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年前的可怕大瘟疫

来源 :大科技·科学之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ya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4世纪,鼠疫席卷了欧洲。但最近的DNA分析表明,鼠疫在5000多年前就曾在那流行,并造成人类大量死亡。
  一间静悄悄的实验室里躺着一百多具古老人类遗骸。考古学家来到此处,采集了它们的DNA并进行分析。可是当看到分析结果的那一刻,考古学家们都惊呆了,结果显示5000年前的欧洲人就曾被鼠疫折磨过!更令人惊讶的是,这次的鼠疫和14世纪席卷欧洲的鼠疫不太一样!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一个疯狂的想法
  5000~6000年前,中国还没有正式的朝代,也许只有一些零零散散的部落。此时的欧洲也没有国家,只有一些散居村落,坐落在有充足水源和肥沃土壤的地方。人们开垦土地,栽培谷物,饲养牲畜,过着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
  但是在这期间,欧洲本地农民像是突然集体失踪了一样,人口数量急剧下滑,而且涉及的范围非常广。考古学家一直搞不懂这是为什么。一个可能的解释是,农民们死于一种致命的传染病,因为已经没有任何其他更合理的原因了。可是幕后元凶到底是哪一种致命的流行病呢?考古学家百思之后,产生了一个念头:有没有可能是鼠疫呢?
  恐怖的黑色斑点
  在深入分析之前,我们先得了解一下鼠疫的历史。
  鼠疫,是因感染鼠疫杆菌而引发的疾病。人类被鼠疫杆菌感染后,会产生严重发热、淋巴结炎、肺炎、咳嗽和腹泻等症状,几天内鼠疫杆菌就能将感染者杀死。当然,今天我们已经可以用抗生素来直接杀死鼠疫细菌。但如果患者不进行治疗,那么紧接着他的淋巴和肺部会被感染,发展成肺鼠疫,或淋巴腺鼠疫。
  肺鼠疫是最活跃、最致命的鼠疫变异。在人病死之前,会经常咳出泡沫状液体,甚至咳血。通过咳嗽和呼吸,鼠疫细菌就能在人和人之间传播。
  相比于肺鼠疫,淋巴腺鼠疫的致命性稍微弱些,但仍极具传染性。淋巴腺鼠疫会使患者皮肤下面的组织坏死,皮下出血,然后血液会凝固住,形成恐怖的黑色斑点(鼠疫被称作黑死病的由来)。
  人类第一次有记录的由它引发的瘟疫发生在公元541年的地中海。大规模的疫情对当时的拜占庭帝国造成了巨大损失,史书上将此次鼠疫称为查士丁尼大瘟疫。之后的第二次大瘟疫,也就是14世纪泛滥欧洲的黑死病。
  据史料记载,第二次大瘟疫的传播有一个特别重要的角色——跳蚤,身体内有鼠疫杆菌的跳蚤叮咬人类,导致人类被感染。而在14世纪的欧洲,街道上几乎满是跳蚤,鼠疫传播速度非常快。那时,为治疗鼠疫,人们用尽一切稀奇古怪的治疗方法,比如有的人吃下了粪便和草木灰;有的人将活蟾蜍抱到胸前祈祷,期望能治愈疾病,但疗效甚微。很多人相继痛苦死去,在短短5年时间内,鼠疫就无情地夺去了1/3欧洲人的生命。人类快速地死亡还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劳动力缺失,村庄废弃,农田荒芜,紧随着便是欧洲的大饥荒,更多的人死去,阴暗的死亡氛围笼罩这片大陆,挥之不散。如今人们回顾历史时,仍旧对这场杀伤力极强的瘟疫心怀畏惧。
  101个骨骼的测定
  对比之下,5000多年前的人类集体失踪的情况,跟14世纪鼠疫肆虐的场景似乎确实有点相似。有了这个疯狂的想法之后,科学家们开始寻找鼠疫留下的历史痕迹。他们打算分析101个骨骼的DNA(从牙齿中采集),而这些骨骼的主人们都是生活在3000~5000年前欧洲大陆的古人类,或许它们能透露一些答案。
  可是,古人类骨骼的DNA通常保存得很差,由于受到技术的限制,早些年科学家几乎无法从他们的骨骼中提取DNA。直到不久前一种新方法的出现——下一代测序法,可在纳米级别分析DNA序列,速度超级快,能同时对上千到上百万条序列进行测定。它几乎能分析所有DNA样品,无论是从人类、动物体内,还是微生物中提取出来的DNA。
  新方法成为了科学家分析古人类的好帮手。从101个古牙齿中,科学家分离了超过890亿个微小的DNA片段。此外他们还利用计算机软件细细查看这890亿个DNA片段,寻找是否有鼠疫杆菌留下的痕迹。一个月后,科学家有了答案:在101具骨骼中,有7具包含了鼠疫杆菌的DNA。其中,最古老的DNA是来自于一具5000多年前西伯利亚的古人类骨骼。
  一眨眼的工夫,鼠疫第一次出现的时间倒退了近3500年。
  “发育不良”的致命菌
  可是,科学家却发现了这7具古人类骨骼中鼠疫杆菌的差别。如果鼠疫杆菌要靠跳蚤传播,它必须有两个重要基因,一个是 ymt基因,另一个是变异的pla基因。在7具骨骼中,只有一具含有的鼠疫杆菌DNA中同时存在这两种重要基因。那是一具年轻的骨骼,它的主人生活在3000多年前的亚美尼亚。而剩下的6具(包括5000前的骨骼)所含有的鼠疫杆菌DNA并没有这两种重要基因。这说明什么呢?这要从重要基因的功能说起。
  首先是ymt基因,它能将鼠疫杆菌保护起来,不受跳蚤肠道毒素的影响,还能破坏跳蚤的消化系统,导致跳蚤饥肠辘辘变得饥不择食,疯狂暴躁起来,狠狠噬咬人类,与此同时,还会把胃里的东西和鼠疫杆菌一同吐在人类皮肤的伤口上,使人类被感染。而变异的pla基因使得鼠疫杆菌能在人体的不同组织间转移,使鼠疫杆菌从肺部进入血液和淋巴节,破坏淋巴系统,最终引发淋巴腺鼠疫(皮肤下出现黑色斑点)。
  重要基因的缺失,好像在暗示着5000年前的鼠疫杆菌还没有“发育完好”,无法入侵淋巴系统。所以,这种古老鼠疫杆菌不能导致淋巴腺鼠疫,只能导致肺鼠疫。
  致命的DNA交换
  让我们在脑海中还原这样一幅场景:5000多年前生活在欧洲的人类祖先,本来一切都好好的,但是有一天,他们发现自己呼吸变得不顺畅了,紧接着,他们的肺部就像是一个破风箱,一呼一吸之间都嘎嘎作响。他们开始接二连三地发烧、咳嗽,甚至咳出鲜血,他们无力地躺在床上,只能在绝望的咳嗽中等待死亡。这是令人悲伤的画面,但却是发生在历史上的真实事件。
  不过,一些实验表明,发育不良的古老鼠疫杆菌可能没有立即致命的威力。一些科学家认为在5000多年前,许多人在欧洲和亚洲之间迁移走动,或许古老、杀伤力小的鼠疫杆菌并没有立即杀死它的感染者,因此感染者可以带着身上的鼠疫杆菌走了很长距离,将疾病传播开来,导致大范围内很多人同时死亡,人口数量急剧下降。
  后来,大概在3000~3600多年前,鼠疫杆菌可能是从其他细菌那里“吸收”了ymt基因和变异的pla基因,使自己能够在跳蚤体内生存,然后通过跳蚤来感染人类——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黑死病,而后在14世纪的欧洲上演了一场大规模的杀戮。
其他文献
北京师范大学,何思敬讲堂,5月21日下午,《心经》的佛教音乐响起。  一场追思逝去生命的简单仪式正在举行,参加者是艺术与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孙莹洁的亲人、老师、同学和朋友,他们看着孙莹洁照片做成的PPT,缅怀着这位25岁的年轻姑娘。  这位师从著名电视人于丹教授的女生于5月15日上午跳楼自杀,4天前,她的父亲听说她压力太大,情绪不佳,从新疆老家赶来陪伴她度过毕业前最难熬的日子。5月14日,孙莹洁还因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教职工队伍建设是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因素。《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明确要求职业院校要适应发展需求,以提升岗位胜任力为重点,制定并实施学校管
如今,大大小小的卡片,好似鸡毛飞上天,多得数不清。什么服,务卡、便民卡、售后卡、连心卡等数不胜数。小小的卡片,貌不惊人,却隐藏着大创意。不信,就瞧瞧创新家的大手笔吧。  一、卡片式便携充电线  虽然智能机更新换代越来越频繁,可电池制造并未见太大突破,我们出门都得带上充电线或者充电器,以备不时之需。但是充电线有个缺点,那就是不论你怎么摆放、缠绕,总会因为鼓囊囊的体积占据不少空间,较难收纳。这款卡片式
退休在家,闲着无聊,何不找点事情自娱自乐、延年益寿呢。背一个相机,出门逛逛,说不定还能找到一番别样的美丽风景。面对市场上品牌众多、功能各异的数码相机,你是不是有点不知所措呢?本期,我们就为老年朋友们选购数码相机给出一些建议。    根据老年人身体较弱、视力不好、反应慢和健忘的特点,适合老年人使用的数码相机最好要满足以下几点要求:  1.体积小,重量轻  人过中年,体力逐渐下降了,背一个重家伙出门是
原油饱和烃与硫酸钙和元素硫的程序升温模拟实验中,通过分析反应过程中有机气态烃(C1~C5)和无机气体H2,H2S,CO2等组分的产率变化及其演化特征,剖析了模拟实验中的反应机理和反
据权威部门调查统计,物业管理是2004年百姓关注八大焦点之一,过去的一年,业主与物业部门这对“天敌”“斗争”最为激烈。全国震惊的“2003福州海景花园维权事件”因为事件的
新品配件一览电池手柄HLD-6 RMB 2250与OM-DE-M5极搭,同样具有防水防尘功能,带来极度专业的拍摄体验。电子闪光灯FL-600R RMB2 499没有内置闪光灯的OM-DE-M5可以选配专业闪光
“格式塔心理疗法”简称“格式塔疗法”,是由美国精神病学专家弗雷德里克·S·珀尔斯博士创立的。根据珀尔斯的最简明的解释,格式塔疗法是自己对自己疾病的觉察,也就是说,对
什么叫“微循环”?    血液微循环,简称“微循环”,是指“微动脉——毛细血管——微静脉”此范围内的血液循环,它是血液循环重要的组成部分。众所周知,心脏是血液循环的中心和动力,心脏跳动把血液排入大动脉,经中、小动脉入微动脉,再经毛细血管入微静脉,后经小、中、大静脉流返心脏。如此周而复始,循环不息,构成血液大循环,俗称血液循环。而“微循环”,是血液循环中与五脏六腑、各器官组织细胞直接接触“最基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