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教材中的文言文距现代的时间很久远,但它们有着永恒的艺术魅力。语文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巧妙而恰当的方法,让学生感悟到文言文的“美”,把古人高远的的思想境界、情操志趣、意志品质化为自己内在的“血肉”,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个人修养。
【关键词】 文言文美 感悟提高素质
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古人思想、生活、文化诸方面的书面呈现形式。选入教材的文言文,大多文质兼美,具有较高的思想品味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感染力强,艺术价值高,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花园里的一朵朵“奇葩”。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7~9年级的学生学习文言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由此可见,培养并提高欣赏品味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目的。也就是说,学生最终要学会感受文言文中蕴含的“美”。我认为,文言文的“美”主要包括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那么,语文老师怎样帮助学生感悟文言文中的“美”呢?
一、教学生划分句子节奏,体会韵律美和节奏美
古人讲究“句讀”,“句”指句末的停顿,“读”指句中语气的停顿。我们要教学生学会断句和句中停顿,并要告诉他们停顿时间的长短,为什么要在这里或那里断开,这样停顿有什么好处等。读书其实也是一种运动,是句子在师生口中的运动。身体运动,要讲究韵律和节奏,读书亦然。划分了句子的节奏,就等于为文言文设计了运动的节奏,我们就要努力使这种节奏自然、和谐,体现出美感。为了帮助学生深刻体会文言文的韵律美,我多年前就购买了一套经典古文配乐朗读的录音带,朗读者有鲍国安、濮存昕、陈铎等著名表演艺术家。通过聆听名家朗读,学生在节奏把握、语速控制、语调高低的调节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收获,为作品诵读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引导学生“读”出美感
读书的方式有很多,如默读、朗读、齐读、诵读等,老师要引导学生将多种读书的方法结合运用,读出深意,读出美感。学生接触一篇新的文言文时,适合默读,因为这是可能会遇到不会读的字词,需要做到心中有数,并立刻查阅注释或工具书正音。字音确定后,学生需要在明确句子节奏的前提下大声朗读,反复读过之后,就能初步感知文意,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齐读多用在刚刚开始上课或内容讲解即将结束时。前者可以使全班学生集中注意力,为老师顺利上课奠定基础,后者可以提醒学生注意总结,回顾所学内容。诵读则是对学生要求较高的一种读书方法,既要求学生大声地读,又要求学生深刻领会文本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做到声情并茂,感染力强。要引导学生精彩地诵读,老师就必须有丰富的诵读知识和较高的范读能力,并积极地为学生做示范。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学生会对文本的理解将会更加深刻,会更自然地把自己的感情融进读书之中,从而渐渐地感受到这些优秀的古代文学作品恒久的艺术魅力。
三、老师要学会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其通过“构图”来真正感悟文言文的“美”
北宋文学家苏轼在谈到王维的诗歌和绘画作品时,有这样的评价:“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推而广之,我们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将文言文中的一些描写内容用“构图”的方式表现出来,即用口头描述或书面绘画来展示精彩的描写部分。初中语文教材里有很多名篇,如郦道元的《三峡》、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周密的《观潮》、魏学洢的《核舟记》等。这些文言文或景物描写生动传神,或场面描写宏大壮观,或细节描写引人入胜,读来令人陶醉。我在授课时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语言或绘画作品来表现作品中的意境、场面或细节,从而使学生融入文本,深刻领会了这些作品的内在美,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老师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和和价值观的重要性,引导学生领悟古人的情感美
教材中文言文所反映的作者的感情和人生态度大多都是积极健康的,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襟对帮助学生调节思想状态很有帮助;孟子的《鱼我所欲也》中“舍生取义”的思想能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可以激发学生辛勤付出、奋力拼搏的学习热情;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会让我们在现实不如意时心存美好的愿望等等,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需要老师“交给”学生。我们可以结合现实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和启发,让其自觉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个人品质,做积极乐观、情趣高雅的中学生。
五、老师讲授文言文时,语言要“美”,并让学生受到感染,让他们主动去发现文言文的“美”
文言文的特点是简洁、典雅。如果老师授课时语言枯燥无味,缺乏感染力,再优秀的古文作品也会令学生昏昏欲睡,体会美感更是无从谈起。所以,我们必须通过深入阅读大量经典的古文著作、经常翻阅古代汉语工具书、用生动准确的书面语翻译古文等方法,加强语言的亲和力与感染力,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水平,把自己体会到的美感“传递”给学生,吸引学生阅读美文,让他们主动发现并感悟文言作品的美,这样就完成了教给学生体会文言文之美的技巧,做到了“授之以渔”。
文言文的“美”,需要老师首先体会到,然后再由老师引导学生去感受。只有师生都能感受到文言文的“美”,我们的文言文教学才能做到既让学生学会知识,又能帮助他们提高修养。在学校大力开展“智育、体育、德育”的今天,我们语文老师应该和音乐老师、美术老师一道,运用教材中文质兼美的文言文,积极对学生进行“美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对美的欣赏力和创造力,让学生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关键词】 文言文美 感悟提高素质
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古人思想、生活、文化诸方面的书面呈现形式。选入教材的文言文,大多文质兼美,具有较高的思想品味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感染力强,艺术价值高,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花园里的一朵朵“奇葩”。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7~9年级的学生学习文言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由此可见,培养并提高欣赏品味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目的。也就是说,学生最终要学会感受文言文中蕴含的“美”。我认为,文言文的“美”主要包括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那么,语文老师怎样帮助学生感悟文言文中的“美”呢?
一、教学生划分句子节奏,体会韵律美和节奏美
古人讲究“句讀”,“句”指句末的停顿,“读”指句中语气的停顿。我们要教学生学会断句和句中停顿,并要告诉他们停顿时间的长短,为什么要在这里或那里断开,这样停顿有什么好处等。读书其实也是一种运动,是句子在师生口中的运动。身体运动,要讲究韵律和节奏,读书亦然。划分了句子的节奏,就等于为文言文设计了运动的节奏,我们就要努力使这种节奏自然、和谐,体现出美感。为了帮助学生深刻体会文言文的韵律美,我多年前就购买了一套经典古文配乐朗读的录音带,朗读者有鲍国安、濮存昕、陈铎等著名表演艺术家。通过聆听名家朗读,学生在节奏把握、语速控制、语调高低的调节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收获,为作品诵读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引导学生“读”出美感
读书的方式有很多,如默读、朗读、齐读、诵读等,老师要引导学生将多种读书的方法结合运用,读出深意,读出美感。学生接触一篇新的文言文时,适合默读,因为这是可能会遇到不会读的字词,需要做到心中有数,并立刻查阅注释或工具书正音。字音确定后,学生需要在明确句子节奏的前提下大声朗读,反复读过之后,就能初步感知文意,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齐读多用在刚刚开始上课或内容讲解即将结束时。前者可以使全班学生集中注意力,为老师顺利上课奠定基础,后者可以提醒学生注意总结,回顾所学内容。诵读则是对学生要求较高的一种读书方法,既要求学生大声地读,又要求学生深刻领会文本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做到声情并茂,感染力强。要引导学生精彩地诵读,老师就必须有丰富的诵读知识和较高的范读能力,并积极地为学生做示范。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学生会对文本的理解将会更加深刻,会更自然地把自己的感情融进读书之中,从而渐渐地感受到这些优秀的古代文学作品恒久的艺术魅力。
三、老师要学会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其通过“构图”来真正感悟文言文的“美”
北宋文学家苏轼在谈到王维的诗歌和绘画作品时,有这样的评价:“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推而广之,我们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将文言文中的一些描写内容用“构图”的方式表现出来,即用口头描述或书面绘画来展示精彩的描写部分。初中语文教材里有很多名篇,如郦道元的《三峡》、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周密的《观潮》、魏学洢的《核舟记》等。这些文言文或景物描写生动传神,或场面描写宏大壮观,或细节描写引人入胜,读来令人陶醉。我在授课时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语言或绘画作品来表现作品中的意境、场面或细节,从而使学生融入文本,深刻领会了这些作品的内在美,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老师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和和价值观的重要性,引导学生领悟古人的情感美
教材中文言文所反映的作者的感情和人生态度大多都是积极健康的,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襟对帮助学生调节思想状态很有帮助;孟子的《鱼我所欲也》中“舍生取义”的思想能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可以激发学生辛勤付出、奋力拼搏的学习热情;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会让我们在现实不如意时心存美好的愿望等等,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需要老师“交给”学生。我们可以结合现实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和启发,让其自觉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个人品质,做积极乐观、情趣高雅的中学生。
五、老师讲授文言文时,语言要“美”,并让学生受到感染,让他们主动去发现文言文的“美”
文言文的特点是简洁、典雅。如果老师授课时语言枯燥无味,缺乏感染力,再优秀的古文作品也会令学生昏昏欲睡,体会美感更是无从谈起。所以,我们必须通过深入阅读大量经典的古文著作、经常翻阅古代汉语工具书、用生动准确的书面语翻译古文等方法,加强语言的亲和力与感染力,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水平,把自己体会到的美感“传递”给学生,吸引学生阅读美文,让他们主动发现并感悟文言作品的美,这样就完成了教给学生体会文言文之美的技巧,做到了“授之以渔”。
文言文的“美”,需要老师首先体会到,然后再由老师引导学生去感受。只有师生都能感受到文言文的“美”,我们的文言文教学才能做到既让学生学会知识,又能帮助他们提高修养。在学校大力开展“智育、体育、德育”的今天,我们语文老师应该和音乐老师、美术老师一道,运用教材中文质兼美的文言文,积极对学生进行“美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对美的欣赏力和创造力,让学生不断提高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