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落实,教育部门对小学语文的教学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有效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是当前语文教师们一直思考的问题。对此,本文从精心备课、创设情境、以生为本三方面来对小学语文的有效教学展开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生主体;有效教学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也在不断转变,传统的以师为本的教学方式正在向以生为本的教学方式转变。所以,要想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就要求教师在课前精心开展备课,按照教学计划有目标的展开教学,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指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们能够不断提高语文学习能力。接下来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精心备课,明确课堂教学目标
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尚不完善,有活潑爱动的表现,所以,要课堂上想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师就要在课前进行充分的备课。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来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或者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吸引学生注意,进而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一文时,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习文章的描写手法,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课前我进行了精心备课,并搜集了钱塘江的有关资料。首先,我通过简单的讲述导入教学:“北宋诗人苏东坡破在观看钱塘江大潮后写下了这样的千古名句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上千年来,钱塘江潮凭借它特有的景象,吸引了很多的文人墨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接下来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钱塘江涨潮的视频和图片,学生观看后,我找几名同学来说一说自己的感受。然后我再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划分层次。学生朗读后,我带领学生一起赏析课文,并通过板书展示出钱塘江大潮的特点。如此,通过我的精心备课,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走进课堂中,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是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略了教学情境的创设,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很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进而促进课堂效率的有效提升。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一文时,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文中老班长忠于革命、无私奉献的精神。首先,我通过创设相关情境导入教学:“长征的路上避免不了艰难与困苦,但同时也发生了很感人的故事,本篇课文讲述的就是关于红军长征的一个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草地深处,再现当前那不起眼的小小鱼钩吧。”接下来我让学生开始阅读课文,并画出文章认为感动的句子。学生阅读后我进行提问:“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鱼钩是什么样子的?你认为那个片段使你感动?”由此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然后我再带领学生进一步阅读文章,感悟文章的情感并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最后我会让学生说一说学习完这篇课文的感受。这样,通过相关情境的创设,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三、以生为本,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新课改中明确提出,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变学生为课堂主体,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自助学习能力,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探究的方式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展开探究,进而实现课堂效率的最大化。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圆明园以往的辉煌和毁坏的过程,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仇恨侵略者的热情。课前我让学生搜集了关于圆明园的历史资料,课上让学生将搜集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展示交流,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积极参与,然后找几个小组进行展示,同时我进行点评。接着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品读课文,并对以下问题进行探讨:“1.圆明园中哪些景观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英法联军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我进行巡视指导,然后通过板书的形式将文章的大致内容展示出来。最后我推荐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了解一些历史文化知识。这样,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实现了课堂效率的最大化。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是开展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的素质教育背景下,要想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就要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制定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台艳丽.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探析[J]. 学周刊,2014(33):172-173.
[2]王淑英.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 中国校外教育,2015(36):75.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生主体;有效教学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也在不断转变,传统的以师为本的教学方式正在向以生为本的教学方式转变。所以,要想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就要求教师在课前精心开展备课,按照教学计划有目标的展开教学,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指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们能够不断提高语文学习能力。接下来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精心备课,明确课堂教学目标
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尚不完善,有活潑爱动的表现,所以,要课堂上想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师就要在课前进行充分的备课。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来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或者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吸引学生注意,进而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一文时,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习文章的描写手法,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课前我进行了精心备课,并搜集了钱塘江的有关资料。首先,我通过简单的讲述导入教学:“北宋诗人苏东坡破在观看钱塘江大潮后写下了这样的千古名句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上千年来,钱塘江潮凭借它特有的景象,吸引了很多的文人墨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接下来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钱塘江涨潮的视频和图片,学生观看后,我找几名同学来说一说自己的感受。然后我再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划分层次。学生朗读后,我带领学生一起赏析课文,并通过板书展示出钱塘江大潮的特点。如此,通过我的精心备课,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走进课堂中,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是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略了教学情境的创设,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很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进而促进课堂效率的有效提升。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一文时,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文中老班长忠于革命、无私奉献的精神。首先,我通过创设相关情境导入教学:“长征的路上避免不了艰难与困苦,但同时也发生了很感人的故事,本篇课文讲述的就是关于红军长征的一个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草地深处,再现当前那不起眼的小小鱼钩吧。”接下来我让学生开始阅读课文,并画出文章认为感动的句子。学生阅读后我进行提问:“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鱼钩是什么样子的?你认为那个片段使你感动?”由此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然后我再带领学生进一步阅读文章,感悟文章的情感并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最后我会让学生说一说学习完这篇课文的感受。这样,通过相关情境的创设,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三、以生为本,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新课改中明确提出,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变学生为课堂主体,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自助学习能力,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探究的方式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展开探究,进而实现课堂效率的最大化。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圆明园以往的辉煌和毁坏的过程,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仇恨侵略者的热情。课前我让学生搜集了关于圆明园的历史资料,课上让学生将搜集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展示交流,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积极参与,然后找几个小组进行展示,同时我进行点评。接着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品读课文,并对以下问题进行探讨:“1.圆明园中哪些景观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英法联军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我进行巡视指导,然后通过板书的形式将文章的大致内容展示出来。最后我推荐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了解一些历史文化知识。这样,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实现了课堂效率的最大化。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是开展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的素质教育背景下,要想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就要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制定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台艳丽.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探析[J]. 学周刊,2014(33):172-173.
[2]王淑英.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 中国校外教育,2015(3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