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当前作文训练中的不足,笔者认为作文训练需要有系统性。根据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把作文训练分为三个阶段:仿写训练、表现心灵、兴趣培养。
关键词:写作训练 仿写 心灵 兴趣
一、仿写训练
模仿是人们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一种重要方法。茅盾认为:“模仿是学习的最初形式。”模仿的特点在于不仅有很强的针对性,而且有法可循,它既能降低学习的难度,又可收到明显的效果。基于现在很多学生怯于作文,作文训练不妨从仿写开始。那么如何进行模仿呢?
1.读写结合,跟着课文学
叶圣陶先生认为,课文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中学课本中所选的课文,大多是名篇名作,文质兼美,从内容、语言到表达形式都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范例。跟着课文学,可以学到很多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一开始学生可能会觉得有些难,教师可让学生先点仿,然后再进行全仿。如学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让学生就“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作一段写景练习;捕鸟片段很精彩,可以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个捕或逮的片段,力求生动、具体。
课文《多一些宽容》的论证思路非常清晰:为什么要宽容——怎么样才能做到宽容。在此情况下可让学生进行全仿,让学生写一篇议论文。
因为有了可仿对象,学生作文实际上是降低了难度,当学生看到自己写出来的文章有模有样,心里自然会产生成功的喜悦。
2.引导课外阅读,拓宽视野
仿写课文固然重要,但是只限于课本还是不够的,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课外阅读相当重要。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资源,统一时间组织课外阅读、自由仿写。可以仿写篇章,也可以仿写精彩的片段。一些好的素材,还可以推而广之,提供给全班同学,作为模仿资料。如果碰到有学生写得好的,也可以拿出来当作范文让其他同学一起来学习。
3.在模仿中创新
别人的文章,如果不消化,终究不是自己的。如果“博百家之精华,纳千人之优点”,使文字发生了质的变化,也就是在模仿中做到创新,那么文章就是自己的了。
曾看到过这么一个例子:一位老师在教学《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后,让学生进行仿写。一位学生以《我爱家乡的枣干》为题是这样仿写的:
我的家乡在河南,我爱家乡的枣干。
细雨如丝,一棵棵枣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清明节前后,枣树抽出嫩绿的叶子,一片片椭圆形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七月十五枣红圈儿,八月十五枣落竿”。八月十五过后,枣树上挂满了红彤彤的枣儿,这时正是人们最忙碌的日子。家家户户都忙着把枣从树上打下来,再把皮削掉,然后挖核,再捏扁,最后晒干。这样枣干就做成了,枣干熬成的稀饭是最好喝的,味道鲜美,甜而不腻,让人越喝越爱喝。我们家乡的枣干历史悠久,以前是专门献给皇上的贡品。现在,家乡人民用它来招待亲朋好友,已远销国内外,枣干给我们家乡创造了财富。
我爱故乡的枣干,更爱我的故乡。
应该说,这篇作文就是一篇成功的仿写。虽说它借鉴了原文的结构及写作方法,但所写的内容是根本不同的。这里有作者自己描写的景,有自己创造的意境,抒发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二、表现心灵
在写作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写作的目的就要变为心灵表现。为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作文训练时,需要让学生对一些写作观念作进一步的认识。
1.真实
真实,不是事实的真实,而是情感的真实与心灵的真实感动。作者应带着鲜明的感情倾向和态度审视事物,并将自己的感情与评价融入对事物的描述中。
一学生在《雨天》的习作中,叙述儿子在由误解母亲到理解母亲后的感受。如是说:
依然是蔓延在前方的路途,蒙胧的天地与交接的雨水打成一片。我们撑着伞走在漫长的雨路中,幸福的珍珠已经洒落在生活的角落,现在我所做的就是珍惜。
2.想象
想象,不应是漫无目的的乱想,也不尽如童话般的幻想,而是在生活的行进中进行合理想象,并能引发读者的联想与思考。
教师在训练时可以温州中考作文《窗外》的一段做范文:
她眺望的是谁?是否是她早已死去的老伴?那位曾经与她甜蜜相处的男人?还是她在远方念书的孙女?那位曾经送花给她的女孩?或许只是一只猫?一株植物?虽然她从来都不笑,但我想当她回忆起这些曾经就在她身边的故人往事时,心中总是幸福的吧?
3.深度
深度,不是名人思想的聚集地,而是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和对内心的追问。在写作训练中,教师要让学生不断打开视野,从物质感受到情感体验再到精神求索,一步一步打开,一步一步深入。
有学生在习作中写出了这样的文章:
残酷的现实一次次打击、摧残着我,我觉得理想确实是遥远的,而面对前途这个事关重大的问题,我力不从心,茫茫然然的。我多渴望,对这个问题能早日理出头绪,让我的前途更宽敞明亮些吧!
4.形式创新
形式创新,不是忽视内容、形式至上,而应与内容成为合理的有机体。单纯追求形式的突破往往会使文章陷于一种套路,有学生在作文中一味标新立异:滥用小标题,坐诗歌,写剧本、法院审判书、药品说明书等。在作文训练中,教师应当使学生明白,像这样为技巧而技巧,将走进形式主义的歧途,作文会缺少文学鲜活的形象,优秀的作品总是内容与形式最恰当的结合体。
三、兴趣培养
纵观当今作文教学的研究现状,对作文方法及应试技巧之类的“流”的研究很多,而对学生作文认知心理、作文与学生的知识建构之类的“源”的研究却很少。而这些恰恰是作文教学中最重要的,是解决学生持久乐于作文的关键所在。
笔者认为“我手写我心”是解决问题的一剂良方。
叶圣陶先生指出:“写作材料的来源于整个生活里,整个生活时时在那里向上发展,写作的材料自会滔滔汩汩地无穷无尽地流注出来,而且常是清澈的。”如果教师引导得当,学生不仅可以避免在别人故事里流自己眼泪的情况,还可以写出自己真实的生活情况,对写作自然就不会反感了。
当然,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不应仅仅着眼于写作材料这一方面,还需要从不同方面同时进行。如,在作文批改时多点出进步或好的方面,可以起到激励作用;经常进行片段写作比赛,可以带动很大一批人投身其中;鼓励学生积极投稿,如能发表或获奖,对其本人和其他学生都是种鼓舞。
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所提及的写作训练的步骤,并不具有绝对的先后顺序,同样也不能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毕竟每个学生的写作水平和需要提高的方面是不尽相同的。在实际训练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参考文献:
1.程汉杰.《怎样在模仿中求创新》
2.《语文教学通讯》.2009年11月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青龙中学
关键词:写作训练 仿写 心灵 兴趣
一、仿写训练
模仿是人们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一种重要方法。茅盾认为:“模仿是学习的最初形式。”模仿的特点在于不仅有很强的针对性,而且有法可循,它既能降低学习的难度,又可收到明显的效果。基于现在很多学生怯于作文,作文训练不妨从仿写开始。那么如何进行模仿呢?
1.读写结合,跟着课文学
叶圣陶先生认为,课文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中学课本中所选的课文,大多是名篇名作,文质兼美,从内容、语言到表达形式都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范例。跟着课文学,可以学到很多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一开始学生可能会觉得有些难,教师可让学生先点仿,然后再进行全仿。如学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让学生就“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作一段写景练习;捕鸟片段很精彩,可以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个捕或逮的片段,力求生动、具体。
课文《多一些宽容》的论证思路非常清晰:为什么要宽容——怎么样才能做到宽容。在此情况下可让学生进行全仿,让学生写一篇议论文。
因为有了可仿对象,学生作文实际上是降低了难度,当学生看到自己写出来的文章有模有样,心里自然会产生成功的喜悦。
2.引导课外阅读,拓宽视野
仿写课文固然重要,但是只限于课本还是不够的,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课外阅读相当重要。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资源,统一时间组织课外阅读、自由仿写。可以仿写篇章,也可以仿写精彩的片段。一些好的素材,还可以推而广之,提供给全班同学,作为模仿资料。如果碰到有学生写得好的,也可以拿出来当作范文让其他同学一起来学习。
3.在模仿中创新
别人的文章,如果不消化,终究不是自己的。如果“博百家之精华,纳千人之优点”,使文字发生了质的变化,也就是在模仿中做到创新,那么文章就是自己的了。
曾看到过这么一个例子:一位老师在教学《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后,让学生进行仿写。一位学生以《我爱家乡的枣干》为题是这样仿写的:
我的家乡在河南,我爱家乡的枣干。
细雨如丝,一棵棵枣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清明节前后,枣树抽出嫩绿的叶子,一片片椭圆形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七月十五枣红圈儿,八月十五枣落竿”。八月十五过后,枣树上挂满了红彤彤的枣儿,这时正是人们最忙碌的日子。家家户户都忙着把枣从树上打下来,再把皮削掉,然后挖核,再捏扁,最后晒干。这样枣干就做成了,枣干熬成的稀饭是最好喝的,味道鲜美,甜而不腻,让人越喝越爱喝。我们家乡的枣干历史悠久,以前是专门献给皇上的贡品。现在,家乡人民用它来招待亲朋好友,已远销国内外,枣干给我们家乡创造了财富。
我爱故乡的枣干,更爱我的故乡。
应该说,这篇作文就是一篇成功的仿写。虽说它借鉴了原文的结构及写作方法,但所写的内容是根本不同的。这里有作者自己描写的景,有自己创造的意境,抒发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二、表现心灵
在写作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写作的目的就要变为心灵表现。为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作文训练时,需要让学生对一些写作观念作进一步的认识。
1.真实
真实,不是事实的真实,而是情感的真实与心灵的真实感动。作者应带着鲜明的感情倾向和态度审视事物,并将自己的感情与评价融入对事物的描述中。
一学生在《雨天》的习作中,叙述儿子在由误解母亲到理解母亲后的感受。如是说:
依然是蔓延在前方的路途,蒙胧的天地与交接的雨水打成一片。我们撑着伞走在漫长的雨路中,幸福的珍珠已经洒落在生活的角落,现在我所做的就是珍惜。
2.想象
想象,不应是漫无目的的乱想,也不尽如童话般的幻想,而是在生活的行进中进行合理想象,并能引发读者的联想与思考。
教师在训练时可以温州中考作文《窗外》的一段做范文:
她眺望的是谁?是否是她早已死去的老伴?那位曾经与她甜蜜相处的男人?还是她在远方念书的孙女?那位曾经送花给她的女孩?或许只是一只猫?一株植物?虽然她从来都不笑,但我想当她回忆起这些曾经就在她身边的故人往事时,心中总是幸福的吧?
3.深度
深度,不是名人思想的聚集地,而是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和对内心的追问。在写作训练中,教师要让学生不断打开视野,从物质感受到情感体验再到精神求索,一步一步打开,一步一步深入。
有学生在习作中写出了这样的文章:
残酷的现实一次次打击、摧残着我,我觉得理想确实是遥远的,而面对前途这个事关重大的问题,我力不从心,茫茫然然的。我多渴望,对这个问题能早日理出头绪,让我的前途更宽敞明亮些吧!
4.形式创新
形式创新,不是忽视内容、形式至上,而应与内容成为合理的有机体。单纯追求形式的突破往往会使文章陷于一种套路,有学生在作文中一味标新立异:滥用小标题,坐诗歌,写剧本、法院审判书、药品说明书等。在作文训练中,教师应当使学生明白,像这样为技巧而技巧,将走进形式主义的歧途,作文会缺少文学鲜活的形象,优秀的作品总是内容与形式最恰当的结合体。
三、兴趣培养
纵观当今作文教学的研究现状,对作文方法及应试技巧之类的“流”的研究很多,而对学生作文认知心理、作文与学生的知识建构之类的“源”的研究却很少。而这些恰恰是作文教学中最重要的,是解决学生持久乐于作文的关键所在。
笔者认为“我手写我心”是解决问题的一剂良方。
叶圣陶先生指出:“写作材料的来源于整个生活里,整个生活时时在那里向上发展,写作的材料自会滔滔汩汩地无穷无尽地流注出来,而且常是清澈的。”如果教师引导得当,学生不仅可以避免在别人故事里流自己眼泪的情况,还可以写出自己真实的生活情况,对写作自然就不会反感了。
当然,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不应仅仅着眼于写作材料这一方面,还需要从不同方面同时进行。如,在作文批改时多点出进步或好的方面,可以起到激励作用;经常进行片段写作比赛,可以带动很大一批人投身其中;鼓励学生积极投稿,如能发表或获奖,对其本人和其他学生都是种鼓舞。
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所提及的写作训练的步骤,并不具有绝对的先后顺序,同样也不能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毕竟每个学生的写作水平和需要提高的方面是不尽相同的。在实际训练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参考文献:
1.程汉杰.《怎样在模仿中求创新》
2.《语文教学通讯》.2009年11月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青龙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