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活动中,课堂训练占据了太多的位置,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课堂训练的好坏举足轻重,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针对以上情况,我通过长时间教学发现,做出了如下总结。
第一,在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学生“一看就懂,一说就会,一做就错”,有时教师精心设计了扎实到位的练习,而学生的练习效果却往往不能够实现预设练习的效果,因而造成重复低效的局面。这种问题的所在究竟出在哪里呢?笔者认为,仅从“教”的角度来设计好的练习内容是远远不够的,作为教师的我们还应从“学”的角度来安排好训练的方式,只有合适的练习方式才能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结果产生事半功倍的影响。
第二,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相关知识的主要来源,对课堂练习设计的研究是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使学生通过不同的练习促进新知识的消化吸收。我们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中挖掘开放性的材料,精心地设计课堂练习,使课堂练习丰富起来,活起来,开放起来,生活起来,生动有趣起来,教师要结合教学活动设计贴近生活,富于思考,灵活多样化的练习。
第三,课堂教学练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练习要有生活化、趣味化
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玩。在设计练习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儿童的心理特点,从新颖的练习形式、新颖的题型、新颖的要求出发,避免陈旧的、呆板的、单调的、重复的训练模式,保持练习的形式多样,生动有趣。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设计改错题;让学生当医生,设计判断题;让学生当法官,设计操作实验题,调动学生各个感官参与本次练习。也可以根据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运用猜谜语、讲故事、摘取智慧星、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各类小竞赛等。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做练习的兴趣,又能取得满意的学习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练习,又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巧妙丰富、新颖别致的课堂练习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最有效性的一个重要环节。恰当的练习,犹如课堂教学中的催化剂和兴奋剂,它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的重要路径。教师根据学生喜新、好奇、好强、好胜等特点,设计生动活泼、灵活多变的练习,在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的同时,对练习的层次、方式进行科学安排,既能让学生获得丰收的喜悦,又能有效地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种有益无害的活动,是值得开展的。
2.练习要有多样化
例如,在计算训练上我们反对过度的练习,可是熟能生巧,计算能力的培养又离不开适度的练习,任何知识都需要在运用的过程中才能逐渐被接受和内化。我们可以在练习形式多样性和趣味性方面下功夫,提高练习的操作性,做到教、学、做合一;在练习多样性上下功夫,增加练习的游戏性、挑战性和趣味性,寓学于乐。让多种形式的练习吸引学生的主动参与,变从前的“要我练”为现在的“我喜欢练”,把练习过程变成小竞赛,挑战同学,挑战自己;把练习变成技巧的探索,我发现,我总结,我成功;把练习变成是游戏,我游戏,我快乐,我喜欢。这样通过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来巩固学生的计算技能,学生的计算技能就在练习中不知不觉中提高了。
第四,练习的多样性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设计。
1.准备性练习
为了缩短新旧知识之间的距离,促进新学知识的迁移,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应根据新学知识所必要的基础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新课前的准备性练习。例如,在学习“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时,为了排除学生根据个位上的特征来判断一个数能不能被2、5整除的干扰,在学习前设计如下练习。下列哪些数能被3整除,哪些数不能被3整除?13、36、16、93、42、29、24、39使学生看到,个位上是3、6、9的数不一定能被3整除,个位上不是3、6、9的数也不一定不能被3整除,从而为学生建立新的认知结构做好准备。
由于学习前已经有了良好准备,把学生引入了最佳的认知状态,所以再稍加点拨、诱发,学生所学的知识便会水到渠成了。
2.探究要深入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在学习知识的时候往往是直观的形象思维比较发达,而抽象的逻辑思维相对来说就比较滞后。因此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往往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而且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加强才行。在进行新课学习的时候,教师应分层次的、有针对性的、逐步的进行引导、充分留给学生思考、动脑的时间,让学生在自己原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自我探究和自我解决问题的学习,如果此时教师在进行适时的引导和提醒,不要让学生偏离了学习的轨道,学生就会在深入探究的过程中慢慢地把本节课的重难点突破了。从而达到了我们的教学目的。
3.练习要得法
在设计练习时要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
一是基本練习:基本练习要有明确的目的及极强的针对性。它既是对新的知识进行巩固,同时也是检验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某一项学习内容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这里讲的主要是针对计算方面的练习。例如低年级的加、减、乘、除的运算以及中高年级的分数、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这些有关算理方面的练习可采用基本练习进行,在进行练习时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比如辨别对错、争当学习小榜样等,在练习时,教师要找到学生的不足以便及时有效地进行指正。
二是针对练习:主要是指针对性强的单项训练。教学时应紧紧围绕如何突破难点下功夫。例如:在讲解人民币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时,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对于人民币的认识比较的抽象,孩子对于有实物的教学很容易理解,所以在进行完教学后要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运用专项的练习使让学生充分的理解重点,分散难点,有利于练习的有效性。在专项练习中第一道题学生可能没有很好的理解,但是在接下来的练习中学生根据上面的经验和总结能够很顺利的就突破了重难点,有效地解决了这一学习目标。 三是口述性训练:通过用语言来表达说清算理,可以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例如在教学一般应用题时,用综合法或分析法讲解过后,可让学生说说每一步所表达的意思,试着让学生独立分析,如何从问题推算到条件,对数量间关系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四是操作练习:通过画、剪、拼等实际操作手段,寓教育于实践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发展了他们的形象思维。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时,首先让学生进行画、剪、拼的親身实践,然后在进行教学。由于学生在自己动手探索的过程中,通过亲身实践有了很深的印象,为后面的面积公式的推出做了很好的实践基础,所以在教学时就会事半功倍了。另外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动手实践、动手探索能够比较牢固的掌握这个知识点,即使在以后出现了短时的遗忘,那么学生也能够根据自己的操作慢慢理顺过程,重新推出面积公式。这样学生就不是单单的死记硬背了,而是能够灵活变通的找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而不再像以前那样公式如果忘记了那么什么都不会了。学生在进行有关的操作练习时就不怕忘记什么公式或者是定理了,只要自己慢慢动手操作就能够自己总结出相对应的法则或者是公式。
第五,练习要兴趣化。
兴趣是一种对智力活动有重要影响的非智力因素。数学学习兴趣是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途径,是实现有效数学学习活动的前提,是教育的人文精神的体现。兴趣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是对所从事活动具有创造性态度的重要条件,兴趣具有追求探索的倾向,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自觉动力。学生一旦有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就会积极地去实践,这对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学习要循序渐进,层次性练习要顺应学生的认识规律: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单一到复杂、由一般到特殊、由模仿到灵活运用、由公式型到应用型,再到综合型。要有层次,有梯度,使学生从感性认识—熟练掌握—创造性运用,循序渐进,逐步加深。
通过多年的研究和具体实施,在数学计算教学中,学生在练习习惯和思维训练方面都得到了应有的提高。我在研究中也明确了课堂练习多元化实施方向的必要性和引导学生正确参与课堂练习的重要性。精心为学生设计了适合学生的多元化练习,提出了学生练习、思维训练、情感体验方面的各种建议,起到了较好的引领作用。同时,我通过上示范课、讨论和设计课堂练习,并积极参与对课堂练习和学生的研究,每一次的成功经历都是基于我平时扎实的探究。在探究过程中也曾遇到过很多问题,如练习与反馈的问题,学生作业量的问题等,但通过我的努力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在以后的探究中,我更要注意探究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合理安排每一次活动,让活动更有意义和价值,并积极总结和反复探究阶段的各种问题,以便我更好地开展探究。
第一,在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学生“一看就懂,一说就会,一做就错”,有时教师精心设计了扎实到位的练习,而学生的练习效果却往往不能够实现预设练习的效果,因而造成重复低效的局面。这种问题的所在究竟出在哪里呢?笔者认为,仅从“教”的角度来设计好的练习内容是远远不够的,作为教师的我们还应从“学”的角度来安排好训练的方式,只有合适的练习方式才能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结果产生事半功倍的影响。
第二,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相关知识的主要来源,对课堂练习设计的研究是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使学生通过不同的练习促进新知识的消化吸收。我们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中挖掘开放性的材料,精心地设计课堂练习,使课堂练习丰富起来,活起来,开放起来,生活起来,生动有趣起来,教师要结合教学活动设计贴近生活,富于思考,灵活多样化的练习。
第三,课堂教学练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练习要有生活化、趣味化
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玩。在设计练习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儿童的心理特点,从新颖的练习形式、新颖的题型、新颖的要求出发,避免陈旧的、呆板的、单调的、重复的训练模式,保持练习的形式多样,生动有趣。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设计改错题;让学生当医生,设计判断题;让学生当法官,设计操作实验题,调动学生各个感官参与本次练习。也可以根据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运用猜谜语、讲故事、摘取智慧星、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各类小竞赛等。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做练习的兴趣,又能取得满意的学习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练习,又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巧妙丰富、新颖别致的课堂练习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最有效性的一个重要环节。恰当的练习,犹如课堂教学中的催化剂和兴奋剂,它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的重要路径。教师根据学生喜新、好奇、好强、好胜等特点,设计生动活泼、灵活多变的练习,在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的同时,对练习的层次、方式进行科学安排,既能让学生获得丰收的喜悦,又能有效地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种有益无害的活动,是值得开展的。
2.练习要有多样化
例如,在计算训练上我们反对过度的练习,可是熟能生巧,计算能力的培养又离不开适度的练习,任何知识都需要在运用的过程中才能逐渐被接受和内化。我们可以在练习形式多样性和趣味性方面下功夫,提高练习的操作性,做到教、学、做合一;在练习多样性上下功夫,增加练习的游戏性、挑战性和趣味性,寓学于乐。让多种形式的练习吸引学生的主动参与,变从前的“要我练”为现在的“我喜欢练”,把练习过程变成小竞赛,挑战同学,挑战自己;把练习变成技巧的探索,我发现,我总结,我成功;把练习变成是游戏,我游戏,我快乐,我喜欢。这样通过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来巩固学生的计算技能,学生的计算技能就在练习中不知不觉中提高了。
第四,练习的多样性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设计。
1.准备性练习
为了缩短新旧知识之间的距离,促进新学知识的迁移,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应根据新学知识所必要的基础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新课前的准备性练习。例如,在学习“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时,为了排除学生根据个位上的特征来判断一个数能不能被2、5整除的干扰,在学习前设计如下练习。下列哪些数能被3整除,哪些数不能被3整除?13、36、16、93、42、29、24、39使学生看到,个位上是3、6、9的数不一定能被3整除,个位上不是3、6、9的数也不一定不能被3整除,从而为学生建立新的认知结构做好准备。
由于学习前已经有了良好准备,把学生引入了最佳的认知状态,所以再稍加点拨、诱发,学生所学的知识便会水到渠成了。
2.探究要深入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在学习知识的时候往往是直观的形象思维比较发达,而抽象的逻辑思维相对来说就比较滞后。因此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往往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而且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加强才行。在进行新课学习的时候,教师应分层次的、有针对性的、逐步的进行引导、充分留给学生思考、动脑的时间,让学生在自己原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自我探究和自我解决问题的学习,如果此时教师在进行适时的引导和提醒,不要让学生偏离了学习的轨道,学生就会在深入探究的过程中慢慢地把本节课的重难点突破了。从而达到了我们的教学目的。
3.练习要得法
在设计练习时要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
一是基本練习:基本练习要有明确的目的及极强的针对性。它既是对新的知识进行巩固,同时也是检验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某一项学习内容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这里讲的主要是针对计算方面的练习。例如低年级的加、减、乘、除的运算以及中高年级的分数、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这些有关算理方面的练习可采用基本练习进行,在进行练习时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比如辨别对错、争当学习小榜样等,在练习时,教师要找到学生的不足以便及时有效地进行指正。
二是针对练习:主要是指针对性强的单项训练。教学时应紧紧围绕如何突破难点下功夫。例如:在讲解人民币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时,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对于人民币的认识比较的抽象,孩子对于有实物的教学很容易理解,所以在进行完教学后要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运用专项的练习使让学生充分的理解重点,分散难点,有利于练习的有效性。在专项练习中第一道题学生可能没有很好的理解,但是在接下来的练习中学生根据上面的经验和总结能够很顺利的就突破了重难点,有效地解决了这一学习目标。 三是口述性训练:通过用语言来表达说清算理,可以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例如在教学一般应用题时,用综合法或分析法讲解过后,可让学生说说每一步所表达的意思,试着让学生独立分析,如何从问题推算到条件,对数量间关系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四是操作练习:通过画、剪、拼等实际操作手段,寓教育于实践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发展了他们的形象思维。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时,首先让学生进行画、剪、拼的親身实践,然后在进行教学。由于学生在自己动手探索的过程中,通过亲身实践有了很深的印象,为后面的面积公式的推出做了很好的实践基础,所以在教学时就会事半功倍了。另外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动手实践、动手探索能够比较牢固的掌握这个知识点,即使在以后出现了短时的遗忘,那么学生也能够根据自己的操作慢慢理顺过程,重新推出面积公式。这样学生就不是单单的死记硬背了,而是能够灵活变通的找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而不再像以前那样公式如果忘记了那么什么都不会了。学生在进行有关的操作练习时就不怕忘记什么公式或者是定理了,只要自己慢慢动手操作就能够自己总结出相对应的法则或者是公式。
第五,练习要兴趣化。
兴趣是一种对智力活动有重要影响的非智力因素。数学学习兴趣是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途径,是实现有效数学学习活动的前提,是教育的人文精神的体现。兴趣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是对所从事活动具有创造性态度的重要条件,兴趣具有追求探索的倾向,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自觉动力。学生一旦有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就会积极地去实践,这对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学习要循序渐进,层次性练习要顺应学生的认识规律: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单一到复杂、由一般到特殊、由模仿到灵活运用、由公式型到应用型,再到综合型。要有层次,有梯度,使学生从感性认识—熟练掌握—创造性运用,循序渐进,逐步加深。
通过多年的研究和具体实施,在数学计算教学中,学生在练习习惯和思维训练方面都得到了应有的提高。我在研究中也明确了课堂练习多元化实施方向的必要性和引导学生正确参与课堂练习的重要性。精心为学生设计了适合学生的多元化练习,提出了学生练习、思维训练、情感体验方面的各种建议,起到了较好的引领作用。同时,我通过上示范课、讨论和设计课堂练习,并积极参与对课堂练习和学生的研究,每一次的成功经历都是基于我平时扎实的探究。在探究过程中也曾遇到过很多问题,如练习与反馈的问题,学生作业量的问题等,但通过我的努力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在以后的探究中,我更要注意探究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合理安排每一次活动,让活动更有意义和价值,并积极总结和反复探究阶段的各种问题,以便我更好地开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