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治疗肝包囊虫病的新体会

来源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sile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藏是包囊虫好发的省份之一,在农牧民地区,主要以棘球蚴包囊虫为主.传统的治疗方法内囊摘除术是行之有效和安全的,但对创面的隔离而采取的方法存在一定问题,尽管用纱垫严格的保护伤口,确无法保证囊液和头节不逸出其保护的范围.在术中用三通管进行囊腔穿刺,吸净囊液后注入75%酒精或3%双氧水,留置观察10 min,那么能否在短暂的时间内杀灭子囊、头节深为质疑.在剖开囊腔后,用匙子来取内囊,容易造成创面和手术台面的污染,对卫生消毒是极不利的.因而肝包囊虫的种植复发,再次手术的病人不乏其例.另外,对肝包囊虫腔内的胆汁漏,仅靠简单的缝合效果甚微,不能有效地解除;或囊腔内置管,需要较长时间才能使胆漏停止,但部分病人易产生腔内的感染化脓,避免不了再次手术.针对这些问题,多年来我科进行了探索和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就具体的方法介绍如下。

其他文献
病人女,49岁,2003年6月13日因"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住我院.术前无黄疸,经术前准备后在气管插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使用一枚钛夹夹闭胆囊动脉,2枚钛夹夹闭胆囊管,右肝下置管引流,观察2 d无胆汁血液等排出而拔除.术后1个半月未出现腹痛及黄疸.7月31日开始,出现右上腹持续性胀痛,向右肩放射,伴畏寒、发热、黄疸,而来我院复诊,给予消炎退黄治疗无效,CT检查发现肝内胆管及胆总管上段扩张
期刊
期刊
我院从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用T管做胆肠吻合成功修复胆道损伤5例.该方法手术简单,易于掌握操作,术后并发症及吻合口狭窄机会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期刊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后假性胰腺囊肿的手术时机.方法 27例胰腺炎后4~8周出现的假性胰腺囊肿,行囊肿内引流术(早期手术组),其中10例采用吻合器行囊肿空肠吻合术.与30例病人囊肿形成后,等待24周再施行手术的 (晚期手术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病例相比,早期手术组的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明显低于晚期手术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囊肿逆行感染发生率两组相比差异
我们对MMP-7、c-myc蛋白和β-catenin在胆管癌中的表达进行了研究,期望能找到一种对于胆管癌灵敏、简便、实用的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的方法。
期刊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胆管损伤的发生率,各家报道不一,多数报道LC手术的胆管损伤率较开腹胆囊切除术(OC)胆管损伤率高.国内据刘永雄、王平、黄晓强等[1~3]分别综合大宗文献报道,LC胆管损伤率为0.2%~0.59%,高者达2.8%,甚至有个别报道高达5.9%(4/68)[4].Deziel总结美国 4 292家医院LC 77 604例资料,胆管损伤为0.6%[5],而且大部分LC是经过选择、
期刊
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自20世纪40年代在国外兴起,50年代引入我国,由于病情复杂,高危因素多,手术难度大,手术选择范围广,一直引起外科医生的浓厚兴趣.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自1983年成立门静脉高压症学组前后,迄今已召开过8次全国性专题研讨会,推动了我国门静脉高压症外科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病例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手术方式多样化,实验研究也深入开展,复习近年国外文献,可以看到我国门静脉高压症外科的某些特点
期刊
期刊
1974年7月至2003年5月本院共收治肝细粒棘球蚴病(又称肝包虫病)3126例,针对肝包虫囊肿的不同结构类型,采取不同的手术治疗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期刊
近6年我们在B型超声引导定位下,在经皮穿刺导丝引入导管技术(Seldinger技术)的基础上,采用经皮穿刺经动脉鞘置气囊尿管引流治疗合并严重胆道感染的胆总管囊肿、合并感染或压迫症状的胰腺假性囊肿14例,现报告如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