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于2012年获得保监会批准在深圳前海蛇口自贸区成立,经营范围为经保监会核准的人身保险、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各类人身险以及上述业务的再保险业务,初始注册资本为10亿元,目前股东为5家,董事长和法人代表均为姚振华。
据《中国经周刊》记者了解,钜盛华的控股股东为深圳市宝能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宝能集团”),其持有钜盛华股权的77.03%,而姚振华持有宝能集团100%股权,间接持有前海人寿39.28%的股权,而姚振华通过宝能集团及宝能控股(中国)有限公司(下称“宝能控股”)控制下属核心企业多达49家,其中宝能集团旗下18家,宝能控股旗下31家。
虽然4岁多的前海人寿属于保险业的一员新兵,但这个“初生牛犊”的成长速度异常迅猛。首先是保费收入快速增长,前海人寿成立第二年,规模保费便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43.1亿元,其规模保费在随后经历两年超过100%的增幅后,在75家人身险企中排名高居第11位,次于太平人寿,超过阳光人寿。仅2016年上半年,其规模保费已达到594亿元。
高速增长的规模保费对其偿付能力提出新要求,为保障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达到监管要求,前海人寿不断增资扩股。经过保监会多次批复,4年中5次增资扩股,注册资本从最初的10亿元不断增至20亿元、25亿元,45亿元,一直扩充到目前的85亿元。
随着前海人寿规模保费的迅速增长,其资产规模也不断膨胀。《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查询其公告信息获悉,截至2016年一季度,其总资产已超过2000亿元,而2012年时,这一数字仅为17.3亿元。
伴随着前海人寿规模保费和总资产的迅速增长,其分支机构也迅猛扩张。公开资料显示,前海人寿成立伊始,便以月均开设一到两家分支机构的速度,快速在广东省内跑马圈地。2014年5月12日,前海人寿上海分公司开业,迈开了其在广东省外扩张的第一步。记者查询前海人寿官网发现,截至今年12月14日,前海人寿总计开设分支机构34家,其中广东省内21家,广东省外13家。
万能险:“野蛮生长”的 “杀手锏”
一位保险业内人士分析,前海人寿在“大跃进”式高速增长和扩张的背后,运用了非常规的激进手段,采用高额手续费、高薪挖角等方式拓展业务,其高管跳槽频繁,4年更换了孙伟光、傅杰和刘宇峰3任总经理,总规模保费的九成严重依赖于高现金价值保险,也即万能险和某些分红险,存在极大风险隐患。
华泰证券一位保险行业分析师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万能险具有一次性交付、退保成本低、退保容易、短期投资收益率较高的特点,虽然万能险号称兼具投资和保障双重功能,但实际上其保障功能被严重弱化,基本上无法体现,这使得万能险实质上沦为一种理财产品。当初前海人寿购买万科A的第一份出资就来自万能险,它属于可以随时退还的短期债务,举牌万科后,占有上市公司股份达到5%,这种万能险的投资不再是短期投资,而变成长期股权投资,这属于短债长投,其风险、压力非常大。
上述说法也在前海人寿万能险的运作中得到印证。记者了解到,前海人寿曾经主推一款名为海鑫利3号年金的万能险,一度年结算利率高达7.45%,这款产品虽为长期年金产品,但往往购买后的第二年起就无退保费用,因此,绝大部分投保人都在第二年选择退保,形成普遍退保的情况。
记者查询发现,2015年,在万能险等新险种推动下,前海人寿的保费收入继续狂飙突进式猛增,但其退保金规模也开始大幅攀升,全年总计退保金额高达14.37亿元,达到此前3年退保金额总和的4.76倍。2016年前9个月,前海人寿共计退保62.9亿元,在同期保费收入中占比高达7.8%,远高于同时期的华夏人寿等同类型险企,金额更是相当于其2012年至2015年退保金额总和的3.6倍。
前海人寿自2012年成立以来,万能险保费一度占据规模保费90%以上。前海人寿主要与中农工建交和邮储等传统银行合作推出多款万能险产品,前海人寿披露的月度万能险结算利率公告显示,它共有四五十款万能险产品在售,其中有20多款万能险的年利率超过6.0%,有的万能险结算利率甚至高达7.45%,高昂的结算利率也推高了其运营成本。
有知情人士透露,前海人寿主营的万能险,在银行渠道销售占比达到80%以上,互联网渠道销售占比也达到10%以上,有同行甚至指责前海人寿采用不正当的竞争手段,凭借高于竞争对手的渠道费用,迅速抢占至关重要的广东本地银行渠道,其万能险的市场份额也占到广东本地的60%。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其渠道费用不断高企,大都超过3%,这意味着前海人寿万能险募集资金的实际成本会高达9%,一旦业务增速不及预期,这种高成本运营的风险便会凸显,紧张而脆弱的现金流压力便会暴露无遗。
以万能险为主打产品的前海人寿,其投资策略为何如此激进?民族证券首席投资顾问黄博认为,今年万能险的增速与结算利率均大幅下降,导致期限错配与高负债,这就催生了前海人寿等险资产生激进投资模式,如今监管层开始规范万能险业务,有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险资也应遵循长期价值投资理念,有序降杠杆。
据《中国经周刊》记者了解,钜盛华的控股股东为深圳市宝能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宝能集团”),其持有钜盛华股权的77.03%,而姚振华持有宝能集团100%股权,间接持有前海人寿39.28%的股权,而姚振华通过宝能集团及宝能控股(中国)有限公司(下称“宝能控股”)控制下属核心企业多达49家,其中宝能集团旗下18家,宝能控股旗下31家。
虽然4岁多的前海人寿属于保险业的一员新兵,但这个“初生牛犊”的成长速度异常迅猛。首先是保费收入快速增长,前海人寿成立第二年,规模保费便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43.1亿元,其规模保费在随后经历两年超过100%的增幅后,在75家人身险企中排名高居第11位,次于太平人寿,超过阳光人寿。仅2016年上半年,其规模保费已达到594亿元。
高速增长的规模保费对其偿付能力提出新要求,为保障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达到监管要求,前海人寿不断增资扩股。经过保监会多次批复,4年中5次增资扩股,注册资本从最初的10亿元不断增至20亿元、25亿元,45亿元,一直扩充到目前的85亿元。
随着前海人寿规模保费的迅速增长,其资产规模也不断膨胀。《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查询其公告信息获悉,截至2016年一季度,其总资产已超过2000亿元,而2012年时,这一数字仅为17.3亿元。
伴随着前海人寿规模保费和总资产的迅速增长,其分支机构也迅猛扩张。公开资料显示,前海人寿成立伊始,便以月均开设一到两家分支机构的速度,快速在广东省内跑马圈地。2014年5月12日,前海人寿上海分公司开业,迈开了其在广东省外扩张的第一步。记者查询前海人寿官网发现,截至今年12月14日,前海人寿总计开设分支机构34家,其中广东省内21家,广东省外13家。
万能险:“野蛮生长”的 “杀手锏”
一位保险业内人士分析,前海人寿在“大跃进”式高速增长和扩张的背后,运用了非常规的激进手段,采用高额手续费、高薪挖角等方式拓展业务,其高管跳槽频繁,4年更换了孙伟光、傅杰和刘宇峰3任总经理,总规模保费的九成严重依赖于高现金价值保险,也即万能险和某些分红险,存在极大风险隐患。
华泰证券一位保险行业分析师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万能险具有一次性交付、退保成本低、退保容易、短期投资收益率较高的特点,虽然万能险号称兼具投资和保障双重功能,但实际上其保障功能被严重弱化,基本上无法体现,这使得万能险实质上沦为一种理财产品。当初前海人寿购买万科A的第一份出资就来自万能险,它属于可以随时退还的短期债务,举牌万科后,占有上市公司股份达到5%,这种万能险的投资不再是短期投资,而变成长期股权投资,这属于短债长投,其风险、压力非常大。
上述说法也在前海人寿万能险的运作中得到印证。记者了解到,前海人寿曾经主推一款名为海鑫利3号年金的万能险,一度年结算利率高达7.45%,这款产品虽为长期年金产品,但往往购买后的第二年起就无退保费用,因此,绝大部分投保人都在第二年选择退保,形成普遍退保的情况。
记者查询发现,2015年,在万能险等新险种推动下,前海人寿的保费收入继续狂飙突进式猛增,但其退保金规模也开始大幅攀升,全年总计退保金额高达14.37亿元,达到此前3年退保金额总和的4.76倍。2016年前9个月,前海人寿共计退保62.9亿元,在同期保费收入中占比高达7.8%,远高于同时期的华夏人寿等同类型险企,金额更是相当于其2012年至2015年退保金额总和的3.6倍。
前海人寿自2012年成立以来,万能险保费一度占据规模保费90%以上。前海人寿主要与中农工建交和邮储等传统银行合作推出多款万能险产品,前海人寿披露的月度万能险结算利率公告显示,它共有四五十款万能险产品在售,其中有20多款万能险的年利率超过6.0%,有的万能险结算利率甚至高达7.45%,高昂的结算利率也推高了其运营成本。
有知情人士透露,前海人寿主营的万能险,在银行渠道销售占比达到80%以上,互联网渠道销售占比也达到10%以上,有同行甚至指责前海人寿采用不正当的竞争手段,凭借高于竞争对手的渠道费用,迅速抢占至关重要的广东本地银行渠道,其万能险的市场份额也占到广东本地的60%。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其渠道费用不断高企,大都超过3%,这意味着前海人寿万能险募集资金的实际成本会高达9%,一旦业务增速不及预期,这种高成本运营的风险便会凸显,紧张而脆弱的现金流压力便会暴露无遗。
以万能险为主打产品的前海人寿,其投资策略为何如此激进?民族证券首席投资顾问黄博认为,今年万能险的增速与结算利率均大幅下降,导致期限错配与高负债,这就催生了前海人寿等险资产生激进投资模式,如今监管层开始规范万能险业务,有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险资也应遵循长期价值投资理念,有序降杠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