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知道吗?我国是世界上发现恐龙蛋最多的国家,如广东省河源一地就曾挖掘出近200窝2600余枚恐龙蛋化石。你更不知道的是:恐龙蛋化石有圆形的、橄榄形的、长棒形的,还有珠宝级晶体蛋、袖珍蛋、蛋尖两头皮超薄的伤齿龙蛋等。更稀奇的是,不少恐龙蛋埋藏得也颇有规律:它们两两成双、围绕一个圆盘,呈辐射状排成一圈,仿佛向日葵花盘周围的花瓣;而每个这样的圈,都会留下一个较大的缺口……这些恐龙到底摆的是什么迷魂阵?难道恐龙与母鸡不一样,一次能下两个蛋吗?
恐龙蛋巢的“奇葩”事
恐龙的产蛋器官与母鸡不同,鸡只有一套卵巢和输卵管,而恐龙和原始鳄鱼相仿,有两个卵巢、两条输卵管,一次能生两个蛋,一窝一般能生12~36个蛋。
那么,这些耐人寻味的恐龙蛋窝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呢?科学家们根据发掘情况推断,恐龙每下一次蛋,就会换一个角度,接近下完一圈蛋后,它就得起身离开了。由于恐龙的身躯笨重,退出时,为了防止碰破这些蛋宝贝,它往往会留下一个出口。
这种类型的蛋窝常见于恐龙营造的开放型巢穴中,多由窃蛋龙、驰龙、伤齿龙等小型兽脚类恐龙建造。这些恐龙一般为温血恐龙,可以用自己的体温来孵蛋,所以它们下的蛋并不埋起来,而是置于头顶敞开的露天蛋巢。
在这种蛋巢中,恐龙蛋被整齐地排列在四周,围成一圈;一般蛋巢中有两到三圈蛋,分层错落地叠放起来,组成奇特的恐龙蛋巢。其中有些巢穴还会构筑到树洞、高崖之上,有向鸟窝过渡的趋势。而在这些蛋巢的中央,会留下一个圆形的土台子,那是为恐龙孵蛋准备的落脚点。
恐龙那么重,孵蛋不会把蛋压碎吗?
1993年,美国考古学家马克·诺瑞尔在蒙古戈壁沙漠发现了一具窃蛋龙骨骼化石,旁边有数个未孵化的窃蛋龙蛋。显然,前者是与蛋一起被埋葬的正在孵卵的窝主。而在广东河源盆地,人们又先后发现过七具窃蛋龙化石,在东源县县城电视塔工地还发现了“龙蛋同处一窝”的奇景,这不得不让人们相信:恐龙孵蛋的习性确曾有过,其中有些窃蛋龙的大小只相当于一只现代鸵鸟,重约几十千克。
但有些窃蛋龙的体重可达上千千克,与一头大象相仿。那么,那些最大型的窃蛋龙的蛋,它们的直径可达40厘米,也拥有开放的巢穴,并且能像它们较小的表亲那样孵蛋、筑造宏大开放的恐龙蛋巢吗?这已被所发掘出的大号恐龙蛋窝所证实。
在较小恐龙修筑的巢穴中,恐龙蛋有序地呈辐射状排布,紧密挤成一圈;然而在大型窃蛋龙的巢穴中,恐龙蛋会在一个中空的圆盘外围按照一个更大的环形排列,这样的环形蛋圈中,不仅有更多的蛋,而且会形成更多的蛋圈层错落叠置,形成巨形蛋窝。这样的蛋巢,使一只成年龙可以很方便地蹲踞在环形空地中间,将大部分体重压在地面上,翅、肢、尾虚盖于蛋上,用体温来孵蛋。至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恐龙的孵卵本领已经炉火纯青,进化到即便是粗大笨重的雄性个体,也能轮换坐在自己的巢穴中耐心孵蛋。
形态各异的恐龙蛋
恐龙蛋化石大小悬殊,小的如广东河源发现的袖珍蛋,仅有鹌鹑蛋的一半大,直径在1.5~2厘米;大的如在俄罗斯北高加索地区的车臣共和国发现的巨型恐龙蛋化石,直径可达1米。
恐龙蛋的形态也是多种多样的,科学家们将之分为29种形状:包括窃蛋龙、伤齿龙等小型兽脚类恐龙产的长形蛋;鸟脚类恐龙鸭嘴龙产的椭圆形蛋;大型、长颈的植食性蜥脚类马门溪龙、梁龙和埃雷拉龙产的硕大圆形蛋。此外,恐龙蛋化石一般能呈现出炭黑、青黄、灰褐、棕红等不同的颜色。
巨椎龙巢穴群落
南非发掘到的巨椎龙巢穴群落,也揭示出这类早期恐龙的繁育习性上的“怪癖”:它们会年复一年、不远千里迁徙到各自筑成巢穴的窝点,还喜欢成群结队产卵。有些巨椎龙恐龙的巢互相靠得很近,因此,科学家们也推测,恐龙可能有群居的习惯。
一般成年巨椎龙雌龙的长度可达6米,而其蛋的直径却仅为6~7厘米。产蛋之后,雌龙们会非常小心地将蛋在巢穴中排列好,呵护、照料,直到雏龙孵化出壳。
这些雏龙和小鸟一样,会本能地待在巢里,无论它们的父母出现什么情况都不离开。这个结果,是科学家们在将考察目标转移到恐龙巢穴一带的沉积岩层中,考察埋藏在内的恐龙足迹化石后发现的。这些足迹大小不一,有的非常小,可能是刚刚孵出来的雏仔留下的;有的是小足迹的两倍大,但仍然比成年恐龙的足迹小许多。
高棘龙的“古怪”巢坑
近日,在美国科罗拉达州德尔塔县的森林公园里,科学家们发现了大量兽脚类恐龙用左、右足挖出的大型巢坑,分布面积足有数万平方米之广,坑点超过50个,一些巢坑大小接近浴缸,颇为壮观。其中大多数巢坑由平行双槽和抓痕凹坑构成,中间留下脊状突起。科学家们经过实地考察和探索,发现生活在该区域距今1.2亿至1.1亿年的早白垩世的大型肉食恐龙骨骼化石记录只有高棘龙,而且其足部形态也与足迹化石吻合。
读者朋友可能会问,这些巢坑是恐龙们干嘛用的呢?这么大能装多少恐龙蛋啊!你又猜错了,这可不是真正的恐龙蛋巢穴,因为这里没有恐龙蛋、蛋壳或孵化的遗骸,也就是说,它们不是恐龙繁衍生息的窝。
那会不会是恐龙为了寻找水源或食物而挖的坑呢?这一带的水资源十分丰富,肉食性动物为水源或食物而刨这么大的坑完全没有必要。琢磨再三,科学家终于领悟出:这些巢坑很可能就是恐龙们求爱、觅偶留下的“洞房”。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地质学教授马丁·洛克里认为,这是首次发现恐龙具有交配行为的证据。这些巨大的巢坑,填补了人们对恐龙行为认知的空缺,也是第一次昭示出高棘龙交配的古怪习俗。
恐龙蛋巢的“奇葩”事
恐龙的产蛋器官与母鸡不同,鸡只有一套卵巢和输卵管,而恐龙和原始鳄鱼相仿,有两个卵巢、两条输卵管,一次能生两个蛋,一窝一般能生12~36个蛋。
那么,这些耐人寻味的恐龙蛋窝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呢?科学家们根据发掘情况推断,恐龙每下一次蛋,就会换一个角度,接近下完一圈蛋后,它就得起身离开了。由于恐龙的身躯笨重,退出时,为了防止碰破这些蛋宝贝,它往往会留下一个出口。
这种类型的蛋窝常见于恐龙营造的开放型巢穴中,多由窃蛋龙、驰龙、伤齿龙等小型兽脚类恐龙建造。这些恐龙一般为温血恐龙,可以用自己的体温来孵蛋,所以它们下的蛋并不埋起来,而是置于头顶敞开的露天蛋巢。
在这种蛋巢中,恐龙蛋被整齐地排列在四周,围成一圈;一般蛋巢中有两到三圈蛋,分层错落地叠放起来,组成奇特的恐龙蛋巢。其中有些巢穴还会构筑到树洞、高崖之上,有向鸟窝过渡的趋势。而在这些蛋巢的中央,会留下一个圆形的土台子,那是为恐龙孵蛋准备的落脚点。
恐龙那么重,孵蛋不会把蛋压碎吗?
1993年,美国考古学家马克·诺瑞尔在蒙古戈壁沙漠发现了一具窃蛋龙骨骼化石,旁边有数个未孵化的窃蛋龙蛋。显然,前者是与蛋一起被埋葬的正在孵卵的窝主。而在广东河源盆地,人们又先后发现过七具窃蛋龙化石,在东源县县城电视塔工地还发现了“龙蛋同处一窝”的奇景,这不得不让人们相信:恐龙孵蛋的习性确曾有过,其中有些窃蛋龙的大小只相当于一只现代鸵鸟,重约几十千克。
但有些窃蛋龙的体重可达上千千克,与一头大象相仿。那么,那些最大型的窃蛋龙的蛋,它们的直径可达40厘米,也拥有开放的巢穴,并且能像它们较小的表亲那样孵蛋、筑造宏大开放的恐龙蛋巢吗?这已被所发掘出的大号恐龙蛋窝所证实。
在较小恐龙修筑的巢穴中,恐龙蛋有序地呈辐射状排布,紧密挤成一圈;然而在大型窃蛋龙的巢穴中,恐龙蛋会在一个中空的圆盘外围按照一个更大的环形排列,这样的环形蛋圈中,不仅有更多的蛋,而且会形成更多的蛋圈层错落叠置,形成巨形蛋窝。这样的蛋巢,使一只成年龙可以很方便地蹲踞在环形空地中间,将大部分体重压在地面上,翅、肢、尾虚盖于蛋上,用体温来孵蛋。至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恐龙的孵卵本领已经炉火纯青,进化到即便是粗大笨重的雄性个体,也能轮换坐在自己的巢穴中耐心孵蛋。
形态各异的恐龙蛋
恐龙蛋化石大小悬殊,小的如广东河源发现的袖珍蛋,仅有鹌鹑蛋的一半大,直径在1.5~2厘米;大的如在俄罗斯北高加索地区的车臣共和国发现的巨型恐龙蛋化石,直径可达1米。
恐龙蛋的形态也是多种多样的,科学家们将之分为29种形状:包括窃蛋龙、伤齿龙等小型兽脚类恐龙产的长形蛋;鸟脚类恐龙鸭嘴龙产的椭圆形蛋;大型、长颈的植食性蜥脚类马门溪龙、梁龙和埃雷拉龙产的硕大圆形蛋。此外,恐龙蛋化石一般能呈现出炭黑、青黄、灰褐、棕红等不同的颜色。
巨椎龙巢穴群落
南非发掘到的巨椎龙巢穴群落,也揭示出这类早期恐龙的繁育习性上的“怪癖”:它们会年复一年、不远千里迁徙到各自筑成巢穴的窝点,还喜欢成群结队产卵。有些巨椎龙恐龙的巢互相靠得很近,因此,科学家们也推测,恐龙可能有群居的习惯。
一般成年巨椎龙雌龙的长度可达6米,而其蛋的直径却仅为6~7厘米。产蛋之后,雌龙们会非常小心地将蛋在巢穴中排列好,呵护、照料,直到雏龙孵化出壳。
这些雏龙和小鸟一样,会本能地待在巢里,无论它们的父母出现什么情况都不离开。这个结果,是科学家们在将考察目标转移到恐龙巢穴一带的沉积岩层中,考察埋藏在内的恐龙足迹化石后发现的。这些足迹大小不一,有的非常小,可能是刚刚孵出来的雏仔留下的;有的是小足迹的两倍大,但仍然比成年恐龙的足迹小许多。
高棘龙的“古怪”巢坑
近日,在美国科罗拉达州德尔塔县的森林公园里,科学家们发现了大量兽脚类恐龙用左、右足挖出的大型巢坑,分布面积足有数万平方米之广,坑点超过50个,一些巢坑大小接近浴缸,颇为壮观。其中大多数巢坑由平行双槽和抓痕凹坑构成,中间留下脊状突起。科学家们经过实地考察和探索,发现生活在该区域距今1.2亿至1.1亿年的早白垩世的大型肉食恐龙骨骼化石记录只有高棘龙,而且其足部形态也与足迹化石吻合。
读者朋友可能会问,这些巢坑是恐龙们干嘛用的呢?这么大能装多少恐龙蛋啊!你又猜错了,这可不是真正的恐龙蛋巢穴,因为这里没有恐龙蛋、蛋壳或孵化的遗骸,也就是说,它们不是恐龙繁衍生息的窝。
那会不会是恐龙为了寻找水源或食物而挖的坑呢?这一带的水资源十分丰富,肉食性动物为水源或食物而刨这么大的坑完全没有必要。琢磨再三,科学家终于领悟出:这些巢坑很可能就是恐龙们求爱、觅偶留下的“洞房”。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地质学教授马丁·洛克里认为,这是首次发现恐龙具有交配行为的证据。这些巨大的巢坑,填补了人们对恐龙行为认知的空缺,也是第一次昭示出高棘龙交配的古怪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