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考完试后,教师对试题进行分析,有利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提高命题质量,优化试题组合,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试题分析教学质量区分度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3-0136-02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考试得出的学业成绩,可以作为学生学习优劣以及对知识面掌握情况的评估,同时也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直接反馈。而命题的质量在考试中尤为重要,但时常有一些学校或教师在考后最关心的是学生的分数、名次,不重视试题分析,这对提高教学质量是无益的。因此,在考完试后,对试题的分析与评价是很必要的。下面谈谈作者的做法与看法。
一、试题来源与统计方法
1.试 题
限于篇幅,仅选我校本届高三年级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作分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
1、生态学家高斯在0.5ml培养液中放入5个大草履虫,在培养5天后大草履虫的数量基本维持在375个左右,将此数值定为K值,关于K值的描述,正确的是()。
A、高斯实验得到的K值仅适用大草履虫在该培养条件下。
B、高斯实验得到的K值也适用大草履虫在其它培养条件。
C、不同的物种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K值相同或相近。
D、相同的物种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K值有可能不同。
2、人体内部的丙酮酸能转化为丙氨酸,对此过程的不正确叙述是()。
A、进行的场所主要是肝脏。
B、产物为必需氨基酸。
C、依赖于转氨基作用。
D、参与催化的酶为谷丙转氨酶。
3、下列关于生物遗传方式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细胞核遗传中,无论是正交还是反交实验结果都相同。
B、若父亲患有细胞质遗传病,则子女肯定不会患有此病。
C、在生物的有性生殖过程中,若属于细胞核遗传,均遵循遗传的基本定律。
D、线粒体遗传、叶绿体遗传的后代均没有一定的分离比。
4、用发酵工程生产的单细胞蛋白来制造“人造肉”供人类食用,这种蛋白本身是()。
A、微生物菌体 B、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C、发酵液 D、微生物合成物质
5、下列关于高等植物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个活细胞中均有叶绿体,但无线粒体和大液泡。
B、叶肉细胞中有叶绿体但无线粒体。
C、根毛细胞中有线粒体和叶绿体。
D、导管细胞中无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二、简答题(共42分)
1、请回答下列与生物呼吸作用相关的问题(10分)
(1)将水稻幼苗培养在不同氧浓度的环境中:
①请写出水稻无氧呼吸的方程式 。
②若水稻秧苗长时间被水淹没,易发生烂秧现象,请简要说明原因 。
(2)高等动物和人在某些情况下,由于组织缺氧,它们所需的能量可通过无氧呼吸来提供,其反应式为 ,高等动物和人剧烈运动后导致肌肉酸痛,其原因是 。
2、为研制某种病毒的灭活病毒疫苗,研究人员设计实验方案如下:
(1)制备疫苗:将纯化的某种病毒在特定的 中培养、增殖。收获病毒后用灭活剂杀死,但要确保灭活病毒的
不被破坏且能被免疫细胞识别。
(2)用实验动物检测疫苗刺激机体产生抗体能力:
①实验原理:通过接种疫苗,灭活病毒进入实验动物体内可刺激B细胞,使之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并产生相应的 ,当相同病毒再次入侵时,机体能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效应,包括 。
②实验过程:将健康的实验动物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若干只动物。
对照组处理:接种不含疫苗的接种物,一段时间后再接种 。
实验组处理:接种,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
③分析实验结果:统计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发病率、存活率。若该疫苗可以刺激机体产生足够的抗体,则实验组比对照组发病率 。
3、果蝇(2n=8)的两对性状:红眼(A)对白眼(a)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B)对残翅(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11分)
(1)一只雄果蝇基因型为BbXaY,减数分裂时产生了一个BbbXa的精子,则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为 。
(2)红眼长翅的雌果蝇与红眼长翅的雄果蝇交配,后代的表现型比例如下表:
①推测亲本基因型为 。
②后代中与亲本表现型相同的个体占 ;与亲本基因型相同的个体占 。
③若要使子代果蝇雌雄各一种眼色,则选作亲本的眼色基因型为 。
4、专家们经过研究发现,植物在逆境(如低温、高温、干旱等)情况下脱落酸含量会增加,以提高植物抗逆性,为验证脱落酸具有增强植物抗逆性的结论,生物小组在温暖的春季作了如下实验:(10分)
实验材料:生长状况相同的盆栽植物幼苗若干,透明调温箱,一定浓度的脱落酸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将盆栽植物幼苗均分为三组,编号A、B、C;
第二步:在A、B组植物上喷洒适量的清水,C组 ;
第三步:将三组幼苗置于适宜条件下,每天重复上述操作,培养2天;
第四步: ;
第五步: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结果预测: 。
实验结论: 。
2.统计方法
通过网上搜索试题难度及区分度的计算公式(直接输入“试题难度计算公式”点击搜索即可),就可得出:
难度的计算公式为:难度=平均分÷满分值
区分度的计算方法为:先将被试者依照其考试总分由高到低排列,把总分最高的27%列为高分组,把总分最低的27%列为低分组,则区分度的计算公式为:
区分度=(27%高分组的平均分-27%低分组的平均分)÷满分值
二、结果与分析
1.统计结果
模拟考改完卷后,从本校理科考生364人中随机抽出100份试卷进行统计,统计结果如下:
2.分 析
(1)试题的难度
作为考试的试题,应具有一定的难度,难度是试题难易程度的指标,试题难度太大或太小,都会影响试卷的质量,因为人人都答得对或都答不对的试题,在鉴别学生的水平上是没有价值的。一般认为,试题难度在0.3~0.7之间比较合适,小于0.3表示题目较难,大于0.7表示题目较容易,以此衡量:
选择题第4小题最容易,其它四题属于合适范围,但第2小题难度接近0.7也算比较容易;而简答题,第3小题最难,第1小题较难,第2和4题难度适合。
(2)试题的区分度
区分度可以衡量试题的质量,是指试题对被试者情况的分辨能力的大小,一般在-1~+1之间,值越大区分度越好。试题的区分度在0.4以上表明此题的区分度很好,0.3~0.39表明此题的区分度较好,0.2~0.29表明此题的区分度不太好,0.19以下表明区分度不好。以此衡量:
选择题中第2和第4小题区分度属不好,第3和第5小题区分度很好,第1小题较好,简答题中,第1、3小题区分度不好,第4小题区分度较好,第2小题区分度不太好。
三、覆盖面
众所周知,要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用学习的所有内容对学生进行全面考试,这显然不切实际也是没有必要的,考试内容只能是从全部教学内容中选取有代表性的一部分,对于高考模拟考,我们可以以考试大纲为依据,下面来看看这次考试知识覆盖面情况:
选择题第1小题考试内容涉及“种群数量的变化”,第2小题涉及“糖类、脂质和蛋白质代谢”,第3小题涉及“细胞质遗传的特点”,第4小题涉及“发酵工程的应用”,第5小题涉及“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简答题第1小题涉及“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2小题涉及“特异性免疫”、“病毒”以及探究类实验内容的相关知识,第3小题涉及“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第4小题涉及“其他植物激素”及验证类实验的相关知识。
四、结论与建议
1.就试题难度而言,选择题偏易,简答题偏难,但综观整份试卷,难度还算基本适合。
不过从统计上看,个别题目(如简答题第3小题)学生得分非常低,甚至有些同学得零分,但这不一定说明题目本身很难,而是学生没有牢固掌握基础知识,还没有达到把基础知识系统化。同时这也是本届学生第一次理综模拟考,对三科综合考试可能还不是很适应,如时间分配不合理,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导致学生得分低,表面上看题目难度很大。这也提醒我们在今后的复习中对这些相应的考点内容多花些时间,强化训练,不断提高解题能力。至于个别题目(如选择题第4小题)太容易也是不应该的,这将达不到我们模拟考的目的。所以,我们要在每一次模拟考完后,总结得失,在今后的出题中,适当调整试题难度,尽可能做到题目难易结合,要求明确,形成一个适当的梯度,以利于鉴别学生的真实水平,同时也能较好反映出各时段的复习效果,做到事半功倍,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综观整份试卷,区分度不很理想,这说明了试题质量并不很好,试题鉴别力相对偏小,较难把水平高与水平低的学生区分开。
如果每次考试的题目都是这样,将有碍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势必影响到今后的高考,导致教学质量难以提高。所以,在以后出题时,应删去区分度太小的题目或者是对这类题目重新设计,适当处理后方可再利用。特别要指出的是,本次模拟考所选的这些题目,相对来说比较陈旧,缺乏新意,这样将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在今后所出的模拟试题中,应对所筛选的试题进行适当改编,既实现了陈题变新题,又在考试中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总之,要不断把试题质量提高,以利于教与学。
3.本次模拟考试,题型题号以及每一题的赋分均与2009年全国高考理综卷Ⅰ相同,只是题目内容不同,命题也遵照2009年考试大纲的要求。
但综观覆盖面,这次模拟考除实验内容难以归纳进哪一个考点外只涉及考点内容12个,而高考考试大纲中,共有133个考点加17个实验。特别是选择题,每一题仅涉及一个考点内容,综合性较差,所以这套试题覆盖面不够广。另外,对于考试的重点内容,仔细查阅近年来的高考,不难发现,遗传和变异、生物的新陈代谢以及相关的实验内容还是重中之重。以上重点内容在本次考试中占了绝大多的分数,这与近年来的全国卷生物高考比较吻合。不过,作为平时的模拟考,在强调重点内容的同时,还是应该把覆盖面扩大些。还有,在今后模拟考的出题中,前面没有考到的考点内容应尽可能涉及到,做到考点内容试题化,这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考点内容的记忆,从而才能更好更全面地掌握课本基础知识,也有利于把高中生物知识形成系统化、网络化。只有知识全面了,才能提高答题的准确性,教学质量才能提高。
参考文献
1 潘国华.重视试卷分析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中学生物教学,2003(5)
2 赵德强.高中生物学试题的编制.生物学教学,2009(5)
【关键词】试题分析教学质量区分度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3-0136-02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考试得出的学业成绩,可以作为学生学习优劣以及对知识面掌握情况的评估,同时也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直接反馈。而命题的质量在考试中尤为重要,但时常有一些学校或教师在考后最关心的是学生的分数、名次,不重视试题分析,这对提高教学质量是无益的。因此,在考完试后,对试题的分析与评价是很必要的。下面谈谈作者的做法与看法。
一、试题来源与统计方法
1.试 题
限于篇幅,仅选我校本届高三年级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作分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
1、生态学家高斯在0.5ml培养液中放入5个大草履虫,在培养5天后大草履虫的数量基本维持在375个左右,将此数值定为K值,关于K值的描述,正确的是()。
A、高斯实验得到的K值仅适用大草履虫在该培养条件下。
B、高斯实验得到的K值也适用大草履虫在其它培养条件。
C、不同的物种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K值相同或相近。
D、相同的物种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K值有可能不同。
2、人体内部的丙酮酸能转化为丙氨酸,对此过程的不正确叙述是()。
A、进行的场所主要是肝脏。
B、产物为必需氨基酸。
C、依赖于转氨基作用。
D、参与催化的酶为谷丙转氨酶。
3、下列关于生物遗传方式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细胞核遗传中,无论是正交还是反交实验结果都相同。
B、若父亲患有细胞质遗传病,则子女肯定不会患有此病。
C、在生物的有性生殖过程中,若属于细胞核遗传,均遵循遗传的基本定律。
D、线粒体遗传、叶绿体遗传的后代均没有一定的分离比。
4、用发酵工程生产的单细胞蛋白来制造“人造肉”供人类食用,这种蛋白本身是()。
A、微生物菌体 B、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C、发酵液 D、微生物合成物质
5、下列关于高等植物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个活细胞中均有叶绿体,但无线粒体和大液泡。
B、叶肉细胞中有叶绿体但无线粒体。
C、根毛细胞中有线粒体和叶绿体。
D、导管细胞中无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二、简答题(共42分)
1、请回答下列与生物呼吸作用相关的问题(10分)
(1)将水稻幼苗培养在不同氧浓度的环境中:
①请写出水稻无氧呼吸的方程式 。
②若水稻秧苗长时间被水淹没,易发生烂秧现象,请简要说明原因 。
(2)高等动物和人在某些情况下,由于组织缺氧,它们所需的能量可通过无氧呼吸来提供,其反应式为 ,高等动物和人剧烈运动后导致肌肉酸痛,其原因是 。
2、为研制某种病毒的灭活病毒疫苗,研究人员设计实验方案如下:
(1)制备疫苗:将纯化的某种病毒在特定的 中培养、增殖。收获病毒后用灭活剂杀死,但要确保灭活病毒的
不被破坏且能被免疫细胞识别。
(2)用实验动物检测疫苗刺激机体产生抗体能力:
①实验原理:通过接种疫苗,灭活病毒进入实验动物体内可刺激B细胞,使之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并产生相应的 ,当相同病毒再次入侵时,机体能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效应,包括 。
②实验过程:将健康的实验动物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若干只动物。
对照组处理:接种不含疫苗的接种物,一段时间后再接种 。
实验组处理:接种,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
③分析实验结果:统计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发病率、存活率。若该疫苗可以刺激机体产生足够的抗体,则实验组比对照组发病率 。
3、果蝇(2n=8)的两对性状:红眼(A)对白眼(a)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B)对残翅(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11分)
(1)一只雄果蝇基因型为BbXaY,减数分裂时产生了一个BbbXa的精子,则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为 。
(2)红眼长翅的雌果蝇与红眼长翅的雄果蝇交配,后代的表现型比例如下表:
①推测亲本基因型为 。
②后代中与亲本表现型相同的个体占 ;与亲本基因型相同的个体占 。
③若要使子代果蝇雌雄各一种眼色,则选作亲本的眼色基因型为 。
4、专家们经过研究发现,植物在逆境(如低温、高温、干旱等)情况下脱落酸含量会增加,以提高植物抗逆性,为验证脱落酸具有增强植物抗逆性的结论,生物小组在温暖的春季作了如下实验:(10分)
实验材料:生长状况相同的盆栽植物幼苗若干,透明调温箱,一定浓度的脱落酸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将盆栽植物幼苗均分为三组,编号A、B、C;
第二步:在A、B组植物上喷洒适量的清水,C组 ;
第三步:将三组幼苗置于适宜条件下,每天重复上述操作,培养2天;
第四步: ;
第五步: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结果预测: 。
实验结论: 。
2.统计方法
通过网上搜索试题难度及区分度的计算公式(直接输入“试题难度计算公式”点击搜索即可),就可得出:
难度的计算公式为:难度=平均分÷满分值
区分度的计算方法为:先将被试者依照其考试总分由高到低排列,把总分最高的27%列为高分组,把总分最低的27%列为低分组,则区分度的计算公式为:
区分度=(27%高分组的平均分-27%低分组的平均分)÷满分值
二、结果与分析
1.统计结果
模拟考改完卷后,从本校理科考生364人中随机抽出100份试卷进行统计,统计结果如下:
2.分 析
(1)试题的难度
作为考试的试题,应具有一定的难度,难度是试题难易程度的指标,试题难度太大或太小,都会影响试卷的质量,因为人人都答得对或都答不对的试题,在鉴别学生的水平上是没有价值的。一般认为,试题难度在0.3~0.7之间比较合适,小于0.3表示题目较难,大于0.7表示题目较容易,以此衡量:
选择题第4小题最容易,其它四题属于合适范围,但第2小题难度接近0.7也算比较容易;而简答题,第3小题最难,第1小题较难,第2和4题难度适合。
(2)试题的区分度
区分度可以衡量试题的质量,是指试题对被试者情况的分辨能力的大小,一般在-1~+1之间,值越大区分度越好。试题的区分度在0.4以上表明此题的区分度很好,0.3~0.39表明此题的区分度较好,0.2~0.29表明此题的区分度不太好,0.19以下表明区分度不好。以此衡量:
选择题中第2和第4小题区分度属不好,第3和第5小题区分度很好,第1小题较好,简答题中,第1、3小题区分度不好,第4小题区分度较好,第2小题区分度不太好。
三、覆盖面
众所周知,要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用学习的所有内容对学生进行全面考试,这显然不切实际也是没有必要的,考试内容只能是从全部教学内容中选取有代表性的一部分,对于高考模拟考,我们可以以考试大纲为依据,下面来看看这次考试知识覆盖面情况:
选择题第1小题考试内容涉及“种群数量的变化”,第2小题涉及“糖类、脂质和蛋白质代谢”,第3小题涉及“细胞质遗传的特点”,第4小题涉及“发酵工程的应用”,第5小题涉及“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简答题第1小题涉及“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2小题涉及“特异性免疫”、“病毒”以及探究类实验内容的相关知识,第3小题涉及“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第4小题涉及“其他植物激素”及验证类实验的相关知识。
四、结论与建议
1.就试题难度而言,选择题偏易,简答题偏难,但综观整份试卷,难度还算基本适合。
不过从统计上看,个别题目(如简答题第3小题)学生得分非常低,甚至有些同学得零分,但这不一定说明题目本身很难,而是学生没有牢固掌握基础知识,还没有达到把基础知识系统化。同时这也是本届学生第一次理综模拟考,对三科综合考试可能还不是很适应,如时间分配不合理,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导致学生得分低,表面上看题目难度很大。这也提醒我们在今后的复习中对这些相应的考点内容多花些时间,强化训练,不断提高解题能力。至于个别题目(如选择题第4小题)太容易也是不应该的,这将达不到我们模拟考的目的。所以,我们要在每一次模拟考完后,总结得失,在今后的出题中,适当调整试题难度,尽可能做到题目难易结合,要求明确,形成一个适当的梯度,以利于鉴别学生的真实水平,同时也能较好反映出各时段的复习效果,做到事半功倍,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综观整份试卷,区分度不很理想,这说明了试题质量并不很好,试题鉴别力相对偏小,较难把水平高与水平低的学生区分开。
如果每次考试的题目都是这样,将有碍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势必影响到今后的高考,导致教学质量难以提高。所以,在以后出题时,应删去区分度太小的题目或者是对这类题目重新设计,适当处理后方可再利用。特别要指出的是,本次模拟考所选的这些题目,相对来说比较陈旧,缺乏新意,这样将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在今后所出的模拟试题中,应对所筛选的试题进行适当改编,既实现了陈题变新题,又在考试中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总之,要不断把试题质量提高,以利于教与学。
3.本次模拟考试,题型题号以及每一题的赋分均与2009年全国高考理综卷Ⅰ相同,只是题目内容不同,命题也遵照2009年考试大纲的要求。
但综观覆盖面,这次模拟考除实验内容难以归纳进哪一个考点外只涉及考点内容12个,而高考考试大纲中,共有133个考点加17个实验。特别是选择题,每一题仅涉及一个考点内容,综合性较差,所以这套试题覆盖面不够广。另外,对于考试的重点内容,仔细查阅近年来的高考,不难发现,遗传和变异、生物的新陈代谢以及相关的实验内容还是重中之重。以上重点内容在本次考试中占了绝大多的分数,这与近年来的全国卷生物高考比较吻合。不过,作为平时的模拟考,在强调重点内容的同时,还是应该把覆盖面扩大些。还有,在今后模拟考的出题中,前面没有考到的考点内容应尽可能涉及到,做到考点内容试题化,这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考点内容的记忆,从而才能更好更全面地掌握课本基础知识,也有利于把高中生物知识形成系统化、网络化。只有知识全面了,才能提高答题的准确性,教学质量才能提高。
参考文献
1 潘国华.重视试卷分析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中学生物教学,2003(5)
2 赵德强.高中生物学试题的编制.生物学教学,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