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刘畅,女,(1990—),湖北宜昌人,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
摘要:公共政策作为公共部门进行资源分配和利益调整的价值取向,其代表的公共性、公益性体现了公共部门最核心的伦理价值。但在现实中,政府内在侵蚀性的增加以及工具理性逐渐扩张和价值理性慢慢缩小的趋势,使公共伦理的权威性、公正性受到了挑战,这必将导致我国公共政策的失衡,并会产生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公共伦理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并发现在制定公共政策中的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公共伦理的价值观,建立起符合大众利益的公共政策,从而实现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平衡。
关键词:公共伦理;公共政策;价值取向
引言
公共政策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在界定问题、明确目标、选择方案、效果评估的过程中,公共伦理是制定公共政策过程中的价值核心。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如何平衡公共利益与价值取向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公共政策作为政府对资源进行权威性分配的工具,重塑政府形象,提高服务水平已成为公共部门的价值追求。公共伦理作为公共政策的价值核心,其代表的公平性、公正性和以人为本的原则正成为公共伦理的主流价值。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与公共伦理相互联系和影响,只有深入分析公共伦理的核心价值取向,才能为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提供强有力地后盾,并促进公共政策的程序化、法制化。
一、公共伦理与公共政策的相关研究
公共伦理与公共政策有着巨大的内在联系,同时也存在着区别。公共政策主张从制度、程序、规范上约束人们的行为,是一种外在的力量;公共伦理是一种精神层面的内在力量,强调精神、自律、认同、主流价值等方面来约束自己的言行,是一种内在的力量。他们的共同目的都是为了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一)公共伦理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公共伦理是公共管理领域的基本伦理维度,是规范公共管理主体行为的准则体系,体现了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关于资源非配、公共利益的价值判断。[1]公务员伦理和行政组织伦理是影响公共政策的重要因素。
(1)政策制定者
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者是行政主体,由于受到自身利益、价值观、自身能力与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会受到这些主观因素的影响,而公共政策是公共利益的体现,它的制定和完善需要收集多方面的意见,经过评估和修改才能形成,不能因为行政主体的意志而改变。行政主体往往容易忽视公共伦理的存在,由于自身素质不高,容易产生寻租现象,从而给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带来负面影响。
(2)行政组织
由于中央与地方,各部门与各单位之间存在利益上的差距,各部门在政策制定的过程中往往优先考虑本部门的利益,总是以本部门的利害得失作为政策的基础点。各部门的价值取向、职责分工、利益分配存在的巨大差别,导致在政策制定的过程中存在失衡,作为权威性的行政主体,把政策的立足点放在本部门的基础上,不但会造成行政组织的低效率,更会产生政府的失信和权威下降现象,端正行政组织的公共伦理,明确自身职责才能促进政策的公平与公正。
(3)社会公众
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都是为了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社会大众作为现代化社会的建设者和服务者,只有将社会公众的根本利益与公共政策的制定结合起来,才能让社会大众共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在政策的制定过程中,社会大众拥有政策获悉的知情权、监督权,通过合法参与,合理表达自身诉求,与此同时,政府应该重视社会公众的意见和询问,努力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并将社会公众的意见进行系统分析,将政策的制定、执行和效果与社会公众产生互动,促进公共政策的合理化、法制化、规范化。
(二)公共政策对公共伦理的作用
公共政策与公共伦理都是相对应而产生的,良好的公共政策对公共伦理的建设产生积极的的推动作用。因此,充分发挥公共政策的积极作用,可以更好的促进公共伦理的健康发展。
(1)积极方面
评价一项公共政策的好坏是以人民群众答不答应、满不满意、支不支持作为衡量标准。公平、合理的公共政策会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在一定程度上传播着社会正能量,会提高人们之间的和谐程度,并能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思想观,通过正确的价值导向,建立在平等、公平、公正基础上的公共政策更能充分发挥民众的聪明才智,这对公共伦理的塑造和形成有着巨大的促进意义。
(2)消极方面
由于我国资源分配不均衡的具体国情,资源不论对于政府还是大众都是稀缺的。如何将资源进行合理的优化配置,并促进各部门的协调发展已成为政府制定政策中的重中之重。由于政府组织自身的局限性,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政策倾斜,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来换取另一部分人的利益,逐渐形成穷者越穷、富者愈富的极端局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必然对公共伦理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二、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存在的公共伦理问题
随着社会矛盾的日益加剧,公共政策中的公共伦理问题日益突出,这不仅是一个道德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只有深入分析公共政策与公共伦理的内在联系,找出影响公共伦理的本质问题,才能促进公共伦理问题的合理解决。
(一)公共政策制定的目标缺乏公平性及权责不对等
在制定的政策之中,政策利益集团对社会资源进行分配,所享受的利益,在宏观和微观上都有一定的失衡。由于当代人的认知局限和功利主义的倾向,对政策的制定往往也会产生倾斜,从而造成政策目标和政策结果的不公平。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对资源的利用不当或失衡都会影响公共政策的权威性,这对公共伦理价值也是一种侵害。地方政府公共政策过程中,决策偏离公共利益的根本原因源于政府自身存在自利性。政府必须具有公共性,但其除具有公共性之外,还具有自利性。[2]政策制定者由于拥有很大的权限,在分配资源的过程中居于主要地位,但同时又缺少必要的监督,对官员绩效的考核存在很大的漏洞,导致权责不对等。 (二)公共政策制定理念缺乏以人为本原则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政府制定各项政策的依据和立足点。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创造者,又是社会主义劳动果实的享有者,尽管我国开始从管制型政府向服务性政府转变,但仍有很多弊端难以解决。以人为本才能体现公共政策的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促进生产力的解放,实现劳动资源的优化配置,体现公平与正义,缩小贫富差距,保障全国人民共享劳动成果,这是政策制定的核心出发点。但在实际的现实社会中,各种社会矛盾层出不穷,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社会资源分配不均,这都是公共伦理失衡的具体表现,需要在政策制定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三、解决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伦理问题的途径
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与公共伦理价值取向的确定是密不可分的,在政策制定与公共伦理确定的过程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才能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提高公共政策制定者的道德素质
提高政策制定者的服务意识,享有的权力与义务应相适应,注重政策制定者的风险意识,充分保证政策制定的公平与公正。培养政策制定者的伦理意识,规范自己的职业操守,提高政策制定者的素质,通过相关培训,提升其道德修养,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政策制定的依据和标准,促进自身价值的提升和责任感的增强。随着公民社会的逐渐形成,公民社会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对公民的道德能力的形成提供了文化的支撑。加强伦理文化建设,提高公民的伦理水平,公民不仅仅是政策的接受者,更应该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从而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
(二)形成公共政策伦理评估信息网络系统
信息既是决策的基础,也是评估的依托。公共政策伦理评估应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快速信息反馈网络,最大限度地实现决策中心、评估组织和公众之间的有效沟通,最大程度地避免信息截留、失真。[3]保证信息的及时、高效,采用现代化的信息系统和技术,对信息进行分析,促进决策的科学化。完善政策环境和对政策的评价标准,加强对信息的监管,增强政府行政过程中的透明度和公开性,多方面容纳相关信息,丰富信息获取的渠道,保证信息传播的及时和透明。
(三)加强对公共政策制定的监督反馈
为了避免伦理评估流于形式,我们有必要对公共政策制定进行监督反馈,以保证这种伦理化的实现。[4]突出媒体的主流作用,对相关的公共政策流程和制定进行跟踪报道,对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具体问题、焦点,以及影响程度进行深入分析和报道,监督政策制定的全过程。同时也要重视专家的意见,他们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和可信度,防止官员的独断专行和政策倾斜行为。
四、总结
公共伦理的内在核心价值观是公共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随着社会转型的加剧,传统的伦理观和行政组织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公共政策作为行政组织维护社会稳定的工具,只有建立在符合大众要求和主流思想的公共伦理基础之上,才能保证公共政策的公平、公正与持久。因此促进公共伦理的健康发展,提高公共伦理的内涵对于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作者单位: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杨丽丽. 关于公共政策的公共伦理维度的思考[J].行政论坛,2010(02):56-59.
[2]谢金林,肖子华. 论公共政策程序正义的伦理价值[J].求索,2006(10):137-139.
[3]章荣军. 公共政策伦理价值的偏离与矫正[J].云南社会科学,2010(04):21-24+44.
[4]张玉华. 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的伦理问题及对策[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8(07):26-31.
[5]文勇. 公共政策伦理研究[D]四川:西南交通大学,2005.
[6]陈洪连. 公共政策的伦理维度[D]上海:华东政法大学,2007.
[7]王兴盛. 公共政策伦理向度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2009.
摘要:公共政策作为公共部门进行资源分配和利益调整的价值取向,其代表的公共性、公益性体现了公共部门最核心的伦理价值。但在现实中,政府内在侵蚀性的增加以及工具理性逐渐扩张和价值理性慢慢缩小的趋势,使公共伦理的权威性、公正性受到了挑战,这必将导致我国公共政策的失衡,并会产生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公共伦理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并发现在制定公共政策中的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公共伦理的价值观,建立起符合大众利益的公共政策,从而实现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平衡。
关键词:公共伦理;公共政策;价值取向
引言
公共政策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在界定问题、明确目标、选择方案、效果评估的过程中,公共伦理是制定公共政策过程中的价值核心。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如何平衡公共利益与价值取向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公共政策作为政府对资源进行权威性分配的工具,重塑政府形象,提高服务水平已成为公共部门的价值追求。公共伦理作为公共政策的价值核心,其代表的公平性、公正性和以人为本的原则正成为公共伦理的主流价值。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与公共伦理相互联系和影响,只有深入分析公共伦理的核心价值取向,才能为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提供强有力地后盾,并促进公共政策的程序化、法制化。
一、公共伦理与公共政策的相关研究
公共伦理与公共政策有着巨大的内在联系,同时也存在着区别。公共政策主张从制度、程序、规范上约束人们的行为,是一种外在的力量;公共伦理是一种精神层面的内在力量,强调精神、自律、认同、主流价值等方面来约束自己的言行,是一种内在的力量。他们的共同目的都是为了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一)公共伦理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公共伦理是公共管理领域的基本伦理维度,是规范公共管理主体行为的准则体系,体现了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关于资源非配、公共利益的价值判断。[1]公务员伦理和行政组织伦理是影响公共政策的重要因素。
(1)政策制定者
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者是行政主体,由于受到自身利益、价值观、自身能力与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会受到这些主观因素的影响,而公共政策是公共利益的体现,它的制定和完善需要收集多方面的意见,经过评估和修改才能形成,不能因为行政主体的意志而改变。行政主体往往容易忽视公共伦理的存在,由于自身素质不高,容易产生寻租现象,从而给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带来负面影响。
(2)行政组织
由于中央与地方,各部门与各单位之间存在利益上的差距,各部门在政策制定的过程中往往优先考虑本部门的利益,总是以本部门的利害得失作为政策的基础点。各部门的价值取向、职责分工、利益分配存在的巨大差别,导致在政策制定的过程中存在失衡,作为权威性的行政主体,把政策的立足点放在本部门的基础上,不但会造成行政组织的低效率,更会产生政府的失信和权威下降现象,端正行政组织的公共伦理,明确自身职责才能促进政策的公平与公正。
(3)社会公众
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都是为了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社会大众作为现代化社会的建设者和服务者,只有将社会公众的根本利益与公共政策的制定结合起来,才能让社会大众共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在政策的制定过程中,社会大众拥有政策获悉的知情权、监督权,通过合法参与,合理表达自身诉求,与此同时,政府应该重视社会公众的意见和询问,努力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并将社会公众的意见进行系统分析,将政策的制定、执行和效果与社会公众产生互动,促进公共政策的合理化、法制化、规范化。
(二)公共政策对公共伦理的作用
公共政策与公共伦理都是相对应而产生的,良好的公共政策对公共伦理的建设产生积极的的推动作用。因此,充分发挥公共政策的积极作用,可以更好的促进公共伦理的健康发展。
(1)积极方面
评价一项公共政策的好坏是以人民群众答不答应、满不满意、支不支持作为衡量标准。公平、合理的公共政策会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在一定程度上传播着社会正能量,会提高人们之间的和谐程度,并能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思想观,通过正确的价值导向,建立在平等、公平、公正基础上的公共政策更能充分发挥民众的聪明才智,这对公共伦理的塑造和形成有着巨大的促进意义。
(2)消极方面
由于我国资源分配不均衡的具体国情,资源不论对于政府还是大众都是稀缺的。如何将资源进行合理的优化配置,并促进各部门的协调发展已成为政府制定政策中的重中之重。由于政府组织自身的局限性,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政策倾斜,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来换取另一部分人的利益,逐渐形成穷者越穷、富者愈富的极端局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必然对公共伦理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二、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存在的公共伦理问题
随着社会矛盾的日益加剧,公共政策中的公共伦理问题日益突出,这不仅是一个道德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只有深入分析公共政策与公共伦理的内在联系,找出影响公共伦理的本质问题,才能促进公共伦理问题的合理解决。
(一)公共政策制定的目标缺乏公平性及权责不对等
在制定的政策之中,政策利益集团对社会资源进行分配,所享受的利益,在宏观和微观上都有一定的失衡。由于当代人的认知局限和功利主义的倾向,对政策的制定往往也会产生倾斜,从而造成政策目标和政策结果的不公平。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对资源的利用不当或失衡都会影响公共政策的权威性,这对公共伦理价值也是一种侵害。地方政府公共政策过程中,决策偏离公共利益的根本原因源于政府自身存在自利性。政府必须具有公共性,但其除具有公共性之外,还具有自利性。[2]政策制定者由于拥有很大的权限,在分配资源的过程中居于主要地位,但同时又缺少必要的监督,对官员绩效的考核存在很大的漏洞,导致权责不对等。 (二)公共政策制定理念缺乏以人为本原则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政府制定各项政策的依据和立足点。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创造者,又是社会主义劳动果实的享有者,尽管我国开始从管制型政府向服务性政府转变,但仍有很多弊端难以解决。以人为本才能体现公共政策的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促进生产力的解放,实现劳动资源的优化配置,体现公平与正义,缩小贫富差距,保障全国人民共享劳动成果,这是政策制定的核心出发点。但在实际的现实社会中,各种社会矛盾层出不穷,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社会资源分配不均,这都是公共伦理失衡的具体表现,需要在政策制定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三、解决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伦理问题的途径
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与公共伦理价值取向的确定是密不可分的,在政策制定与公共伦理确定的过程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才能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提高公共政策制定者的道德素质
提高政策制定者的服务意识,享有的权力与义务应相适应,注重政策制定者的风险意识,充分保证政策制定的公平与公正。培养政策制定者的伦理意识,规范自己的职业操守,提高政策制定者的素质,通过相关培训,提升其道德修养,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政策制定的依据和标准,促进自身价值的提升和责任感的增强。随着公民社会的逐渐形成,公民社会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对公民的道德能力的形成提供了文化的支撑。加强伦理文化建设,提高公民的伦理水平,公民不仅仅是政策的接受者,更应该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从而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
(二)形成公共政策伦理评估信息网络系统
信息既是决策的基础,也是评估的依托。公共政策伦理评估应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快速信息反馈网络,最大限度地实现决策中心、评估组织和公众之间的有效沟通,最大程度地避免信息截留、失真。[3]保证信息的及时、高效,采用现代化的信息系统和技术,对信息进行分析,促进决策的科学化。完善政策环境和对政策的评价标准,加强对信息的监管,增强政府行政过程中的透明度和公开性,多方面容纳相关信息,丰富信息获取的渠道,保证信息传播的及时和透明。
(三)加强对公共政策制定的监督反馈
为了避免伦理评估流于形式,我们有必要对公共政策制定进行监督反馈,以保证这种伦理化的实现。[4]突出媒体的主流作用,对相关的公共政策流程和制定进行跟踪报道,对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具体问题、焦点,以及影响程度进行深入分析和报道,监督政策制定的全过程。同时也要重视专家的意见,他们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和可信度,防止官员的独断专行和政策倾斜行为。
四、总结
公共伦理的内在核心价值观是公共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随着社会转型的加剧,传统的伦理观和行政组织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公共政策作为行政组织维护社会稳定的工具,只有建立在符合大众要求和主流思想的公共伦理基础之上,才能保证公共政策的公平、公正与持久。因此促进公共伦理的健康发展,提高公共伦理的内涵对于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作者单位: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杨丽丽. 关于公共政策的公共伦理维度的思考[J].行政论坛,2010(02):56-59.
[2]谢金林,肖子华. 论公共政策程序正义的伦理价值[J].求索,2006(10):137-139.
[3]章荣军. 公共政策伦理价值的偏离与矫正[J].云南社会科学,2010(04):21-24+44.
[4]张玉华. 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的伦理问题及对策[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8(07):26-31.
[5]文勇. 公共政策伦理研究[D]四川:西南交通大学,2005.
[6]陈洪连. 公共政策的伦理维度[D]上海:华东政法大学,2007.
[7]王兴盛. 公共政策伦理向度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