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What does the bee do?
Bring home honey.
And what does Father do?
Bring home money.
And what does Mother do?
Lay out the money.
And what does baby do?
Eat up the honey.
蜜蜂外出做了啥?
勤劳采蜜带回家。
爸爸外出做了啥?
辛苦挣钱支撑家。
妈妈在家做了啥?
精打细算操持家。
娃娃在家做了啥?
吃光蜜糖把钱花。
克里斯蒂娜·罗塞蒂(1830—1894)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有才华的女诗人之一。她出生于伦敦,是家里四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父母皆为意大利人。她自幼聪明伶俐,12岁便开始显露诗歌才华,并终身奉献给了诗歌创作。她有不少诗篇为中国读者所熟知。例如,她的Who Has Seen the Wind一诗入选了外研社和英国麦克米伦公司联合推出的《新标准英语》小学课本。而她的名篇Song经由徐志摩先生翻译后,少男少女的笔记本上便有了可以抄录的诗行:“假如你愿意,请记着我,/ 要是你甘心,忘了我。”
选译的小诗出自其儿童诗集Sing-song, a Nursery Rhyme Book(1872),特点是篇幅短小、语言精练,结构简单却富有表现力——以忙碌的蜜蜂为引言,赞美了辛勤劳作的父母,可以让儿童读者从中领悟到一定的道理,具有浓厚的教育意味。现结合MTI文学翻译课上师生翻译此诗的实践,以几点考虑就教于方家。
一、关于译诗的押韵方式
原诗在句式结构与词汇选用上独具匠心:句式在单双行分别反复——单句均以动词do结句,一个简单的词汇在全诗的复现达五次之多;而双句行尾又仅重复使用honey、money两个名词。为保留原诗之ABAB韵式,译诗可采取中国诗歌最常见的“隔句押韵”方式。但建议翻译此诗时采用“一韵到底”。一方面,年龄愈小的儿童,阅读的儿童诗的韵脚应愈整齐,而这条教科书上的原则还可补充一点,即诗行愈少的儿童诗,韵脚应愈整齐。另一方面,虽然“隔句押韵”有利于跳跃变化地书写情感,但是“一韵到底”则可酣畅淋漓地抒发情感。译诗若能将原诗之词句重复手段再现为同一音韵效果,也可在功能上达到加深儿童读者印象之目的。再者,在全诗只有八行这么小的语境内,译者也完全可以做到“一韵到底”。当然,由于原诗重复用词、重复构句的特殊性,译诗难免“重韵”。中国诗歌有“戒重复用字”的押韵规则,但在寻求诗译押韵时,仍需力避“为押韵而押韵”。例1“蜜蜂在做什么呀?/ 蜜蜂在采蜜呢!/ 爸爸在做什么呀?/ 爸爸在挣钱呢!……”;例2“……妈妈忙干啥?/ 计划把钱花。/ 宝宝忙干啥?/ 吃光蜜糖吧!”其中,例1的“呀”“呢”及例2的“吧”看似用得巧妙,符合儿童口语的特点,实质上则是为了押韵而外加的语气词,多少有些牵强。
二、关于译诗的词义选择
课堂练习反映的问题,一是译者在选择词义时过分关照押韵。例3“蜜蜂忙啥呢?/ 蜜蜂忙采蜜。/ 爸爸忙啥呢?/ 爸爸忙赚币。/ 妈妈忙啥呢?/ 妈妈忙花币。/ 小孩忙啥呢?/ 小孩忙吃蜜。”其中,“赚币”“花币”既失之于书面表达的正式,又有悖于儿童表达的习惯。例4“蜜蜂干什么?/ 蜂蜜家中带。/ 爸爸干什么?/ 赚钱养家来。/ 妈妈干什么?/ 忙里又忙外。/ 宝贝干什么?/ 忙着喝牛奶。”最后一行的“喝牛奶”,为照顾译诗的韵脚而不惜改换了原诗中honey的意象,与原诗语义不符。 二是译者在选择词义时过度执念于为儿童翻译的原则。理论上讲,儿童诗(文学)以儿童为主体接受对象,因此译者应为儿童翻译,在译诗的语言形式上可多使用常用词、语气词、叹词、叠词、简单句。例5“蜜蜂蜜蜂在干吗?/ 急忙把蜜采回家。/ 爸爸爸爸在干吗?/ 辛苦挣钱带回家。/ 妈妈妈妈在干吗?/ 快快乐乐把钱花。/ 婴儿婴儿在干吗?/ 吃光蜜糖待在家。”此例中“蜜蜂蜜蜂”等几组叠词是可以接受的,朗读时会有一种抑扬顿挫的节奏感。但为儿童翻译并非以“娃娃腔”来翻译。例6“小小蜜蜂能干嗎?/ 要把蜂蜜带回家。/ 蜜蜂爸爸能干吗?/ 要把钱钱挣回家。……”此例第四行的“钱钱”二字,毫无叠词的韵味可言,反而有损于译文的语言品质,不利于儿童的语言习得。王东风曾说:“儿童文学翻译的读者群需要译者给予一定的人文关怀,但译本并不是拿奶声奶气的少儿语言来为译文的语言风格定位。”
三、关于译诗的思想境界
儿童诗(文学)的功能之一是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陶冶其思想情操,激发其对知识的渴望、对生命的热爱等。原诗让儿童从忙忙碌碌的蜜蜂身上认识到勤劳的可贵,从辛辛苦苦的父亲身上认识到男人支撑家庭的责任,从精打细算的母亲身上认识到生活需要勤俭节约的美德。为体现原诗思想,译诗刻意添加了“外出”与“在家”两组词,旨在将蜜蜂的忙碌、父亲的勤劳、母亲的节俭与孩子的饱食终日做一鲜明对比,以突显原诗对儿童的教益。最后一行原本译作“吃光蜜糖待在家”,以便与“带回家”“支撑家”和“操持家”形成意义关联,但为了再现原诗的核心词汇honey/money,最终译为“吃光蜜糖把钱花”,无意中又达到了将孩子无所事事的情况具象化的效果。个别课堂练习译例之不足,在于词、句的翻译与全诗的思想境界冲突。例7“……爸爸,爸爸忙什么?/ 忙把钞票运回家。……”其中的“运”字,用在“搬运/运输”量大、体大的物件上尚可,但在本诗的语境中,父亲得赚多少钱,才能“忙把钞票运回家”啊?既是“运钞票”,又何谈父亲赚钱养家之艰辛呢?而最为突出的问题,则出现在第六行Lay out the money的翻译。根据“剑桥英语语料库(在线词典)”,lay something out意为“to spend money, especially a large amount”,故有不少译例囿于其词典意义“(大把)花(钱)”而翻译,降低了译诗的思想高度。例8“……妈妈,妈妈忙什么?/ 忙把钞票花光光。……”例9“……爸爸做什么?/ 爸爸,赚钱把家养。/ 妈妈做什么?/ 妈妈,花钱响当当。……”例10“……爸爸做什么?/ 赚钱让人花。/ 妈妈做什么?/ 花钱不顾家。……”其中,“花光光”“花钱响当当”“不顾家”表达的均为消极意义,与原诗的思想境界不贴合,难以实现原诗的育人功能。
概言之,儿童诗(文学)的翻译应始终顾念儿童读者,但译者也不可机械运用教科书上的翻译理论与原则。译诗应韵脚整齐,但不能为此而牵强选字用韵;译诗语言应“儿童化”,但不可为此而牺牲语言的规范;译诗应再现原诗之“音美”“形美”与“意美”,但不可为求其一二而有所偏废,尤其不可因重视译诗之音韵效果而忽视原诗之思想内涵,应力求做到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
1绵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教授,西南科技大学MTI教育中心兼职硕士导师。
Bring home honey.
And what does Father do?
Bring home money.
And what does Mother do?
Lay out the money.
And what does baby do?
Eat up the honey.
蜜蜂外出做了啥?
勤劳采蜜带回家。
爸爸外出做了啥?
辛苦挣钱支撑家。
妈妈在家做了啥?
精打细算操持家。
娃娃在家做了啥?
吃光蜜糖把钱花。
克里斯蒂娜·罗塞蒂(1830—1894)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有才华的女诗人之一。她出生于伦敦,是家里四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父母皆为意大利人。她自幼聪明伶俐,12岁便开始显露诗歌才华,并终身奉献给了诗歌创作。她有不少诗篇为中国读者所熟知。例如,她的Who Has Seen the Wind一诗入选了外研社和英国麦克米伦公司联合推出的《新标准英语》小学课本。而她的名篇Song经由徐志摩先生翻译后,少男少女的笔记本上便有了可以抄录的诗行:“假如你愿意,请记着我,/ 要是你甘心,忘了我。”
选译的小诗出自其儿童诗集Sing-song, a Nursery Rhyme Book(1872),特点是篇幅短小、语言精练,结构简单却富有表现力——以忙碌的蜜蜂为引言,赞美了辛勤劳作的父母,可以让儿童读者从中领悟到一定的道理,具有浓厚的教育意味。现结合MTI文学翻译课上师生翻译此诗的实践,以几点考虑就教于方家。
一、关于译诗的押韵方式
原诗在句式结构与词汇选用上独具匠心:句式在单双行分别反复——单句均以动词do结句,一个简单的词汇在全诗的复现达五次之多;而双句行尾又仅重复使用honey、money两个名词。为保留原诗之ABAB韵式,译诗可采取中国诗歌最常见的“隔句押韵”方式。但建议翻译此诗时采用“一韵到底”。一方面,年龄愈小的儿童,阅读的儿童诗的韵脚应愈整齐,而这条教科书上的原则还可补充一点,即诗行愈少的儿童诗,韵脚应愈整齐。另一方面,虽然“隔句押韵”有利于跳跃变化地书写情感,但是“一韵到底”则可酣畅淋漓地抒发情感。译诗若能将原诗之词句重复手段再现为同一音韵效果,也可在功能上达到加深儿童读者印象之目的。再者,在全诗只有八行这么小的语境内,译者也完全可以做到“一韵到底”。当然,由于原诗重复用词、重复构句的特殊性,译诗难免“重韵”。中国诗歌有“戒重复用字”的押韵规则,但在寻求诗译押韵时,仍需力避“为押韵而押韵”。例1“蜜蜂在做什么呀?/ 蜜蜂在采蜜呢!/ 爸爸在做什么呀?/ 爸爸在挣钱呢!……”;例2“……妈妈忙干啥?/ 计划把钱花。/ 宝宝忙干啥?/ 吃光蜜糖吧!”其中,例1的“呀”“呢”及例2的“吧”看似用得巧妙,符合儿童口语的特点,实质上则是为了押韵而外加的语气词,多少有些牵强。
二、关于译诗的词义选择
课堂练习反映的问题,一是译者在选择词义时过分关照押韵。例3“蜜蜂忙啥呢?/ 蜜蜂忙采蜜。/ 爸爸忙啥呢?/ 爸爸忙赚币。/ 妈妈忙啥呢?/ 妈妈忙花币。/ 小孩忙啥呢?/ 小孩忙吃蜜。”其中,“赚币”“花币”既失之于书面表达的正式,又有悖于儿童表达的习惯。例4“蜜蜂干什么?/ 蜂蜜家中带。/ 爸爸干什么?/ 赚钱养家来。/ 妈妈干什么?/ 忙里又忙外。/ 宝贝干什么?/ 忙着喝牛奶。”最后一行的“喝牛奶”,为照顾译诗的韵脚而不惜改换了原诗中honey的意象,与原诗语义不符。 二是译者在选择词义时过度执念于为儿童翻译的原则。理论上讲,儿童诗(文学)以儿童为主体接受对象,因此译者应为儿童翻译,在译诗的语言形式上可多使用常用词、语气词、叹词、叠词、简单句。例5“蜜蜂蜜蜂在干吗?/ 急忙把蜜采回家。/ 爸爸爸爸在干吗?/ 辛苦挣钱带回家。/ 妈妈妈妈在干吗?/ 快快乐乐把钱花。/ 婴儿婴儿在干吗?/ 吃光蜜糖待在家。”此例中“蜜蜂蜜蜂”等几组叠词是可以接受的,朗读时会有一种抑扬顿挫的节奏感。但为儿童翻译并非以“娃娃腔”来翻译。例6“小小蜜蜂能干嗎?/ 要把蜂蜜带回家。/ 蜜蜂爸爸能干吗?/ 要把钱钱挣回家。……”此例第四行的“钱钱”二字,毫无叠词的韵味可言,反而有损于译文的语言品质,不利于儿童的语言习得。王东风曾说:“儿童文学翻译的读者群需要译者给予一定的人文关怀,但译本并不是拿奶声奶气的少儿语言来为译文的语言风格定位。”
三、关于译诗的思想境界
儿童诗(文学)的功能之一是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陶冶其思想情操,激发其对知识的渴望、对生命的热爱等。原诗让儿童从忙忙碌碌的蜜蜂身上认识到勤劳的可贵,从辛辛苦苦的父亲身上认识到男人支撑家庭的责任,从精打细算的母亲身上认识到生活需要勤俭节约的美德。为体现原诗思想,译诗刻意添加了“外出”与“在家”两组词,旨在将蜜蜂的忙碌、父亲的勤劳、母亲的节俭与孩子的饱食终日做一鲜明对比,以突显原诗对儿童的教益。最后一行原本译作“吃光蜜糖待在家”,以便与“带回家”“支撑家”和“操持家”形成意义关联,但为了再现原诗的核心词汇honey/money,最终译为“吃光蜜糖把钱花”,无意中又达到了将孩子无所事事的情况具象化的效果。个别课堂练习译例之不足,在于词、句的翻译与全诗的思想境界冲突。例7“……爸爸,爸爸忙什么?/ 忙把钞票运回家。……”其中的“运”字,用在“搬运/运输”量大、体大的物件上尚可,但在本诗的语境中,父亲得赚多少钱,才能“忙把钞票运回家”啊?既是“运钞票”,又何谈父亲赚钱养家之艰辛呢?而最为突出的问题,则出现在第六行Lay out the money的翻译。根据“剑桥英语语料库(在线词典)”,lay something out意为“to spend money, especially a large amount”,故有不少译例囿于其词典意义“(大把)花(钱)”而翻译,降低了译诗的思想高度。例8“……妈妈,妈妈忙什么?/ 忙把钞票花光光。……”例9“……爸爸做什么?/ 爸爸,赚钱把家养。/ 妈妈做什么?/ 妈妈,花钱响当当。……”例10“……爸爸做什么?/ 赚钱让人花。/ 妈妈做什么?/ 花钱不顾家。……”其中,“花光光”“花钱响当当”“不顾家”表达的均为消极意义,与原诗的思想境界不贴合,难以实现原诗的育人功能。
概言之,儿童诗(文学)的翻译应始终顾念儿童读者,但译者也不可机械运用教科书上的翻译理论与原则。译诗应韵脚整齐,但不能为此而牵强选字用韵;译诗语言应“儿童化”,但不可为此而牺牲语言的规范;译诗应再现原诗之“音美”“形美”与“意美”,但不可为求其一二而有所偏废,尤其不可因重视译诗之音韵效果而忽视原诗之思想内涵,应力求做到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
1绵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教授,西南科技大学MTI教育中心兼职硕士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