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消费升级衍生出来的高端家电消费需求正成为家电行业新的红利。
人类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进行中。
前三次工业革命都是随着人类生产力、科技水平以及社会发展需要自然推进产生的变革,在发生的当下人们处于“无意识”,当回头去看才将那些重要的发明、技术打上“革命”的标签,载入史册。然而这一次似乎不太一样,人类在更加主动地寻求变革。
德国提出的以制造业智能化为核心的“工业4.0”计划已经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反响,历史告诉我们,先发优势至关重要。今年5月,国务院正式发布《中国制造2025》规划,被称为中国版“工业4.0计划”,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这一次,中国不会再后知后觉了。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
家电行业作为中国制造业的一个典型缩影,经历三十多年发展后,正处于升级转型、重塑竞争力的时期,国内市场趋于饱和,增长放缓,生产结构、消费结构都在发生变化。“中国制造2025”虽然不是针对一般性行业,而是着眼于整个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大趋势的长期战略性计划,但方针性指导无疑给家电行业的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并注入更多动力。
基于“互联网+”的高端化、智能化
根据中怡康数据,2014年部分大家电行业深陷负增长泥潭,但是一片疲软态势中,各品类中高端产品的增势却远超市场平均增幅,成为拉动市场增长的力量。多门冰箱零售额同比增幅达到49.4%,滚筒洗衣机和欧式吸油烟机的增长率分别为11%和15.5%。
根据《2014高端家电消费者调查分析报告》,在消费升级的大潮下,价格已经不是消费者购买高端家电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最为核心的指标为功能,占比为76.2%,其次是品牌与服务,占比分别达到54.2%、45.5%。而针对产品功能,消费者对高端家电也在不断提出新的使用诉求,比如智能、健康、环保等,并且愿意为此付出更高的价格。在消费升级的带动下,家电行业将迈进由产品升级驱动的产业高端化阶段,产品结构、市场结构、经营模式的调整已成为必然。
中国家电网总编吕盛华表示:“我国家电市场已进入以更新换代为主要需求的新消费时期。不再是追求‘从无到有’,而是要‘从有到好’,消费升级衍生出来的高端家电消费需求正成为家电行业新的红利。”
在这样的行业趋势背景下,中国家电网在2009年创办了中国唯一的高端家电奖项——红顶奖,对20余个品类的高端家电产品进行甄选,每个品类仅能有一款产品获此殊荣,并且每年对中国高端家电市场的消费趋势进行分析,发布相关行业报告。区别于偏重于工业设计的IF奖、红点奖,红顶奖是一个更全面的产品奖项。经过6年发展,红顶奖已成为代表中国高端家电领域至高荣誉的权威奖项,不仅为行业企业提供了一个标杆,也为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提供了一个导向。
从每年红顶奖的获奖产品中也能看出家电行业的发展趋势。吕盛华介绍,红顶奖的评选标准主要包括:技术、设计、节能环保、市场表现四个方面。近两年,家居产品智能化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因而智能化因素也被纳入评选考量中。
去年红顶奖专门增设了一个“智能尚品”奖项,获奖产品海尔智能空气魔方,是海尔小微创客团队通过京东众筹这一互联网新模式组织生产的模块化空气解决方案,代表了家电行业在互联网时代对产品研发与生产模式创新进行的积极探索。可见,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家电智能化,将成为高端化之外的另一个家电行业发展趋势。
2013年,格力董事长董明珠就明确表示“互联网对制造业非常重要”。她说:“很多人把互联网概念搞错了,以为线上买卖就是互联网,其实互联网重在提升效率,格力中央空调都已经实现远程监控,如果运行出现故障,远程就能知道,这是否使用了互联网?其实,格力电器早就走入了互联网时代,只是没刻意用互联网概念去包装。”
众所周知,海尔是行业内最早开始进行互联网转型的企业,也是动作最大的。2011年,张瑞敏就提出“企业平台化”、“创客”、“小微企业”、“人单合一”等概念,海尔的转型路径至今依然争议不断,但也在争议中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今年,海尔集团的互联网工厂已经落地,首批由全球50万用户参与众创定制的滚筒洗衣机已在海尔洗衣机互联网工厂下线。海尔方面认为,互联网工厂的意义在于做到企业和用户真正的融为一体,创造出用户的最佳生活体验,未来大规模定制化解决方案将真正实现用户和企业的零距离。此外,TCL、美的等家电龙头企业也率先开始对制造环节进行“智造”升级。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的信息技术为家电制造业的智能化提供了支撑点。
与此同时,在智能家居的大潮下,传统家电制造企业与互联网企业的跨界合作成为新的潮流。海尔+魅族、美的+小米+阿里、长虹+腾讯,各种大型家电企业与智能手机厂商、互联网巨头组合的阵营正在形成,强强联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布局智能家居这个被认为是继智能手机之后又一个将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趋势。
创新、融合、品牌、高端、绿色、智能、服务、国际化,这些都是我们能在“中国制造2025”中找到的关键词,也将成为包括家电行业在内的制造业未来十年发展的关键词。互联网化已经不是目标,而是工具,如何运用好“互联网+”模式,实现家电制造业的升级转型才是目标。
对话
Q: 新营销 A : 吕盛华 中国家电网总编
Q:“互联网+”对家电行业有哪些影响?
A:“互联网+”对整个家电行业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自上而下,从产品的研发开始就有变化。我们看到包括海尔、美的等行业的领先企业都在通过互联网来改造生产环节,优化成本结构、提升劳动生产效率、自主创新,这个其实对家电行业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这种制造的提升,能够更好的去适应消费市场的变化。 过去整个行业更多的是靠规模和成本的优势,以物美价廉去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现在消费者的需求更多样化了,特别是新兴消费群体的成长,有很多个性化的需求。原来企业从生产到通过渠道销售,中间有很大一段环节是不透明的,他不知道东西卖给谁了,消费者对这个产品的满意程度怎么样,不能很准确地知道他的消费者到底需要什么。而现在通过互联网的沟通工具,企业能够低成本地了解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在了解的前提下才能够更好的去满足消费者差异化的需求,最终形成企业的差异化优势。
Q:目前有一些家电企业跟互联网企业进行跨界合作,比如说海尔与魅族、美的跟小米,对于这些现象您怎么看待?
A:我觉得这种跨界融合是很自然的事情。家电智能化是一个很大的趋势,家电要融入到整个智能家居环境里面,就必须和外界其他的一些IT、互联网、安全设备等企业进行互联互通。而从另一方面来说,在整个家居体系里面家电的比重很大,谁想要真正去布局智能家居,都离不开家电这个环节,所以那些企业也需要和家电企业联合。对消费者来说,需要的是一个更好的智能家居解决方案,这里面包括家电,也包括其他的一些IT、安防等其他设备,这种合纵连横以后会越来越多,因为单打独斗已经很难适应这个市场的变化。把更多的资源共享出来,被更多的人所用,在这个开放的过程中才能实现平台的价值,这也是互联网思维的一种意识。
Q:您认为两者在融合合作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或者障碍?
A:当然还是有很多的困难或者障碍在里面,因为这种融合是涉及到方方面面。首先,产品要很好的融合就面临技术标准层面的障碍。现在智能家居方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也没有一个占绝对主导的,大家都是想自立山头,以自我为主确立一个标准,然后去整合其他资源。比如我们看到国外就有苹果的 HomeKit、谷歌的Brillo、三星的Smart Home,国内有魅族LifeKit、海尔U+、美的M-Smart,不同的标准首先是一个问题。
第二个,也是和这个有一定的关系,就是合作中谁占主导地位。因为这个牵扯到很多资源,比如核心的数据都在你那儿,那对我来说可能面临一定的风险,可能涉及到我的商业利益问题,在这方面我想大家都是非常看重的。
另外,也可能存在企业文化上的冲突。因为家电企业都是偏重资产的,而互联网企业大都是轻资产的,它们的管理方式、理念都是不一样的,这方面也存在一些冲突的地方,需要去协调。当然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大家在互相借鉴,因为合作最终是需要大家共同去为用户服务,这是最重要的。如果大家在这种前提下,相互之间去找到更好的契合点,这种合作成功的几率就更大。
Q:您认为家电企业在互联网转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A:我认为家电制造企业拥抱互联网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你一下扑上去,最后可能让你摔一个跟头。因为就家电行业的属性来说,最终提供的是一个有形的产品,企业要基于这个前提去重新整合资源。首先,应该先练好内功,由内而外的,先把研发能力、技术实力做一个提升,才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是一个大的前提。其次,不是简单的嫁接互联网的东西,而是把互联网融入进产品的研发、制造、营销,包括售后等各个阶段,整个环节都应该是一种有机的融合,这样才能真正起到“互联网+”的提升作用。
人类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进行中。
前三次工业革命都是随着人类生产力、科技水平以及社会发展需要自然推进产生的变革,在发生的当下人们处于“无意识”,当回头去看才将那些重要的发明、技术打上“革命”的标签,载入史册。然而这一次似乎不太一样,人类在更加主动地寻求变革。
德国提出的以制造业智能化为核心的“工业4.0”计划已经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反响,历史告诉我们,先发优势至关重要。今年5月,国务院正式发布《中国制造2025》规划,被称为中国版“工业4.0计划”,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这一次,中国不会再后知后觉了。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
家电行业作为中国制造业的一个典型缩影,经历三十多年发展后,正处于升级转型、重塑竞争力的时期,国内市场趋于饱和,增长放缓,生产结构、消费结构都在发生变化。“中国制造2025”虽然不是针对一般性行业,而是着眼于整个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大趋势的长期战略性计划,但方针性指导无疑给家电行业的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并注入更多动力。
基于“互联网+”的高端化、智能化
根据中怡康数据,2014年部分大家电行业深陷负增长泥潭,但是一片疲软态势中,各品类中高端产品的增势却远超市场平均增幅,成为拉动市场增长的力量。多门冰箱零售额同比增幅达到49.4%,滚筒洗衣机和欧式吸油烟机的增长率分别为11%和15.5%。
根据《2014高端家电消费者调查分析报告》,在消费升级的大潮下,价格已经不是消费者购买高端家电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最为核心的指标为功能,占比为76.2%,其次是品牌与服务,占比分别达到54.2%、45.5%。而针对产品功能,消费者对高端家电也在不断提出新的使用诉求,比如智能、健康、环保等,并且愿意为此付出更高的价格。在消费升级的带动下,家电行业将迈进由产品升级驱动的产业高端化阶段,产品结构、市场结构、经营模式的调整已成为必然。
中国家电网总编吕盛华表示:“我国家电市场已进入以更新换代为主要需求的新消费时期。不再是追求‘从无到有’,而是要‘从有到好’,消费升级衍生出来的高端家电消费需求正成为家电行业新的红利。”
在这样的行业趋势背景下,中国家电网在2009年创办了中国唯一的高端家电奖项——红顶奖,对20余个品类的高端家电产品进行甄选,每个品类仅能有一款产品获此殊荣,并且每年对中国高端家电市场的消费趋势进行分析,发布相关行业报告。区别于偏重于工业设计的IF奖、红点奖,红顶奖是一个更全面的产品奖项。经过6年发展,红顶奖已成为代表中国高端家电领域至高荣誉的权威奖项,不仅为行业企业提供了一个标杆,也为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提供了一个导向。
从每年红顶奖的获奖产品中也能看出家电行业的发展趋势。吕盛华介绍,红顶奖的评选标准主要包括:技术、设计、节能环保、市场表现四个方面。近两年,家居产品智能化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因而智能化因素也被纳入评选考量中。
去年红顶奖专门增设了一个“智能尚品”奖项,获奖产品海尔智能空气魔方,是海尔小微创客团队通过京东众筹这一互联网新模式组织生产的模块化空气解决方案,代表了家电行业在互联网时代对产品研发与生产模式创新进行的积极探索。可见,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家电智能化,将成为高端化之外的另一个家电行业发展趋势。
2013年,格力董事长董明珠就明确表示“互联网对制造业非常重要”。她说:“很多人把互联网概念搞错了,以为线上买卖就是互联网,其实互联网重在提升效率,格力中央空调都已经实现远程监控,如果运行出现故障,远程就能知道,这是否使用了互联网?其实,格力电器早就走入了互联网时代,只是没刻意用互联网概念去包装。”
众所周知,海尔是行业内最早开始进行互联网转型的企业,也是动作最大的。2011年,张瑞敏就提出“企业平台化”、“创客”、“小微企业”、“人单合一”等概念,海尔的转型路径至今依然争议不断,但也在争议中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今年,海尔集团的互联网工厂已经落地,首批由全球50万用户参与众创定制的滚筒洗衣机已在海尔洗衣机互联网工厂下线。海尔方面认为,互联网工厂的意义在于做到企业和用户真正的融为一体,创造出用户的最佳生活体验,未来大规模定制化解决方案将真正实现用户和企业的零距离。此外,TCL、美的等家电龙头企业也率先开始对制造环节进行“智造”升级。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的信息技术为家电制造业的智能化提供了支撑点。
与此同时,在智能家居的大潮下,传统家电制造企业与互联网企业的跨界合作成为新的潮流。海尔+魅族、美的+小米+阿里、长虹+腾讯,各种大型家电企业与智能手机厂商、互联网巨头组合的阵营正在形成,强强联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布局智能家居这个被认为是继智能手机之后又一个将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趋势。
创新、融合、品牌、高端、绿色、智能、服务、国际化,这些都是我们能在“中国制造2025”中找到的关键词,也将成为包括家电行业在内的制造业未来十年发展的关键词。互联网化已经不是目标,而是工具,如何运用好“互联网+”模式,实现家电制造业的升级转型才是目标。
对话
Q: 新营销 A : 吕盛华 中国家电网总编
Q:“互联网+”对家电行业有哪些影响?
A:“互联网+”对整个家电行业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自上而下,从产品的研发开始就有变化。我们看到包括海尔、美的等行业的领先企业都在通过互联网来改造生产环节,优化成本结构、提升劳动生产效率、自主创新,这个其实对家电行业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这种制造的提升,能够更好的去适应消费市场的变化。 过去整个行业更多的是靠规模和成本的优势,以物美价廉去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现在消费者的需求更多样化了,特别是新兴消费群体的成长,有很多个性化的需求。原来企业从生产到通过渠道销售,中间有很大一段环节是不透明的,他不知道东西卖给谁了,消费者对这个产品的满意程度怎么样,不能很准确地知道他的消费者到底需要什么。而现在通过互联网的沟通工具,企业能够低成本地了解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在了解的前提下才能够更好的去满足消费者差异化的需求,最终形成企业的差异化优势。
Q:目前有一些家电企业跟互联网企业进行跨界合作,比如说海尔与魅族、美的跟小米,对于这些现象您怎么看待?
A:我觉得这种跨界融合是很自然的事情。家电智能化是一个很大的趋势,家电要融入到整个智能家居环境里面,就必须和外界其他的一些IT、互联网、安全设备等企业进行互联互通。而从另一方面来说,在整个家居体系里面家电的比重很大,谁想要真正去布局智能家居,都离不开家电这个环节,所以那些企业也需要和家电企业联合。对消费者来说,需要的是一个更好的智能家居解决方案,这里面包括家电,也包括其他的一些IT、安防等其他设备,这种合纵连横以后会越来越多,因为单打独斗已经很难适应这个市场的变化。把更多的资源共享出来,被更多的人所用,在这个开放的过程中才能实现平台的价值,这也是互联网思维的一种意识。
Q:您认为两者在融合合作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或者障碍?
A:当然还是有很多的困难或者障碍在里面,因为这种融合是涉及到方方面面。首先,产品要很好的融合就面临技术标准层面的障碍。现在智能家居方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也没有一个占绝对主导的,大家都是想自立山头,以自我为主确立一个标准,然后去整合其他资源。比如我们看到国外就有苹果的 HomeKit、谷歌的Brillo、三星的Smart Home,国内有魅族LifeKit、海尔U+、美的M-Smart,不同的标准首先是一个问题。
第二个,也是和这个有一定的关系,就是合作中谁占主导地位。因为这个牵扯到很多资源,比如核心的数据都在你那儿,那对我来说可能面临一定的风险,可能涉及到我的商业利益问题,在这方面我想大家都是非常看重的。
另外,也可能存在企业文化上的冲突。因为家电企业都是偏重资产的,而互联网企业大都是轻资产的,它们的管理方式、理念都是不一样的,这方面也存在一些冲突的地方,需要去协调。当然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大家在互相借鉴,因为合作最终是需要大家共同去为用户服务,这是最重要的。如果大家在这种前提下,相互之间去找到更好的契合点,这种合作成功的几率就更大。
Q:您认为家电企业在互联网转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A:我认为家电制造企业拥抱互联网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你一下扑上去,最后可能让你摔一个跟头。因为就家电行业的属性来说,最终提供的是一个有形的产品,企业要基于这个前提去重新整合资源。首先,应该先练好内功,由内而外的,先把研发能力、技术实力做一个提升,才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是一个大的前提。其次,不是简单的嫁接互联网的东西,而是把互联网融入进产品的研发、制造、营销,包括售后等各个阶段,整个环节都应该是一种有机的融合,这样才能真正起到“互联网+”的提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