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抗日战争”部分内容为例,人民版高中历史教科书与《中外历史纲要》在体例结构、正文内容、课文辅助系统上有着较大的差别,但也有相似之处。综合对两版教科书的比较,也能够进一步得出一些对高中历史教科书编写的认识。
关键词:人民版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比较研究;杭日战争
历史教科书是根据历史课程标准表达课程内容的教学用书。我国高中历史的教学有着“一标多本”的特色。一直以来,有不少对不同版本的历史教科书进行的比较研究。在专著方面,有王宏志的《历史教材的改革与实践》,杜芳的《历史课程与教学论》,叶立群的《课程教材改革探索》等。相关学术论文更是不在少数。可见,对不同版本历史教科书的比较研究是历史教育的一大研究热点。本文将以“抗日战争”部分内容为切入点,对人民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和《中外历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进行比较研究,并得出一些历史教科书编写的认识。
一、体例结构的比较
教科书的体例结构,即教科书的编撰架构和组织样式。要想快速且系统地比较两版教科书体例结构上的不同,就需从标题着手。为更加直观地对比人民版和《纲要》的标题排列,笔者将其劝弓列如下:
(一)相同之处
从表中呈现的两版教科书标题的对比可知,两者都将“抗日战争”作为一个单独的知识点提取出来系统地展开。同时,两者都在一个课题之下,采用3到4个小标题分块地构建知识框架,层层递进以细化知识点。
(二)不同之处
首先,两版中“抗日战争”所处的位置不同。人民版位于必修一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第3课,而《纲要》则在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中。其次,两者所占篇幅不同。人民版将“抗日战争”总括为“伟大的抗日战争”一课内容,共由8页纸构成。而《纲要》则将其分为两课,共由13页纸构成。由此可得,《纲要》对“抗日战争”更重视,讲述得更详尽。最后,两者编排的方式也有较大差异。人民版注重知识点的独立,几个模块先后间并无严格的时间关联。由此学生便要先学1937年的南京大屠杀,再学1936年的东北抗联、1933年的长城抗战和1935年的一二·九运动,最后再笼统地学四大会战,容易造成理解混乱。但仔细研读《纲要》的编排,便会发现它严格按照时间顺序编排,井然有序。
二、正文内容的比较
(一)九一八事变
关于九一人事变,两者的重视程度相差较大。人民版只是简单地提到1931年日本为摆脱经济危机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而《纲要》则不仅在前言部分明确写道:“1931年9月,关东军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国14年抗战的开始。”而且在正文中又再次提及。同时,这也是两版内容最大的一点区别:人民版认同八年抗战,而《纲要》认同最新的十四年抗战。
(二)西安事变
人民版中对西安事变的描述位于“关内关外的抗日救亡运动”这一子目下,仅用了一段文字。而《纲要》则用了四段文字来讲述。总地来看,两者都提到了西安事变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以及意义。关于中国共产党在其中的影响,《纲要》又进一步提到了周恩来的重要作用。在西安事变的历史意义上,两版表述的方式略有不同,但都将西安事变作为国共两党团结抗日的开始。
(三)七七事变
人民版中关于七七事变的内容较为分散,在“侵华日军的罪行”和“全民族的抗日战争”中都有略微提起。《纲要》则系统地用了一整段的文字来讲述。两者都阐述了七七事变的简要经过,但前者特别强调这是日军全面侵华的开始,而后者则强调这是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四)南京大屠杀和细菌战
与日本历史教科书对中日战争的遮遮掩掩相比,中国历史教科书在南京大屠杀和细菌战上着实不惜笔墨。人民版和《纲要》分别将其放在“侵华日军的罪行”和“日军的浸华暴行”之下。前者还提到了八一三事变,日军在20个省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后者在讲述时有提到在日军攻陷南京前,国民政府迁往重庆,重庆成为战时陪都,还提到了战后审判日本战犯的军事法庭及臭名昭著的731部队。所以,就南京大屠杀和细菌战来看,两者有着不同的补充,各有千秋。
(五)四大会战
人民版详尽地讲述了四大会战中的淞沪会战、太原会战以及徐州会战,还特地讲述了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却没有提及武汉会战,只是略说1938年10月武汉失守。《纲要》则详尽地讲述了四大会战,还提到人民版中不曾出现的忻口会战,还将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分析中国抗战的局势穿插到武汉会战的描述中。
(六)百团大战
人民版中对百团大战只有一句描述,比较简短,但却涵盖了必要的时间、地点、主要领导者以及意义各要素。《纲要》中则又额外提到百团大战是以破袭日军华北交通线为主要目标,且将参加的军团数量详细到105个,并注明了一些具体的战斗数据。
(七)中共七大
人民版将召开中共七大的目的概括为:为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纲要》则表述为:为了系统地总结中国革命的基本经验,为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新中国做准备。前者还总结性地概括出,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和思想基础,强调的是中共七大对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铺垫作用。而后者则强调的是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同马列主义相结合的作用。
三、课文辅助系统的比较
课文辅助系统是从属于课文系统的起辅助作用的内容部分。聂幼犁提出:“课文辅助系统是课文系统部分的补充说明,提供了掌握和运用历史知识的基本方法。’,3在高中历史教科书中,课文辅助系统主要包括文字和图表两种形式。
(一)文字辅助系统
人民版“抗日战争”部分的文字辅助系统(后标注的数字为出现次数)有:课前提示(1);资料卡片(3);知识链接(2);学习思考(5);史学争鸣(1);自我测评(1);材料阅读与思考(1)。《纲要》则为:引言(2);学习聚焦(7);历史纵横(4);思考点(1);史料阅读(5);学思之窗(1);探究与拓展(2)。综上,两版教科书的文字辅助系统都对正文有较好的辅助作用,其中,人民版的“史学争鸣”体现了学术特色,引导学生关注在史学界具有不同看法的热点话题,注重史学思维的培养。《纲要》则更注重通过史料来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图表辅助系统
人民版中与“抗日战争”有关的一课共有10幅图片,其中2幅为地图,2幅为报纸剪影,其余6幅为照片;还有3张表格。《纲要》的两课中则分别有7幅和9幅图片,并無表格。这16幅图片中,除I副报纸剪影,3幅地图外,其余全是照片。值得注意的是,两版教科书中有1幅相同的图片,即《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可见选择较为重要的素材是教科书编写的取材趋向。
四、结束语
对不同版本的高中历史教科书进行对比研究,能够促进教师对教科书的了解,从而较为合理地运用教科书进行有效的教学。此外,通过对比研究还能总结出一些编写特点,博采众长,为后续的编写提供借鉴。另外我们需要铭记,历史虽是一堆灰烬,但灰烬深处有余温,编写历史教科书便是要将这灰烬中的余温呈现给学生。所以,历史教科书的编写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也有着严格的要求:不仅要基于课程标准,还要结构编排层层递进,正文内容详略得当,并能够巧妙地借助辅助系统来丰富内含,在求真的同时凸显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关玉菊.在历史教学中充分发挥历史教科书的作用[J].今日科苑,201000).
[2]张娜,苏继红.历史教科书比较对历史教学的作用[J].林区教学,2017(01):75-76.
[3]李德藻.四种版本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比较[J].历史教学,2015(08):59-62.
[4]聂幼犁.历史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3:111.
关键词:人民版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比较研究;杭日战争
历史教科书是根据历史课程标准表达课程内容的教学用书。我国高中历史的教学有着“一标多本”的特色。一直以来,有不少对不同版本的历史教科书进行的比较研究。在专著方面,有王宏志的《历史教材的改革与实践》,杜芳的《历史课程与教学论》,叶立群的《课程教材改革探索》等。相关学术论文更是不在少数。可见,对不同版本历史教科书的比较研究是历史教育的一大研究热点。本文将以“抗日战争”部分内容为切入点,对人民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和《中外历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进行比较研究,并得出一些历史教科书编写的认识。
一、体例结构的比较
教科书的体例结构,即教科书的编撰架构和组织样式。要想快速且系统地比较两版教科书体例结构上的不同,就需从标题着手。为更加直观地对比人民版和《纲要》的标题排列,笔者将其劝弓列如下:
(一)相同之处
从表中呈现的两版教科书标题的对比可知,两者都将“抗日战争”作为一个单独的知识点提取出来系统地展开。同时,两者都在一个课题之下,采用3到4个小标题分块地构建知识框架,层层递进以细化知识点。
(二)不同之处
首先,两版中“抗日战争”所处的位置不同。人民版位于必修一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第3课,而《纲要》则在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中。其次,两者所占篇幅不同。人民版将“抗日战争”总括为“伟大的抗日战争”一课内容,共由8页纸构成。而《纲要》则将其分为两课,共由13页纸构成。由此可得,《纲要》对“抗日战争”更重视,讲述得更详尽。最后,两者编排的方式也有较大差异。人民版注重知识点的独立,几个模块先后间并无严格的时间关联。由此学生便要先学1937年的南京大屠杀,再学1936年的东北抗联、1933年的长城抗战和1935年的一二·九运动,最后再笼统地学四大会战,容易造成理解混乱。但仔细研读《纲要》的编排,便会发现它严格按照时间顺序编排,井然有序。
二、正文内容的比较
(一)九一八事变
关于九一人事变,两者的重视程度相差较大。人民版只是简单地提到1931年日本为摆脱经济危机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而《纲要》则不仅在前言部分明确写道:“1931年9月,关东军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国14年抗战的开始。”而且在正文中又再次提及。同时,这也是两版内容最大的一点区别:人民版认同八年抗战,而《纲要》认同最新的十四年抗战。
(二)西安事变
人民版中对西安事变的描述位于“关内关外的抗日救亡运动”这一子目下,仅用了一段文字。而《纲要》则用了四段文字来讲述。总地来看,两者都提到了西安事变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以及意义。关于中国共产党在其中的影响,《纲要》又进一步提到了周恩来的重要作用。在西安事变的历史意义上,两版表述的方式略有不同,但都将西安事变作为国共两党团结抗日的开始。
(三)七七事变
人民版中关于七七事变的内容较为分散,在“侵华日军的罪行”和“全民族的抗日战争”中都有略微提起。《纲要》则系统地用了一整段的文字来讲述。两者都阐述了七七事变的简要经过,但前者特别强调这是日军全面侵华的开始,而后者则强调这是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四)南京大屠杀和细菌战
与日本历史教科书对中日战争的遮遮掩掩相比,中国历史教科书在南京大屠杀和细菌战上着实不惜笔墨。人民版和《纲要》分别将其放在“侵华日军的罪行”和“日军的浸华暴行”之下。前者还提到了八一三事变,日军在20个省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后者在讲述时有提到在日军攻陷南京前,国民政府迁往重庆,重庆成为战时陪都,还提到了战后审判日本战犯的军事法庭及臭名昭著的731部队。所以,就南京大屠杀和细菌战来看,两者有着不同的补充,各有千秋。
(五)四大会战
人民版详尽地讲述了四大会战中的淞沪会战、太原会战以及徐州会战,还特地讲述了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却没有提及武汉会战,只是略说1938年10月武汉失守。《纲要》则详尽地讲述了四大会战,还提到人民版中不曾出现的忻口会战,还将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分析中国抗战的局势穿插到武汉会战的描述中。
(六)百团大战
人民版中对百团大战只有一句描述,比较简短,但却涵盖了必要的时间、地点、主要领导者以及意义各要素。《纲要》中则又额外提到百团大战是以破袭日军华北交通线为主要目标,且将参加的军团数量详细到105个,并注明了一些具体的战斗数据。
(七)中共七大
人民版将召开中共七大的目的概括为:为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纲要》则表述为:为了系统地总结中国革命的基本经验,为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新中国做准备。前者还总结性地概括出,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和思想基础,强调的是中共七大对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铺垫作用。而后者则强调的是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同马列主义相结合的作用。
三、课文辅助系统的比较
课文辅助系统是从属于课文系统的起辅助作用的内容部分。聂幼犁提出:“课文辅助系统是课文系统部分的补充说明,提供了掌握和运用历史知识的基本方法。’,3在高中历史教科书中,课文辅助系统主要包括文字和图表两种形式。
(一)文字辅助系统
人民版“抗日战争”部分的文字辅助系统(后标注的数字为出现次数)有:课前提示(1);资料卡片(3);知识链接(2);学习思考(5);史学争鸣(1);自我测评(1);材料阅读与思考(1)。《纲要》则为:引言(2);学习聚焦(7);历史纵横(4);思考点(1);史料阅读(5);学思之窗(1);探究与拓展(2)。综上,两版教科书的文字辅助系统都对正文有较好的辅助作用,其中,人民版的“史学争鸣”体现了学术特色,引导学生关注在史学界具有不同看法的热点话题,注重史学思维的培养。《纲要》则更注重通过史料来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图表辅助系统
人民版中与“抗日战争”有关的一课共有10幅图片,其中2幅为地图,2幅为报纸剪影,其余6幅为照片;还有3张表格。《纲要》的两课中则分别有7幅和9幅图片,并無表格。这16幅图片中,除I副报纸剪影,3幅地图外,其余全是照片。值得注意的是,两版教科书中有1幅相同的图片,即《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可见选择较为重要的素材是教科书编写的取材趋向。
四、结束语
对不同版本的高中历史教科书进行对比研究,能够促进教师对教科书的了解,从而较为合理地运用教科书进行有效的教学。此外,通过对比研究还能总结出一些编写特点,博采众长,为后续的编写提供借鉴。另外我们需要铭记,历史虽是一堆灰烬,但灰烬深处有余温,编写历史教科书便是要将这灰烬中的余温呈现给学生。所以,历史教科书的编写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也有着严格的要求:不仅要基于课程标准,还要结构编排层层递进,正文内容详略得当,并能够巧妙地借助辅助系统来丰富内含,在求真的同时凸显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关玉菊.在历史教学中充分发挥历史教科书的作用[J].今日科苑,201000).
[2]张娜,苏继红.历史教科书比较对历史教学的作用[J].林区教学,2017(01):75-76.
[3]李德藻.四种版本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比较[J].历史教学,2015(08):59-62.
[4]聂幼犁.历史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3: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