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高明的副手

来源 :交际与口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cumu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听说朋友阿根已升为副经理了,我向他表示祝贺。没想到他愁眉苦脸地向我倒着苦水,诉说着自己的难处。半个小时的电话,他说了几十次“难啊”,叹了几十次“唉”。最后他说,我真理解了古人说的“伴君如伴虎”。阿根的话虽然有点言过其实,可实际上,一个副手的确时时处在危险的边缘,就如逆水行舟一样,说不定什么时候,风力大了些,小船便后退了,甚至翻了。因而,当你还是副手的时候,一定要提高警惕,时刻牢记自己的任务和位置。
  
  与老板不即不离
  
  和上司保持多远的距离,往往是一个副手较难把握的。如果离得太近,可能有拍马屁之嫌;如果离得太远,则会被认为忽视上司、闹独立。但只要做到不即不离,这个副手的位子你就算坐稳了。
  吴宏的老板已经辞掉好几个副手了,所以,吴宏被提为副手时,我都替他捏着一把汗。可是,三年了,上个月老板还给吴宏加薪了呢!我问他秘诀,他说,我和老板的关系,只是工作关系,我不会妄想和他成为朋友。在老板心里,我是个值得信任的、有能力的助手;在员工心里,我是公正无私的副经理,上上下下对我都没有微词,这大概就得益于我与老板之间保持了适当的距离吧。
  吴宏的“秘诀”是值得许多副手借鉴的,有的副手借着老板的信任,就忘形地与老板称兄道弟,这是最要不得的恃宠而骄。其实,大多数老板都不会真心与手下人成为朋友,他们担心自己的隐私被手下人了解;或者担心自己因为拉拢一个人而失去众多员工的信任。所以,作为副手,就应该像吴宏那样,与老板不即不离,尽职尽责地做好分内之事。
  
  不做学舌的鹦鹉
  
  做副手,最重要的是不要使自己成为学舌的鹦鹉。上司赏识的不是“听话”的副手,而是在恰当的时候为自己提出合理建议的副手。如果上司说什么,你就说什么,毫无自己的主见,这样的副手不久就会被高明的上司淘汰出局。
  大伟在公司工作了五年,终于以实际成绩被提到了副总的地位。大伟生来少言寡语,但对工作却是兢兢业业,老板交待的工作,从来做得一丝不苟,总能超额完成任务。做了副总的大伟,按说是有了更广阔的空间,可他仍像过去那样,老板让干什么就干什么,而且仍然干得很出色。有时老板让他拿出个计划,他只说一句:我听您的。没过多久,老板就让大伟回到了原来的工作岗位。用老板的话说,干活的人有的是,可我需要的是为我出谋划策的人。
  副手的地位仅次于老板,那么,副手思考的问题就绝不仅仅是怎样把老板交待的事情做好,还要全面地考虑诸如公司的发展、未来的趋势……甚至应该想一些老板想不到的问题,这才是一个合格的副手。
  
  背后不做长舌妇
  
  没见过钱林的老板,但从钱林的口中,让人感到他的老板是个没有能力、没有胆识的小商人。据钱林说,公司的大小事务、建议、计划,都是钱林一个人做的,他的老板一无是处。可钱林所在的公司规模不小,在社会上有一定地位,这起码说明他的老板能够任人惟贤。
  我们不用去考证谁是谁非,钱林如此诋毁他的老板,无疑是不明智的做法。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你焉知不会隔墙有耳?也许钱林的抱怨是对的,可作为一个副手,流露出这样的思想,老板知道后的第一个想法就是:想取代我?我先开除你。
  因为自己的不慎,好端端的位子让给了别人,这就是做长舌妇的结果。聪明的副手,千万要记住“祸从口出”。
  
  不可锋芒太露
  
  虽说每一位老板都不喜欢自己的副手是个学舌的鹦鹉,可是,如果你处处都表现得比老板技高一筹,而且经常让所有员工都知道这个合理化建议是你提出的,即使老板不说什么,员工也会想:不如让你当老板吧!这是个危险信号,此时的你在老板眼里已成了定时炸弹。
  聪明的副手应该这样做:在向老板提出建议时,要循着老板的意思小心地说出自己的看法,尽量说明你的观点其实老板早就想到了,最好确定地说出在某日开会时,老板提出过这个建议让大家考虑,你正是按照老板的想法做的。如果你的建议正巧和老板的建议不同,一定要拿老板的一贯主张来为自己解释。
  总之,你要时刻牢记自己是副手,是衬托老板这朵红花的绿叶,因而你要时刻突出老板,不可与老板唱对台戏。
  
  不做发号施令的“将军”
  
  副手的任务是提出建议、做出计划,就好比军师,只需出谋划策,不需发号施令。因而,决策让给老板来做,副手只需紧跟、拥护或执行。
  第一,对发号施令的副手,老板不满意。打市场、创名牌,什么都由副手来安排,那把老板置于何地?相信哪个老板都不想做“傀儡”。
  第二,对发号施令的副手,员工不满意。你是打工仔,我也是打工仔,为什么听你吆喝?这不是拿着鸡毛当令箭吗?
  聪明的副手,把自己的想法、建议灌输给老板,具体操作由老板安排,不服的找老板理论。虽是幕后英雄,总不至于引火烧身。
其他文献
我相信,每个读者都会记得自己青春期的经历。那种“爸妈说东,我偏向西”的强烈逆反心理,是每一个人青春时代的主要心理特征之一。虽然逆反心理常常与争吵、自闭等等消极的行为联系在一起,但从自我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它也有积极的一面。逆反心理的初衷其实是自我在进行心理防御,让自己不用直接面对批评、指责所带来的内心的羞耻感和愧疚感。  其实,逆反心理只是个人内心在对外界进行抵抗过程中产生的众多心理反应中的一种。现
期刊
俄罗斯心理学家库斯洛指出:示弱,其主旨就是自暴缺陷和弱项。但示弱并不是软弱、退缩,而是一种礼让和宽容,是一种人生的智慧和清醒。  坦然的人,是不会也不应该把心理能量放在掩饰、防御、维护脆弱的自尊心上,他们会更有亲和力和创造力,也更容易接纳和宽容别人。从更深层的心理学意义上来讲,示弱是尊重和正视自己的一种心理力量;正像库斯洛所说:“示弱和坦然,才是自我心理最强的防御。”有一次林肯在台上演说,有人在台
期刊
喜欢坐公交,闲来无事,常会准备几个硬币,随意踏上一辆,找个角落,无休止地坐下去:直到司机从后视镜里,窥见超强坐功的我,高声嚷嚷着将我撵下去。但还是改不了恶习,照例会找另一辆来,从那一拥而上的人群里,寻见平常人的喜乐与烦恼。  总觉得公交是最能瞥见生活本质的处所,平日掩盖了的自私与愤懑、得意与虚荣,全在这陌生的聚合地,一一释放出来。头发乱了,鞋带松了,妆容花了,但我们在横穿过公交里吵嚷的人群时,却很
期刊
墨水壶是我上大学时的死党。我和墨水壶一样,长得不算漂亮,没有优越的家境,也没有高挑的身段,没有可以用来提高身价的资本,可是我们一样昂首挺胸,这就是我和墨水壶的共性吧:超级自信。所以,我们自然而然成了朋友。  中文系女生奇多,可是漂亮的就那么几个,平平庸庸如我辈者黑压压一大片。可这并不影响我和墨水壶骨子里的那份骄傲。我们都是典型的“购物妖精”,能用10元钱买来让别人大跌眼镜的衣服。我们当时的口号是衣
期刊
当校园里美丽的银杏树叶又一次变得金黄时,我开始了大四的生活,站在大学的尾巴上,从一个不谙世事的黄毛丫头长成了大一新生们眼中的“老人”,总有一些落寞,一些伤感,不由感慨,“如果一切再回到从前,我是否还会这样走过呢?”我想,至少,我不会再参加学校社团组织。因为,如果大学社团是一个舞台,我的演出则是一场无人喝彩的落幕……  大一报到的第一天,学校里名目繁多的社团就像集市上的商家一样,打出各种各样的广告,
期刊
一头长发,身姿娴雅,乍一看,眼前的某银行市场部经理夏菲,典型OL的淑女形象。可渐渐地,她就暴露出“本来面目”:爽朗不拘、冲劲十足。说起最初的专业,还真叫人有些意外,夏菲居然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那里可是主持人、演员、导演的摇篮。更叫人意外的是,夏菲毕业后还扮演过“媒体人”的角色,先后在两家都市报做记者、编辑,这一干就是6年。最最意外的还在后头,过完30岁生日,夏菲又“闪电”转行,而且是进入了与之前学
期刊
在什么山唱什么歌、应聘不同的职位要用不同的方法,量身打造,设计令考官感动的细节,这就是“靶向性应聘”之精髓所在。它与应聘中的机会主义随意性针锋相对,特别注重针对性、目的性和唯一性,因而容易产生“投入多产出高”的理想效应,可以大大提高应聘成功的几率,值得人们好好借鉴。    应聘保安——一身戎装    张军高中毕业后,没有考上大学,刚好那年征兵,张军从小对部队十分向往,便报名参军,来到部队这个大熔炉
期刊
上个世纪90年代,我爸也曾和我一样,是个狂热的追星族。我那时候读中学,是个不务正业的丫头片子,常常偷了老爸的私房钱,去买明星的粘贴画。回来后贴得满卧室都是,什么周慧敏、四大天王、翁美玲、赵雅芝、黎明、小虎队,只要是小铺子里有卖的,电视里出现过的,我就会将他们全部搬回我缤纷的小屋里来。老爸那时候最喜欢来我“狗窝”里游逛,看见有他无法忍受的新潮巨星,就直接恶狠狠地没收掉。后来我又潜到他老人家书房里去偷
期刊
“鲤鱼跳龙门”的确是个美丽的比喻——就这么一跳,它就变成了龙!但也必须强调一点,只有“鲤鱼”才有这种美丽的运气。  于是想起一男一女两位大学生巧妙推销自己的故事。  先说男大学生A,为了在南方一家大型电脑公司谋得一份稳定的职业,他不是自吹自擂,而是在亮出自己的研究生文凭后,极谦虚地对老板说:“我愿从打字员干起。”老板听了大喜,心想研究生肯屈尊在我这儿干打字员,足以说明我公司的强大,于是立刻留用了他
期刊
接到这家知名企业的offer这一天,天空晴朗,万里无云,就像我的心情一样。这家公司的职位竞争异常激烈,凭着我的坚忍,通过层层面试,才终于在最后杀出重围!  上班前夜翻出了不久前忍痛买的一身名牌套装,拿出了老妈准备的高跟鞋,“借”来了妹妹的化妆品,踌躇满志,决心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各位同事面前!夜深了,我还忍不住躲在被子里偷笑。现在大学生,工作没有以前好找,在其他同学还奔波于各个面试场所之时,我已经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