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杀研究与干预条例(建议草案稿)”及其条例解释案已经撰写完毕。建议草案稿一共九章,共一百四十九条。条例解释安详细说明了每一条例的立法依据,必要性和可操作性
“MP3能录音啊?”
看到我拿出MP3准备录音时,肖敬一脸的好奇。
见到肖敬,是在湖南省醴陵市他那个有些凌乱的房间。他刚刚20岁,个头不高,身体有些瘦弱,待人很是热情。“哎哟”是他的口头禅,面对我的提问,他还有些不适应:“这个你也要知道啊?”
一个房间,一台电脑,一个人,串起来的竟然是一项堪称伟大的事业。他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战友”推动着“关爱生命万里行”活动的蓬勃开展,这一活动“以关注青少年自杀问题为切入点,以共建中国人道长廊为目的”,得到了柳斌、姜昆、梁晓声、张厚粲、毛志成等社会人士的支持。2006年初,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就这一活动作出批示。
“我还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1999年农历十二月二十六,临近春节。肖敬玩火时一不小心,点燃了自己的棉袄。慌乱中,火苗蔓延到全身。待妈妈买菜赶回,肖敬的眼前一片模糊,知觉近乎麻木。好不容易烧伤得到基本治疗,皮肤却开始有腐烂的迹象,肖敬再次住进医院。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五个护士同时给我打针,但还是找不到血管。”
那几天,肖敬高烧持续不下,白细胞迅速增多,皮肤腐烂日趋严重。护士对他敬而远之,量体温是由妈妈代劳。医生根据经验判断说,这个孩子活不了15天。
就在这个时候,肖敬顿时明白了生命的宝贵,“我觉得不管上天给我的生命还有多短,在通往生命所谓的终点的过程中,我都应该享受生存着的快乐,不管是面对健康,还是疾病”。
肖敬决定把眼泪留给黑夜,把笑脸留给父母和所有关爱他的人。“也许正是因为这样,十五天后,几百个十五天后,我还是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在医院的病房,肖敬结识了一位年逾古稀的病友。他是一所学校的老校务主任,肖敬和他无所不谈,还一起背诵唐诗宋词,“我还记得他让我背诵《卖炭翁》时纠正我有些字的读音”。可是不久,这位忘年交离开了这个世界。伴随着其他病友的呻吟声不绝于耳,咀嚼着失去朋友的悲伤,肖敬说自己顷刻间开始对死亡有了自己的思考。
“一首无言的歌”
2003年9月10日,肖敬的人生开始发生改变。
这一天是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自杀预防协会共同确定的首个世界预防自杀日。通过媒体的报道,“自杀”这个词第一次闯进肖敬的脑海,“在此之前我还真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会有人自己去结束自己的生命”。关于中国自杀现状的一组宏观数据让他受到深深的震撼。
进一步的触发在12月6日。这一天,肖敬和往常一样来到学校,前一天世界杯短道速滑赛上,中国选手没有获得奖牌,这让肖敬有些郁闷。进入教室,看到几个同学聚在同学刘飞武的座位上看报纸,肖敬就到跟前凑热闹。报纸上有一则名为《中国人民大学一男生留下遗书赤裸跳楼身亡面带微笑》的消息让肖敬震惊不已,“报道吸引我的不完全是一个男生自杀,而是这个男生说他是喜欢尼采的超人哲学而自杀”。
肖敬对尼采并不陌生,由于他一直在学习鲁迅的作品,鲁迅对尼采的思想有一番精辟的论述,让他对尼采也产生了兴趣。“正因为这样,我把相关报道都看完了,我的心情顿时沉重起来。那一天,我的脑海变得空白,空白得甚至有点可怕”。最后,肖敬把“空白”诉诸笔端,写就了一首名为《自杀,一首无言的歌》——“诗—般的抉择,一首心中的歌,摩登时代的壮举,是那血泪中的歌。生命的绝唱,人生的奇观。赤裸裸的告别,一首无言的歌。”
肖敬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他一个人开始悄然行动,通过报纸、杂志、网络等途径收集中国青少年自杀的相关案例,并且自学医学心理学、精神病学等相关专业知识。
这个时候,他17岁。
“茉莉花开”
整理到第256个案例的时候,肖敬的心情越发沉重。特别是2004年5月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双城镇双城小学的连环自杀事件,让他意识到自杀已经呈低龄化趋势发展,自己不由得陷入内心的低迷。他再次用诗歌记录下了当时的痛苦与心寒——“低迷,此刻,我真的很低迷。心脏,如同掉进万丈深渊。恐惧,那豺狼啃断我的血管,让那血液,流入憧憬的海洋。害怕,那老鹰叼去我的肉躯,让那低迷,从此与世别离……”
肖敬决定不再孤军奋战,在他的联络下,“关注生命万里行”筹备小组于2004年5月10日正式成立,确定活动宗旨为“使浮沉于尘世的灵魂在震惊中得到洗涤,使可能堕落的精神获得一种向上奋进、珍惜生命的力量”。
8月6日,肖敬只身踏上北上的路途,前往长沙、武汉、北京等地寻求社会力量的支援。他得到了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心理危机与干预中心专家的支持。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毛志成为活动题词为“关爱生命”。缘此,活动于11月正式更名为“关爱生命万里行”。
肖敬的研究课题《中国青少年自杀心理初步探究》获得了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二等奖。茉莉花学生论坛开始在醴陵一中启动,数百名志愿者就生存危机、情感危机、心理亚健康、“北大小鸽子”事件、“马家爵事件”……进行了全面的探讨,活动维持一个月,并且全程摄像,制成VCD光盘。
这个时候,活动的组徽也确定为“茉莉花开”。组徽由4种颜色构成,看上去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茉莉花。茉莉花是肖敬喜欢的花,觉得它清新、靓丽。为此,他还专门写下了4句话解释组徽的涵义:茉莉花开,鄙夷一切高高在上的权势;茉莉花开,挥斥所有莫名其妙的虚荣;茉莉花开,卸去所谓成熟的那个假面具;茉莉花开,维护心中那片难得的真诚。
洗澡时接到姜昆的电话
肖敬不愿意提及这一过程所走过的艰辛,他高兴的是活动进一步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他和活动小组的志愿者通过邮件、电话等形式向全国各界知名人士寻求支持,结果得到了他们的积极响应。特别是国家总督学柳斌专门打来电话对活动表示高度肯定。
肖敬还记得接到姜昆的电话时自己正在洗澡,由于不方便就没有把他所说的话记录下来。姜昆把自己的电话号码留给了他,前段时间马季先生去世,肖敬发去短信表示慰问,姜昆立即回复表示感谢。
国务院参事、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张厚粲也欣然为活动题词:“珍惜生命,关爱健康,共享七彩人生。”在邮寄题词的信件中,张教授还寄来了200元钱,以示对活动的支持。肖敬说当时决定退回,但妈妈告诉他这么一个大人物这么愿意帮助你,你把钱寄回了会伤她的心,于是肖敬就留了这笔钱。在此后的信件往来中,张教授的研究生告诉肖敬,他邮寄给张教授的资料都会被张 教授在课堂上拿出来,让学生们展开讨论。
“温家宝老师您好”
肖敬一直称呼跟他一起努力的志愿者们为“战友”。眼看“战果”颇丰,他和“战友”们决定来个大动作:向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写信!信的内容涉及中国自杀现状以及提出如何解决自杀问题的一些建议,字数达到3万。
去信是以“尊敬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老师您好”开头的。对于称呼总理为“老师”,肖敬作出了解释:“称呼您为老师不仅是因为您生于教育世家,更是为您关心和重视教育事业而感动,我们不知您是否当过老师,但称呼您老师是我们活动组对您一种由衷的敬意和祝福。”在对总理推行的一系列惠民政策表达敬意之后,肖敬写道:“这封信,我们就大胆地称您为老师,一位传民道授民业解民惑的老师。”
信是2005年11月11日邮寄出的。2006年1月24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文件,向“关爱生命万里行”活动小组传达了温总理的批示:“关爱生命,关爱特殊群体,尤其是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是各级政府、学校、团组织应有的职责;有关部门对来信反映的问题和建议要予以重视并认真研究。”
在向总理写信的同时,肖敬和他的“战友”进行着另一项征程:他们决定邀请部分社会知名人士,召开茉莉花论坛!经过不少的失望与无助,2006年5月2日,以“创建沟通平台、关注生命个体、正视心理危机、重塑健康人生”为目的的首届茉莉花论坛终于在醴陵一中举行。北京大学资源学院国际企业管理所副理事长胡星斗、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委员会理事杨彦平、中国国际战略研究网专家巩胜利、湖南省作协会员尘衣等社会人士都自费来到醴陵参加活动,并发表主题演讲。柳斌再次打来电话发表现场讲话。
当天晚上,肖敬哭了,“哭得有点小家子气,眼泪始终是流淌着的”。
对同性恋多一些宽容吧
在连续组织活动之余,“关爱生命万里行”活动网站开通。肖敬公开了自己的联络方式,特别是QQ,希望能向网友提供帮助。
第一个找到他的是一位同性恋,他给肖敬写了一封信。当时肖敬对同性恋是有些歧视的,没看完信就给烧了。但后来明白了一些事理再想向他回信的时候,发现无法找到准确的地址。他还是按照印象中的地址给这位朋友回了信,但一直没有下文。对此,肖敬说他有着深深的愧疚,“希望这个社会对于这样一个客观存在的群体能多一些宽容”。
肖敬向《瞭望东方周刊》谈到自己最近跟一个网友“交锋”的故事。这是一个女孩子,但是以男孩子的身份和肖敬在QQ上对话。一上来,她就有些不客气:“你觉得你真的能帮助别人打消自杀的念头吗?”
肖敬说这说明她对自己有所怀疑,但恰好折射出她的性格与气质,就回复说:“呵呵,你说呢,你可把我给问住了。”
网名为“超人”的她觉得这是不可能的事,“你怎么能几句话就能改变人家的意念?”
对此,肖敬表示认同,“对!在这个世界上,其实谁也帮不了谁,只有自己才能帮自己,与其说是我在帮别人,还不如说是大家自己看到了生存的希望。我能做的仅仅是倾听和共勉。”
“你果然厉害”
观念上的认同让“超人”开始放松敌意。她向肖敬坦言妈妈背着家人输光了所有的积蓄,借了好多高利贷。高一的时候她就辍学,生活很空虚,已经自杀过一次,但自杀的意念还一直在脑海盘旋。肖敬决定从辍学这个切口稳住她的情绪,就问她辍学是由谁决定的。“超人”回答是她自己,并且她爸爸反对。肖敬追问:“你为什么要作出这样的决定呢?”她回答得很干脆:学不进去。很快,她有了反感:“你是不是想跟我讲道理?”
肖敬立即转移话题,不过在兜了一圈之后发现她已经放松警惕,就再次回到学习这个原点上。“超人”告诉他其实自己还是想学习的。肖敬适时地表扬了一句:“从开始跟你聊天,我就感觉到你是一个很有思想的姑娘。”
“超人”的防线一下子就瘫痪了,“你怎么知道我是女孩子?”肖敬回答说:“感觉!感觉是天生的,并且自己对自己的感觉最准确。”他进而要求她说一下自己当时的感觉是怎样。
“超人”给出了4个词:悲观、古怪、善良、叛逆。肖敬点评说,这都是形容天才的词,“你是天才”。
女孩子把这当成了对自己的讽刺。肖敬搬出叔本华的理论佐证自己的判断,并且要求她拿出10天时间只做一件自己喜欢做的事。在左右摇摆之后,“超人”决定一试,她说自己想上庐山。
肖敬立即找到与庐山相关的资料,告诉她庐山有三绝:绝壁、云海、瀑布,“那都是生命的奇观,你要好好欣赏啊。”女孩的情绪有了明显的变化,临下线时,她说:“你果然厉害,今天谢谢你!”肖敬回复说我们要谢的其实是我们自己。
“好像买了份保险”
像“超人”这样的网友,现在肖敬几乎每天都会碰到。一些处于痛苦边缘的网友也把他当成了知心朋友。长沙一个女大学生说自己积压着太多不良情绪,需要随时向肖敬倾诉。当肖敬把手机号码告诉他时,“她说突然觉得自己好像买了份保险”。肖敬对此很是欣慰,“这说明他信任我,看得起我”。
在向网友提供帮助的过程中,一次大规模的联动让肖敬记忆犹新。2006年7月26日,在活动小组的QQ群,一个网友这样留言:“17岁的生日用血的教训来告诫天下所有父母:孩子的心灵是最脆弱的!当面临家庭破裂,我选择死,因为死是最大的解脱!……再见了!朋友们!8月1日,我永远走了!”
通过QQ号,肖敬发现他们之前有过交流,相关资料上显示他曾经跟肖敬说过“死得痛快不如活得开心”之类的话。现在可能遇到了自己认为的绝境,再次萌生自杀念头。肖敬也考虑到可能是一场恶作剧,但他又想起“用血证明一切”的话不是随便能说出来的,“再说我们要宁可信其真,毕竟生命不可逆反啊”。
肖敬和“战友”马上调出这名网友的档案材料,拨通了他家的电话,但一直无人答听。经过与中国自杀援救网的朋友沟通,肖敬决定报警。他用区号加110的形式拨打,结果发现无法拨通。他就拨打当地的114查到了公安局的电话。工作人员很积极,说会同当地派出所取得联系。后来,肖敬同这位网友的姐姐通上电话,经过一番核对,确定情况属实。这位姐姐告诉肖敬,他正在自己的哥哥家里,家里人将会默默采取措施,关注他的举动。
“那个时候,一颗悬着的心总算放下来了一些。”说这话时的肖敬,一脸的笑意与满足。后来,肖敬在网上再次碰见这名网友,对于所做的这一切肖敬只字未提,“我窥探了一下他的心态,感觉还不错”。
小溪也有涟漪和歌唱
回望和“战友”走过的6个春秋,肖敬说一路上“有喜悦,也有无奈;有自豪,也有等待”。对于活动的成果,肖敬的总 结是“小溪虽然掀不起滔天巨浪,但却有自己美丽的涟漪和欢乐的歌唱”。
肖敬和“战友”决定“乘胜追击”,他们确定未来两年要尽力实现的两大目标:联合社会各界建议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杀研究与干预条例”的议案;建立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志愿者队伍,成立中国关爱生命联盟。
经过3个月的调研努力,在参阅了我国现行的68部法律,74部行政法规,64部行政规章,5部全国人大常委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解释,35部中共中央、国务院和各部委的文件,以及12部地方性行政法规,参照国际社会诸如日本《自杀对策基本法》等相关法律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危机干预工作的具体经验和实际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杀研究与干预条例(建议草案稿)”及其条例解释案已经撰写完毕。建议草案稿一共九章,共一百四十九条。条例解释案详细说明了每一条例的立法依据、必要性和可操作性,字数达到20万字。
在前言中,肖敬概括建议草案稿的许多特色,其中包括对自杀工具特别是农药进行具体化的管理、重视学校生命教育的环节、重视文化的熏陶、重视推动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
现在,肖敬和他的来自全国近500名“战友”开始为将这份建议草案稿获得立法机构的关注而不懈努力。这份草案稿已经受到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的支持,就在写稿的当儿,肖敬给记者发来一个“报喜”的短信,因为他刚刚同当地一个全国人大代表取得了直接联系,并且答应同他当面聊。
力量来自伟大和谐的祖国
对于自己所从事的这项事业,肖敬的决心是坚定的。在一份发言中,他说:“这种坚定的力量来自于这个伟大的和谐的以人为本的共和国,来自于本性善良、渴望提高生命质量、愿意社会和谐的父老兄弟,来自于全国乃至全世界真诚而努力的‘关爱生命万里行’活动小组的战友们,来自于一个愿意支持不争气儿子的普通家庭。”
谈及父母,一直微笑、乐观的肖敬有些情绪波动,他说自己对不起他们。肖敬的父母原来是农民,为了获得更高的生活质量和给孩子更好的教育,他们决定到城里谋生。“这让爷爷知道了,他第一个站出来,拿着一只鞋子在田间追打着老爸,并且说要和爸爸断绝父子关系”。
来到县城,他们买菜、修车、养鸡、养鱼、当搬运工、开餐馆……辛辛苦苦赚了一些钱。和中国绝大多数父母一样,希望能供孩子上大学。但肖敬走“偏”了。他们起初并不理解儿子的所作所为,但现在他们顶住了各种压力,认定儿子是对的,“妈妈经常说,这总比别人家去偷去抢的孩子要好吧”。
对于父母的理解,肖敬很是感激。在一首《勿忘》的诗作中,他对妈妈表达着这样的尊敬:“危难中,她鼓舞我/动摇中,她支持我/堕落中,她指引我/绝望中,怒斥我/获得荣誉,她会伸出大拇指/得到表扬,她会淡淡地笑一笑/有一点进步,她总会得意着点点头/有一点改变,她同样会投来关注的目光/每一次生命的挑战/她都是我的后防线/每一次思想的飞跃/她都是重要的催化剂。”
一直以来,活动开展的大部分资金都是父母支付。肖敬跟父母有个协议,把自己上大学的费用提前预支,待上大学时再勤工俭学。他说自己不会让父母失望,何况大学一直是自己的梦想。肖敬向大学的门槛冲击了几次,但都没有如愿。在他的规划中,2009年他将暂时结束“关爱生命万里行”活动小组的志愿者生涯,踏上个人积累与沉淀的求学道路。
应出版社之邀,肖敬正在撰写一本书稿,定位为“第一部青少年自杀心理解析的科普读物”。书稿的名字让他想了很久,“活着”本来是最合适的,但“好名字都让高人早就用上了”,余华的小说在前,不好借光。现在初步命名为《答案》,预计在5月份出版发行。
“MP3能录音啊?”
看到我拿出MP3准备录音时,肖敬一脸的好奇。
见到肖敬,是在湖南省醴陵市他那个有些凌乱的房间。他刚刚20岁,个头不高,身体有些瘦弱,待人很是热情。“哎哟”是他的口头禅,面对我的提问,他还有些不适应:“这个你也要知道啊?”
一个房间,一台电脑,一个人,串起来的竟然是一项堪称伟大的事业。他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战友”推动着“关爱生命万里行”活动的蓬勃开展,这一活动“以关注青少年自杀问题为切入点,以共建中国人道长廊为目的”,得到了柳斌、姜昆、梁晓声、张厚粲、毛志成等社会人士的支持。2006年初,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就这一活动作出批示。
“我还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1999年农历十二月二十六,临近春节。肖敬玩火时一不小心,点燃了自己的棉袄。慌乱中,火苗蔓延到全身。待妈妈买菜赶回,肖敬的眼前一片模糊,知觉近乎麻木。好不容易烧伤得到基本治疗,皮肤却开始有腐烂的迹象,肖敬再次住进医院。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五个护士同时给我打针,但还是找不到血管。”
那几天,肖敬高烧持续不下,白细胞迅速增多,皮肤腐烂日趋严重。护士对他敬而远之,量体温是由妈妈代劳。医生根据经验判断说,这个孩子活不了15天。
就在这个时候,肖敬顿时明白了生命的宝贵,“我觉得不管上天给我的生命还有多短,在通往生命所谓的终点的过程中,我都应该享受生存着的快乐,不管是面对健康,还是疾病”。
肖敬决定把眼泪留给黑夜,把笑脸留给父母和所有关爱他的人。“也许正是因为这样,十五天后,几百个十五天后,我还是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在医院的病房,肖敬结识了一位年逾古稀的病友。他是一所学校的老校务主任,肖敬和他无所不谈,还一起背诵唐诗宋词,“我还记得他让我背诵《卖炭翁》时纠正我有些字的读音”。可是不久,这位忘年交离开了这个世界。伴随着其他病友的呻吟声不绝于耳,咀嚼着失去朋友的悲伤,肖敬说自己顷刻间开始对死亡有了自己的思考。
“一首无言的歌”
2003年9月10日,肖敬的人生开始发生改变。
这一天是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自杀预防协会共同确定的首个世界预防自杀日。通过媒体的报道,“自杀”这个词第一次闯进肖敬的脑海,“在此之前我还真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会有人自己去结束自己的生命”。关于中国自杀现状的一组宏观数据让他受到深深的震撼。
进一步的触发在12月6日。这一天,肖敬和往常一样来到学校,前一天世界杯短道速滑赛上,中国选手没有获得奖牌,这让肖敬有些郁闷。进入教室,看到几个同学聚在同学刘飞武的座位上看报纸,肖敬就到跟前凑热闹。报纸上有一则名为《中国人民大学一男生留下遗书赤裸跳楼身亡面带微笑》的消息让肖敬震惊不已,“报道吸引我的不完全是一个男生自杀,而是这个男生说他是喜欢尼采的超人哲学而自杀”。
肖敬对尼采并不陌生,由于他一直在学习鲁迅的作品,鲁迅对尼采的思想有一番精辟的论述,让他对尼采也产生了兴趣。“正因为这样,我把相关报道都看完了,我的心情顿时沉重起来。那一天,我的脑海变得空白,空白得甚至有点可怕”。最后,肖敬把“空白”诉诸笔端,写就了一首名为《自杀,一首无言的歌》——“诗—般的抉择,一首心中的歌,摩登时代的壮举,是那血泪中的歌。生命的绝唱,人生的奇观。赤裸裸的告别,一首无言的歌。”
肖敬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他一个人开始悄然行动,通过报纸、杂志、网络等途径收集中国青少年自杀的相关案例,并且自学医学心理学、精神病学等相关专业知识。
这个时候,他17岁。
“茉莉花开”
整理到第256个案例的时候,肖敬的心情越发沉重。特别是2004年5月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双城镇双城小学的连环自杀事件,让他意识到自杀已经呈低龄化趋势发展,自己不由得陷入内心的低迷。他再次用诗歌记录下了当时的痛苦与心寒——“低迷,此刻,我真的很低迷。心脏,如同掉进万丈深渊。恐惧,那豺狼啃断我的血管,让那血液,流入憧憬的海洋。害怕,那老鹰叼去我的肉躯,让那低迷,从此与世别离……”
肖敬决定不再孤军奋战,在他的联络下,“关注生命万里行”筹备小组于2004年5月10日正式成立,确定活动宗旨为“使浮沉于尘世的灵魂在震惊中得到洗涤,使可能堕落的精神获得一种向上奋进、珍惜生命的力量”。
8月6日,肖敬只身踏上北上的路途,前往长沙、武汉、北京等地寻求社会力量的支援。他得到了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心理危机与干预中心专家的支持。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毛志成为活动题词为“关爱生命”。缘此,活动于11月正式更名为“关爱生命万里行”。
肖敬的研究课题《中国青少年自杀心理初步探究》获得了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二等奖。茉莉花学生论坛开始在醴陵一中启动,数百名志愿者就生存危机、情感危机、心理亚健康、“北大小鸽子”事件、“马家爵事件”……进行了全面的探讨,活动维持一个月,并且全程摄像,制成VCD光盘。
这个时候,活动的组徽也确定为“茉莉花开”。组徽由4种颜色构成,看上去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茉莉花。茉莉花是肖敬喜欢的花,觉得它清新、靓丽。为此,他还专门写下了4句话解释组徽的涵义:茉莉花开,鄙夷一切高高在上的权势;茉莉花开,挥斥所有莫名其妙的虚荣;茉莉花开,卸去所谓成熟的那个假面具;茉莉花开,维护心中那片难得的真诚。
洗澡时接到姜昆的电话
肖敬不愿意提及这一过程所走过的艰辛,他高兴的是活动进一步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他和活动小组的志愿者通过邮件、电话等形式向全国各界知名人士寻求支持,结果得到了他们的积极响应。特别是国家总督学柳斌专门打来电话对活动表示高度肯定。
肖敬还记得接到姜昆的电话时自己正在洗澡,由于不方便就没有把他所说的话记录下来。姜昆把自己的电话号码留给了他,前段时间马季先生去世,肖敬发去短信表示慰问,姜昆立即回复表示感谢。
国务院参事、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张厚粲也欣然为活动题词:“珍惜生命,关爱健康,共享七彩人生。”在邮寄题词的信件中,张教授还寄来了200元钱,以示对活动的支持。肖敬说当时决定退回,但妈妈告诉他这么一个大人物这么愿意帮助你,你把钱寄回了会伤她的心,于是肖敬就留了这笔钱。在此后的信件往来中,张教授的研究生告诉肖敬,他邮寄给张教授的资料都会被张 教授在课堂上拿出来,让学生们展开讨论。
“温家宝老师您好”
肖敬一直称呼跟他一起努力的志愿者们为“战友”。眼看“战果”颇丰,他和“战友”们决定来个大动作:向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写信!信的内容涉及中国自杀现状以及提出如何解决自杀问题的一些建议,字数达到3万。
去信是以“尊敬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老师您好”开头的。对于称呼总理为“老师”,肖敬作出了解释:“称呼您为老师不仅是因为您生于教育世家,更是为您关心和重视教育事业而感动,我们不知您是否当过老师,但称呼您老师是我们活动组对您一种由衷的敬意和祝福。”在对总理推行的一系列惠民政策表达敬意之后,肖敬写道:“这封信,我们就大胆地称您为老师,一位传民道授民业解民惑的老师。”
信是2005年11月11日邮寄出的。2006年1月24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文件,向“关爱生命万里行”活动小组传达了温总理的批示:“关爱生命,关爱特殊群体,尤其是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是各级政府、学校、团组织应有的职责;有关部门对来信反映的问题和建议要予以重视并认真研究。”
在向总理写信的同时,肖敬和他的“战友”进行着另一项征程:他们决定邀请部分社会知名人士,召开茉莉花论坛!经过不少的失望与无助,2006年5月2日,以“创建沟通平台、关注生命个体、正视心理危机、重塑健康人生”为目的的首届茉莉花论坛终于在醴陵一中举行。北京大学资源学院国际企业管理所副理事长胡星斗、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委员会理事杨彦平、中国国际战略研究网专家巩胜利、湖南省作协会员尘衣等社会人士都自费来到醴陵参加活动,并发表主题演讲。柳斌再次打来电话发表现场讲话。
当天晚上,肖敬哭了,“哭得有点小家子气,眼泪始终是流淌着的”。
对同性恋多一些宽容吧
在连续组织活动之余,“关爱生命万里行”活动网站开通。肖敬公开了自己的联络方式,特别是QQ,希望能向网友提供帮助。
第一个找到他的是一位同性恋,他给肖敬写了一封信。当时肖敬对同性恋是有些歧视的,没看完信就给烧了。但后来明白了一些事理再想向他回信的时候,发现无法找到准确的地址。他还是按照印象中的地址给这位朋友回了信,但一直没有下文。对此,肖敬说他有着深深的愧疚,“希望这个社会对于这样一个客观存在的群体能多一些宽容”。
肖敬向《瞭望东方周刊》谈到自己最近跟一个网友“交锋”的故事。这是一个女孩子,但是以男孩子的身份和肖敬在QQ上对话。一上来,她就有些不客气:“你觉得你真的能帮助别人打消自杀的念头吗?”
肖敬说这说明她对自己有所怀疑,但恰好折射出她的性格与气质,就回复说:“呵呵,你说呢,你可把我给问住了。”
网名为“超人”的她觉得这是不可能的事,“你怎么能几句话就能改变人家的意念?”
对此,肖敬表示认同,“对!在这个世界上,其实谁也帮不了谁,只有自己才能帮自己,与其说是我在帮别人,还不如说是大家自己看到了生存的希望。我能做的仅仅是倾听和共勉。”
“你果然厉害”
观念上的认同让“超人”开始放松敌意。她向肖敬坦言妈妈背着家人输光了所有的积蓄,借了好多高利贷。高一的时候她就辍学,生活很空虚,已经自杀过一次,但自杀的意念还一直在脑海盘旋。肖敬决定从辍学这个切口稳住她的情绪,就问她辍学是由谁决定的。“超人”回答是她自己,并且她爸爸反对。肖敬追问:“你为什么要作出这样的决定呢?”她回答得很干脆:学不进去。很快,她有了反感:“你是不是想跟我讲道理?”
肖敬立即转移话题,不过在兜了一圈之后发现她已经放松警惕,就再次回到学习这个原点上。“超人”告诉他其实自己还是想学习的。肖敬适时地表扬了一句:“从开始跟你聊天,我就感觉到你是一个很有思想的姑娘。”
“超人”的防线一下子就瘫痪了,“你怎么知道我是女孩子?”肖敬回答说:“感觉!感觉是天生的,并且自己对自己的感觉最准确。”他进而要求她说一下自己当时的感觉是怎样。
“超人”给出了4个词:悲观、古怪、善良、叛逆。肖敬点评说,这都是形容天才的词,“你是天才”。
女孩子把这当成了对自己的讽刺。肖敬搬出叔本华的理论佐证自己的判断,并且要求她拿出10天时间只做一件自己喜欢做的事。在左右摇摆之后,“超人”决定一试,她说自己想上庐山。
肖敬立即找到与庐山相关的资料,告诉她庐山有三绝:绝壁、云海、瀑布,“那都是生命的奇观,你要好好欣赏啊。”女孩的情绪有了明显的变化,临下线时,她说:“你果然厉害,今天谢谢你!”肖敬回复说我们要谢的其实是我们自己。
“好像买了份保险”
像“超人”这样的网友,现在肖敬几乎每天都会碰到。一些处于痛苦边缘的网友也把他当成了知心朋友。长沙一个女大学生说自己积压着太多不良情绪,需要随时向肖敬倾诉。当肖敬把手机号码告诉他时,“她说突然觉得自己好像买了份保险”。肖敬对此很是欣慰,“这说明他信任我,看得起我”。
在向网友提供帮助的过程中,一次大规模的联动让肖敬记忆犹新。2006年7月26日,在活动小组的QQ群,一个网友这样留言:“17岁的生日用血的教训来告诫天下所有父母:孩子的心灵是最脆弱的!当面临家庭破裂,我选择死,因为死是最大的解脱!……再见了!朋友们!8月1日,我永远走了!”
通过QQ号,肖敬发现他们之前有过交流,相关资料上显示他曾经跟肖敬说过“死得痛快不如活得开心”之类的话。现在可能遇到了自己认为的绝境,再次萌生自杀念头。肖敬也考虑到可能是一场恶作剧,但他又想起“用血证明一切”的话不是随便能说出来的,“再说我们要宁可信其真,毕竟生命不可逆反啊”。
肖敬和“战友”马上调出这名网友的档案材料,拨通了他家的电话,但一直无人答听。经过与中国自杀援救网的朋友沟通,肖敬决定报警。他用区号加110的形式拨打,结果发现无法拨通。他就拨打当地的114查到了公安局的电话。工作人员很积极,说会同当地派出所取得联系。后来,肖敬同这位网友的姐姐通上电话,经过一番核对,确定情况属实。这位姐姐告诉肖敬,他正在自己的哥哥家里,家里人将会默默采取措施,关注他的举动。
“那个时候,一颗悬着的心总算放下来了一些。”说这话时的肖敬,一脸的笑意与满足。后来,肖敬在网上再次碰见这名网友,对于所做的这一切肖敬只字未提,“我窥探了一下他的心态,感觉还不错”。
小溪也有涟漪和歌唱
回望和“战友”走过的6个春秋,肖敬说一路上“有喜悦,也有无奈;有自豪,也有等待”。对于活动的成果,肖敬的总 结是“小溪虽然掀不起滔天巨浪,但却有自己美丽的涟漪和欢乐的歌唱”。
肖敬和“战友”决定“乘胜追击”,他们确定未来两年要尽力实现的两大目标:联合社会各界建议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杀研究与干预条例”的议案;建立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志愿者队伍,成立中国关爱生命联盟。
经过3个月的调研努力,在参阅了我国现行的68部法律,74部行政法规,64部行政规章,5部全国人大常委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解释,35部中共中央、国务院和各部委的文件,以及12部地方性行政法规,参照国际社会诸如日本《自杀对策基本法》等相关法律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危机干预工作的具体经验和实际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杀研究与干预条例(建议草案稿)”及其条例解释案已经撰写完毕。建议草案稿一共九章,共一百四十九条。条例解释案详细说明了每一条例的立法依据、必要性和可操作性,字数达到20万字。
在前言中,肖敬概括建议草案稿的许多特色,其中包括对自杀工具特别是农药进行具体化的管理、重视学校生命教育的环节、重视文化的熏陶、重视推动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
现在,肖敬和他的来自全国近500名“战友”开始为将这份建议草案稿获得立法机构的关注而不懈努力。这份草案稿已经受到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的支持,就在写稿的当儿,肖敬给记者发来一个“报喜”的短信,因为他刚刚同当地一个全国人大代表取得了直接联系,并且答应同他当面聊。
力量来自伟大和谐的祖国
对于自己所从事的这项事业,肖敬的决心是坚定的。在一份发言中,他说:“这种坚定的力量来自于这个伟大的和谐的以人为本的共和国,来自于本性善良、渴望提高生命质量、愿意社会和谐的父老兄弟,来自于全国乃至全世界真诚而努力的‘关爱生命万里行’活动小组的战友们,来自于一个愿意支持不争气儿子的普通家庭。”
谈及父母,一直微笑、乐观的肖敬有些情绪波动,他说自己对不起他们。肖敬的父母原来是农民,为了获得更高的生活质量和给孩子更好的教育,他们决定到城里谋生。“这让爷爷知道了,他第一个站出来,拿着一只鞋子在田间追打着老爸,并且说要和爸爸断绝父子关系”。
来到县城,他们买菜、修车、养鸡、养鱼、当搬运工、开餐馆……辛辛苦苦赚了一些钱。和中国绝大多数父母一样,希望能供孩子上大学。但肖敬走“偏”了。他们起初并不理解儿子的所作所为,但现在他们顶住了各种压力,认定儿子是对的,“妈妈经常说,这总比别人家去偷去抢的孩子要好吧”。
对于父母的理解,肖敬很是感激。在一首《勿忘》的诗作中,他对妈妈表达着这样的尊敬:“危难中,她鼓舞我/动摇中,她支持我/堕落中,她指引我/绝望中,怒斥我/获得荣誉,她会伸出大拇指/得到表扬,她会淡淡地笑一笑/有一点进步,她总会得意着点点头/有一点改变,她同样会投来关注的目光/每一次生命的挑战/她都是我的后防线/每一次思想的飞跃/她都是重要的催化剂。”
一直以来,活动开展的大部分资金都是父母支付。肖敬跟父母有个协议,把自己上大学的费用提前预支,待上大学时再勤工俭学。他说自己不会让父母失望,何况大学一直是自己的梦想。肖敬向大学的门槛冲击了几次,但都没有如愿。在他的规划中,2009年他将暂时结束“关爱生命万里行”活动小组的志愿者生涯,踏上个人积累与沉淀的求学道路。
应出版社之邀,肖敬正在撰写一本书稿,定位为“第一部青少年自杀心理解析的科普读物”。书稿的名字让他想了很久,“活着”本来是最合适的,但“好名字都让高人早就用上了”,余华的小说在前,不好借光。现在初步命名为《答案》,预计在5月份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