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职学生在就业中质量不高的问题较为突出,学生素质、学校教育及社会环境是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中职学校应进一步加强职业指导教育,从而帮助中职学生顺利就业。
关键词:中职学生;就业;质量不高;职业指导教育
据教育部网站发布的统计数据称,2014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人数为577.70万,就业人数为558.54万,就业率为96.68%。2015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人数为515.47万,就业人数为496.42万,就业率为96.30%。由此可见,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迅猛,形势喜人。与此同时,职业教育也存在一些问题要引起思考,例如学生在高就业率下就业质量不高的问题非常突出。因此有必要对此进行探讨,找出可行对策,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就业。
一、中职学生就业中的突出问题
笔者是一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班主任,所带班级的学生刚刚毕业,在由“学校人”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中,学生们遇到许多问题,尤以下面两个问题最为突出:
一是就业专业不对口。多数学生一开始找工作,只关注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岗位,求职情况很不理想。由于会计岗位的用人单位对求职者学历、工作经验、职业资格证书等要求相对较高,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明显达不到要求,因此,那些只应聘会计岗位的学生,绝大多数被拒绝。在多次求职失败后,只能无奈转向其他岗位。本班44名学生,只有8名学生是在企业做会计文员。对此局面,学生普遍不能接受,认为不能学以致用,那中职三年时间就白费了,产生“职业教育无用论”的误解。但对学非所用现象,又无能为力。
二是就业稳定性较差。由于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很多学生在随后的求职中呈现出较大的随意性。在家或学校附近,只要有公司招聘,学生就会倾向于就职。此种情况下的就业,问题随之而来:一则,学生多数从事低层次技能工作,工作能力提升空间不大,且工资待遇不高,通常若公司不包食宿,工资只有2500元左右,工作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大。而在珠三角地区,中小企业多,就业机会较多,求职相对容易,因此一旦稍有不满,学生可能就会跳槽;二则,学生在就业初期,还没有做好心理调适,没有从学校模式中转变过来,仍习惯用“老师布置任务,我按要求完成即可”的标准要求自己,而不是用职业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笔者走访了一些企业,用人单位较为普遍的反映是认为学生在工作中缺乏主动精神,对工作岗位职责、工作内容不了解,被动听从领导命令,不清楚应自主做什么,工作中缩手缩脚,实际操作能力不强。在与领导、同事相处中,不太注重细节,强调自我感受,要求别人迁就他的情绪,不太能接受批评,在人际交往方面需要加强锻炼。这些不适应累积起来,容易让他们产生挫败感,学生于是用频繁离岗、换岗来逃避问题。据笔者统计,本班44名学生,就业一周后离开者就有4名同学,一个月后辞职者有5名同学,两三个月后打算辞职者不在少数。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走访、学生的反馈以及与其他老师的交流,大家普遍认为中职学生的就业不够稳定。
二、就业问题原因分析
中职学生就业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是由学生个人、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从学生个人因素来说,除了工资待遇低和对个人发展不利外,很多学生是因为目标定位不准,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又不甘心做简单的事情,接受不了期望值与现实相差太大。尤其在就业初期,常常抱怨工作环境不好,工作强度大,报酬低。往往因人际关系紧张,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差,不能吃苦而最终选择离开。
从学校教育的因素来说,职业教育与市场人才需求存在一定脱节,实践操作课程较少,学校师资中“双师型”人才缺乏,难以满足学生技能提升的要求,学生的实践能力达不到企业要求。同时,学校在职业指导环节相对薄弱,缺乏专业的职业指导老师,职业指导课程偏重课堂说教,方法陈旧,指导效果不理想。
从社会因素来说,刚刚就业的中职学生,工作中很多时候完全靠自己摸索,企业没有提供必要的指导,工作能力提升受到一定影响。同时,企业给中职学生的工资待遇偏低,也使得学生找不到归属感。
三、解决中职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认为要改变目前这种状况,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努力,学生、学校、企业多管齐下做出调整。其中,对中职学校的职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做出调整,更是重中之重。
第一、学校加强指导和改进
学校职业指导教育是滴水穿石、耳濡目染的工程。学校要对学生进行全程化的指导,从学生一开始入校就要开始职业指导,结合所学专业,结合学校各种活动开展指导,寓职业指导于教育教学环节之中。
首先,学校要实施公共性的职业指导,全员参与,重点加强师资建设,尤其是职业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中职学校从事职业指导教育的教师大部分是从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转行而来,还有的是从事学生招生就业的行政人员,他们几乎没有受过专业训练,致使他们对学生的职业指导质量不高。因此,学校有必要加强对职业指导教师的系统培训,帮助教师主动学习,提升职业指导理念,利用现代训练技术和手段,在教育教学环节中渗透职业指导,创造性地开展职业指导工作。
其次,学校要改革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式方法。目前中职学校的职业指导课教学,基本以说教为主,尤其是就业前的指导,常常采用上大课的方式进行,效果不能令人满意。学校要努力搭建职业指导工作平台,要利用现代训练技术和手段,灵活多样的训练方式,如情景模拟、拓展训练、实习演练、社会实践等,寓职业指导于真实有效的训练之中,促进学生全身心投入指导过程,体验新的感觉,从而大大提高职业指导的效果。
再次,学校要拓展职业指导渠道,加强校企合作,通过建立实习基地、订单培养等方式,使学生有更多到企业实习的机会。如此一来,学生在校期间就开始接触企业,了解工作要求,适应企业环境。例如我校与骆驼公司开展校企合作,学生不定期去公司实习,既提高了实践能力,又锻炼了适应能力。当学生正式就业后,就能很快适应企业要求,在工作中大展拳脚。 最后,学校要加强具体的职业指导服务。
(1)就业观念指导。初次就业,学生们对劳动力市场的状况没有充分的了解,对职业的了解也是模糊的,很难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同时,了解自身优势及不足,是学生们确定切实的职业目标的一个关键。因此,学校要帮助学生了解职业、了解自我,学生的择业标准就会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以更加理性的态度选择职业。
(2)就业技巧指导。就业技巧主要包括个人形象设计,求职简历撰写,面试技巧等内容。这些方法和手段对保证学生初次求职顺利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校期间,帮助学生掌握求职的方法和技巧,是非常必要的。
(3)就业信息指导。学校要了解和掌握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通过多种渠道收集和掌握社会需求信息,并及时将信息传递给学生。学校除了举办大型毕业生招聘会以外,还可以通过专场招聘、发动利用教职工及往届毕业生的资源扩大就业渠道,做到不间断为学生提供各种岗位招聘信息,保证学生顺利就业。
(4)就业心理指导。随着就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加上学生自身的一些性格缺陷,导致他们在就业过程中出现胆怯、焦虑、难以抉择、缺乏自信等心理问题。所以,学校在职业指导中要加强心理健康的指导,尤其是在就业初期,要配备专门的就业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的管理和指导,经常与他们保持联系、沟通,以便及早发现问题,尽早引导他们走出心理误区。通过心理指导,帮助学生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尽快适应职业,尽快适应环境,适应社会,完成从“学校人”到“社会人”的角色转换。
第二、企业大力支持和帮助
企业应为中职学生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和平等就业的机会,对刚就业的学生进行必要的传、帮、带,帮助学生迅速适应工作要求。对中职学生在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欠缺,多些容忍,多给予指导,帮助他们在学会做事的同时,学会做人。
第三、学生自身努力和调整
中职学生首先要接受职业指导理念,主动参与职业指导训练,积极主动地进行体验和实践。同时,要敢于正视自己,客观地认识自己,确立恰当的就业目标;要随时关注就业动向,主动寻找就业信息,随时做好就业准备;要做好心理调适,做好择业心理准备,吃苦的精神准备,特别是承受挫折的心理准备,在工作中努力克服自身性格缺陷,加强团队合作精神培养,提高为人处世能力。
参考文献:
[1]朱永红.中职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0(9)
[2]王保安.对中职学生实习就业意识的思考[J].东西南北教育观察.2011(8)
[3]陈芳.加强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J].福建职业与成人教育.2009(5)
[4]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4.3
关键词:中职学生;就业;质量不高;职业指导教育
据教育部网站发布的统计数据称,2014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人数为577.70万,就业人数为558.54万,就业率为96.68%。2015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人数为515.47万,就业人数为496.42万,就业率为96.30%。由此可见,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迅猛,形势喜人。与此同时,职业教育也存在一些问题要引起思考,例如学生在高就业率下就业质量不高的问题非常突出。因此有必要对此进行探讨,找出可行对策,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就业。
一、中职学生就业中的突出问题
笔者是一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班主任,所带班级的学生刚刚毕业,在由“学校人”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中,学生们遇到许多问题,尤以下面两个问题最为突出:
一是就业专业不对口。多数学生一开始找工作,只关注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岗位,求职情况很不理想。由于会计岗位的用人单位对求职者学历、工作经验、职业资格证书等要求相对较高,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明显达不到要求,因此,那些只应聘会计岗位的学生,绝大多数被拒绝。在多次求职失败后,只能无奈转向其他岗位。本班44名学生,只有8名学生是在企业做会计文员。对此局面,学生普遍不能接受,认为不能学以致用,那中职三年时间就白费了,产生“职业教育无用论”的误解。但对学非所用现象,又无能为力。
二是就业稳定性较差。由于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很多学生在随后的求职中呈现出较大的随意性。在家或学校附近,只要有公司招聘,学生就会倾向于就职。此种情况下的就业,问题随之而来:一则,学生多数从事低层次技能工作,工作能力提升空间不大,且工资待遇不高,通常若公司不包食宿,工资只有2500元左右,工作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大。而在珠三角地区,中小企业多,就业机会较多,求职相对容易,因此一旦稍有不满,学生可能就会跳槽;二则,学生在就业初期,还没有做好心理调适,没有从学校模式中转变过来,仍习惯用“老师布置任务,我按要求完成即可”的标准要求自己,而不是用职业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笔者走访了一些企业,用人单位较为普遍的反映是认为学生在工作中缺乏主动精神,对工作岗位职责、工作内容不了解,被动听从领导命令,不清楚应自主做什么,工作中缩手缩脚,实际操作能力不强。在与领导、同事相处中,不太注重细节,强调自我感受,要求别人迁就他的情绪,不太能接受批评,在人际交往方面需要加强锻炼。这些不适应累积起来,容易让他们产生挫败感,学生于是用频繁离岗、换岗来逃避问题。据笔者统计,本班44名学生,就业一周后离开者就有4名同学,一个月后辞职者有5名同学,两三个月后打算辞职者不在少数。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走访、学生的反馈以及与其他老师的交流,大家普遍认为中职学生的就业不够稳定。
二、就业问题原因分析
中职学生就业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是由学生个人、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从学生个人因素来说,除了工资待遇低和对个人发展不利外,很多学生是因为目标定位不准,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又不甘心做简单的事情,接受不了期望值与现实相差太大。尤其在就业初期,常常抱怨工作环境不好,工作强度大,报酬低。往往因人际关系紧张,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差,不能吃苦而最终选择离开。
从学校教育的因素来说,职业教育与市场人才需求存在一定脱节,实践操作课程较少,学校师资中“双师型”人才缺乏,难以满足学生技能提升的要求,学生的实践能力达不到企业要求。同时,学校在职业指导环节相对薄弱,缺乏专业的职业指导老师,职业指导课程偏重课堂说教,方法陈旧,指导效果不理想。
从社会因素来说,刚刚就业的中职学生,工作中很多时候完全靠自己摸索,企业没有提供必要的指导,工作能力提升受到一定影响。同时,企业给中职学生的工资待遇偏低,也使得学生找不到归属感。
三、解决中职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认为要改变目前这种状况,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努力,学生、学校、企业多管齐下做出调整。其中,对中职学校的职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做出调整,更是重中之重。
第一、学校加强指导和改进
学校职业指导教育是滴水穿石、耳濡目染的工程。学校要对学生进行全程化的指导,从学生一开始入校就要开始职业指导,结合所学专业,结合学校各种活动开展指导,寓职业指导于教育教学环节之中。
首先,学校要实施公共性的职业指导,全员参与,重点加强师资建设,尤其是职业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中职学校从事职业指导教育的教师大部分是从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转行而来,还有的是从事学生招生就业的行政人员,他们几乎没有受过专业训练,致使他们对学生的职业指导质量不高。因此,学校有必要加强对职业指导教师的系统培训,帮助教师主动学习,提升职业指导理念,利用现代训练技术和手段,在教育教学环节中渗透职业指导,创造性地开展职业指导工作。
其次,学校要改革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式方法。目前中职学校的职业指导课教学,基本以说教为主,尤其是就业前的指导,常常采用上大课的方式进行,效果不能令人满意。学校要努力搭建职业指导工作平台,要利用现代训练技术和手段,灵活多样的训练方式,如情景模拟、拓展训练、实习演练、社会实践等,寓职业指导于真实有效的训练之中,促进学生全身心投入指导过程,体验新的感觉,从而大大提高职业指导的效果。
再次,学校要拓展职业指导渠道,加强校企合作,通过建立实习基地、订单培养等方式,使学生有更多到企业实习的机会。如此一来,学生在校期间就开始接触企业,了解工作要求,适应企业环境。例如我校与骆驼公司开展校企合作,学生不定期去公司实习,既提高了实践能力,又锻炼了适应能力。当学生正式就业后,就能很快适应企业要求,在工作中大展拳脚。 最后,学校要加强具体的职业指导服务。
(1)就业观念指导。初次就业,学生们对劳动力市场的状况没有充分的了解,对职业的了解也是模糊的,很难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同时,了解自身优势及不足,是学生们确定切实的职业目标的一个关键。因此,学校要帮助学生了解职业、了解自我,学生的择业标准就会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以更加理性的态度选择职业。
(2)就业技巧指导。就业技巧主要包括个人形象设计,求职简历撰写,面试技巧等内容。这些方法和手段对保证学生初次求职顺利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校期间,帮助学生掌握求职的方法和技巧,是非常必要的。
(3)就业信息指导。学校要了解和掌握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通过多种渠道收集和掌握社会需求信息,并及时将信息传递给学生。学校除了举办大型毕业生招聘会以外,还可以通过专场招聘、发动利用教职工及往届毕业生的资源扩大就业渠道,做到不间断为学生提供各种岗位招聘信息,保证学生顺利就业。
(4)就业心理指导。随着就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加上学生自身的一些性格缺陷,导致他们在就业过程中出现胆怯、焦虑、难以抉择、缺乏自信等心理问题。所以,学校在职业指导中要加强心理健康的指导,尤其是在就业初期,要配备专门的就业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的管理和指导,经常与他们保持联系、沟通,以便及早发现问题,尽早引导他们走出心理误区。通过心理指导,帮助学生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尽快适应职业,尽快适应环境,适应社会,完成从“学校人”到“社会人”的角色转换。
第二、企业大力支持和帮助
企业应为中职学生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和平等就业的机会,对刚就业的学生进行必要的传、帮、带,帮助学生迅速适应工作要求。对中职学生在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欠缺,多些容忍,多给予指导,帮助他们在学会做事的同时,学会做人。
第三、学生自身努力和调整
中职学生首先要接受职业指导理念,主动参与职业指导训练,积极主动地进行体验和实践。同时,要敢于正视自己,客观地认识自己,确立恰当的就业目标;要随时关注就业动向,主动寻找就业信息,随时做好就业准备;要做好心理调适,做好择业心理准备,吃苦的精神准备,特别是承受挫折的心理准备,在工作中努力克服自身性格缺陷,加强团队合作精神培养,提高为人处世能力。
参考文献:
[1]朱永红.中职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0(9)
[2]王保安.对中职学生实习就业意识的思考[J].东西南北教育观察.2011(8)
[3]陈芳.加强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J].福建职业与成人教育.2009(5)
[4]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