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洋过海赴云南支教

来源 :孔子学院(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ochuan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
  是一位德国姑娘,
  却漂洋过海来中国云南支教。
  她,
  是法兰克福大学孔子学院学生,
  在话剧团演过《甄嫘传》里的安贵人。
  让我们随着她的娓娓诉说,
  一起了解那段令人动容的汉语故事。
  看完视频,相信大家都已经知道了,我们今天的主角是谁。没错!她就是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孔子学院学生Ribana Zorn,中文名叫“李版纳”。
  甜美乖巧的李版纳,在视频中讲了一段云南傈僳族的语言。而今天的故事也与中国云南的傈僳族和六库镇有关。
  18岁高中毕业后,李版纳到云南六库镇进行英语支教。“12个小时的飞机去上海,35个小时车程去昆明,又坐了一天汽车去六库镇……”她的疲惫却在到达的那一天被村口迎接的热情村民所融化。
  六库位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县,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小镇子。镇子不大,但是李版纳的“中国梦”却在这里生根、发芽、长大、开花。李版纳在怒江州民族中专担任英语老师。在教云南孩子学英语时,她拍摄了许多与学生们的生活画面,留住了他们之间亲密纯真的情感。
  李版纳说,她的工作除了教英文之外,还会帮村民把好心人捐助的衣服分发给生活不富裕的人们。“在六库还有几个穷人家的孩子上不了学,我们在德国找到了愿意帮忙交学费的捐助人,现在那几个孩子都可以上小学了,这个让我很开心。”
  在这里,李版纳还收获了自己的爱情。她在云南結识了同去支教的德国男孩多米,爱情之花也开始在六库生根、发芽。
  视频中,李版纳与男朋友带来了中文版的吉他弹唱《六库镇》,这是在参加世界大学生“汉语桥”德国赛区比赛时现场录制的。
  法兰克福大学孔子学院德方院长王璟翎对李版纳的表现也很认可。她说,李版纳充满爱心,在艰苦的六库支教时,不管生活条件有多么差,她都永远带着微笑,对学习也很用心。“如果没有这种爱心和对中国文化的热爱,是无法学好汉语的。她在话剧团还演了话剧《甄嬛传》,扮演剧中的安贵人。一个德国孩子能演成这样,真的很棒!”
  关于心愿,李版纳说:“我去六库镇之前,中国离我很远;去了六库之后,中国离我很近。对我来说,六库不仅仅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小镇,更是连通我和中国的汉语桥。通过这座桥,我爱上了汉语,爱上了中国;通过这座桥,我现在常常面带微笑。其实我更希望,通过这座桥,让中德两国的“家人”更加友好,生活更加美妙!”
其他文献
如今,“留学”已经不是属于个别人的专利,它是人生很重要的抉择,更是一个家庭的大事。本期,就让我们去听听路人对于“留学”的看法和他们不一样的人生选择。  蔡璟璇,35岁,  山东人,旅游从业者  我是一个职业的国际机票预订员,所以每年从我这里“送走”好多留学生。我和我老公都不是北京户口,山东分数太高,我给女儿落户在了她爸爸老家东北,但按照现在的政策她得回老家上中学。老家其实没人了,我们两口子又不能两
期刊
2017年5月10日上午,纽约州立大学视光学院孔子学院组织召开第二届“向世界介绍中国”研讨会,主题“寻找方大曾”。  方大曾其人  方大曾原名方德曾,是中国新闻界的先驱,自幼爱好摄影。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满怀热情投身到抗日救亡运动中,在1936年爆发的绥远战争中,他作为战地记者到达前线,留下《绥远的军事地理》《绥东前线视察记》《从集宁到陶林》等多篇新闻摄影和文字通讯报道。  1937年,
期刊
芒种  (二十四节气第九个,6月5日至7日交节,预示着农民开始忙碌的田间劳作)  夏至  (二十四节气第十个,6月20日至22日交节,这一天北半球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  中国绘本创作先锋。  自幼学习传统水墨国画。创作涉及成人绘本、童书、小说、戏剧、当代水墨领域。十岁前踏入藝术道路,自学,脱离规范教育的束缚。每夜在自己的小阁楼画室里,阅读来自中国和世界的文学和艺术经典。不同文化和图像的影响,独
期刊
胡春春,1972年生,博士、副教授,现任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副主任。1998—2003年留学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哲学和人文科学学院,获近现代德语文学专业博士学位。2007—2013年任德国汉诺威孔子学院中方院长。  因震撼而结缘  2013年2月,过完在德国的第六个春节,胡春春便回到同济大学开始了他在德国研究所的工作。而上任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与德国朋友合作设立一个形式新颖的公开课。用德语与导师辩论的方式
期刊
摘要:《大学》与《中庸》是儒门心法,《周易》则为儒家的密理。三者之间可以互阐互释、相得益彰。自孟子以后儒门心法失传,汉、宋之儒皆未得之,故不能开后世之教。《周易》所蕴含的“圣人之意”就是教导人们由“德”返“道”即由“后天’返“先天”。《大学》首揭“内圣外王”之道。“止至善”为道之体,“明明德”为道之用。格致诚正是内功,修齐治平则为外行。《中庸》的性情论与《周易》的性情论可以互相印证。《大学》《中庸
期刊
汉语国际推广多语种大连基地于2009年4月在大连外国语大学成立。基地设有理事会、建设工作委员会、孔子学院工作处、专家委员会,配有管理人员和孔子学院专职教师20余人,全部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多数具有海外学习、工作经历。  基地先后承办了孔子学院中方院長、外派汉语教师、志愿者岗前培训,外国本土汉语教师来华教材培训等近30期,培训中外学员共计3300余名,受到广大学员的一致好评。  大连外国语大学先后在
期刊
摘要:马廷锡,学者称心庵,与刊、应鳌、李渭并称黔中王门后学“理学三先生”。心庵为学自始追随阳明心性之学,尤以静坐为其功夫,其历学有三:一曰“师事朗州蒋信,讲学于桃冈精舍数年”;二曰“与清平刊、应鳌等为性命交”;三曰“于渔矾构栖云亭,静坐其中三十余年,有悠然自得之趣”。然渔矾期间,心庵又以三事为其业志:一是教人功夫以静坐澄心而体认天理;二是讲学不辍而有“悠然自得之趣”;三是著《渔矾集》《警愚录》,读
期刊
雪吟,一个有着如诗般中文名字的土耳其姑娘。作为土耳其晔迪特派大学孔子学院的学生,同时也是晔迪特派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在读硕士生,雪吟十分关注有关中国的新闻。她发现这些年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到土耳其做生意的人、旅游的人中中国人的比例越来越多,这也让越来越多的土耳其人了解到了中国,因此开设中文课的学校越来越多,学习中文的人也越来越多。  五年前,她与中文结缘。当时,她在安卡拉大学汉学系开
期刊
提到功夫,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仅仅只是存在于影视剧中。回想童年,自己身披床单,手拿一根木棍,就觉得自己是侠女转世,要去闯江湖行侠仗义,想想也真是好玩。那时不曾想到自己长大后的某一天真的会手拿刀枪棍棒,执教于非洲!  也许是冥冥注定,自己与功夫总有说不清的缘分,这些缘分从填报高考志愿时已经初露端倪,只是自己从未察觉。刚步入大学就与功夫结下了不解之缘,那时年少的自己,有些许惊喜也有些许惊吓,不过随着时
期刊
春节是中国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今年我收到的第一个微信春节祝福来自娜塔莎奶奶(Natalia Holubtsova),这位乌克兰奶奶是我们基辅国立语言大学孔子学院的学员,自从学习中文,她就爱上了中国文化。今年在她家度过的中国春节让我记忆犹新。  娜塔莎奶奶不仅在家里各处摆放了中国台历、熊猫和小狗玩偶等具有中国元素的饰品,还贴上了自己亲手书写的“福”字,浓浓的中国年昧装点着这个温馨的乌克兰人家。娜塔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