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学生读书,教学生读好书

来源 :学周刊·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hh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生学习语文,一项重要的内容是读书。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读书,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读书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读书 指导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4.141
  小学生学习语文,一项重要的内容是读书。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教会学生读书,教育学生把书读好,把读书的过程作为一种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学习任务来硬性完成。那么,小学语文教师应如何教育学生把书读实、多活、读好呢?
  一、指导学生把书读实
  首先,教师在指导学生读书时要注重帮助和引导学生读准字词的音,避免读错字。这是指导学生把书读实的前提。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时,查字典解决不认识的生字词,然后在上课时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对学生含混不清的生字词的读音等给予订正。
  其次,教师在指导学生读书的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把句子读准,不添字加字,不丢字落字。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有的学生在读书时有添加“零碎”的毛病,即随意添加字词;还有的学生有“吃字”的毛病,即随便丢字落字。这种现象虽然无伤大雅,但也不是好的习惯。我们从一开始就应该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读书态度,忠实于作者,忠实于原文,把句子读准。这是指导学生把书读实的基本要求。针对学生读书随意添加“零碎”,随便“吃字”的现象,教师要及时指出,让学生把句子多读几遍,巩固语感。
  再次,教师在指导学生读书的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把长句和难句读透。所谓长句,是指结构比较复杂,词语比较多的句子。相对于短句来说,长句理解起来更难一些,是对小学生语文能力的一种考验。所谓难句,是指比较难理解的句子,其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学生要想读透需要联系上下文进行充分把握。对于长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的结构,找出主语、宾语,定状补语,根据需要确定如何停顿;也可以引导学生把长句分解成若干短句,然后加以分析,使学生理清句子的结构,从而更好地理解句子,读起来更加顺畅。对于难句,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读得顺畅,还应要求学生读懂其内涵。这要求教师要联系上下文,对句子做出深入的分析,指出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加深对句子的理解,再读起来就不会觉得困难了。
  二、引导学生把书读活
  (一)进行拓展读,培养语感
  对于小学生来说,应该注重读课文,做到反复地读。然而,这样反复的读书工作,容易使学生产生疲沓感。在达到一定的度后,再要求他们读就不会再有什么收获了。此时,教师可以适当拓展读书的范围,给学生读书的新鲜感,以继续他们的读书活动,培养他们的语感。例如,在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后,教师可开展“走进安徒生的童话世界”读书活动,给学生提供《丑小鸭》《海的女儿》等读书材料,引导学生读童话故事,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主人公的喜怒哀乐,学习人物善良、纯洁、美好的品格,受到人生的启迪。
  (二)变换读书形式,感受读书乐趣
  学生独自读书,容易产生枯燥无味之感,使学生失去读书的兴趣。读书的形式有很多种,教师不应拘泥于领读和让学生自读,而应活跃读书的形式,使学生在灵活的读法中,感受读书的乐趣。例如,可以采用问答读的形式。教师从课文中提炼问题,要求学生从中找出能够回答该问题的原句,用朗读的形式回答问题。又如,可以采用对比读的形式。一篇写景的课文,景色是随着时间、地点的不同而变化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出对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景色描写的句段,进行比较读,体会事物的变化,情感的起伏,等等。此外,还可以采用分角色读的形式。一篇课文里出现多个人物,且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分角色读可以使学生深刻把握人物的内心,了解该人物在文中所处的地位、所起的作用,为很好地把握整篇课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带动学生把书读好
  首先,教师要重视带动学生精读、细读。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经典课文,对这些课文大多要求学生整篇背诵,也有部分课文要求学生背诵精彩段落。对于要求背诵的课文和段落,教师要带领学生精细研读,使学生在有了一定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直至完全背诵下来,并深深地刻印在脑海中。由于小学生发展特点的局限性,对某些课文,尤其是古诗词即使理解了,也不会像成人理解的那样透彻,而仅是理解了表面的意识,不再有疑惑而已。通过背诵,深刻记忆在脑海中文章,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人生阅历的丰富,就会对其中蕴含的情感、道理渐渐心领神会。
  其次,教师要重视带动学生理解文本内容。要想学生把书读好,教师就要带领学生理解文本的内容。语文教学分为不同的层次和阶段,认识生字词是最基本的要求;从字面上理解课文是浅层阶段;理解课文的内容要旨和表达方法,是深层阶段;更深层的阶段是对课文的思想感情、人生道理的“心领神会”。上面我们提到,根据现有的知识和人生阅历,小学生很难完全达到对文本的更深层次的“心领神会”,因此,小学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带领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要旨和表达方法等。
  再次,教师要重视带动学生实现与作者的情感交流。作者写作文章是在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读者阅读文章是在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双方通过文章这一载体实现情感交流。学生读书是为了和作者交流。因此,学生必须深入到文章中去读,才能和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引发心灵的碰撞,从而使交流得以实现。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要指导、引领、带动学生读书,把书读实、读好、读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读书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水平。(责编 张翼翔)
其他文献
目的解决当前图像特征训练不充分,系统软件不规范,导致文本识别不准确的问题。方法分别从系统软件开发和识别算法验证的角度出发,提出基于软件工程与叠层深度学习的工件文本识别算法。首先,根据系统功能需求,进行软件模块化分析,设计出集算法计算、硬件控制、逻辑通信和数据存储于一体的系统架构。然后,基于自适应阈值分割与图像校正,对工件文本图像进行预处理,得到准确的包含文本目标的二值图像区域。最后,利用叠层DAE
结合南京地铁实际工况,研制了一种新型的抽水沉降模拟实验系统,实现了室内模拟现场抽水沉降。并用该系统做了3个不同压力下的27组试样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同时与现场实
摘 要:以推进素质教育为目的的新课改实施后,对教师自身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自身素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学校未来的发展,更关系到素质教育的推进,教师要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自身素养能否得到提高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的健康开展,如何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已经成为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关键词: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自身素养;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