍旧没有摆脱悲剧的命运。李锐和蒋韵则从人性视角出发,通过一个异类在人间所遭受的种种拒绝、迫害,让白蛇、许仙、法海陷入人性善恶的挣扎,探讨人性的黑暗与无情,从而完成了对现有秩序合理性以及人性中对异类排斥的狭
摘 要:音乐学是研究与音乐有关的问题的学科,对音乐相关问题的研究从出现音乐就已开始,其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而作为学科的“音乐学”则是1885年由阿德勒首次提出,并逐步成为音乐艺术中最为重要的学科。受到多元文化和现代主义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音乐学领域出现了“新音乐学”等为代表的新的学科发展趋势。  关键词:音乐学 历史研究 现状 趋势  音乐学是在音乐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人们对音乐进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