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困扰着老师及学生。本文从高中语文教学的问题出发,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及对策。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教学 建议及对策
新课程标准下对语文教学提出了较高要求,必须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才能跟上新课标的要求,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1 高中语文教学现状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建设高中语文课程,应继续坚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基本理念,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按“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继续关注学生的语言积累以及语感和思维的发展,帮助学生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的实践中,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增强语文应用能力,培养审美能力、探究能力。由此可见,做好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是有效地实施高中语文新课程的必然要求,对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教师未能落实教学改革。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但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一些教师还停留在原地,继续进行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课堂上主要是灌输知识,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还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基础知识的讲授,不在意学生能力的发展,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应付考试。另外,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就是使用新教材去教新课程。使用新教材时还套用旧的教学目标,对新教材的研读不够深入,没有建立以新教材来推动新课程实施的目标。
2.2 教学中多媒体使用不当。多媒体辅助教学是现代科技应用于教学的一种体现,对传统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冲击,给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有的学校则大力提倡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依赖于多媒体开展教学,几乎在每节课上都使用多媒体,没有多媒体辅助教学,就无法进行教学活动。另外,高中语文中有的课文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则能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提高教学效果,但是在更多的时候多媒体教学以大众化通俗的课件来取代学生个性化的、独特的文本阅读,为语文教学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比如,诗歌与文言文教学,一个注重朗读,一个注重理解,可以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补充一些背景资料,但是如果过多地使用多媒体,会使学生淡化对文本的理解,降低教学效果,这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不符。
2.3 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不好。现阶段,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还存在着许多弊端。不少学生升入高中后,总觉得高中语文知识面宽,综合性强,容量大,难度大,与初中阶段相比有较大的跨度。一些初中语文成绩很好的学生,进入高中后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不适应。其原因在于目前初高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评价体系并没有呈现出明显的层次性和有序性,而是存在着许多“断层”,这就恰恰给高中的语文教学和学生的语文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4 语文选修课程方面存在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学校还不具备选修课程开发的条件。一些学校开设的选修课程是根据教育部门规定科目开设的,是根据高考大纲来确定的。这就形成了一种认识上的误区,教师为了应付高考,只能把选修课当成必修课来上。
3 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应采取的对策
3.1 提高教师素质。新课程标准下,对高中语文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较深,一些教师思想僵化,不能理解新课程理念的内涵,这就需要对教师进行培训。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更新教师的专业知识,转变教学观念,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让教师深入领悟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掌握新课程理念的内涵,这样才能紧跟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3.2 有效的教学目标设定。教学目标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预期,是对学习者应达到行为状态详细而具体的描述。它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细化,对教学过程具有指导和定向作用,并为教学评价提供标准和依据。语文教学目标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定位上趋于全面性:既重视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也重视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的培养;既发展学生强健的体魄,又培养其高尚完善的人格;既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又努力发展其个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随意性、盲目性、模糊性,提高语文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有效性。
3.3 处理好活跃的课堂气氛。新课程标准下,要求创设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应用语文知识和自主探究的能力。新课程理念要求建立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关系,探索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进行情感教育,以情动人,以美感人,教师教学的态度和蔼可亲、富有幽默,才能更好的被学生接受理解,学生有了安全感和信任感,才会敢于和勇于发表见解,自由的想象和创造,从而愉快地、热情地吸收知识,发展能力。
3.4 做好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高中语文教师要认真研究初高中课程标准、教材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找准衔接点,加强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联系,注重语文能力的培养,采用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的语文学习。高中教师要熟悉初中教材,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及时“温故”。“温故”能缩短初高中过渡的不适应期;高中语文教师要认真研究初高中的语文课标和教材,明确两个学段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初中语文主要是加强学生的识记能力和一定程度的理解能力的培养,而高中语文是在此基础上主要培养学生应用、审美和探究的能力。另外,要合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认识到多媒体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不能为了显示气氛而使用多媒体,不能忽略传统教学手段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解读文本、借助文本,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3.5 建立师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之间的互动是在平等的关系下,进行沟通交流,产生思想与情感的碰撞,产生共鸣。师生之间的互动可以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主动进取的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注重社会实践活动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实现学生真正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另外,教师还要注重情感投入,加强师生情感沟通,善于通过情感交流与互动,完成预定的教学计划,达到教学目标。
3.6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就要鼓励、激发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教师必须充分挖掘一切有利因素,在语文基础知识训练、阅读和写作等方面均可精心设疑,让学生去思考分析,诱发学生提出创新性的新见解、新命题,设法引导学生沿着不同思路思考,突破常规去探根究底,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获得新知识。还要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既使学生的思维和情操获得审美的愉悦,又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充分的展示,有利于丰富完善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兴趣;有利于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审视问题,提出新的观点,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并逐步形成一种良好的思维品质。
4 结语
总之,高中语文教师要跟上新课标的发展要求,更新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抓住教学目标和方向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菊香.高初中语文知识的教学如何分工和协调[J].中学语文,2008(3)
2 陈白茹.新课程背景下语文初高中教学衔接研究[J].语文建设,2007(7、8)
3 彭春霞.推进高中语文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J].云梦学刊,2008(7)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教学 建议及对策
新课程标准下对语文教学提出了较高要求,必须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才能跟上新课标的要求,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1 高中语文教学现状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建设高中语文课程,应继续坚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基本理念,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按“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继续关注学生的语言积累以及语感和思维的发展,帮助学生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的实践中,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增强语文应用能力,培养审美能力、探究能力。由此可见,做好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是有效地实施高中语文新课程的必然要求,对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教师未能落实教学改革。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但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一些教师还停留在原地,继续进行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课堂上主要是灌输知识,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还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基础知识的讲授,不在意学生能力的发展,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应付考试。另外,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就是使用新教材去教新课程。使用新教材时还套用旧的教学目标,对新教材的研读不够深入,没有建立以新教材来推动新课程实施的目标。
2.2 教学中多媒体使用不当。多媒体辅助教学是现代科技应用于教学的一种体现,对传统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冲击,给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有的学校则大力提倡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依赖于多媒体开展教学,几乎在每节课上都使用多媒体,没有多媒体辅助教学,就无法进行教学活动。另外,高中语文中有的课文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则能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提高教学效果,但是在更多的时候多媒体教学以大众化通俗的课件来取代学生个性化的、独特的文本阅读,为语文教学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比如,诗歌与文言文教学,一个注重朗读,一个注重理解,可以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补充一些背景资料,但是如果过多地使用多媒体,会使学生淡化对文本的理解,降低教学效果,这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不符。
2.3 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不好。现阶段,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还存在着许多弊端。不少学生升入高中后,总觉得高中语文知识面宽,综合性强,容量大,难度大,与初中阶段相比有较大的跨度。一些初中语文成绩很好的学生,进入高中后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不适应。其原因在于目前初高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评价体系并没有呈现出明显的层次性和有序性,而是存在着许多“断层”,这就恰恰给高中的语文教学和学生的语文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4 语文选修课程方面存在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学校还不具备选修课程开发的条件。一些学校开设的选修课程是根据教育部门规定科目开设的,是根据高考大纲来确定的。这就形成了一种认识上的误区,教师为了应付高考,只能把选修课当成必修课来上。
3 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应采取的对策
3.1 提高教师素质。新课程标准下,对高中语文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较深,一些教师思想僵化,不能理解新课程理念的内涵,这就需要对教师进行培训。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更新教师的专业知识,转变教学观念,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让教师深入领悟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掌握新课程理念的内涵,这样才能紧跟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3.2 有效的教学目标设定。教学目标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预期,是对学习者应达到行为状态详细而具体的描述。它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细化,对教学过程具有指导和定向作用,并为教学评价提供标准和依据。语文教学目标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定位上趋于全面性:既重视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也重视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的培养;既发展学生强健的体魄,又培养其高尚完善的人格;既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又努力发展其个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随意性、盲目性、模糊性,提高语文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有效性。
3.3 处理好活跃的课堂气氛。新课程标准下,要求创设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应用语文知识和自主探究的能力。新课程理念要求建立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关系,探索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进行情感教育,以情动人,以美感人,教师教学的态度和蔼可亲、富有幽默,才能更好的被学生接受理解,学生有了安全感和信任感,才会敢于和勇于发表见解,自由的想象和创造,从而愉快地、热情地吸收知识,发展能力。
3.4 做好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高中语文教师要认真研究初高中课程标准、教材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找准衔接点,加强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联系,注重语文能力的培养,采用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的语文学习。高中教师要熟悉初中教材,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及时“温故”。“温故”能缩短初高中过渡的不适应期;高中语文教师要认真研究初高中的语文课标和教材,明确两个学段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初中语文主要是加强学生的识记能力和一定程度的理解能力的培养,而高中语文是在此基础上主要培养学生应用、审美和探究的能力。另外,要合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认识到多媒体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不能为了显示气氛而使用多媒体,不能忽略传统教学手段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解读文本、借助文本,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3.5 建立师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之间的互动是在平等的关系下,进行沟通交流,产生思想与情感的碰撞,产生共鸣。师生之间的互动可以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主动进取的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注重社会实践活动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实现学生真正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另外,教师还要注重情感投入,加强师生情感沟通,善于通过情感交流与互动,完成预定的教学计划,达到教学目标。
3.6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就要鼓励、激发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教师必须充分挖掘一切有利因素,在语文基础知识训练、阅读和写作等方面均可精心设疑,让学生去思考分析,诱发学生提出创新性的新见解、新命题,设法引导学生沿着不同思路思考,突破常规去探根究底,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获得新知识。还要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既使学生的思维和情操获得审美的愉悦,又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充分的展示,有利于丰富完善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兴趣;有利于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审视问题,提出新的观点,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并逐步形成一种良好的思维品质。
4 结语
总之,高中语文教师要跟上新课标的发展要求,更新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抓住教学目标和方向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菊香.高初中语文知识的教学如何分工和协调[J].中学语文,2008(3)
2 陈白茹.新课程背景下语文初高中教学衔接研究[J].语文建设,2007(7、8)
3 彭春霞.推进高中语文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J].云梦学刊,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