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交相生辉

来源 :民主与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er0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毋庸置言,当前社会文化中存在着与经济发展很不协调、甚至诸多丑恶的现象,这包括封建迷信盛行,伪科学泛滥,弄虚作假现象泛滥成灾,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违背民主与科学的决策程序,大兴土木,大搞形象工程。许多人为追逐名利,丧失最起码的道德准则。甚至一向被人们称为一方净土的科教领域也出现了学术腐败、剽窃抄袭现象等等,至于惟命是从、人云亦云、墨守成规、学霸作风、枪打出头鸟、不实事求是等种种现象,已严重影响科技事业的健康发展,束缚科技工作的原始创新。之所以会出现上述问题,究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当前社会文化中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缺失。
   我仔细研究和分析了数百位我熟悉和不熟悉的科学家的奋斗历程,我发现,科学大师之所以成为科学殿堂的佼佼者,起决定因素的还是他们所具备的内在素质,其中包括科学的、文化的、人文的、艺术的修养,以及思想的、道德的、心理的、意志的锤炼。科学家所具备的超乎寻常人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促使他们献身科学并最终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动力。
   那么,什么是科学精神呢?我认为科学精神的核心是求真、务实、理性、批判、开拓、创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科学的执著追求精神。对科学的迷恋和追求,使科学家们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没有任何艰难险阻,困难挫折,能够阻挡他们勇往直前。许多科学家的成功都验证了这一点。
   二是探索实践精神。科学探索是一种极其艰苦的劳动。科学家们在实践和创造的过程中所积累形成的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是人类科学文化宝库中最光彩夺目的珍贵财富。科学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生活,全方位地提高着人的素质和创造力,而且激励和孕育着科学家的创造性思维,不断做出突破性、创新性的贡献。
   科学家在科学实践中积累形成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不仅可以激励我们学习掌握和应用科学,攀登科学高峰,而且,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精神。许多科学大师在崇尚科学、追求真理方面,都表现出无所畏惧的英雄主义气概。所谓求真,就是对自然规律的执著追求。科学家为了探索自然的奥秘、科学的本质,面对任何艰难险阻,始终都坚持崇尚理性、相信真理,并为追求真理、坚持真理而献身。在古今中外科学史上,为追求科学真理而献身的大科学家不胜枚举。
   四是锲而不舍、开拓创新,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凡是有成就的科学家在科研实践中都表现出超人的坚韧不拔的创新能力。正是这种不同寻常的创新精神,使他们在任何困难条件下,都能做到柳暗花明,出奇制胜。
   我以为,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当前遇到的最大问题是缺乏原始创新的成果。要完成跨越式发展的目标,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环境,培育杰出的创新人才是一个关键问题。
   那么,什么是人文精神呢?我认为人文精神其核心内容就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包括人生的意义,人生的追求,理想、信念、道德、价值,等等。我们的许多科学大师恰恰是把这种人文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表现得完美无瑕。他们以人性、理性、理智的思维,以感性、激情、超越的勇气,以对真善美的虔诚信仰,以责任、理想、信念的抱负,去献身科学真理,献身人类的福祉。正是这种人文精神的力量,使他们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在做人、做事、做学问方面,都成为世人学习的楷模。他们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为一体,用自己的科学实践,为社会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所具备的爱国奉献、艰苦奋斗精神,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精神,团结协作、甘为人梯精神,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精神,都是人类社会精神文明的瑰宝。
   由此我认为,当今社会最为缺乏的就是中国科学家的这种高尚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我们不仅要提倡将科学精神注入文化,而且更应该大力倡导将高尚的人文精神注入文化,让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交相生辉,成为中华民族新时代的核心价值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不仅一定能够实现,而且一定可以早日实现!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
  
其他文献
艺术作品是作者精神状况的物化形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是作者对美的追求,是从生活的感受出发,真诚地对待艺术的结果.优秀的艺术作品征服着人们的心灵,陶冶着人们的情趣.人们
关于“把科学精神注入我们的文化”这个话题,我的看法是要分时间分阶段来考察我们的文化。我国是五千年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那时候世界文明四分天下的话,中国有其一。到了
某日,我应朋友邀请,和几个知识分子聚餐,其间一人大发言论,我觉得很不恰当,当场进行了反驳。当时确实有些激动,但我还是一再重申了“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真理越辩越明,越经实践检验越可靠”,回来后,我还是想写一篇文章,来剖析与说明。这是他的一些观点:  其一是经济学家及其他一些有学识的“家”都是放屁,没有什么借鉴意义。  其二是社会应该让腐败官员治理,在自己腐败的同时,也带给了别人好处。  其三
俗话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还应该说,人之将去,其言也真;人之将逝,其言也勇。已经膝盖上被毛毯的钱学森老人,就曾经当面向总理提问:当今中国为什么老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钱学森实在是不给中国学官们面子。中国的学官们,也实在是觉得没面子。所以,由“我们先前……阔的多啦”外延而来的“我们其它……出的多啦”,便成了中国一些学官们的抵挡钱学森之箭的盾牌。例如,A学庆典,B 学招生,C 学展示……“A、B、
从共产党的本质来认识共产党自身的建设,那么,党的建设的两个基本问题就是:什么是工人阶级政党,怎样建设一个工人阶级政党?"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回答了以上问题,从而解决了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