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企业会计准则》正式施行于2007年1月1日,新修订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正式施行于2013年1月1日,两项会计准则分别是企业单位和事业单位会计处理的执行依据,为规范企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企事业单位在单位性质、资金用途以及经济业务等方面存在较大不同,所以使得两者的会计处理也呈现出明显差异。本文对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会计处理的差异原因和处理事项对比进行研究。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 企业会计 会计处理
一、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单位会计处理差异的原因
(一)单位性质不同
单位性质的不同是产生企事业单位会计处理差异的主要原因。事业单位具备公益性和非盈利性,其运营目的是参与社会事务管理、为社会服务。而企业单位具备盈利性,是独立核算的法人,以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经营目的。在单位性质不同的情况下,两者的财务管理目标有所不同,适用的会计政策也有所不同,从而导致会计处理上存在较大差异。
(二)资金用途不同
企事业单位的资金用途不同,事业单位以服务社会、服务人民为立足点合理使用财政资金,构建良好的社会保障体系。而企业单位则是以实现利润最大化、注重企业自身发展为立足点,通过资金运作获取更高的收益。由于资金用途的不同,事业单位不重视成本核算,而企业单位重视成本核算,以便能通过会计信息如实地反映企业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
(三)业务活动形态不同
事业单位属于非物质生产部门,一般不直接提供物质产品,主要开展各项为社会生产服务和人民生活服务的业务活动。而企业单位属于物质生产和管理经营部门,所以会计工作以监督和反映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流通领域、生产领域的企业内部经营资金活动情况为主,用于衡量业务活动取得的经济效益。
二、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单位会计处理的对比
(一)会计核算基础不同
企业会计核算基础为权责发生制,在确认、计量和报告经济业务活动时必须以权责发生制作为核算基础。而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采用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并行的会计核算基础,对于一般非营利性的事业单位业务核算采用收付实现制,对于具备营利性的事业单位业务收支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体现了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先进性。
(二)存货会计处理不同
发出处理与期末计量不同。在企业会计中,存货发出计入营业成本,存货期末计量需要根据存货与可变现净值的差额确认存货跌价,将其计入到当期损益;事业单位会计中,存货发出计入事业支出,并且无需在期末计量时进行存货跌价处理。
(三)固定资产会计处理不同
1、累计折旧处理不同
在企业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核算中,可根据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在会计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选用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进行核算,在核算时要考虑到固定资产处置时预计产生的净残值;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核算中,只能选用年限平均法或工作量法,并且无需考虑固定资产净残值。
2、盘盈盘亏处理不同
企业会计处理中,在处置固定资产盘亏时,应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营业外支出”等科目进行核算,计入当期损益。在处置固定资产盘盈时,要作为前期差错进行处理,通过确定盘盈固定资产的原值、累计折旧和净值,作出相应的会计调整;事业单位会计处理中,在处置固定资产盘亏时,应通过“待处理资产损溢”、“非流动资产基金”等科目进行核算。在处置固定资产盘盈时,要根据其市场价值确定入账价值,通过“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进行核算。
(四)期末结转会计处理不同
在企业会计中,期末结转需将收入类、费用类账户转入本年利润账户,在年末结转时,需要对利润分配账户进行处理,一般情况下利润分配账户有余额;在事业单位会计中,期末结转要根据资金性质不同,将收入类、支出类分别转入财政补助结转、事业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经营结余科目。在年末结转时,需要将事业结余、经营结余转入到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账户,而财政补助结余分配账户没有余额。
(五)会计报表体系不同
企业会计报表体系主要为投资者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其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化表,用以全面客观地反映企业经营业绩、财务状况以及现金流量结构。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体系主要为财政部门强化预算管理,以及上级领导部门分析检查经营活动合规性提供有用信息,其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用以反映单位在某一会计期间的事业成就和财务状况。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企事业单位会计处理存在明显差别,这是由企事业单位性质、资金用途、经济业务形态等因素所决定的。但是,随着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施行,可以看出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相同点越来越多,这为事业单位强化内部会计管理、深化体制改革奠定了基础,有利于促进部分事业单位更好地适应市场化经营环境。
参考文献:
[1]王国生.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比较研究[J].财会通讯,2013;6
[2]郭建平.事业单位和企业在会计财务处理的异同[J].现代经济信息,2014;11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 企业会计 会计处理
一、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单位会计处理差异的原因
(一)单位性质不同
单位性质的不同是产生企事业单位会计处理差异的主要原因。事业单位具备公益性和非盈利性,其运营目的是参与社会事务管理、为社会服务。而企业单位具备盈利性,是独立核算的法人,以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经营目的。在单位性质不同的情况下,两者的财务管理目标有所不同,适用的会计政策也有所不同,从而导致会计处理上存在较大差异。
(二)资金用途不同
企事业单位的资金用途不同,事业单位以服务社会、服务人民为立足点合理使用财政资金,构建良好的社会保障体系。而企业单位则是以实现利润最大化、注重企业自身发展为立足点,通过资金运作获取更高的收益。由于资金用途的不同,事业单位不重视成本核算,而企业单位重视成本核算,以便能通过会计信息如实地反映企业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
(三)业务活动形态不同
事业单位属于非物质生产部门,一般不直接提供物质产品,主要开展各项为社会生产服务和人民生活服务的业务活动。而企业单位属于物质生产和管理经营部门,所以会计工作以监督和反映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流通领域、生产领域的企业内部经营资金活动情况为主,用于衡量业务活动取得的经济效益。
二、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单位会计处理的对比
(一)会计核算基础不同
企业会计核算基础为权责发生制,在确认、计量和报告经济业务活动时必须以权责发生制作为核算基础。而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采用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并行的会计核算基础,对于一般非营利性的事业单位业务核算采用收付实现制,对于具备营利性的事业单位业务收支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体现了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先进性。
(二)存货会计处理不同
发出处理与期末计量不同。在企业会计中,存货发出计入营业成本,存货期末计量需要根据存货与可变现净值的差额确认存货跌价,将其计入到当期损益;事业单位会计中,存货发出计入事业支出,并且无需在期末计量时进行存货跌价处理。
(三)固定资产会计处理不同
1、累计折旧处理不同
在企业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核算中,可根据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在会计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选用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进行核算,在核算时要考虑到固定资产处置时预计产生的净残值;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核算中,只能选用年限平均法或工作量法,并且无需考虑固定资产净残值。
2、盘盈盘亏处理不同
企业会计处理中,在处置固定资产盘亏时,应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营业外支出”等科目进行核算,计入当期损益。在处置固定资产盘盈时,要作为前期差错进行处理,通过确定盘盈固定资产的原值、累计折旧和净值,作出相应的会计调整;事业单位会计处理中,在处置固定资产盘亏时,应通过“待处理资产损溢”、“非流动资产基金”等科目进行核算。在处置固定资产盘盈时,要根据其市场价值确定入账价值,通过“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进行核算。
(四)期末结转会计处理不同
在企业会计中,期末结转需将收入类、费用类账户转入本年利润账户,在年末结转时,需要对利润分配账户进行处理,一般情况下利润分配账户有余额;在事业单位会计中,期末结转要根据资金性质不同,将收入类、支出类分别转入财政补助结转、事业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经营结余科目。在年末结转时,需要将事业结余、经营结余转入到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账户,而财政补助结余分配账户没有余额。
(五)会计报表体系不同
企业会计报表体系主要为投资者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其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化表,用以全面客观地反映企业经营业绩、财务状况以及现金流量结构。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体系主要为财政部门强化预算管理,以及上级领导部门分析检查经营活动合规性提供有用信息,其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用以反映单位在某一会计期间的事业成就和财务状况。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企事业单位会计处理存在明显差别,这是由企事业单位性质、资金用途、经济业务形态等因素所决定的。但是,随着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施行,可以看出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相同点越来越多,这为事业单位强化内部会计管理、深化体制改革奠定了基础,有利于促进部分事业单位更好地适应市场化经营环境。
参考文献:
[1]王国生.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比较研究[J].财会通讯,2013;6
[2]郭建平.事业单位和企业在会计财务处理的异同[J].现代经济信息,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