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寻求提高检验质量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份血常规检测结果,分析血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结果120份血常规检测结果中有50份复检检测结果,复检率41.67%(50/120),分析显示影响血常规检验准确度的因素有技术因素、仪器因素及固定因素。结论血常规检验受众多影响因素,积极采取预防性措施,提高血常规检验结果质量。
【关键词】血常规;检验;质量;因素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816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979-02血常規检验是指对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及相关数据的计数检测分析[1]。血常规检验是临床医学检验中最基本,应用最广泛的项目之一。为诊断各种血液病提供主要依据,同时又是其他系统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最常用检验项目之一。但在实际应用具有多种采集方法,因而产生许多影响血常规检验质量的因素。本文就目前血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旨在寻求提高血常规检验质量的对策。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10月检验科120份血常规检验结果。其中男58例,女62例,年龄2d-68岁;门诊标本42份(35.0%),住院标本78份(65.0%);皮肤科39例(28.0%),内科32例(35.67%),外科29例(37.33%)。
1.2方法所有入选血常规检验结果均采用真空采血管(含EDTA-K2抗凝剂)采集患者的血常规标本,颠倒混匀8次,2小时内检测[2]。复检采取推片后瑞氏染色,选用奥林巴斯显微镜人工复检方法。2结果
120份血常规检测结果记录显示,复检50份,复检率41.67%,其中内科24例(48.0%),儿科13例(26.0%),妇产科8例(16.0%),5例(10.0%)。内科复检率最高。其次为儿科,外科复检率最低。分析120份血常规检测结果及50份复检检测结果显示:影响常规检验质量的主要因素有技术因素、仪器因素及固定因素。3讨论
3.1技术因素目前血常规检验多采用包括三分群和五分类全自动血球分析仪等血液分析仪。因其精度高、速度快、易操作及准确性高等特点,因而对血常规标本采集技术就产生高标准的要求。影响血常规检验技术因素主要有:①采血部位不同,血常规采集部位包括皮肤采血和静脉采血法,皮肤采血成人一般选用左手环指指尖内侧,婴幼儿可选择足跟等部位,但应避免局部、血肿、炎症、发绀及冻疮等不易采血部位。同时皮肤采集血液深度不同,采集时不宜用力挤压,避免组织液混入,影响检验质量,所以皮肤采血与静脉血检测结果具有差异性,因此,临床应多采集静脉血液标本。选择合理的采血部位,手指血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较静脉血差,最好采集静脉血[3]。②稀释量不准。存在技术误差,导致血液与抗凝剂比例失调,抗凝效果不佳,出现凝集或血液量少均影响检验质量;另外血液注入试管速度过快或摇匀时动作过剧烈,导致血细胞破坏而发生溶血[4];准确合理的稀释倍数和准确稳定的测量容量是血细胞检测的重要基础。因此,对血液采集护理人员应进行采集及标本运送要求培训,使其准确采集和按要求送检血常规标本,同时对血常规分析仪器操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③标本保存不当。血常规标本如不能及时检测,需要保存时,应采取适当的保存措施,若保存不当直接影响检测结果,如4℃低温保存血液可使血小板计数结果降低。因此,血常规尽可能的及时送检。
3.2仪器因素不同的血球计数仪具有不同的校准、保养期限及配套试剂。因而检测人员应熟悉及掌握检测仪器的性能,尤其是血球分析仪仪器使用过程中必须使用带有配套的校准品、批号一致的在有效期内的稀释液、溶血素、清洗液、染液和质控品,注意日常及定期保养措施,降低仪器操作失误或保养措施不当,造成仪器检测血常规项目出现差异性。另外在人工复检时,注意血液稀释度及红细胞压积影响推片质量,注意白细胞在推片中分布规律,避免淋巴及单核细胞漏检。
3.3固有因素目前血常规检验普遍采用血球分析仪检测。虽然血球分析仪具有速度快、准确性高、易于标准化,能提示异常结果,是白细胞分类和筛检首选方法,但不能完全代替显微镜检查法对异常白细胞进行鉴别和分类[5]。血常规标本因疾病不同则细胞及血小板具有不同的病理变化,当标本中出现有核红细胞、巨大血小板、血小板凝集等病理变化可严重干扰白细胞计数的准确性,同时按规定进行仪器保养,彻底清洗仪器的管道,去除管道中的残留血液、吸附的蛋白和纤维等仪器固有影响因素。所以本组资料显示内科复检率最高(48.0%)。因此,血常规是疾病诊疗中最基本和最常见项目,而且血常规检验结果受多种多样的因素影响,为保证血常规检测结果准确、可靠,必须提高技术人员的技术素质、加强培训、规范操作、标准化采集标本和检测,降低仪器固有因素,消除人为因素带来的误差,提高血常规检验质量。参考文献
[1]马双双,王红艳,杨俊.提高血常规检验质量的方法和策略[J].临床误诊误治,2006,19(11):79-80.
[2]叶应妩,王毓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140.
[3]王景阳,托景堂,杨聪慧,等.血常规分析前测量不确定度评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6):657-659.
[4]高丽娟.血液常规检查的诸多影响因素[J].哈尔滨医药,2011,31(4):275.
[5]丛玉隆.临床实验室分析前质量管理及对策[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4,27(8):483-487.
【关键词】血常规;检验;质量;因素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816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979-02血常規检验是指对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及相关数据的计数检测分析[1]。血常规检验是临床医学检验中最基本,应用最广泛的项目之一。为诊断各种血液病提供主要依据,同时又是其他系统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最常用检验项目之一。但在实际应用具有多种采集方法,因而产生许多影响血常规检验质量的因素。本文就目前血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旨在寻求提高血常规检验质量的对策。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10月检验科120份血常规检验结果。其中男58例,女62例,年龄2d-68岁;门诊标本42份(35.0%),住院标本78份(65.0%);皮肤科39例(28.0%),内科32例(35.67%),外科29例(37.33%)。
1.2方法所有入选血常规检验结果均采用真空采血管(含EDTA-K2抗凝剂)采集患者的血常规标本,颠倒混匀8次,2小时内检测[2]。复检采取推片后瑞氏染色,选用奥林巴斯显微镜人工复检方法。2结果
120份血常规检测结果记录显示,复检50份,复检率41.67%,其中内科24例(48.0%),儿科13例(26.0%),妇产科8例(16.0%),5例(10.0%)。内科复检率最高。其次为儿科,外科复检率最低。分析120份血常规检测结果及50份复检检测结果显示:影响常规检验质量的主要因素有技术因素、仪器因素及固定因素。3讨论
3.1技术因素目前血常规检验多采用包括三分群和五分类全自动血球分析仪等血液分析仪。因其精度高、速度快、易操作及准确性高等特点,因而对血常规标本采集技术就产生高标准的要求。影响血常规检验技术因素主要有:①采血部位不同,血常规采集部位包括皮肤采血和静脉采血法,皮肤采血成人一般选用左手环指指尖内侧,婴幼儿可选择足跟等部位,但应避免局部、血肿、炎症、发绀及冻疮等不易采血部位。同时皮肤采集血液深度不同,采集时不宜用力挤压,避免组织液混入,影响检验质量,所以皮肤采血与静脉血检测结果具有差异性,因此,临床应多采集静脉血液标本。选择合理的采血部位,手指血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较静脉血差,最好采集静脉血[3]。②稀释量不准。存在技术误差,导致血液与抗凝剂比例失调,抗凝效果不佳,出现凝集或血液量少均影响检验质量;另外血液注入试管速度过快或摇匀时动作过剧烈,导致血细胞破坏而发生溶血[4];准确合理的稀释倍数和准确稳定的测量容量是血细胞检测的重要基础。因此,对血液采集护理人员应进行采集及标本运送要求培训,使其准确采集和按要求送检血常规标本,同时对血常规分析仪器操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③标本保存不当。血常规标本如不能及时检测,需要保存时,应采取适当的保存措施,若保存不当直接影响检测结果,如4℃低温保存血液可使血小板计数结果降低。因此,血常规尽可能的及时送检。
3.2仪器因素不同的血球计数仪具有不同的校准、保养期限及配套试剂。因而检测人员应熟悉及掌握检测仪器的性能,尤其是血球分析仪仪器使用过程中必须使用带有配套的校准品、批号一致的在有效期内的稀释液、溶血素、清洗液、染液和质控品,注意日常及定期保养措施,降低仪器操作失误或保养措施不当,造成仪器检测血常规项目出现差异性。另外在人工复检时,注意血液稀释度及红细胞压积影响推片质量,注意白细胞在推片中分布规律,避免淋巴及单核细胞漏检。
3.3固有因素目前血常规检验普遍采用血球分析仪检测。虽然血球分析仪具有速度快、准确性高、易于标准化,能提示异常结果,是白细胞分类和筛检首选方法,但不能完全代替显微镜检查法对异常白细胞进行鉴别和分类[5]。血常规标本因疾病不同则细胞及血小板具有不同的病理变化,当标本中出现有核红细胞、巨大血小板、血小板凝集等病理变化可严重干扰白细胞计数的准确性,同时按规定进行仪器保养,彻底清洗仪器的管道,去除管道中的残留血液、吸附的蛋白和纤维等仪器固有影响因素。所以本组资料显示内科复检率最高(48.0%)。因此,血常规是疾病诊疗中最基本和最常见项目,而且血常规检验结果受多种多样的因素影响,为保证血常规检测结果准确、可靠,必须提高技术人员的技术素质、加强培训、规范操作、标准化采集标本和检测,降低仪器固有因素,消除人为因素带来的误差,提高血常规检验质量。参考文献
[1]马双双,王红艳,杨俊.提高血常规检验质量的方法和策略[J].临床误诊误治,2006,19(11):79-80.
[2]叶应妩,王毓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140.
[3]王景阳,托景堂,杨聪慧,等.血常规分析前测量不确定度评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6):657-659.
[4]高丽娟.血液常规检查的诸多影响因素[J].哈尔滨医药,2011,31(4):275.
[5]丛玉隆.临床实验室分析前质量管理及对策[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4,27(8):483-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