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东北地区少数民族地域性及生活方式的不同,具有独特的服饰文化,以原生态为主要材质的服饰体现了实用性,同时,令人惊叹的传统手工技艺及表现多样的服饰文化不但需要传承,而且应使其适应时代进步而发展,民族服饰才会绽放旺盛的生命力。
【关键词】东北少数民族;服饰;传承;发展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ethnic minorities in Northeast China
Zhang Yao
School of fine arts and design, 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 110034
Abstract: the ethnic minorities in northeast China regional and way of life, has a unique costume culture,ecological as the main material of dress embodies the practicality,at the same time,the amazing d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raftsmanship and performance of costume culture not only need to inheritance,and should make it adapt to the era of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national costumes will blossom exuberant vitality.
Keywords: northeast,costumes,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ethnic minorities
东北地区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以及内蒙古的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服饰在东北特有的地理环境中和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东北少数民族受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影响,创造了复杂而特殊的服饰文化,形成具有浓郁的地域特征、独特审美情趣,很多特色服饰已被列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要做的是既要保持特色服饰文化的传承性,同时也要遵循现代服装的发展,保持设计创新性,才能使东北少数民族特色服饰拥有旺盛的生命力。
一、以实用性为主的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服饰
东北地区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而温暖,聚居在东北地区的满族、赫哲族、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的保暖服装均是以狍皮、鹿皮、羊皮、熊皮等天然兽皮制成,以抵御东北天气的极端严寒与风雪,服装质朴、简单,更多的体现了东北地区的民族性格。例如以狩猎为主的鄂伦春族善用狍皮做服饰;渔猎为主的赫哲族善用鱼皮作服饰;而以游牧为主的蒙古族善用各种羊皮和牛皮缝制衣物;以畜牧为主的鄂温克族更善用鹿皮作为服饰;满族善于使用狐狸皮和貂皮缝制衣物,将皮革面料的皮子翻转进行缝制,从而成为一个管状结构,并且服装造型结构简洁、实用,也称为“套服”;达斡尔族也善用各种毛皮、 棉麻和丝绸等,都体现了至简、实用的生活特征,服装造型多为右衽或左衽长袍,服装材质多为皮毛,穿着习惯及结构大体相同,同时又有各民族不同的鲜明特点,主要体现在对材质的利用及装饰风格方面的不同。这种以实用性为主的少数民族服装反映的是东北地区独特的地域性特征和特殊的少数民族服饰文化。至今,在东北地區无论少数民族还是汉族,人们仍然热衷于穿皮草就是千百年来留下的服饰传统的体现。
二、继承与发展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服饰
丰富的民族服饰之所以能保留和传承 ,重要因素就是封闭的地域性和经济的欠发达,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服装工业也随之进入了现代化,手工制作已被机器替代,特色的少数民族服饰早已消失在少数民族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取而代之的汉族现代化服饰使得少数民族服饰难得一见,如今,东北特色民族服饰只有在博物馆里才得一见,古老的鱼皮衣、手工技艺的兽皮袍、靰鞡鞋等制作技艺只散落的流散在民间,我们惊叹于其原生态的材质及古老的制作技艺时,却忽视了其经济性和可持续发展性,导致其正逐步走向衰竭,因此,有必要把东北少数民族服饰既看作文化艺术同时看作经济产业来发展,才能使东北少数民族服饰焕发新的活力和生机。
1、建立以民族节日为主的旅游文化
如鄂温克族的“帕斯克节”、 “米阔鲁节”,赫哲族的“乌日贡”节,满族的“添仓节”、“虫王节”、“开山节”, 蒙古族的“那达慕”、“马奶节”,达斡尔族的“年年高”等,在节日期间,无论民俗活动演员还是少数民族民众,都应穿戴民族特色服饰,使民族服饰先走向“礼服化”,能够增强民族自信心与民族自豪感,以本民族服饰为荣。
2、保留本民族传统手工艺技能
东北少数服饰中的传统技艺是民族文化智慧的沉淀,承载着民族文化的灵魂所在,这一点是不变的。同时,传统手工艺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与技术水平下 ,与以往有较大不同, 应该在扬弃中超越传统,融合现代时尚信息,是民族服饰所要改变的。本民族传统手工艺在不改变手工技艺的同时,通过现代设计才能适应今天大众的审美与情趣,既体现东北少数民族服饰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现实性,又体现本民族传统技艺的精髓。例如体现传统东北少数民族服饰的兽皮衣、鱼皮衣,在现代的设计上,应该突出原有的手工特色——利用动物肝脏鞣制毛皮,鱼骨、兽骨作为纽扣,用动物筋腱替代针线缝制皮毛等, 不变的是传统民族服饰的技艺,万变的是现代化设计,前者是本质的、内在的,后者是现象的、外在的,可以利用外在多变的设计手段让传统技艺再现,服饰的表现手法是灵活多变的,传统技艺是不变的。
3、重视传统手工艺传承人
说到底,传统手工艺技艺的掌握和传承是离不开“人”这个活的主体的,传承人重要性可想而知,和世界上的大多数传承一样,服饰技艺的传承也是家族内部的接替或师徒代代相传,随着经济的发展、服装行业的机器现代化,传统手工艺传承人已经失去原来赖以生存的消费市场。可以说,东北少数民族服饰已经汉化了,甚至本民族的年轻人并不知晓本民族服饰制作技艺早已不是什么危言耸听的说法,只有在老一辈的人中能找到传统服饰制作方法,也只有在博物馆里看到令人赞叹和感到惊奇的手工技艺。因此,培养新一代的服饰技艺传承人已迫在眉睫了。满族精美的刺绣、赫哲族令人赞叹的鱼皮衣、鄂伦春民族独具匠心的狍皮袍、鄂温克民族善用羔皮滚边的兽皮袍……这些精美技艺的存在必定要靠传承人支撑,而新的发展形势下势必要求传承人走出原有思维模式,在款式、结构、色彩、图案等方面适应现代审美趣味和文化生活才能和时尚接轨,才能适应少数民族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为自己创造财富,这样民族服饰产业才能形成良性循环的链条,更好的增强民族自信心、民族认同感与民族凝聚力。
4、加大宣传力度与建立传承机制并行
东北少数民族传统服饰的传承离不开传承人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同样,“好酒不怕巷子深”这个说法已经不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让更多的人了解、认同少数民族文化,对外宣传具有与传承者一样重要的作用。同时,政府应建立有效的服饰传承和保护机制,例如政府可以给予熟练掌握少数民族服装服饰制作技艺、且有很高造诣的人以荣誉称号,对于极具民族特色的少数民族聚居地,政府应加大对外合作交流与宣传的机会,以推动民族服装服饰文化的发展。对于重要的少数民族服饰制作技艺应积极保护其传承方式,限制范围内模仿与改造的范围,使传承与发展并行。例如著名的满族刺绣,在确不影响民族服装保护工作的基础上,适当的允许商业化的进入,使其既可以成为精美的手工艺品而扩大本民族的影响,也因为经济利益的存在使手工艺传承不会丢失。
三、结语
我国东北少数民族服饰在当今社会全面现代化进程下,传统的民族服饰已经发生了“汉化”的变化。一方面要保证传统的特色民族服饰有效的传承,另一方面需要适应现代化的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做出新的改变。民族文化模式的多样性活动、传承技艺的保留、传承人对市场的适应、政府建立有效的机制及宣传是有效的手段。上述任何一项措施,都不能孤立存在,只有将它们密切结合起来,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和发挥更大的作用,才能使东北少数民族服饰在历史的进程中更加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1]华梅.人类服饰文化学[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年
[2]韩小兵.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基本问题研究[M].北京: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1: 66.
[3]关捷.东北少数民族历史与文化研究[M].北京:北京科文图书公司,2007.
作者简介:
张瑶,1978年1月,女,河北唐山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民族服装、服装结构设计
基金项目:
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东北少数民族服饰研究(项目批准号:slktzimzx-02)
沈阳师范大学校内项目:纺织包装材料对黄瓜运输机械伤害的保护及品质影响研究(L201524)
【关键词】东北少数民族;服饰;传承;发展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ethnic minorities in Northeast China
Zhang Yao
School of fine arts and design, 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 110034
Abstract: the ethnic minorities in northeast China regional and way of life, has a unique costume culture,ecological as the main material of dress embodies the practicality,at the same time,the amazing d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raftsmanship and performance of costume culture not only need to inheritance,and should make it adapt to the era of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national costumes will blossom exuberant vitality.
Keywords: northeast,costumes,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ethnic minorities
东北地区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以及内蒙古的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服饰在东北特有的地理环境中和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东北少数民族受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影响,创造了复杂而特殊的服饰文化,形成具有浓郁的地域特征、独特审美情趣,很多特色服饰已被列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要做的是既要保持特色服饰文化的传承性,同时也要遵循现代服装的发展,保持设计创新性,才能使东北少数民族特色服饰拥有旺盛的生命力。
一、以实用性为主的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服饰
东北地区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而温暖,聚居在东北地区的满族、赫哲族、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的保暖服装均是以狍皮、鹿皮、羊皮、熊皮等天然兽皮制成,以抵御东北天气的极端严寒与风雪,服装质朴、简单,更多的体现了东北地区的民族性格。例如以狩猎为主的鄂伦春族善用狍皮做服饰;渔猎为主的赫哲族善用鱼皮作服饰;而以游牧为主的蒙古族善用各种羊皮和牛皮缝制衣物;以畜牧为主的鄂温克族更善用鹿皮作为服饰;满族善于使用狐狸皮和貂皮缝制衣物,将皮革面料的皮子翻转进行缝制,从而成为一个管状结构,并且服装造型结构简洁、实用,也称为“套服”;达斡尔族也善用各种毛皮、 棉麻和丝绸等,都体现了至简、实用的生活特征,服装造型多为右衽或左衽长袍,服装材质多为皮毛,穿着习惯及结构大体相同,同时又有各民族不同的鲜明特点,主要体现在对材质的利用及装饰风格方面的不同。这种以实用性为主的少数民族服装反映的是东北地区独特的地域性特征和特殊的少数民族服饰文化。至今,在东北地區无论少数民族还是汉族,人们仍然热衷于穿皮草就是千百年来留下的服饰传统的体现。
二、继承与发展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服饰
丰富的民族服饰之所以能保留和传承 ,重要因素就是封闭的地域性和经济的欠发达,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服装工业也随之进入了现代化,手工制作已被机器替代,特色的少数民族服饰早已消失在少数民族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取而代之的汉族现代化服饰使得少数民族服饰难得一见,如今,东北特色民族服饰只有在博物馆里才得一见,古老的鱼皮衣、手工技艺的兽皮袍、靰鞡鞋等制作技艺只散落的流散在民间,我们惊叹于其原生态的材质及古老的制作技艺时,却忽视了其经济性和可持续发展性,导致其正逐步走向衰竭,因此,有必要把东北少数民族服饰既看作文化艺术同时看作经济产业来发展,才能使东北少数民族服饰焕发新的活力和生机。
1、建立以民族节日为主的旅游文化
如鄂温克族的“帕斯克节”、 “米阔鲁节”,赫哲族的“乌日贡”节,满族的“添仓节”、“虫王节”、“开山节”, 蒙古族的“那达慕”、“马奶节”,达斡尔族的“年年高”等,在节日期间,无论民俗活动演员还是少数民族民众,都应穿戴民族特色服饰,使民族服饰先走向“礼服化”,能够增强民族自信心与民族自豪感,以本民族服饰为荣。
2、保留本民族传统手工艺技能
东北少数服饰中的传统技艺是民族文化智慧的沉淀,承载着民族文化的灵魂所在,这一点是不变的。同时,传统手工艺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与技术水平下 ,与以往有较大不同, 应该在扬弃中超越传统,融合现代时尚信息,是民族服饰所要改变的。本民族传统手工艺在不改变手工技艺的同时,通过现代设计才能适应今天大众的审美与情趣,既体现东北少数民族服饰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现实性,又体现本民族传统技艺的精髓。例如体现传统东北少数民族服饰的兽皮衣、鱼皮衣,在现代的设计上,应该突出原有的手工特色——利用动物肝脏鞣制毛皮,鱼骨、兽骨作为纽扣,用动物筋腱替代针线缝制皮毛等, 不变的是传统民族服饰的技艺,万变的是现代化设计,前者是本质的、内在的,后者是现象的、外在的,可以利用外在多变的设计手段让传统技艺再现,服饰的表现手法是灵活多变的,传统技艺是不变的。
3、重视传统手工艺传承人
说到底,传统手工艺技艺的掌握和传承是离不开“人”这个活的主体的,传承人重要性可想而知,和世界上的大多数传承一样,服饰技艺的传承也是家族内部的接替或师徒代代相传,随着经济的发展、服装行业的机器现代化,传统手工艺传承人已经失去原来赖以生存的消费市场。可以说,东北少数民族服饰已经汉化了,甚至本民族的年轻人并不知晓本民族服饰制作技艺早已不是什么危言耸听的说法,只有在老一辈的人中能找到传统服饰制作方法,也只有在博物馆里看到令人赞叹和感到惊奇的手工技艺。因此,培养新一代的服饰技艺传承人已迫在眉睫了。满族精美的刺绣、赫哲族令人赞叹的鱼皮衣、鄂伦春民族独具匠心的狍皮袍、鄂温克民族善用羔皮滚边的兽皮袍……这些精美技艺的存在必定要靠传承人支撑,而新的发展形势下势必要求传承人走出原有思维模式,在款式、结构、色彩、图案等方面适应现代审美趣味和文化生活才能和时尚接轨,才能适应少数民族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为自己创造财富,这样民族服饰产业才能形成良性循环的链条,更好的增强民族自信心、民族认同感与民族凝聚力。
4、加大宣传力度与建立传承机制并行
东北少数民族传统服饰的传承离不开传承人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同样,“好酒不怕巷子深”这个说法已经不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让更多的人了解、认同少数民族文化,对外宣传具有与传承者一样重要的作用。同时,政府应建立有效的服饰传承和保护机制,例如政府可以给予熟练掌握少数民族服装服饰制作技艺、且有很高造诣的人以荣誉称号,对于极具民族特色的少数民族聚居地,政府应加大对外合作交流与宣传的机会,以推动民族服装服饰文化的发展。对于重要的少数民族服饰制作技艺应积极保护其传承方式,限制范围内模仿与改造的范围,使传承与发展并行。例如著名的满族刺绣,在确不影响民族服装保护工作的基础上,适当的允许商业化的进入,使其既可以成为精美的手工艺品而扩大本民族的影响,也因为经济利益的存在使手工艺传承不会丢失。
三、结语
我国东北少数民族服饰在当今社会全面现代化进程下,传统的民族服饰已经发生了“汉化”的变化。一方面要保证传统的特色民族服饰有效的传承,另一方面需要适应现代化的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做出新的改变。民族文化模式的多样性活动、传承技艺的保留、传承人对市场的适应、政府建立有效的机制及宣传是有效的手段。上述任何一项措施,都不能孤立存在,只有将它们密切结合起来,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和发挥更大的作用,才能使东北少数民族服饰在历史的进程中更加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1]华梅.人类服饰文化学[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年
[2]韩小兵.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基本问题研究[M].北京: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1: 66.
[3]关捷.东北少数民族历史与文化研究[M].北京:北京科文图书公司,2007.
作者简介:
张瑶,1978年1月,女,河北唐山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民族服装、服装结构设计
基金项目:
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东北少数民族服饰研究(项目批准号:slktzimzx-02)
沈阳师范大学校内项目:纺织包装材料对黄瓜运输机械伤害的保护及品质影响研究(L20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