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联史非常繁杂,曲曲直直,具有很大的隐形性,很多的支脉不是在高堂,而是在民间,属于乡俚野语,有的以家族史、个人史的形式存在。到民间去,才能看到更惊心动魄的诸多历史瞬间。抗联群体是由成千上万的指战员组成,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不同、战争体验不同,给我们呈现的是独特的历史时空、历史故事,会把亲近历史的人带入战争的万花筒之中,看到多维的历史面孔。这部书,就是由抗联将士书写的,大量的历史细节存活在他们的文字之中。
张正隆用前后30年的时间,研究抗联的历史,创作出了百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雪冷血热》,这是他本人对抗联史的一种解读,同时还注意收集了大量抗联史料;姜宝才多年来寻找抗联的足迹,考察抗联密营,建立起了资料库,在书写过程中,寻找并发现了赵尚志将军的头骨;柳宗龙从解放军文学系毕业后,一直在海军机关就职,但是对东北抗战情有独钟,进行了多年研究。我们在历史的档案和资料堆里,发现了大量的抗联将士当年的指示信、书信,以及日记和口述资料,有的正是我们从“采风”中得来。
三人的灵魂世界是相同的,便有了主编一部抗联口述史的愿望:用文化的视角,把抗联将士原汁原味的记述整理在一本书里,让历史研究者和抗联粉丝们有一个进入抗联将士灵魂世界的入口。
这里有抗联周保中、冯仲云等抗联将领的战争回忆;有抗联烈士的遗书,赵一曼的家书;有杨靖宇的歌词、赵尚志的诗文和柴世荣就任五军军长时的通告;有从敌人档案材料里发现的李敏焕、陈翰章的战地日记;有抗联英雄于天放在20世纪50年代根据自己的抗联经历撰写的《牢门脱险》……还有梁树林、胡真一生命的绝唱。
在抗战胜利初期,提起“吕老妈妈”的名字,可谓如雷贯耳。参加过全国第一届政协会议,登过天安门,毛主席向她敬过酒。她就是被誉为“共和国八大妈”之一的梁树林。她全家八口人为抗日部队做事,她的两个儿子战死沙场,一个儿媳被敌人杀害。赵尚志、冯仲云、赵一曼等管她叫母亲,称要为她养老送终。赵一曼、赵尚志先后牺牲,都“走”在了她的前面,梁树林活到了80多岁,知道将不久于人世,她把自己的故事说了出来,外孙为她录了10多盘录音带。吕老妈妈的口述资料,是“红地盘”(根据地)的记忆,显得弥足珍贵。
李在德的口述是从家族谈起的,她谈到了祖母(冯仲云过去从事地下抗日时,得到她的倾力保护),谈到了母亲金成刚(中共汤原中心县委妇救会会长,她和另11位抗日人员被日军逮捕投进枯井里活埋,2012年我曾到金成刚等12位烈士的殉国地凭吊。这口枯井就成了他们的“坟墓”)。李在德的口述部分,在集子里属于大篇幅,因为我们更在意她的家族抗战秘史部分。
黄吟秋口述有幸保存了下来,其长孙黄若平说:“爷爷历尽磨难,他的回忆录虽然只言片语,仍然看到他的铮铮铁骨:忍辱负重抗日,鞠躬尽瘁报国。爷爷是我们全家做人的楷模。”
本书侧重抗战者的口述,但也囊括了作战指示、战地日记和书信等内容,都属于个体记忆的范畴。基本涵盖了抗联各个阶段的战史、战例和生活细节。在资料选择时,除了注意史料价值外,尤为在意其文化和思想价值,让读者重新游历中华民族十四年苦斗史,走进抗战将士的感情世界。从某种意义上说,这要比我们在书斋里写史更有意义。可以说,这是一部抗战者的心灵史,是一部血性和灵魂的史书。把抗联的将士们的书写、老兵的口述,集合起来,成为抗联的和声,让后人能够容易地听到他们留下的声音。把抗联人原汁原味的记忆拿出来,其苦心就是矫正一些早已经走样的“书写”和“史”。用老兵的个体记忆,能修补我们在记忆机器上被删去和被遮蔽的地方,给我们的历史记忆库安上杀毒软件,使人通过读史,能闻烈士之气息,触摸前辈之灵魂。
这里面有抗联将士的语气、血肉和灵魂,它属于抗联的,更是属于民族的。
阅读,是传承中华民族抗战精神的一种路径。读者在翻阅这部沉重的书籍时,也就倾听到了抗联将士的声音!
2015年7月7日
作者及内容简介
本书由著名报告文学作家张正隆与抗联历史研究学者姜宝才主编而成。
张正隆,辽宁本溪草河口镇人。1969年应征入伍,历任81065部队战士、排长、新闻干事、宣传干事,沈阳军区文化部创作室专业作家。1972年开始发表作品。199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报告文学集《爱,你是太阳》,长篇报告文学《雪白血红》《解放》《枪杆子:1949》《一将难求:四野名将录》《战争记忆》《雪冷血热》等。
姜宝才,笔名老姜,军旅作家、编剧。从军后历任文书、排长、干事、科长等职,1995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长期从事文学和影视剧创作。主要作品有《一只来自北方的狼》《英雄记忆》《耶律楚材》《关东大屠杀》《中国特别旅》《中国虎》。
2012年,全国活着的东北抗日老战士不到20位,他们是最后的抗联。作者对这些抗联老战士进行了深入采访,留下珍贵的视频,他们的口述,又变成了珍贵的文字。他们以个体经历,讲说了那场漫长的“抵抗”,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抗联。这是个人的战争体验,也是差点被带进“棺材”的民族史书。
张正隆用前后30年的时间,研究抗联的历史,创作出了百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雪冷血热》,这是他本人对抗联史的一种解读,同时还注意收集了大量抗联史料;姜宝才多年来寻找抗联的足迹,考察抗联密营,建立起了资料库,在书写过程中,寻找并发现了赵尚志将军的头骨;柳宗龙从解放军文学系毕业后,一直在海军机关就职,但是对东北抗战情有独钟,进行了多年研究。我们在历史的档案和资料堆里,发现了大量的抗联将士当年的指示信、书信,以及日记和口述资料,有的正是我们从“采风”中得来。
三人的灵魂世界是相同的,便有了主编一部抗联口述史的愿望:用文化的视角,把抗联将士原汁原味的记述整理在一本书里,让历史研究者和抗联粉丝们有一个进入抗联将士灵魂世界的入口。
这里有抗联周保中、冯仲云等抗联将领的战争回忆;有抗联烈士的遗书,赵一曼的家书;有杨靖宇的歌词、赵尚志的诗文和柴世荣就任五军军长时的通告;有从敌人档案材料里发现的李敏焕、陈翰章的战地日记;有抗联英雄于天放在20世纪50年代根据自己的抗联经历撰写的《牢门脱险》……还有梁树林、胡真一生命的绝唱。
在抗战胜利初期,提起“吕老妈妈”的名字,可谓如雷贯耳。参加过全国第一届政协会议,登过天安门,毛主席向她敬过酒。她就是被誉为“共和国八大妈”之一的梁树林。她全家八口人为抗日部队做事,她的两个儿子战死沙场,一个儿媳被敌人杀害。赵尚志、冯仲云、赵一曼等管她叫母亲,称要为她养老送终。赵一曼、赵尚志先后牺牲,都“走”在了她的前面,梁树林活到了80多岁,知道将不久于人世,她把自己的故事说了出来,外孙为她录了10多盘录音带。吕老妈妈的口述资料,是“红地盘”(根据地)的记忆,显得弥足珍贵。
李在德的口述是从家族谈起的,她谈到了祖母(冯仲云过去从事地下抗日时,得到她的倾力保护),谈到了母亲金成刚(中共汤原中心县委妇救会会长,她和另11位抗日人员被日军逮捕投进枯井里活埋,2012年我曾到金成刚等12位烈士的殉国地凭吊。这口枯井就成了他们的“坟墓”)。李在德的口述部分,在集子里属于大篇幅,因为我们更在意她的家族抗战秘史部分。
黄吟秋口述有幸保存了下来,其长孙黄若平说:“爷爷历尽磨难,他的回忆录虽然只言片语,仍然看到他的铮铮铁骨:忍辱负重抗日,鞠躬尽瘁报国。爷爷是我们全家做人的楷模。”
本书侧重抗战者的口述,但也囊括了作战指示、战地日记和书信等内容,都属于个体记忆的范畴。基本涵盖了抗联各个阶段的战史、战例和生活细节。在资料选择时,除了注意史料价值外,尤为在意其文化和思想价值,让读者重新游历中华民族十四年苦斗史,走进抗战将士的感情世界。从某种意义上说,这要比我们在书斋里写史更有意义。可以说,这是一部抗战者的心灵史,是一部血性和灵魂的史书。把抗联的将士们的书写、老兵的口述,集合起来,成为抗联的和声,让后人能够容易地听到他们留下的声音。把抗联人原汁原味的记忆拿出来,其苦心就是矫正一些早已经走样的“书写”和“史”。用老兵的个体记忆,能修补我们在记忆机器上被删去和被遮蔽的地方,给我们的历史记忆库安上杀毒软件,使人通过读史,能闻烈士之气息,触摸前辈之灵魂。
这里面有抗联将士的语气、血肉和灵魂,它属于抗联的,更是属于民族的。
阅读,是传承中华民族抗战精神的一种路径。读者在翻阅这部沉重的书籍时,也就倾听到了抗联将士的声音!
2015年7月7日
作者及内容简介
本书由著名报告文学作家张正隆与抗联历史研究学者姜宝才主编而成。
张正隆,辽宁本溪草河口镇人。1969年应征入伍,历任81065部队战士、排长、新闻干事、宣传干事,沈阳军区文化部创作室专业作家。1972年开始发表作品。199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报告文学集《爱,你是太阳》,长篇报告文学《雪白血红》《解放》《枪杆子:1949》《一将难求:四野名将录》《战争记忆》《雪冷血热》等。
姜宝才,笔名老姜,军旅作家、编剧。从军后历任文书、排长、干事、科长等职,1995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长期从事文学和影视剧创作。主要作品有《一只来自北方的狼》《英雄记忆》《耶律楚材》《关东大屠杀》《中国特别旅》《中国虎》。
2012年,全国活着的东北抗日老战士不到20位,他们是最后的抗联。作者对这些抗联老战士进行了深入采访,留下珍贵的视频,他们的口述,又变成了珍贵的文字。他们以个体经历,讲说了那场漫长的“抵抗”,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抗联。这是个人的战争体验,也是差点被带进“棺材”的民族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