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速崛起的秘密

来源 :知识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aelyf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次做生意,发现生意很简单


  
  记者:请谈谈你的第一次生意,是成功还是失败?对后来的经商有何影响?
  杜斌:那是1986年春天,我还在参加高考复习,想利用寒假打打工。我有个同学,家里开了个小服装店。她家长同意我到店里上班,月薪40元。第一天,是在马路上架了一张铁床,卖红纱巾,两角钱一条。因为是第一次,刚开始我感觉很窘迫,面对过来过去的人们,不好意思吆喝。但很快就进入了角色。我记不清卖了多少条,反正老板很满意。后来我在店里卖服装,也比较顺利。有的服装价钱并不比别的店便宜,可顾客还是高兴地买走了。同样的一套服装,有位顾客在别的地方140元没买,在我这里却花150元买走了,因为那家的服务员态度不好。我记得我还利用机会兼营了一些批发,帮一些外地商人进货,因为那个时候,服装批发店很不集中,不好找。
  干了20多天,我的体会是,做生意其实很简单,需要诚恳、周到、殷勤。生意更多的是提供一种服务。
  我另一个体会是,当时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双轨制很明显,充分利用这个特点,有很多赚钱的机会。举个例子:当时国产名牌的羊毛开衫在市场上很走俏,个体户根本进不到货。而国营店的柜台上也看不到,因为国营店的定价很死,俏货不能随便加价,积压货不好卖又不能随便降价,所以他们更愿意用俏货搭配库存积压货搞批发,用这种方式解决问题。我们把开衫和搭配的套衫进回来后,套衫降价处理,开衫却能卖出好价钱。
  
  重要的是敢于进行新的尝试
  
  记者:你为何选择离开国营单位下海?是不是从前面的寒假打工认为自己有经商的天赋?
  杜斌:1987年,我考上了电大,又同时考进了重庆百货大楼成为预备合同工。我就一边读书一边工作。我很努力,也因此学会了很多东西。比如对商品的管理经验,如何和厂家的销售人员打交道等等。但离开重百的直接原因并不是为了下海自己做生意。因为我又很看重电大的学习,学习和工作很难兼顾。特别是在期末考试前,这个矛盾我无法克服。像我这样的预备合同工,请上一个月假去复习课程,很难得到所有领导的理解。所以,在一次期末考前复习时,我自动放弃了重百这份工作。当然,这里面也有我对自己的自信。结果仅仅两个月后,我就回来同重百做生意了。
  记者:下海后你是一帆风顺,还是遇到不少挫折?
  杜斌:离开单位后,家里长辈借了我3000元,一个朋友投资1万元。我们合开了一家电器商行。在生意中,我们发现广州生产的一种单放随身听,因为是出口产品,外观和质量都和进口机很接近,价格自然低得多,很有市场潜力。当时,重百和其它国营百货商店一样,只做代销,不做经销,而且几乎不上门找厂家寻货。这种有潜力的产品因此很难进入重庆的国营百货商店。我们决定承担风险,自己进货,一部分在自己的电器商行卖,一部分交给重百设专柜代销,很快为这款单放机打开了重庆市场。随着这次尝试的成功,我们尽量把资金用来进货,逐步增加了品种和规模。我们的代销点也增加了。批发部还同时帮有合作关系的百货公司销货。这样做了3年多,可以说完成了最初的资金积累。
  记者:既然经销电器这么顺利,为什么你会想到去海南去发展?你是从到海南时开始做房地产的吗?
  杜斌:应该说这个转变有偶然的原因。本来我对自己经营电器还是基本满意的。但是,一些到沿海发展的朋友带回来很多信息。他们的事业似乎不是我们做电器生意的小打小闹所能比的。当时,海南热正在升温,引起了我的兴趣。我在1991年底的时候,利用去广州进货的机会,顺便去了趟海南。那次,刚好有个外省的建委系统的考察团也在海南,通过朋友介绍,我便随同这个团在海南考察了几天。我第一次看到了作为房地产商品开发出来的别墅。说实话,很受刺激。于是,我萌生了到海南参与开发房地产,使自己的事业上一个台阶的念头。回来后我就着手准备去海南,重庆方面的电器生意由合伙人继续经营,这算个退路吧。当时我就是这样想的,万一在海南失败了,大不了回到重庆继续做电器。
  记者:很多人认为你在海南做得很成功,有了很大的积累。是不是这样?
  杜斌:这不准确。像我当时的资金规模、个人能力、在海南的关系,其实都非常有限。不大可能有太大的发展。在海南,我参与的其实是炒楼花,谈不上真正的开发。对我来讲,最大的收获是在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房地产开发理念,掌握了运作技巧。我认为做房地产炒楼花不是方向,只有踏踏实实,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开发,才能做出点名堂来。既然在海南我不具备这个条件,不如干脆回重庆从头做起。所以,我在1993年初撤回重庆。很多人说我很幸运,提前意识到了海南热会降温才走的。其实也不准确。我走的时候,海南房产开发仍很热。当时人们普遍拿海南的房价与北京、上海比,认为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要是随波逐流的话,我就被套牢了。
  记者:如果在海南没有太大的资金积累,你回到重庆又如何能独资开发房地产呢?
  杜斌:我只能说,我赶上了很好的时机。当时,整个重庆还没有别墅开发。我发现南泉附近的野营村(即现在的阳光温泉度假村)后面有一个桃园,比较适合做别墅。环境好,离市中心车程不过20多分钟。在与当地主管部门进行意向性接洽时,桃园所在地的重庆市九龙坡区政府对引资非常诚恳,给了许多优惠条件,因为我们是第一个向南泉风景区投资的外来企业。确实,他们的扶持政策对我极有吸引力。重庆没有别墅,我想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为重庆人造出别墅来。尽管反对的声音不小,甚至有人说我是疯子,要在荒山上造房子,我还是决定倾其所有,大干一场,把几年挣下来的数百万全部投在桃园的荒坡上,开发桃都山庄。我说我赶上了很好的时机,房地产开发还不是很规范。要是按现在的房地产开发的规范管理,区区几百万,连预售许可证也拿不到。
  记者:什么时候这个项目才得到大家的认可?
  杜斌:1993年7月18日。因为这一天,是售别墅广告刊出来的日子。虽然我对自己的判断坚信不疑,既然全国的大城市都有一个别墅市场,重庆总不可能例外。但在前一天晚上,我还是一夜没睡着,这时,钱已投进去了,坡上也开始动工了,但我还不知道重庆的消费者对别墅究竟是什么态度?对远郊的桃都山庄别墅究竟是什么态度?第二天,广告出来了,售房电话铃声不断,仅这一天,就签下了11个合同。那一天我真想开香槟酒庆祝一番,好消息让我着实兴奋和惊喜。我们把预售收到的资金全部投到了工地上,顺利地完成了这个项目。桃都山庄从设计、规划、建设到管理,都是我们自己独立完成的,也是我们真正全程开发的第一个房地产项目。现在回头来看,“桃都山庄”作为一个项目,仍有许多不足。要是现在做,还可以做得更好。
  记者:如果你没有改行做房地产,继续经营电器又如何?
  杜斌:不好比较。事实上,90年代以来,电器经营的竞争,已经高度白热化,成了微利的经营产业。我从1994年完全退出了电器经营业。
  
  住宅开发热中激流勇流,改走经营性长效房地产的路


  
  记者:据我所知,你在开发桃都山庄后,并没有继续开发新的别墅区或者住宅区,而是转向了商场、酒店等的建设开发,这是为什么?
  杜斌:我们谈到了比较重要的地方了。在开发了桃都山庄后,我对重庆的房地产开发和自己的实力都作了认真的研究和分析,当时我就认为,重庆的房地产会有两种做法。一是粗放型,即卖方市场型,房少人多,建出来的商品房都能卖掉。这一般是城市房地产开发的早期,供不应求的时代的情况。但是很多人理解不到这一点,所以空房越来越多。二是集约型,即精耕细作型,提供的不只是房子,是人性化的空间,像现在的龙湖花园、杨河小区等等。后者,需要的是规模,是巨量的资金投入。我觉得开发房地产应该走后面一条路,但我没有足够的资金实力。其实,这两种做法分别是房地产开发的两个阶段。这两条路,一条我不愿走,一条我无力走,所以,我给自己找了另一条路,房地产开发的第三条路。即经营型房地产开发,如商场、酒店等等,追求长效的经营效益。换句话说,这些房地产我开发出来是基本不卖的,只用来出租或自己经营。你看,我这几年独资或合作开发的桃都地下商场、桃都城市酒店、中嘉通讯城以及正在开发的九龙文化广场(配套有超大地下商场)都是这个方向。
  记者:这些项目的成功是众所周知的。作为一个资产迅速达到7000多万的成功者,在走过了这些路以后,你认为在一个城市,要想在实业界获得大的发展,最重要的是什么?
  杜斌:最最重要的是信用。有好的信用才能得到各方面的支持,才能寻找到有力的合作伙伴;其次是注重增加而不是削弱自己的商业影响力;第三是在生意或合作中,永远谋求双赢。□
其他文献
清华视美乐公司挣了3000万  只用了8个月时间,第一家学生公司就真挣着钱了。清华视美乐公司的多媒体超大屏幕投影电视技术,被以3000万元卖给了著名家电企业澳柯玛集团。清华视美乐是我国第一家在校大学生组建的创业公司。此前,有报道称,学生公司现在“日子不好过”。负责该项目的清华兴业投资公司潘福祥总经理认为,视美乐能挣着钱,“关键是不把自己看成是学生公司,而是作为市场环境下和其他公司一样的主体参与竞争
期刊
大概没有谁会相信我这个从事外事工作的人,一个与INTERENT打了几年交道并深受其益,一天不上网都会感到若有所失的人,会在一篇文章里反对INTERENT,面对它如临大敌。  事情源起于去西藏旅游的时候我和我们的美国学生一起去找网吧。有一天,那是刚到拉萨不久,我们忽然想找个网吧。这对于几年来生活工作都使用因特网,已深感离不开它的人来说,是可以理解的。我们想看看世界发生了什么事儿,同时想把我们看到的西
期刊
我几乎是在得意洋洋地写小说时,却突然感到生活有点不对劲了,具体地说我觉得有些不合算棗我呕心沥血兴奋若狂热泪盈眶地构思,我点灯熬油冥思苦想夜以继日地挥笔,创作出自以为深刻深邃深沉的作品,其稿酬却不够大款吃半顿饭的。一万多字小说的稿费,仅够交纳每月的水电、煤气和房费。再看看别的作家,有的比我还惨,数年数月苦苦地爬格子,写出一部数十万字的长篇小说,还得自己掏腰包拿出几万元钱自费出书。不仅作家艺术家们在经
期刊
科学界普遍认为,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将成为下世纪关系国家命运的关键技术。    也许有人不知道基因工程,但几乎无人不知道“克隆”。1997年3月,英国科学家“克隆”出了小绵羊“多利”。媒体争相报道这件轰动全球的新闻,一时间,克隆技术以及基因工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何谓基因工程    基因(Gene)一词是由丹麦遗传学家约翰森建议使用并沿用至今。1865年,奥地利牧师孟德尔提出了遗传因子
期刊
1999年11月,中国大陆权威调查机构的一项分析表明:由北京金洪恩电脑有限公司开发的《开天辟地》至少对上千万中国人进行了电脑扫盲。金洪恩的董事长兼总经理叫池宇峰,29岁,身高一米七九,人长得很帅。  你可能不认识池宇峰,但这个年轻人是20世纪末中国IT业的传奇英雄之一,他的影响足以入选中国IT发展进程的风云人物。是他,鼓舞了成千上万的中国人学会了电脑,进入了互联网世界。他何以有这么大的力量?我们所
期刊
1990年7月11日,一架加拿大航空公司的波音747客机飞抵香港,走出来一位年轻人,他是加拿大魁北克政府驻香港地区和中国的首席经济参赞王辉耀。  此时此刻,他心中非常激动,他回到了祖国,他终于有了一个施展抱负的大舞台。  从1984年赴加拿大留学至1990年,王辉耀在加拿大已经6年。在他31岁时,成为魁北克政府有史以来第一次任命的非法裔或欧裔的驻外官员。他不仅是最年轻的驻外参赞,也是在加拿大第一个
期刊
1、 1866年,澳地利植物学家、修道院士格雷戈·孟得尔,通过碗豆杂交实验,奠定了遗传学的基础。他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发表于澳地利的一家自然科学杂志上,但其后30多年里却无人问津。  2、 1882年,当德国胚胎学家沃尔森·弗莱明用显微镜下观察火蜥蜴幼虫时,注意到细胞中间有一些正在分离的细线。后来被证明这些“细线”就是染色体。  3、 1883年,查尔斯·达尔文的堂兄弗朗西斯·高尔顿,极力倡导人类应该
期刊
曾以《恩波智业》而名闻遐迩的策划人王力先生销声匿迹数年后复出,又以一套118万字的巨著震撼世人。这套以《不成咋办?咋办不成?》命名的四卷新作初印数90万册,码洋达1600万元,相当于一个中型出版社的年产值!连笔者也感惊讶:莫非王力先生的“另类思维”有核爆炸班的效果?应该说,这是图书史上的奇迹,也是知识经济的必然。    王力“归隐”多年日前复出,话峰依旧爽直,话语依旧犀利,当记者问及中国策划界开始
期刊
最近,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柳传志接受记者专访,就非常敏感的“人才”“人事”问题坦率直言。  记:联想非常重视对年轻人才的培养,那么,为什么要在15周年的时候面对社会公开检讨自己?考虑过此举带来的负面影响吗?  柳:联想目前成了中国电子行业中最大的一个企业,高科技领域中的排头兵,应该讲是极其重视人才培养的。然而在人才发掘培养的具体操作上,却依然有很大缺陷,没有形成系统规范的作法,没有形成机制,这
期刊
[摘要] 探讨基于实体关系的文本挖掘机制,以文本挖掘为方法,辅以属性抽取、属性关系映射等方式,以上海世博新闻媒体网络版报道为例,对新闻媒体网络版这种非结构化信息进行研究。在属性抽取时结合相似度算法,使属性抽取的准确率得到提高。选取香港、台湾、境外媒体华语版、上海本地媒体对世博会相关报道进行实证分析,基于内容对报道差异进行阐述,并得出结论。研究表明,运用文本挖掘对新闻媒体文本进行分析和评价,可以挖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