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报纸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场景价值被取代,即使在PC互联网时代,便携移动的场景价值仍然是报纸的核心竞争力;但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报纸的移动便携的场景价值不再,报纸也就失去了媒介竞争力。面对此种困境,本文探讨报纸如何重拾优势,为自身寻找到合适的场景的思路与途径。
一、两个场景的区别
梅罗维茨对媒介特征与日常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着重于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他认为,不同地域场景中的人,由于信息获取能力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社会群体。电子媒介,比如电视创造了共同的信息环境,影响社会群体的认知。
罗伯特·斯考伯和谢尔·伊斯雷尔在他们的著作《即将到来的场景时代》中则认为:用户场景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核心。移动互联网时代争夺的是场景,未来竞争的核心是场景。他们将大数据、移动设备、社交媒体、传感器和定位系统五个要素看成是场景时代的“五大技术力量”,并进一步地认为,移动传播究其根本是基于场景的服务,也就是将场景与信息匹配起来。①
这两者提出的都是场景,但两者的内涵有所不同②,梅罗维茨提出的场景更多是指行为情景或心理氛围,着重的正如书名所言,是媒介对于社会行为的影响。而本文所应该探讨的场景应该是媒介如何配适场景,发挥场景的对于媒介的最大价值;后者的场景更偏向于空间环境,着重于社会行为对于媒介的影响。因此,本文中借用的是《即将到来的场景时代》中的场景的含义,即“社会行为对于媒介的影响”。
二、移动互联网时代对报纸的最大冲击:场景
手机正在成为网民上网的首选,也是最近几年网民增长的主要空间。截至2016年底,我国共有手机网民6.95亿人。③可以说,移动互联时代已经到来,这对报纸造成巨大冲击。
在本文看来,移动互联网的最大价值在于场景价值,不同的场景适用不同的媒介形态。报纸是前移动互联网时代最有影响力的移动媒体,便携移动是报纸作为媒介的主要特征,除此之外,广播也具移动性。广播与报纸一样,适应的都是不同的接收场景,满足不同场景的信息接收需求。在前移动互联时代,除了书籍,很少有其他的媒介能提供这样的场景服务。这也是那些年,在电视以及PC互联网的冲击下,报纸仍然保持强势发展的主要原因,电视的价值在于固定场景,PC互联网也是如此。
但是,移动互联网所拥有的核心优势是可移动性,也就是场景优势。移动互联网更先进的场景功能取代了报纸的场景功能。移动传播究其根本是基于场景的服务,也就是将场景与信息进行匹配。④移动互联网对于报纸的最大冲击在于对传统媒体场景价值的消解,一些场景的价值被移动互联网所替代,比如地铁通勤、公交移动、等候排队等,而这些场景本来都应该是报纸的“势力范围”。2014 年 10 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对移动媒体的用户进行的一次调查⑤显示,现在的媒介接收包括新闻阅读、娱乐、社交,过去“卫生间”和“床上”这样的空间只属于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现在,这些地方都已经成为移动传播的主要场景,被移动终端所占据。这就是为什么在PC互联网时代,报纸还不会感受到压力,而到了移动互联网开始迅猛发展的这几年,报纸会出现“断崖式下滑”的主要原因,大部分报纸的场景价值都被移动互联网消解。
移动互联网现在唯一不能涉及的场景是伴随接收信息,比如驾驶员开车时的伴随收听,只有广播才能够满足,这是在移动互联一统天下的时代,广播仍然具有独特魅力的核心原因。
三、广播是如何重塑优势的
考察广播的转型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广播重塑媒介优势的核心在于对独特场景价值的坚守。广播媒介只有声音,人们只需要用耳朵听,还可以同时从事其他的活动,广播的伴随性特征是广播的媒介核心竞争力;相比之下,其他的媒介形态则都需要感官的专注,看报纸、读杂志、看电视、上网、翻手机,都是如此。伴随性是广播不同于其他媒介形态的独特优势。
曾经,广播是人们信息获取的最主要渠道;但是,在电视冲击下,广播听众锐减,影响力下滑,发展面临着危机。在这样的情况下,广播放弃了一些无法与电视抗衡的节目形式,如舞厅音乐、肥皂剧、情景喜劇等,而是在音乐、新闻节目、服务信息方面下功夫;强调特色化与专业化,突出伴随优势;主要通过两种途径重塑媒介优势。
一是由综合频率分化为专业频率。音乐广播兴起,调频广播由于较好的接收音质而逐渐被各电台采用。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娱乐消遣需求也在增加。为适应这种需求,1993年1月,北京电台开通了音乐频率,使用的就是调频广播,具有较好的音响效果,即使在收音机上,也如现场录音机一样没有多少杂音和干扰,这极大地吸引了听众的收听。音乐广播开始在各个广播电台流行,以此作为起点,广播的发展越趋专业化、细分化,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专业广播。如新闻频率、交通频率、教育频率、生活服务频率……广播首先以专业化找到了自身存在的价值。
二是寻找到广播的独特场景价值。通过频道专业化,从广播中分化出来的交通广播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汽车社会的到来而兴起。交通广播过去主要定位于出租车司机,后来随着汽车的增多,导致各大城市堵车现象加重,普通市民开车行走在路上也对路况播报信息产生了极大的需求。广播电台立足于这种需求,将交通广播做深、做细、做广,成为广播中的重要分支。北京交通广播招募了200多人的信息员队伍,及时播报路况信息,还把直播间直接开到北京交管局的指挥中心,为听众提供及时、有效、权威的交通路况播报。从2000年起,北京交通频率的广告收入就超过了音乐频率,成为北京广播电台的营收支柱。⑥
四、寻找报纸未来的场景
未来的终端将呈多元化的趨势,多元的媒介终端满足各种不同场景下用户的需求。对于报纸而言,所力争的应该是在这种多元场景中占得一元。而实际上,现在留给报纸的场景已经不多,排队等待间隙、卫生间、床上、客厅都成为移动互联的场景,大部分碎片场景也都被移动互联占用。报纸所能做的,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其他媒介不能进入的场景
比如疾驶的高铁列车由于速度太快,移动网络信号极差,为打发闲暇时间,除了预存的电影外,看书看报成为第一选择;飞机在高空飞行,信号全无,不允许打开手机、电脑等具有信号发射功能的设备,报刊、书籍成为必须。而现在,高铁由于铁道部准入的原因,目前只有《人民铁道》报社旗下的几本杂志偶尔能够看到,很少有其他报纸的身影。民航方面目前已经比较成熟,《参考消息》《环球时报》《经济参考报》《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以及航班出发地或目的地的都市报,是飞机上比较常见的几种报纸。但报纸的这种机会和空间随着WIFI信号逐渐在航班和高铁上普及也变得愈发缩小。
(二)家庭客厅阅报场景
类似这种其他媒介不能进入的场景数量有限,不足以支撑未来报纸作为大众媒介;更有效的做法是利用报纸优势营造适合自身的场景。《朝日新闻》2000年曾进行过一次媒介接触的调查,其中有一个调查选项:10年后,你觉得你会使用什么媒介获取新闻?回答中选择未来读报纸的只有16%。但13年之后,2013年,读卖新闻社也进行了一次有关报纸的媒介接触调查:约有86%的日本民众对报纸的报道更信赖,他们都认为报纸在今后必不可少;有近九成的日本民众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形成读报习惯。⑦原因在于纸质阅读对于眼睛的消耗要远远小于电子阅读。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局长刘绍权认为:对于不同的阅读群体,纸媒仍将长期存在,比如,从保护视力角度,从婴幼儿到高中生的这个阶段的群体最适宜的阅读介质是纸质,这种需求仍将长期存在;而且社会、政府、家长、老师等都在努力保证孩子的纸质阅读。⑧
在这样的需求背景下,报纸可以通过对孩子需求的满足来营造报纸的独特场景。“小记者”在报纸中运作由来已久,“小记者”是报纸提高影响力、培养年轻读者的重要手段,一般在中小学生中招募,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各种实践活动以及采访报道活动,也为报纸提供稿件。现在,全国大部分的报纸都有“小记者”,报纸中也都有专门的“小记者”版面。《都市快报》在2017年2月18日用单独一叠16个版的体量,推出中小学生写作学习平台——“爱写作的狮子”,刊登中小学生作文。家长可以单独抽出这一叠给孩子学习借鉴,上面没有家长认为不适合给孩子看的一些社会新闻。“爱写作的狮子”迅速打开局面,积累了人气和口碑。寒假作文大赛的投票活动,短短几天时间,读者累计投票162万,访问量近700万次。“爱写作的狮子”公众号,上线一个多月已有近十万粉丝。
小记者的最大价值并不在于它能给报纸带来多少营收,而是通过小记者的采访写稿到发表,能够在小记者家庭及亲朋中营造一种“读报场景”。报纸通过组织各种各样的“小记者”活动,在报纸上刊登“小记者”的“新闻报道”等方式吸引孩子与家长的参与;伴随孩子的媒介接受,家长也开始阅读报纸、关注报纸,并积极参加报纸组织的各种活动,形成较为稳定的认知与认同,以及家庭客厅一起阅读报纸的场景。
(三)营造社交情感展示场景
《永康日报》是个县市报,开办了“家园”专版,展示一个个家庭的家庭梦想、家庭故事、家族历史、成功失败,等等。每期专版中的“家”字由家庭成员自己写,或由亲朋、老师书写,亲朋在祝贺区按广告收费发出祝贺。报纸成功营造出一种市民社交展示及收藏的场景。
《都市快报》连续十年在清明节前后十天推出“快报为你寄思念”专版,刊登读者缅怀先人、追思亲友的小文章,既是告慰逝者,也给更多的人以启迪和感悟。十年来,每到3月下旬,就有很多读者提醒《都市快报》要开专版了,追思文章也随之而来,2017年是从几百篇文章中挑选了64篇刊登出来。追思文章最打动人的是真诚,作者写作时不会掺杂别的念头,文章中的细节和故事,文章背后的深情,常常让人读着读着,热泪盈眶。十年坚持,“快报为你寄思念”已成为品牌栏目,也成为杭州市民对《都市快报》认知里不可缺的一部分。今年专版结束后,就有读者发来感慨,除了快报这个栏目,他还想不出,在这个城市里,哪里还有这样一块小小的园地,可以承载普通人对逝去亲友的思念,可以和大家一起,在情真意切的文字里,体味中华文化慎终追远的传统。这是一块虚拟的布告栏,而对整个《都市快报》来说,在新的竞争环境下,希望充分运用各种传统和新兴的媒体手段,把快报打造成一个虚拟的城市客厅,让更多的读者和用户随时来坐坐,在热闹温暖的氛围里,交流和分享,获取和展示,倾诉和倾听……
(四)利用各种新媒体手段形成的“虚拟社群”⑨构成独特的社群场景
《萧山日报》的小记者团建立了自己的新媒体矩阵,包括萧报乐学网和“萧报小记者”“PAT家长会”等微信公众号,将“小记者”活动的各种信息,包括活动预告、报名流程、刊播时间等都放在新媒体矩阵中传播。刚开始,新媒体矩阵仅仅是为了便利工作,没有想到传播效应越来越大,一些家长通过自己的朋友圈等转发,极大地扩大了“小记者”活动的影响力和传播范围,引来了更多的关注。而且,通过新媒体矩阵传播的信息可以直接到达商品客户,这吸引了众多广告商的参与,甚至直接成为销售产品的渠道。⑩
《都市快报》的“快拍快拍”虚拟社群营造一种交流的氛围。2016年初,“快拍快拍”客户端新版上线,目前有近3万注册用户,用户数虽不算多,但活跃度非常高,目前平均每天用户上传照片有3000-5000张。“快拍快拍”在杭州市民和国内摄影爱好者中获得了良好口碑,成为他们踊跃上传图片、热情参与活动的一个交流园地。依托这块交流园地,都市快报摄影部近年来推出了一系列线上、线下活动,既有人气,也有收入。依托“快拍快拍”,摄影部还在尝试开办摄影培训班,目前开出的有面向入门需求的“菜鸟班”,面向提高需求的“大师班”,分层收费教学。他们还和杭州知名的绿城物业公司合作,把培训班开进绿城物业下属的小区会所里,教喜爱摄影的小区业主怎样拍好自己家人、怎樣拍好身边风景,这一块也很有发展潜力。
新时期,除了寻找报纸的独特场景之外,报纸还应该寻找核心用户,特别是在当前这种用户流失的背景下。党委政府是报纸最重要的用户之一,各级党委政府的一把手就是各级各类报纸的核心用户。报纸要站在党的立场,服务用户,把自上而下听领导话变成自下而上的用户服务。关键是创新内容生产和加工传播模式,把党性和人民性有机统一起来。盯紧群众需求和政府意愿的交接点,多思考角度转换,多做策划文章,让新闻的力量和社会前进的力量产生共振,让党委政府满意、群众满意。
对报纸而言,如果把党和政府看成是魂(核心用户),那么人民群众就是根(潜在用户),只有抓住了这两者,才能稳固报纸生存发展的根基,缺一不可。任何时候,人民群众的需求都应是媒体的关注焦点。现在一些媒体,特别是一些新媒体过多关注鸡毛蒜皮及偷盗抢杀的事情,就把那些温暖人心的东西抛到了脑后。而恰恰是这些温暖人心、充满正能量的内容产品,最能打动老百姓的心。打好慈善和公益的温暖牌,是报纸手中另一把独门武器,也是把潜在用户打造成目标用户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而这些,都是当前新媒体的弱项以及报纸应该努力的方向。
注释:
①[美]罗伯特·斯考伯、谢尔.伊斯雷尔.赵乾坤、周宝曜译.即将到来的场景时代[M].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11).
②④⑤彭兰.场景:移动时代媒体的新要素[J].新闻记者,2015(3).
③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第39次》,(2017-1-12)[2017-5-30]http://www.199it.com/archives/560209.html.
⑥吴长伟、陈国权.弱势广播如何在北京崛起[J].中国记者,2005(8).
⑦曹冰.日本人对报纸依赖度达86% 较去年有所上升,人民网日本频道,2013-11-11.http://japan.people.com.cn/n/2013/1011/c35467-23166880.html.
⑧陈国权.邮发渠道:变革中的機遇[J].中国记者,2013(11).
⑨毛占海、王平.依托小记者虚拟社群,搭建多方参与共赢的经营平台——以《萧山日报》为例[J].中国记者,2016(1).
⑩孙建森.用小记者团助力报纸转型[J].中国记者,2015(3).
作者简介:陈国权,《中国记者》杂志值班主编,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传播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
编辑:徐 峰
一、两个场景的区别
梅罗维茨对媒介特征与日常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着重于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他认为,不同地域场景中的人,由于信息获取能力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社会群体。电子媒介,比如电视创造了共同的信息环境,影响社会群体的认知。
罗伯特·斯考伯和谢尔·伊斯雷尔在他们的著作《即将到来的场景时代》中则认为:用户场景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核心。移动互联网时代争夺的是场景,未来竞争的核心是场景。他们将大数据、移动设备、社交媒体、传感器和定位系统五个要素看成是场景时代的“五大技术力量”,并进一步地认为,移动传播究其根本是基于场景的服务,也就是将场景与信息匹配起来。①
这两者提出的都是场景,但两者的内涵有所不同②,梅罗维茨提出的场景更多是指行为情景或心理氛围,着重的正如书名所言,是媒介对于社会行为的影响。而本文所应该探讨的场景应该是媒介如何配适场景,发挥场景的对于媒介的最大价值;后者的场景更偏向于空间环境,着重于社会行为对于媒介的影响。因此,本文中借用的是《即将到来的场景时代》中的场景的含义,即“社会行为对于媒介的影响”。
二、移动互联网时代对报纸的最大冲击:场景
手机正在成为网民上网的首选,也是最近几年网民增长的主要空间。截至2016年底,我国共有手机网民6.95亿人。③可以说,移动互联时代已经到来,这对报纸造成巨大冲击。
在本文看来,移动互联网的最大价值在于场景价值,不同的场景适用不同的媒介形态。报纸是前移动互联网时代最有影响力的移动媒体,便携移动是报纸作为媒介的主要特征,除此之外,广播也具移动性。广播与报纸一样,适应的都是不同的接收场景,满足不同场景的信息接收需求。在前移动互联时代,除了书籍,很少有其他的媒介能提供这样的场景服务。这也是那些年,在电视以及PC互联网的冲击下,报纸仍然保持强势发展的主要原因,电视的价值在于固定场景,PC互联网也是如此。
但是,移动互联网所拥有的核心优势是可移动性,也就是场景优势。移动互联网更先进的场景功能取代了报纸的场景功能。移动传播究其根本是基于场景的服务,也就是将场景与信息进行匹配。④移动互联网对于报纸的最大冲击在于对传统媒体场景价值的消解,一些场景的价值被移动互联网所替代,比如地铁通勤、公交移动、等候排队等,而这些场景本来都应该是报纸的“势力范围”。2014 年 10 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对移动媒体的用户进行的一次调查⑤显示,现在的媒介接收包括新闻阅读、娱乐、社交,过去“卫生间”和“床上”这样的空间只属于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现在,这些地方都已经成为移动传播的主要场景,被移动终端所占据。这就是为什么在PC互联网时代,报纸还不会感受到压力,而到了移动互联网开始迅猛发展的这几年,报纸会出现“断崖式下滑”的主要原因,大部分报纸的场景价值都被移动互联网消解。
移动互联网现在唯一不能涉及的场景是伴随接收信息,比如驾驶员开车时的伴随收听,只有广播才能够满足,这是在移动互联一统天下的时代,广播仍然具有独特魅力的核心原因。
三、广播是如何重塑优势的
考察广播的转型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广播重塑媒介优势的核心在于对独特场景价值的坚守。广播媒介只有声音,人们只需要用耳朵听,还可以同时从事其他的活动,广播的伴随性特征是广播的媒介核心竞争力;相比之下,其他的媒介形态则都需要感官的专注,看报纸、读杂志、看电视、上网、翻手机,都是如此。伴随性是广播不同于其他媒介形态的独特优势。
曾经,广播是人们信息获取的最主要渠道;但是,在电视冲击下,广播听众锐减,影响力下滑,发展面临着危机。在这样的情况下,广播放弃了一些无法与电视抗衡的节目形式,如舞厅音乐、肥皂剧、情景喜劇等,而是在音乐、新闻节目、服务信息方面下功夫;强调特色化与专业化,突出伴随优势;主要通过两种途径重塑媒介优势。
一是由综合频率分化为专业频率。音乐广播兴起,调频广播由于较好的接收音质而逐渐被各电台采用。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娱乐消遣需求也在增加。为适应这种需求,1993年1月,北京电台开通了音乐频率,使用的就是调频广播,具有较好的音响效果,即使在收音机上,也如现场录音机一样没有多少杂音和干扰,这极大地吸引了听众的收听。音乐广播开始在各个广播电台流行,以此作为起点,广播的发展越趋专业化、细分化,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专业广播。如新闻频率、交通频率、教育频率、生活服务频率……广播首先以专业化找到了自身存在的价值。
二是寻找到广播的独特场景价值。通过频道专业化,从广播中分化出来的交通广播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汽车社会的到来而兴起。交通广播过去主要定位于出租车司机,后来随着汽车的增多,导致各大城市堵车现象加重,普通市民开车行走在路上也对路况播报信息产生了极大的需求。广播电台立足于这种需求,将交通广播做深、做细、做广,成为广播中的重要分支。北京交通广播招募了200多人的信息员队伍,及时播报路况信息,还把直播间直接开到北京交管局的指挥中心,为听众提供及时、有效、权威的交通路况播报。从2000年起,北京交通频率的广告收入就超过了音乐频率,成为北京广播电台的营收支柱。⑥
四、寻找报纸未来的场景
未来的终端将呈多元化的趨势,多元的媒介终端满足各种不同场景下用户的需求。对于报纸而言,所力争的应该是在这种多元场景中占得一元。而实际上,现在留给报纸的场景已经不多,排队等待间隙、卫生间、床上、客厅都成为移动互联的场景,大部分碎片场景也都被移动互联占用。报纸所能做的,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其他媒介不能进入的场景
比如疾驶的高铁列车由于速度太快,移动网络信号极差,为打发闲暇时间,除了预存的电影外,看书看报成为第一选择;飞机在高空飞行,信号全无,不允许打开手机、电脑等具有信号发射功能的设备,报刊、书籍成为必须。而现在,高铁由于铁道部准入的原因,目前只有《人民铁道》报社旗下的几本杂志偶尔能够看到,很少有其他报纸的身影。民航方面目前已经比较成熟,《参考消息》《环球时报》《经济参考报》《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以及航班出发地或目的地的都市报,是飞机上比较常见的几种报纸。但报纸的这种机会和空间随着WIFI信号逐渐在航班和高铁上普及也变得愈发缩小。
(二)家庭客厅阅报场景
类似这种其他媒介不能进入的场景数量有限,不足以支撑未来报纸作为大众媒介;更有效的做法是利用报纸优势营造适合自身的场景。《朝日新闻》2000年曾进行过一次媒介接触的调查,其中有一个调查选项:10年后,你觉得你会使用什么媒介获取新闻?回答中选择未来读报纸的只有16%。但13年之后,2013年,读卖新闻社也进行了一次有关报纸的媒介接触调查:约有86%的日本民众对报纸的报道更信赖,他们都认为报纸在今后必不可少;有近九成的日本民众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形成读报习惯。⑦原因在于纸质阅读对于眼睛的消耗要远远小于电子阅读。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局长刘绍权认为:对于不同的阅读群体,纸媒仍将长期存在,比如,从保护视力角度,从婴幼儿到高中生的这个阶段的群体最适宜的阅读介质是纸质,这种需求仍将长期存在;而且社会、政府、家长、老师等都在努力保证孩子的纸质阅读。⑧
在这样的需求背景下,报纸可以通过对孩子需求的满足来营造报纸的独特场景。“小记者”在报纸中运作由来已久,“小记者”是报纸提高影响力、培养年轻读者的重要手段,一般在中小学生中招募,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各种实践活动以及采访报道活动,也为报纸提供稿件。现在,全国大部分的报纸都有“小记者”,报纸中也都有专门的“小记者”版面。《都市快报》在2017年2月18日用单独一叠16个版的体量,推出中小学生写作学习平台——“爱写作的狮子”,刊登中小学生作文。家长可以单独抽出这一叠给孩子学习借鉴,上面没有家长认为不适合给孩子看的一些社会新闻。“爱写作的狮子”迅速打开局面,积累了人气和口碑。寒假作文大赛的投票活动,短短几天时间,读者累计投票162万,访问量近700万次。“爱写作的狮子”公众号,上线一个多月已有近十万粉丝。
小记者的最大价值并不在于它能给报纸带来多少营收,而是通过小记者的采访写稿到发表,能够在小记者家庭及亲朋中营造一种“读报场景”。报纸通过组织各种各样的“小记者”活动,在报纸上刊登“小记者”的“新闻报道”等方式吸引孩子与家长的参与;伴随孩子的媒介接受,家长也开始阅读报纸、关注报纸,并积极参加报纸组织的各种活动,形成较为稳定的认知与认同,以及家庭客厅一起阅读报纸的场景。
(三)营造社交情感展示场景
《永康日报》是个县市报,开办了“家园”专版,展示一个个家庭的家庭梦想、家庭故事、家族历史、成功失败,等等。每期专版中的“家”字由家庭成员自己写,或由亲朋、老师书写,亲朋在祝贺区按广告收费发出祝贺。报纸成功营造出一种市民社交展示及收藏的场景。
《都市快报》连续十年在清明节前后十天推出“快报为你寄思念”专版,刊登读者缅怀先人、追思亲友的小文章,既是告慰逝者,也给更多的人以启迪和感悟。十年来,每到3月下旬,就有很多读者提醒《都市快报》要开专版了,追思文章也随之而来,2017年是从几百篇文章中挑选了64篇刊登出来。追思文章最打动人的是真诚,作者写作时不会掺杂别的念头,文章中的细节和故事,文章背后的深情,常常让人读着读着,热泪盈眶。十年坚持,“快报为你寄思念”已成为品牌栏目,也成为杭州市民对《都市快报》认知里不可缺的一部分。今年专版结束后,就有读者发来感慨,除了快报这个栏目,他还想不出,在这个城市里,哪里还有这样一块小小的园地,可以承载普通人对逝去亲友的思念,可以和大家一起,在情真意切的文字里,体味中华文化慎终追远的传统。这是一块虚拟的布告栏,而对整个《都市快报》来说,在新的竞争环境下,希望充分运用各种传统和新兴的媒体手段,把快报打造成一个虚拟的城市客厅,让更多的读者和用户随时来坐坐,在热闹温暖的氛围里,交流和分享,获取和展示,倾诉和倾听……
(四)利用各种新媒体手段形成的“虚拟社群”⑨构成独特的社群场景
《萧山日报》的小记者团建立了自己的新媒体矩阵,包括萧报乐学网和“萧报小记者”“PAT家长会”等微信公众号,将“小记者”活动的各种信息,包括活动预告、报名流程、刊播时间等都放在新媒体矩阵中传播。刚开始,新媒体矩阵仅仅是为了便利工作,没有想到传播效应越来越大,一些家长通过自己的朋友圈等转发,极大地扩大了“小记者”活动的影响力和传播范围,引来了更多的关注。而且,通过新媒体矩阵传播的信息可以直接到达商品客户,这吸引了众多广告商的参与,甚至直接成为销售产品的渠道。⑩
《都市快报》的“快拍快拍”虚拟社群营造一种交流的氛围。2016年初,“快拍快拍”客户端新版上线,目前有近3万注册用户,用户数虽不算多,但活跃度非常高,目前平均每天用户上传照片有3000-5000张。“快拍快拍”在杭州市民和国内摄影爱好者中获得了良好口碑,成为他们踊跃上传图片、热情参与活动的一个交流园地。依托这块交流园地,都市快报摄影部近年来推出了一系列线上、线下活动,既有人气,也有收入。依托“快拍快拍”,摄影部还在尝试开办摄影培训班,目前开出的有面向入门需求的“菜鸟班”,面向提高需求的“大师班”,分层收费教学。他们还和杭州知名的绿城物业公司合作,把培训班开进绿城物业下属的小区会所里,教喜爱摄影的小区业主怎样拍好自己家人、怎樣拍好身边风景,这一块也很有发展潜力。
新时期,除了寻找报纸的独特场景之外,报纸还应该寻找核心用户,特别是在当前这种用户流失的背景下。党委政府是报纸最重要的用户之一,各级党委政府的一把手就是各级各类报纸的核心用户。报纸要站在党的立场,服务用户,把自上而下听领导话变成自下而上的用户服务。关键是创新内容生产和加工传播模式,把党性和人民性有机统一起来。盯紧群众需求和政府意愿的交接点,多思考角度转换,多做策划文章,让新闻的力量和社会前进的力量产生共振,让党委政府满意、群众满意。
对报纸而言,如果把党和政府看成是魂(核心用户),那么人民群众就是根(潜在用户),只有抓住了这两者,才能稳固报纸生存发展的根基,缺一不可。任何时候,人民群众的需求都应是媒体的关注焦点。现在一些媒体,特别是一些新媒体过多关注鸡毛蒜皮及偷盗抢杀的事情,就把那些温暖人心的东西抛到了脑后。而恰恰是这些温暖人心、充满正能量的内容产品,最能打动老百姓的心。打好慈善和公益的温暖牌,是报纸手中另一把独门武器,也是把潜在用户打造成目标用户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而这些,都是当前新媒体的弱项以及报纸应该努力的方向。
注释:
①[美]罗伯特·斯考伯、谢尔.伊斯雷尔.赵乾坤、周宝曜译.即将到来的场景时代[M].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11).
②④⑤彭兰.场景:移动时代媒体的新要素[J].新闻记者,2015(3).
③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第39次》,(2017-1-12)[2017-5-30]http://www.199it.com/archives/560209.html.
⑥吴长伟、陈国权.弱势广播如何在北京崛起[J].中国记者,2005(8).
⑦曹冰.日本人对报纸依赖度达86% 较去年有所上升,人民网日本频道,2013-11-11.http://japan.people.com.cn/n/2013/1011/c35467-23166880.html.
⑧陈国权.邮发渠道:变革中的機遇[J].中国记者,2013(11).
⑨毛占海、王平.依托小记者虚拟社群,搭建多方参与共赢的经营平台——以《萧山日报》为例[J].中国记者,2016(1).
⑩孙建森.用小记者团助力报纸转型[J].中国记者,2015(3).
作者简介:陈国权,《中国记者》杂志值班主编,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传播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
编辑:徐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