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下进行分娩镇痛用于产妇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ASAⅠ~Ⅱ级初产妇172例,均有经阴道分娩适应证且无椎管内麻醉禁忌证,在产程进入活跃期(即宫口开大3cm时),并自愿接受无痛分娩者,实施硬膜外麻醉。观察麻醉镇痛效果,产程情况及剖宫产率。结果:有146例(约占84.8%)0分~3分,20例(约占11.6%) 3~5分,2例(约占0.01%)>5分,4例(约占0.02%)10分(其中3例产妇主动要求转为剖宫产术,1例未做处理,因产妇选择正常分娩)。结论:在硬膜外麻醉下进行分娩镇痛,解决了产妇因分娩带来身体上的疼痛及心理上的恐惧,收到良好麻醉效果,且对产妇及婴儿无不良影响。
关键词 无痛分娩 产妇 硬膜外 舒芬太尼
初产妇172例,ASAⅠ~Ⅱ级,年龄23~31岁,均为足月、单胎、无阴道分娩禁忌,无硬脊膜外麻醉禁忌,且要求行镇痛分娩,术前常规禁食、水10小时。?
麻醉方法:产妇于宫口开大至3cm左右时,经L2~3或L3~4椎间隙,常规进行硬膜外腔穿刺,成功后向头置管3~4cm。产妇平卧后,硬膜外腔注射1%利多卡因3ml,观察5分钟后,无全脊麻及局麻药中毒征象,测试麻醉平面在T10以下,分三次注入0.125%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5μg/ml的混合镇痛液15ml,每次5ml,间隔1~2分钟,使感觉平面达到T10~L1。以后平均每间隔1小时注入混合镇痛液8~12ml。直至宫颈口开大至10cm时停止麻醉。
监测:面罩吸氧,协助产妇左侧卧位,自入室开始2~3分钟测量1次血压持续20~30分钟直到产妇情况平稳,以后每15分钟测量1次,心电图及脉搏血氧饱合度常规监测,并适量输液。
麻醉效果评测:按视觉模拟评分(VAS),0分:无痛;<3分:优良;3~5分:基本满意;>5分:不满意;10分:剧烈疼痛。
结 果
所有产妇当中有146例(约占84.8%)0分~<3分,20例(约占11.6%) 3~5分,2例(约占0.01%)>5分,4例(约占0.02%)10分(其中3例产妇主动要求转为剖宫产术,1例未做处理,因产妇选择正常分娩)。有36例血压下降30%以下(约占20%),静脉注入麻黄碱6~10mg,均上升至理想水平,98例血压下降10~20%(约占60%),加快输液,未用血管活性药物调整血压。值得庆幸的是,本组所有产妇均无局麻药中毒及蛛网膜下腔麻醉,所产胎儿亦无呼吸抑制。
讨 论
分娩时的疼痛加剧来源于抵抗宫颈和会阴阻力的宫缩、宫颈和子宫下段的不断扩张以及对骨盆和会阴部组织的牵拉和压迫,第一产程的疼痛基本上属于内脏性疼痛,源于子宫收缩和宫颈的扩张,产痛在潜伏期通常是T11~12的支配区域,内脏传入纤维负责的传导通过下腹部和主动脉丛进入脊髓T10~L1神经根。第二产程的开始和胎儿将要出生,对骨盆和会阴部的牵拉和压迫会加重这种疼痛,会阴的感觉神经是由阴部神经S2~4支配的,所以第二产程疼痛涉及T10~S4神经支配区域。分娩镇痛在第一产程要求神经阻滞在T10~L1感觉平面,在第二产程要求神经阻滞在T10~S4感觉平面,而硬膜外麻醉阻滞技术能很好地阻滞T10~S4神经支配区域。持续的腰部硬膜外镇痛是一项多功能和常用的技术手段,同时对随后的阴道分娩也起镇痛作用,必要时还可用于剖宫产的麻醉[1]。由于分娩镇痛时产妇疼痛的减轻,松弛软产道,促使宫颈的扩张,故不影响子宫的收缩及产妇用力,而且对子宫胎盘血流也无明显影响。显著的缩短了第一产程的时间,而分娩镇痛产妇的活跃期时间较未采用镇痛而自然分娩的产妇明显缩短,剖宫产率明显降低,且对第二、三产程的时间、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Apgar评分、胎心率变化等均无明显影响[2]。分娩镇痛的目标:是在不产生显著运动神经阻滞的条件下消除疼痛。因为分娩镇痛的特殊性,应选用对孕妇及胎儿无害、不影响产力、给药方便、作用迅速可靠、避免运动神经阻滞、孕妇清醒可参与分娩过程的药物[3]。硬膜外腔应用局麻药常与阿片类药物联合使用,罗哌卡因0.125%以下的浓度可产生感觉阻滞而不产生运动神经阻滞,是产科镇痛较理想的局部麻醉药。舒芬太尼硬膜外镇痛机理是通过与原位脊髓阿片受体结合发挥药效呈现节段性镇痛,并协同(或增强)局麻药的镇痛作用,从而延长镇痛维持的时间,提升感觉阻滞平面,舒芬太尼的脂溶性高,起效迅速,胎盘转运的速率快,硬膜外注入后母体的血药浓度很低,胎儿接触更少,对新生儿的呼吸功能及神经行为评分影响很少。分娩镇痛可真正提高母婴健康和安全[4]。需要注意的是:在镇痛过程中应严格控制麻醉平面不超过胸10,密切观察产程的进展、宫缩强度、产妇血压和胎心等,以便掌握给药时间、用药剂量和必要的相应处理,麻醉药物的浓度及剂量要准确,备好抢救药品及血管活性药。综上所述,罗哌卡因与舒芬太尼联合应用于硬膜外麻醉技术,在分娩镇痛中收到了良好的镇痛效果,改变了我院产妇以往痛苦分娩的历程,体现了优质医疗服务,药物对母婴影响极小,提高了生育质量,硬膜外麻醉技术,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其安全性也是显而易见的。
参考文献
1 G.Edward Morgan摩根临床麻醉学.岳云,吴新民,主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747.
2 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主编.现代麻醉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85,500,511.
3 吴新民,陈倩,主编.分娩镇痛.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765-39.
4 王军,曹艳,王警卫,等.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腹部手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临床误诊误治,2007,20(12):70-71.
关键词 无痛分娩 产妇 硬膜外 舒芬太尼
初产妇172例,ASAⅠ~Ⅱ级,年龄23~31岁,均为足月、单胎、无阴道分娩禁忌,无硬脊膜外麻醉禁忌,且要求行镇痛分娩,术前常规禁食、水10小时。?
麻醉方法:产妇于宫口开大至3cm左右时,经L2~3或L3~4椎间隙,常规进行硬膜外腔穿刺,成功后向头置管3~4cm。产妇平卧后,硬膜外腔注射1%利多卡因3ml,观察5分钟后,无全脊麻及局麻药中毒征象,测试麻醉平面在T10以下,分三次注入0.125%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5μg/ml的混合镇痛液15ml,每次5ml,间隔1~2分钟,使感觉平面达到T10~L1。以后平均每间隔1小时注入混合镇痛液8~12ml。直至宫颈口开大至10cm时停止麻醉。
监测:面罩吸氧,协助产妇左侧卧位,自入室开始2~3分钟测量1次血压持续20~30分钟直到产妇情况平稳,以后每15分钟测量1次,心电图及脉搏血氧饱合度常规监测,并适量输液。
麻醉效果评测:按视觉模拟评分(VAS),0分:无痛;<3分:优良;3~5分:基本满意;>5分:不满意;10分:剧烈疼痛。
结 果
所有产妇当中有146例(约占84.8%)0分~<3分,20例(约占11.6%) 3~5分,2例(约占0.01%)>5分,4例(约占0.02%)10分(其中3例产妇主动要求转为剖宫产术,1例未做处理,因产妇选择正常分娩)。有36例血压下降30%以下(约占20%),静脉注入麻黄碱6~10mg,均上升至理想水平,98例血压下降10~20%(约占60%),加快输液,未用血管活性药物调整血压。值得庆幸的是,本组所有产妇均无局麻药中毒及蛛网膜下腔麻醉,所产胎儿亦无呼吸抑制。
讨 论
分娩时的疼痛加剧来源于抵抗宫颈和会阴阻力的宫缩、宫颈和子宫下段的不断扩张以及对骨盆和会阴部组织的牵拉和压迫,第一产程的疼痛基本上属于内脏性疼痛,源于子宫收缩和宫颈的扩张,产痛在潜伏期通常是T11~12的支配区域,内脏传入纤维负责的传导通过下腹部和主动脉丛进入脊髓T10~L1神经根。第二产程的开始和胎儿将要出生,对骨盆和会阴部的牵拉和压迫会加重这种疼痛,会阴的感觉神经是由阴部神经S2~4支配的,所以第二产程疼痛涉及T10~S4神经支配区域。分娩镇痛在第一产程要求神经阻滞在T10~L1感觉平面,在第二产程要求神经阻滞在T10~S4感觉平面,而硬膜外麻醉阻滞技术能很好地阻滞T10~S4神经支配区域。持续的腰部硬膜外镇痛是一项多功能和常用的技术手段,同时对随后的阴道分娩也起镇痛作用,必要时还可用于剖宫产的麻醉[1]。由于分娩镇痛时产妇疼痛的减轻,松弛软产道,促使宫颈的扩张,故不影响子宫的收缩及产妇用力,而且对子宫胎盘血流也无明显影响。显著的缩短了第一产程的时间,而分娩镇痛产妇的活跃期时间较未采用镇痛而自然分娩的产妇明显缩短,剖宫产率明显降低,且对第二、三产程的时间、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Apgar评分、胎心率变化等均无明显影响[2]。分娩镇痛的目标:是在不产生显著运动神经阻滞的条件下消除疼痛。因为分娩镇痛的特殊性,应选用对孕妇及胎儿无害、不影响产力、给药方便、作用迅速可靠、避免运动神经阻滞、孕妇清醒可参与分娩过程的药物[3]。硬膜外腔应用局麻药常与阿片类药物联合使用,罗哌卡因0.125%以下的浓度可产生感觉阻滞而不产生运动神经阻滞,是产科镇痛较理想的局部麻醉药。舒芬太尼硬膜外镇痛机理是通过与原位脊髓阿片受体结合发挥药效呈现节段性镇痛,并协同(或增强)局麻药的镇痛作用,从而延长镇痛维持的时间,提升感觉阻滞平面,舒芬太尼的脂溶性高,起效迅速,胎盘转运的速率快,硬膜外注入后母体的血药浓度很低,胎儿接触更少,对新生儿的呼吸功能及神经行为评分影响很少。分娩镇痛可真正提高母婴健康和安全[4]。需要注意的是:在镇痛过程中应严格控制麻醉平面不超过胸10,密切观察产程的进展、宫缩强度、产妇血压和胎心等,以便掌握给药时间、用药剂量和必要的相应处理,麻醉药物的浓度及剂量要准确,备好抢救药品及血管活性药。综上所述,罗哌卡因与舒芬太尼联合应用于硬膜外麻醉技术,在分娩镇痛中收到了良好的镇痛效果,改变了我院产妇以往痛苦分娩的历程,体现了优质医疗服务,药物对母婴影响极小,提高了生育质量,硬膜外麻醉技术,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其安全性也是显而易见的。
参考文献
1 G.Edward Morgan摩根临床麻醉学.岳云,吴新民,主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747.
2 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主编.现代麻醉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85,500,511.
3 吴新民,陈倩,主编.分娩镇痛.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765-39.
4 王军,曹艳,王警卫,等.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腹部手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临床误诊误治,2007,20(12):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