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国内外新杀虫剂控制水稻二化螟药效试验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ong3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不同国内外新杀虫剂控制水稻二化螟药试验结果表明,20%氟虫双酰胺水分散粒剂、10%氟虫双酰胺·阿维悬浮剂、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等4种酰胺类杀虫剂,对水稻二化螟具有持效性长、控害效果好的特点,保苗效果达87.9%~91.4%;24%氰氟虫腙悬浮剂速效性一般,持效性较长,保苗效果80.2%;这5种药剂均可作为水稻二化螟防治药剂应用于生产。10.5%甲维盐·氟铃脲水分散粒剂在试验的剂量下,控害保苗效果较差。
  关键词新杀虫剂;水稻二化螟;防效;保苗效果
  中图分类号 S435.112 .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1-0163-01
  
  随着单、双季稻混栽程度的提高,二化螟的发生程度逐渐上升;三唑磷、杀虫单(双)、氟虫腈及其混配制剂等常用治螟药剂的长期延用,使二化螟的抗药性不断增强,防治效果明显下降,局部地区被害程度加重[1-4]。如何提高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降低危害损失率,是植保技术推广工作必须引起重视和加强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为完善水稻二化螟控害治理技术,笔者开展了6种新杀虫剂品种防治水稻二化螟效果试验。现将试验情况与防治结果整理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药剂
  20%氟虫双酰胺水分散粒剂(商标:垄歌;日本农药株式会社生产);10%氟虫双酰胺·阿维悬浮剂(商标:稻腾;德国拜耳公司生产);20%氯蟲苯甲酰胺悬浮剂(商标:康宽;美国杜邦公司生产);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商标:福戈;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生产);24%氰氟虫腙悬浮剂(商标:艾法迪;巴斯夫欧洲公司生产);10.5%甲维盐·氟铃脲水分散粒剂(南京瑞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1.2试验设计
  试验设7个处理,分别为:20%氟虫双酰胺水分散粒剂2.25kg/hm2(A);10%氟虫双酰胺·阿维悬浮剂9 000mL/hm2(B);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 250mL/hm2(C);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8kg/hm2(D);24%氰氟虫腙悬浮剂6 750mL/hm2(E);10.5%甲维盐·氟铃脲水分散粒剂2.25kg/hm2(F);以不施药作空白对照(CK)。每处理面积478m2,处理间随机排列,不设重复,除药剂处理因素外,其他生产管理措施相同。
  
  1.3试验方法
  试验选择在早稻第1代二化螟发生期进行,试验田水稻种植品种为金早47,类型为直播早籼稻,4月10日播种。在第1代二化螟1、2龄幼虫始盛期(5月22日),采用卫士牌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各药剂处理均按450kg/hm2药液量喷施。施药时田间水层4~5cm,药后保水5d。试验地点为绍兴县平水镇会稽村种粮承包大户承包田,试验田土壤属青紫泥类型,pH值5.6,有机质4.97%。播种后5d用40%丙·苄(直播青)可湿性粉剂900g/hm2进行化学除草。施药前2d有时有小雨,施药当天为晴天,施药后1d下雨17.1mm、第2天晴天,第3、第4天下雨12mm和14.3mm,第5~10天均为晴天。在施药后16d(第1代二化螟危害稳定期)考查防治效果,每个处理调查10点,每点调查0.25m2,拔取样点二化螟被害株,剥查残留虫量,分拣枯心苗数,计算枯心率和保苗效果。
  
  2结果与分析
  
  2.1残留虫量考查结果
  根据药后16d对各药剂处理的考查结果看,处理A、处理B、处理C、处理D、处理E、处理F与CK相比,残留虫量分别下降91.7%、75.0%、91.7%、91.7%、75.0%、41.7%。从各处理的杀虫效果看,以处理A、处理C、处理D 3个处理区比较领先,略优于处理E和处理B,处理F杀虫效果不理想(见表1)。
  
  2.2保苗效果
  根据药后16d对枯心率考查结果看,处理A、处理C、处理D、处理B、处理E枯心率在0.10%~0.23%,处理间基本接近;从保苗效果看,处理A、处理C、处理D、处理B在87.9%~91.4%,处理E为80.2%;处理F枯心率达0.58%,保苗效果只有50.0%(见表1)。
  从药后25d(6月16日)目测情况看,处理A、处理C、处理D、处理B均有少量枯心苗出现,但处理E基本没有新枯心苗出现,处理F枯心苗也有所增加。
  总之,20%氟虫双酰胺、10%氟虫双酰胺·阿维、20%氯虫苯甲酰胺、40%氯虫·噻虫嗪、24%氰氟虫腙这5种药剂,在2009年第1代二化螟总量不多、但发生期很长的情况下,掌握在二化螟1、2龄幼虫始盛期用药,表现出较好的持效性,从而提高保苗效果。但10.5%甲维盐·氟铃脲杀虫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较差,导致残留虫量较多,枯心率偏高,保苗效果不理想。
  
  3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20%氟虫双酰胺水分散粒剂、10%氟虫双酰胺·阿维悬浮剂、20%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这4种药剂,防治二化螟具有速效性和持效性兼具、保苗效果好的特点,24%氰氟虫腙悬浮剂虽然速效性一般,但持效期较长,保苗效果也较好[5,6]。因此,这5种新杀虫剂均可作为当前防治水稻二化螟适用农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在应用技术上,以上5种药剂防治水稻二化螟以掌握适期偏早用药,即1、2龄幼虫始盛期用药;本试验的药量可以作为推荐剂量,指导农户应用。但在二化螟后峰发生较长的代次中,应注意做好后峰幼虫的防治。10.5%甲维盐·氟铃脲水分散粒剂防治二化螟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较差,杀虫效果和保苗效果不理想,用药量2.25kg/hm2明显不足,不宜推荐用于防治二化螟,在增加用药量的情况下能否提高防治效果,有待今后探索。
  
  4参考文献
  
  [1] 浙江省植物保护学会,浙江省植物病理学会,浙江省昆虫学会.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2] 李永平,王强,龚玉琴.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替代品种及其使用技术[J].中国植保导刊,2009,29(7):45-46.
  [3] 刘赵康,陈方景,刘丽卿,等.氟虫腈悬浮剂防治水稻二化螟试验[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1(S2):115-116.
  [4] 樊永兴,顾慧萍.80%氟虫腈WG防治水稻二化螟田间药效试验简报[J].上海农业科技,2009(5):144-145.
  [5] 任璐,李永平,梁桂梅.氯虫苯甲酰胺和茚虫威应用技术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6] 黄水金,秦文婧,刘辉.20%氯虫苯甲酰胺SC防治水稻二化螟的应用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09(5):87-89.
其他文献
摘要 整个介绍了豫粱六号的品种特性,从种子处理、整地、播种、田问管理、收获等方面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 整个豫巢六号;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4.0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5739(2009)17-0032-01    豫粱六号原名商杂85-1,是商丘市农林科学研究所以TX623A为母本、自育恢复系商恢1号为父本培育的高粱杂交
摘要为了更好地指导泰兴市西瓜大面积生产,提高种植效益,笔者对西瓜生产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等进行了专题调查,并提出了泰兴市发展西瓜产业的对策。  关键词西瓜;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对策;江苏泰兴;2008年  中图分类号S6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1-0107-01    2008年泰兴市新街、刘陈、蒋华、张桥等地种植西瓜面积近40hm2,均为设施栽培。其中
摘要通过“3414”肥效试验,对威宁县高海拔地区马铃薯最佳施肥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配方区植株长势强于空白区,多氮处理叶色浓于少氮和空白区;施纯N 270kg/hm2、P2O5 270kg/hm2、K2O 420kg/hm2产量最高,为48.85t/hm2。  关键词马铃薯;“3414”肥效试验;半凉山类型区;贵州威宁  中图分类号 S532.0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
摘要介绍了梨网蝽的生物学特征、发生特点、发生原因,并从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方面总结了其防治技术,以期为梨网蝽防治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梨网蝽;生物学特征;发生特点;发生原因;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436.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7-0201-01    梨网蝽又名梨花网蝽,俗称花编虫。2000年前,该虫在全椒县梨树上仅零星发生,为梨树上的次要害虫,
摘要通过对镇稻10号旱直播超高产技术的研究,阐述了镇稻10号旱直播超高产栽培的主要技术措施,以期指导大田生产。  关键词镇稻10号;旱直播;超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0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2-0155-01    镇稻10号为江苏省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选育的水稻新品种,具有品质好、丰产稳产、抗病力强、熟期适中、容易栽培的特点,适宜于多种栽培方式。2
摘要介绍了景宁县森林防火工作的现状,分析了森林火灾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防治对策,以期为森林防火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森林防火工作;现状;发生原因;对策;浙江景宁  中图分类号S7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7-0246-03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如何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对景宁县建设“绿色畲乡、生态景宁”具有重要的意义。就目前而言,在景宁县森林保护方面,最重要
摘要阔叶林在森林的生态、经济、社会功能远超过针叶林,然而目前浙西南阔叶林面积很小,针阔结构比例失调,带来诸多弊病,亟待扭转这一局面。阐述了培育阔叶林的重要性,分析了浙西南阔叶林经营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浙西南阔叶林经营保护对策。  关键词阔叶林;培育保护;存在问题;对策;浙西南地区  中图分类号F30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9-0241-02    阔叶林
摘要阐述了新两优6380的特征特性,并从播种、栽培、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新两优6380的栽培技术,以期促进该品种的推广种植。  关键词新两优6380;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04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4-0173-01    新两优6380是南京农业大学育成的两系超级稻杂交水稻新组合,2007年通过江苏省审定,2008年通过国家
摘要 阐述了鄂西瓜8号水旱轮作提早栽培的优点,并介绍了其栽培技术、包括催芽播种、保温育苗、开沟整田、拱棚移栽、精细田管、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等内容,以期为采取该种植模式的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 鄂西瓜8号;水旱轮作;优点;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3-0118-02    石首市东升镇常年种植西瓜1 000hm2以上,于2001
摘要介绍了蔬菜工厂化穴盘育苗技术,包括铺电热线、穴盘选择、基质选择与配比、基质搅拌与装盘、播种、苗床管理等内容,以供蔬菜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蔬菜;工厂化;穴盘育苗技术  中图分类号S63.04 .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1-0133-01    育苗是蔬菜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蔬菜获得早熟、高产、优质生产的重要环节[1]。随着我国蔬菜产业的发展和工厂化农业的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