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距离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发布,已经过去六个年头。现代学徒制在历经三批试点之后,即将在全国职业院校全面铺开。我院作为高职试点学校,在与企业长期深入合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度框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以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为试点,从教学改革的目标、途径、内容三方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结合的职业教育新模式,形成了与企业、学生和学校相适应的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企业新型学徒制;高职教育
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我国职业教育毕业生逐年增加,每年数百万乃至上千万的高校毕业生,对就业市场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也是各个高校每年都会面临的巨大挑战。各类企业,特别是制造类企业,却面临无人可用、可用者少等用工荒的问题。
原因在于校企双方的目标不统一。一方面,学校培养的是大批宽口径综合素质型人才,教学内容和形式采用的是从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出发的职业学习模式,以普适性为主,难以满足企业具體岗位的直接需求;另一方面,企业需要定岗专项技能,自行招收员工再培养,往往依靠资深员工的培训和指导,这种传统的老带新、师带徒模式,也存在着师傅水平良莠不齐、积极性不同和徒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缺少个人发展空间等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形成可持续性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
因此,要解决供需矛盾,我们就要转变职业教育观念,发展和创新具有中国特色的学徒制教育,在学校培养过程中,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所学专业的知识、技能、素养,与企业用人需求的关系。这是当前职业教育亟待突破的瓶颈,是教师们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我们认为,职业教育,首先要从传统师生学习向学徒制教育模式转化。为此,我们分别研究了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的内涵和实例,分析两种新型师徒学习模式的特点,探索将两种学徒制融合的高职教育新模式。
一、现代学徒制与企业新型学徒制的内涵
(一)现代学徒制内涵
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中界定了现代学徒制的基本内涵,提出院校实践必须满足的四大条件:①院校必须招工招生一体化,学生必须保证学生和学徒的双重身份;②校企共同承担人才培养工作,深化工学结合,在工学交替的过程中不可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完全分离;③院校实行双导师制,学生在校期间必须有师傅进行指导;④校企共同参与教学管理及考核评价。
(二)企业新型学徒制内涵
企业新型学徒制是以企业为主体,在企业推行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内容,企业与职业院校、培训学校联合招工招生,企业与学校、师傅与教师联合传授知识技能,采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新型企业职工培训新模式,是校企联合培养行业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一种新的重要途径。
二、现代学徒制与企业新型学徒制的融合
基于两种模式的特征,我们将采取“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相结合的职业教育新模式展开试点研究。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充分掌握并理解企业、学生、学校三方的现实情况和发展目标,制订学徒制改革的目标、内容和形式,为当代高职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匹配做出了尝试。
(一)充分有效的调研成果
课题组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通过与数家企业深入进行沟通与协调,达成以下共识:
1.强化体系建设,加大监管力度。
建立教学质量评估标准及监控评价体系、学生质量评价体系,保证学校、企业、学徒三方规范化地落实,提高新型学徒制的教学水平。按照岗位、技能、师徒和企业运行制度等角度设置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对教学进程、学徒效果、制度管理等加大评价权重;推动国家职业技能认证制度,全面实施职业从业资格考试制度和技能等级鉴定制度。
2.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加强宣传,在全校形成尊重工匠、崇尚“工匠精神”的良好社会氛围,着力改变轻视职业教育、歧视制造业工人和技术人员的社会现象。通过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能工巧匠的示范作用,营造现代学徒制教育的良好社会环境。
3.校企紧密合作,形成一体化教学模式。
专业团队教师的努力,企业技术主管的配合,打造实力强劲的专业化教学队伍,保障新型学徒制教学的有效开展。
(二)稳定可靠的合作伙伴
在合作企业的选择上,重点考虑企业的实力、文化以及为员工未来发展提供的平台等,以确保调研的普遍性和学徒制的有效开展;在教学团队上,组建了专任教师承担此种教学模式的工作,要求每一位教师均要按照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中对教师能力要求进行培训,要求参与此类教学的教师必须达到课程教学的综合素质、技能等要求;在教学环境上,学院筹建电子产品教学工厂,新型学徒制的在校教学均在教学工厂展开。
(三)持续可行的现场操作
一是制定严谨合理的教学规化,集体备课、校企讨论确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和教案;二是授课内容跟着企业需求走,根据具体教学内容,进行现场实践操作,课堂以外的练习也多是与技能实践直接相关的知识点;三是实际教学改革所遇到的问题,随时拿出来共同讨论,根据企业岗位要求进行动态的变化和调整;四是专职转岗,在教学改革期间,教学老师必须比学生提前适应新教学模式,保证带领学生更快进入新教学方式的能力。
(四)长期演变的认知保证
1.充分理解和保证,企业需要的是具有优秀的执行能力和高效的学习能力的人。
企业需要人来产生效益,专人专岗是基本属性。具有优秀的执行能力和高效的学习能力的人,就是企业需求的核心。普通高校传统培养模式对次并没有针对性训练,我们以此为中心进行专业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
2.充分理解和保证,学生渴望成为未来可期的有用的人。 用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目标和指标,保证学生学习的效果;用国家职业技能认证制度,提升学生就业的高度;用日常的企业管理模式和制度,加快学生毕业后适应工作岗位的速度。
3.充分理解和保证,学习、传承德技并修的工匠精神是新型学徒制改革成功的基石。
将以踏实肯干、精益求精为代表的工匠精神,加入课程设计和考核评价体系中,让学生在学工结合中领悟工匠精神的内涵,提高学生对职业的敬畏感和责任感。通过校园宣传活动加强学徒制的品牌建设,突出高职教育的专业特色以及追求,传递一种自强不息、精益求精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工匠精神渗透于高职教育的每一个角落,最终融入每个学生的心中。
4.充分理解和保证,教师的改革是新型学徒制落地的支柱。
专业全体教师与企业负责人达成一致共识,该专业组建的学徒制定向班的师资,全部具有双师资质,来自企业、行业,或者具有一定年限的企业、行业背景。企业选派一线管理、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来校授课的比例,不低于专业转任教师的25%。
5.充分理解和保证,丰富的教学资源是新型学徒制改革成功的有力支撑。
通过建立电子产品教学工厂、校内外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等,丰富专业教学资源。企业在寒暑假提供带薪岗位,让学生升级实践条件。不断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优势,共同研发典型案例,编写合作教材,构建共建、共享型教学资源库。
6.充分理解和保证,人才培養方式改革是新型学徒制改革创新的起点。
“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是新时代对校企合作提出的新要求。学校将按照企业的生产流程和学生学习、工作、生活的实际,弹性管理学时、学分、学制,通过完善学籍管理、监督机制,实现以“育训结合、工学交替、在岗培养”为特征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形式基于岗位需求,学生的专业精神和职业精神同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步提高,为毕业后的就业和择业打下坚实的综合素质基础。
参考文献
[1] 潘珩,章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标准与模式.中国高校科技,2018(000)001:87.
[2] 邹龙军.新型学徒制与现代学徒制研究.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35).
[3] 周铭.浅谈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构建的几个问题.现代职业教育,2017(000)014:150.
[4] 任伟,于杰.企业新型学徒制下学徒(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职业·下旬,2017(09).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企业新型学徒制;高职教育
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我国职业教育毕业生逐年增加,每年数百万乃至上千万的高校毕业生,对就业市场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也是各个高校每年都会面临的巨大挑战。各类企业,特别是制造类企业,却面临无人可用、可用者少等用工荒的问题。
原因在于校企双方的目标不统一。一方面,学校培养的是大批宽口径综合素质型人才,教学内容和形式采用的是从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出发的职业学习模式,以普适性为主,难以满足企业具體岗位的直接需求;另一方面,企业需要定岗专项技能,自行招收员工再培养,往往依靠资深员工的培训和指导,这种传统的老带新、师带徒模式,也存在着师傅水平良莠不齐、积极性不同和徒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缺少个人发展空间等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形成可持续性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
因此,要解决供需矛盾,我们就要转变职业教育观念,发展和创新具有中国特色的学徒制教育,在学校培养过程中,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所学专业的知识、技能、素养,与企业用人需求的关系。这是当前职业教育亟待突破的瓶颈,是教师们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我们认为,职业教育,首先要从传统师生学习向学徒制教育模式转化。为此,我们分别研究了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的内涵和实例,分析两种新型师徒学习模式的特点,探索将两种学徒制融合的高职教育新模式。
一、现代学徒制与企业新型学徒制的内涵
(一)现代学徒制内涵
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中界定了现代学徒制的基本内涵,提出院校实践必须满足的四大条件:①院校必须招工招生一体化,学生必须保证学生和学徒的双重身份;②校企共同承担人才培养工作,深化工学结合,在工学交替的过程中不可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完全分离;③院校实行双导师制,学生在校期间必须有师傅进行指导;④校企共同参与教学管理及考核评价。
(二)企业新型学徒制内涵
企业新型学徒制是以企业为主体,在企业推行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内容,企业与职业院校、培训学校联合招工招生,企业与学校、师傅与教师联合传授知识技能,采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新型企业职工培训新模式,是校企联合培养行业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一种新的重要途径。
二、现代学徒制与企业新型学徒制的融合
基于两种模式的特征,我们将采取“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相结合的职业教育新模式展开试点研究。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充分掌握并理解企业、学生、学校三方的现实情况和发展目标,制订学徒制改革的目标、内容和形式,为当代高职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匹配做出了尝试。
(一)充分有效的调研成果
课题组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通过与数家企业深入进行沟通与协调,达成以下共识:
1.强化体系建设,加大监管力度。
建立教学质量评估标准及监控评价体系、学生质量评价体系,保证学校、企业、学徒三方规范化地落实,提高新型学徒制的教学水平。按照岗位、技能、师徒和企业运行制度等角度设置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对教学进程、学徒效果、制度管理等加大评价权重;推动国家职业技能认证制度,全面实施职业从业资格考试制度和技能等级鉴定制度。
2.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加强宣传,在全校形成尊重工匠、崇尚“工匠精神”的良好社会氛围,着力改变轻视职业教育、歧视制造业工人和技术人员的社会现象。通过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能工巧匠的示范作用,营造现代学徒制教育的良好社会环境。
3.校企紧密合作,形成一体化教学模式。
专业团队教师的努力,企业技术主管的配合,打造实力强劲的专业化教学队伍,保障新型学徒制教学的有效开展。
(二)稳定可靠的合作伙伴
在合作企业的选择上,重点考虑企业的实力、文化以及为员工未来发展提供的平台等,以确保调研的普遍性和学徒制的有效开展;在教学团队上,组建了专任教师承担此种教学模式的工作,要求每一位教师均要按照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中对教师能力要求进行培训,要求参与此类教学的教师必须达到课程教学的综合素质、技能等要求;在教学环境上,学院筹建电子产品教学工厂,新型学徒制的在校教学均在教学工厂展开。
(三)持续可行的现场操作
一是制定严谨合理的教学规化,集体备课、校企讨论确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和教案;二是授课内容跟着企业需求走,根据具体教学内容,进行现场实践操作,课堂以外的练习也多是与技能实践直接相关的知识点;三是实际教学改革所遇到的问题,随时拿出来共同讨论,根据企业岗位要求进行动态的变化和调整;四是专职转岗,在教学改革期间,教学老师必须比学生提前适应新教学模式,保证带领学生更快进入新教学方式的能力。
(四)长期演变的认知保证
1.充分理解和保证,企业需要的是具有优秀的执行能力和高效的学习能力的人。
企业需要人来产生效益,专人专岗是基本属性。具有优秀的执行能力和高效的学习能力的人,就是企业需求的核心。普通高校传统培养模式对次并没有针对性训练,我们以此为中心进行专业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
2.充分理解和保证,学生渴望成为未来可期的有用的人。 用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目标和指标,保证学生学习的效果;用国家职业技能认证制度,提升学生就业的高度;用日常的企业管理模式和制度,加快学生毕业后适应工作岗位的速度。
3.充分理解和保证,学习、传承德技并修的工匠精神是新型学徒制改革成功的基石。
将以踏实肯干、精益求精为代表的工匠精神,加入课程设计和考核评价体系中,让学生在学工结合中领悟工匠精神的内涵,提高学生对职业的敬畏感和责任感。通过校园宣传活动加强学徒制的品牌建设,突出高职教育的专业特色以及追求,传递一种自强不息、精益求精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工匠精神渗透于高职教育的每一个角落,最终融入每个学生的心中。
4.充分理解和保证,教师的改革是新型学徒制落地的支柱。
专业全体教师与企业负责人达成一致共识,该专业组建的学徒制定向班的师资,全部具有双师资质,来自企业、行业,或者具有一定年限的企业、行业背景。企业选派一线管理、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来校授课的比例,不低于专业转任教师的25%。
5.充分理解和保证,丰富的教学资源是新型学徒制改革成功的有力支撑。
通过建立电子产品教学工厂、校内外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等,丰富专业教学资源。企业在寒暑假提供带薪岗位,让学生升级实践条件。不断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优势,共同研发典型案例,编写合作教材,构建共建、共享型教学资源库。
6.充分理解和保证,人才培養方式改革是新型学徒制改革创新的起点。
“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是新时代对校企合作提出的新要求。学校将按照企业的生产流程和学生学习、工作、生活的实际,弹性管理学时、学分、学制,通过完善学籍管理、监督机制,实现以“育训结合、工学交替、在岗培养”为特征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形式基于岗位需求,学生的专业精神和职业精神同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步提高,为毕业后的就业和择业打下坚实的综合素质基础。
参考文献
[1] 潘珩,章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标准与模式.中国高校科技,2018(000)001:87.
[2] 邹龙军.新型学徒制与现代学徒制研究.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35).
[3] 周铭.浅谈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构建的几个问题.现代职业教育,2017(000)014:150.
[4] 任伟,于杰.企业新型学徒制下学徒(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职业·下旬,20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