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节皆花

来源 :福建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xiaoyao12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仙游菜溪名字的由来是这样的:唐代有高僧智广和尚在此修行,以野菜为粮。乡人看到溪里面有菜叶浮现,因名此溪为菜溪。这个说法来自《游洋志》,搞不明白智广和尚为什么要把吃剩的野菜倒进溪里,这垃圾分类工作做得不到位。
  广化寺旁有月峰寺,那里的辛夷花很出名。《莆田县志》云其“堂前辛夷最古”。辛夷别名木兰,由此看来,木兰溪名字的由来也并不全是瞎编的。那个传说里说“开莆来学”的大儒郑露乘舟要离莆履新,莆人摘木兰花撒到水面送别,据说这是木兰溪名字的由来。
  《兴化府志》提到,广化寺西面有一座罗汉峰,罗汉峰南侧有一个小山谷叫“佛肠坑”,广化寺开山僧“吐肠胃于此洗涤”。每回看到有人在微信朋友圈发牢骚,我总会想起这个佛肠坑的传说。
  《莆田县志》载,智泉旧名梅花漈,相传鸡峰人叫陈清的,曾经到那里放牛,忽然一个白衣老人跑出来呵斥他:“此仙人菜园地,勿饮牛污吾水!”神仙居然还要自己种菜吃,这神仙也太不像神仙了,跟邻居大爷似的。
  《莆舆纪胜》说九鲤湖九位真人:“目俱盲,独长者一眼,朗然如日,为诸真人前行。”《莆陽比事》说龟山寺:“沈陈二师雅相爱,游处必俱,唐长庆中经行龟山院,北遇六眸神龟,蹑四小龟行,俯仰其首如作礼者三,遂结庵于此,因名龟山。”九个兄弟一只眼,一只乌龟六只眼,古人太有想象力了。如此看来,《西游记》里的杨戬有三只眼睛也不足为怪。
  《莆舆纪胜》载:“出郭八十里而遥,至清源西里,曰永兴岩。……旧有洞,可炬行。宋绍兴中,山鬼为厉,张真君以巨石封之,患息。……古老相传,古时有一人,牵犬落洞中,遇一鬼与语,其人善谈,鬼喜之,遂把臂偕行,路吠不已。其人将羊卖得百钱,归家视之,皆已焚纸钱。”这个故事提醒我们注意那些“把臂偕行”的人,他们很可能是鬼,一旦被骗,连张真君也救不了你。
  出米岩在仙游古重山,传说很早的时候有异僧在此住锡,岩石的缝隙里会流出米来,不多不少,刚好够山上的和尚吃。想来这是一种绝妙的供给侧设计,可惜一位小和尚贪心,偷偷跑去岩石上打洞,想要凿出更多的米来。结果呢,出米岩从此不再出米了。出米岩不再出米还是叫出米岩,就像局长退休了还是要喊他局长。叫惯了,不那样叫彼此都难受。
  新度镇青垞村有座山,原名上横山。相传当年钱四娘修木兰陂失败投水自尽,尸浮山下,香飘七日,遂改名香山。之后村民建香山宫供奉钱四娘,香火至今不断。香山宫前面有一片杜楦树,据说树心是红的,当地百姓把这些树视为圣树。别的地方的杜楦,树心是什么颜色的?我不知道,就当这里的杜楦是独一无二的吧。此时,格物不一定致知。
  钱四娘修木兰陂失败投水自尽,后来葬香山。林从世筑陂不就,后来在黄石瑶台隐居下来。李宏成事了,分得大小孤屿的白地。大小孤屿,在今黄石金山、邹曾徐一带。以上《兴化府志》《莆田县志》皆有记。谁做了好事,人们其实都记得。
  黄石青山原名城山,“城山青,黄石出公卿”,这是旧谶语,后来都应验了。城山改名青山,是指宋代山上“松皆合抱”“其色渐青”。《莆田县志》记载:“康熙壬寅岁,迁民一日悉伐其山,至今风水犹难复也。”青山现在还叫青山,虽然松树早被砍光了。风水呢,现在的人不信了。
  《莆田县志》述里图:“郡城内外旧多凸凹不平,自知军赵彦砺砻石更砌,坦然如砥。近比屋居民动侵官路,初用长檐,后遂实筑,因袭既久,通逵渐成委巷。”看来违章建筑自古就有,“初用长檐,后遂实筑”,连手法都一样。
  湄洲岛沙滩上有黑白小石头,可以做棋子。仙游银岩山峡谷间有玲珑小石头,黄白色,质地松软,可以养菖蒲。北濑飞泉下峡谷间,也有可把玩的奇石。这些都是《兴化府志》里说的。先人就是这么好玩,喜欢记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宋彭乘《墨客挥犀》载:“壶山有柏木一株,长数尺,半化为石,半犹是坚木。”《兴化府志》和《莆田县志》都提到,这根木化石后来被蔡襄搬到自己家里去了。蔡襄这样做显然不对,喜欢归喜欢,毕竟这是公家的东西。此所谓:莫伸手,伸手必被记。
  《兴化府志》虽然是正统方志,各种奇谈一样比比皆是。最好玩的是提到蔡襄迁居的莆田蔡宅隔壁有个村叫水亭,村中大路南侧有三块石头并排列着。这三块石头颇为灵异,叫“摩香石”,“每大比之年,以手摩石,闻桂花香则中选”。水亭村到底在哪,那三块摩香石还在吗?还是不要被找到吧,免得有孩子摩不出桂花香伤心。
  明代莆田姚旅写的《露书》里记载:“莆延寿桥头一荔枝树,宋时尝采其南枝以贡,今不锡贡,北枝岁结果累累,南枝不复生。”这脾气!
  龙眼树的枝条柔脆,龙眼成熟的时候,一般要请熟练的惯手登爬采摘。可主人又担心雇工偷吃,就约定说,你在树上唱歌,歌不能停,停了不给工资。“树叶扶疏,人坐绿荫中高低断续,喁喁不已,颇足娱耳。土人谓之‘唱龙眼’。”这个典故出自《仙游县志》,可算莆田乡村Rap的起源。
  传说清代的时候,莆田九华山麓的苦竹寺附近有几条通佛性的锦蛇,寺里僧人念经,它们会爬出来旁听。我曾经在一个下雨的黄昏去苦竹寺瞎逛,走着走着,忽然想起这个传说,心里不禁一凛,赶紧去路边捡了一根枯竹抓在手里。当时苦竹寺尚未重修,庙里一个和尚也没有,诵经之声停歇了有大半个世纪。
  莆田风俗,古今大致相近,元宵、清明、端午、中元、冬至、除夕,都是大节,都离不开祭祖祭天地一类。观廖必琦《莆田县志》,唯“社学光斋”一项,如今已消失不见。“清明前后,乡学生相与醵钱为酒食,邀先生及先生之友于形胜处宴饮,以余钱奉师,谓之光斋,亦谓之浴沂会。”醵,音同句,大家凑钱的意思。浴沂二字,出自《论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如此风雅的习俗,居然消失了,真是可惜。再说我也教过几年书,也有一些学生后辈的。
  七夕节,各地节俗大多或浪漫求欢,或慧心求巧,只有莆田比较奇怪,《莆田县志》载:“七夕乞巧,稚子争击瓦缶于庭。”这是在赶天狗吗?   泉州开元寺东塔,唐咸通年间由仙游文偁建,文偁被尊为开元初祖。《清源志》记载,文偁是得道高僧,“修行坚苦,日诵《金刚经》不辍口。所居丈室,不烛自明。净瓶水常满,若有神供”。诵经修行能获神通,地方文献里屡屡提及。《莆阳比事》记载了另外一个著名的例子:广化寺的前身金仙院有个和尚叫无际,“精持《莲花经》,石忽涌泉”。小侄子刚上高中,对物理有些恐惧,我给他讲了这两个故事。他眨巴着单眼皮的双眼惊呼,哇,超能量啊!我说,不,此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是也。
  北京图书馆藏有《四家四六》一种,宋无名氏辑,宋刻本。四六文即为骈文,其主要特点是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因句式两两相对,犹如两马并驾齐驱,故称为骈文。《四家四六》为宋代四位骈文高手的四六文总集,分别为方大琮撰《壶山先生四六》一卷、王迈撰《臞轩先生四六》一卷、刘克庄撰《后村先生四六》一卷、欧阳守道撰《巽斋先生四六》一卷。其中方、王、刘都是莆田人,莆田人爱写优美辞章,由此可见一斑。
  宋福州府左司理方峻,致仕后在家里挖井,挖到泉水后这样祷告:“愿子孫居官清白如此水。”这典故真是动人,就是不知道他一个人对着井口喃喃自语的话怎么传了开来。
  林震,徽宗崇宁二年(1103)进士。熟读经典,博闻强记,长于集句,尝用诗三百八十家为《集句诗》。比如,“劝君更尽一杯酒,与尔同销万古愁”,“青山有恨花初谢,流水无言草自春”。
  宋代江苏人徐林,宣和进士,官至江南西路转运副使,因得罪秦桧被贬到兴化当知军。徐林非常崇拜郑樵,“每闻郑樵语,必手录之”。
  龚茂良有个哥哥叫龚德潜,通儒释学,宋孝宗曾召其入内说法,赐偈云:“信手拈来说,宗乘数百句。僧归寺寂寥,一字无著处。”说是“一字无著处”,整首偈诗还是被《莆田县志》记了下来。
  明代莆田和尚石窦有谒语曰:“我本江边一钓翁,无文无字无神通。有人问我西来意,日向西沉月向东。”说完这话,石窦和尚就示寂了。据《莆田县志》记载,石窦和尚圆寂后有舍利子,一颗颗晶莹如碧玉。
  明代兴化知府岳正开小西湖后,湖中蓄养鱼荷。莲花结籽、鱼养大后,“并归府学,以为会馔之助”。就是说给学生们加餐的,是不是烧烤,就不知道了。
  明成化至正德年间,湖南茶陵人李东阳以内阁大臣的身份主持讲坛,追随者趋之若鹜,形成了一个以李东阳籍贯命名的茶陵诗派。茶陵诗派强调对诗文独立审美精神的追求,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台阁体及其末流浅弱的诗风。这个茶陵诗派跟莆田关系密切:李东阳的岳父岳正曾任兴化知府;状元柯潜任翰林院庶吉士教习大臣期间,进士李东阳是他的学生;李东阳当时的同窗好友还有莆田进士陈音、吴希贤。茶陵诗派后来还出了一位特别优秀的诗人林俊。林俊也是进士,官至刑部尚书。林俊的父亲叫林朝,林俊的师傅李东阳的老丈人岳正在兴化任知府时跟林俊的老爸林朝是铁哥们。这话我是故意说得这么绕的,通俗点说,李东阳和莆田人林俊既是师徒,又是世交。
  莆田东岩山,旧称宗孔堂、俗称三教祠的麟山祖祠,供奉“三一教”创始人林龙江,祖祠正殿有一对楹联表述着林龙江的教旨:“贤此心,圣此心,天地亦此心,主敬最要;家吾事,国吾事,宇宙皆吾事,集义为先。”好大胸襟,不知是谁写的。
  莆田史上捐赠学田最多的是明万历年间一个叫许克相的乡绅,一口气捐出二百四十三亩。好笑的是,过几年,许氏家族里有人出来假装哭穷,要讨回捐出去的田地。当时一位姓沈的提学这样批示:“不愿捐者不宜强之捐,即已捐者不宜听之还。”这处事手法真是明快,赞。
  姚旅《露书》里有句:“下之争也,激于气;争之不已也,酿于上之不断。”放在今天,这应该算是职场金句。
  明代正德年间莆田城内建有名宦祠和乡贤祠,嘉靖四十三年(1564)重建。名宦祠祭祀外地来莆职官先人,计有一百零五人。乡贤祠供奉莆田历代先贤,人数更多,二百一十八人。名宦乡贤合起来三百多人,祭祀的时候光是读名单都要读老半天。
  周瑛任抚州知府后,在老家建了临汝书院。书院门口修了一个浴云池,面积有一亩大,专门用来洗涤笔砚。现在的书法家应该羡慕死,我曾目睹一个写字的朋友洗笔砚,把卫生间洗面台搞得跟菜市场里卖海鲜的摊位似的。
  明代太常寺卿、莆田人陈音和礼部侍郎顾清是邻居,二人在围墙上架了一个轮竿,用来传递诗稿,人称“诗钩”。
  先人写景,往往妙笔连连,如《仙游县志》记峰:文笔峰,秀拔尖利,若毫颖插天。天梯峰,拾级而上,其险迫面。回头峰,巍峨排奡,体势凌东。擎柱峰,矗矗员秀,巅末毕现。云顶峰,端削秀丽,摩拂云霄。飞来峰,孤嶷肃立,从空倒插,望之栩栩如生。
  明人林茂达和方良永、方良节兄弟是同学,林年纪大,把方家兄弟当小弟看。后来,方家兄弟同科登进士,一个当上浙江布政使,一个当上广东布政使,而林还是一个诸生。有一次,方家兄弟回来,和林茂达一起出席社祭活动,“二方盛服立左右,而林以蓝衫居中,委蛇自若,识者高之”。方家兄弟谦逊,可赞。更可贵的是林茂达,年长者尊,该站中间就站中间,无须曲意逢迎或故作谦卑。如此说来,此公定非凡人,果然林茂达后来也中了进士,官至四川布政使。
  明代写《莆舆纪胜》的林登名是林兆恩的堂侄。林登名的父亲林兆珂早年追随堂兄林兆恩,后于万历二年(1574)中进士,累官至大司寇。晚年告老还乡,仍热衷于“三一教”事业,编辑有《林子全集》《午尼真谛》。我有一个忘年交是官场人物,有一天跟他喝茶,我劝他退休后最好不要加入什么民间协会,他答应得很爽快,后来我却后悔自己说错话了。
  仙游有座东山岩,岩前有座南潮宫,宫里有株桂花。《仙游县志》言其:不知植自何年,古干屈曲,寸节皆花。“寸节皆花”四字甚美,借来做这篇长短句的标题吧。
  责任编辑 陈美者
其他文献
陶然走了。消息来得有点突然。  “突然接到蔡其矫的小姨子徐竞庄的电话,说蔡其矫深夜两点在睡梦中过去了!我大吃一惊:怎么会?”这是陶然在一篇怀念蔡其矫先生的文章中的开头。而今,换成许多他的文友大吃一惊了。  香港作家联会会长潘耀明先生叹道:“陶然兄走得遽然、悄然,竟连一点迹象也没有。他走的前一天,我还在香港杏花村稻花香酒楼与他喝茶谈天。”潘先生与陶然相交四十年,他们曾共同发起成立香港作家联会,陶然去
我管写字叫作迈步,一匹或一群,会嘶鸣  或集体咆哮,樹林喧响,松香飘荡  当我写下“汉语”这两个字,就等于说到白云  和大理石,说到李白想捞上的月亮  还有家园后院,蟋蟀一声紧一声慢的小调  以及西施与花木兰身上的体香  如果再配上“热血”这个副词,又意味着  你我都是汉字的子民,一大群  墨意浓淡总相宜的兄弟姐妹,守着两条  很有型的大河,守着流水中的父母心  与高贵的亚洲象为伍,写象形字  使
1971年6月出生于余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居杭州。1990年前后开始创作,文字见于各类杂志,出版有诗集《岁月之光》《醒来在秋天的早上》《此一时 彼一时》《浮世绘》《沙与树》、散文集《盛夏的低语》等多种。曾获《人民文学》创刊45周年诗歌奖、《山花》文学奖、“九月”诗歌评审奖、《安徽文学》年度诗歌奖、李杜诗歌奖等。  登 望 宸 阁  四野匍匐,这一刻忽有天地之念  一个人在午后的假寐中醒来  他
一  家乡的鑼鼓声虽至今兴盛不辍,然重温暌违已久的乡土野腔高甲戏,已是十年之后。  从漳州赶回石狮,正好遇上演出。高甲戏通常就在庙宇、祠堂或野台之上表演,名曰酬神,实则聚集村内男女老幼,共享数日之乐,同饱眼耳口之福也。回忆童年,戏台子就搭在自家门外,开演之时,每以锣鼓聚众。站在窗边就可听见胡琴、单皮鼓、堂鼓、大锣等催场的声音,大有“万灶貔貅戈甲散,千家绮罗管弦鸣”一般承平日久之况味。这些高亢的锣鼓
从《追赶养蜂人》到《冰宫殿》,刘荣书两部小说集里的作品都有一股沉郁的调子,这种调子来自那些令人感怀却又有些乖戾的故事——说“乖戾”,是说这些故事多不是自然天成的,而是小说家创世野心的产物,复杂的观念和主题在其中缠绕纠结,左冲右突。在《冰宫殿》《浮屠》的文本中,作者不厌其烦地为世界和人心绘制出种种设计蓝图,以为寻找现实的真相提供指引。我们不难探测到小说里那些古怪的装置意象、浓重的神秘气息所发出的“先
此 去 巫 山  后来,果然我们就走进了时间深处。这却是我始料不及的。  开始,我们只是怀着一种无所谓甚至是不耐烦的心情“奔跑”在巴渝至巫山的路上。  我之所以特意将重庆称作巴渝,主要缘于我的怀旧,我喜欢让事物镀上一点儿岁月的光泽。或许,因为我自己那些最美好的时光都像开过的花朵、脱落的羽毛、凋零的叶子或散落的珠子一样,大多丢失在过往的岁月之中,所以就一直坚信,人类最美好的时光也应该散落或凝固在过去
一个癌症病人,临死前究竟在想什么?  一个癌症病人,到了生命的晚期,究竟有多痛苦?  死亡来时,究竟有多可怕?  …………  这样的问题沉重压抑,令人窒息。  但假如有一天,当你我不可避免地与癌症相遇时,你一定希望碰到一个这样的医生。  她叫余慧青,重庆市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  “治病救人是我们的宗旨,但我们面对的,大多是无能为力的绝症。”  ——余慧青“医生手记”  2015年3月9日早
贵平是我的老哥,一九六八年生人,今年四十九岁。中篇小说《一路芬芳》若要说是个故事,这个故事也并不复杂,讲一个上小学的山区男孩子与暗自仰慕的女老师一同走山路的美丽往事。小说写得挺美,很遥远,很悠扬。对于我来讲,可称得上是念念不忘了。  读过一段时间了,我有三个念头想说。一是贵平为什么要写这样的小说,这个小说对一个近五十岁的中年男人来说,意味着什么?我想了几天,中午外出时坐公交车,无意中听到李春波的老
独唱  云层听见雨声喧哗  森林听见巨树轰然倒下  海听见河流哽咽,土地听见夕阳西下  你听见卦象中的否定之否定  声音之上,得意忘象  路途迎面而至,光在空中回旋  潮汐穿过内在的孤独  你在乌有中知晓热力弥漫  盔甲消失,伤口舞弄东面的长风  西面的刀枪踉跄而去  那是震颤的、匿名的金属  在记忆的声波里围困两片单薄的嘴唇  那是白昼的血衣盖住倒下的陀螺  为你走完无意识之路  其实,世界之门
疑 问  下雨了,鸟儿  为何还要飞翔?  是否某些地方  只有穿过雨才能达到  就像,一定要经过  一条满是泥坑的小路  被芒草割伤  经过一个黑屋子  一条凶狠的猎狗总在某处对我狂吼  只有这样  才能遇见你  当然,有时你有在  有时也不知去了哪里  笑  第一次  你的笑是朵白梨花  第二次  你背着刚满周岁的女儿  在出租房  笑成一朵雪花  冷,但是很干净  再一次  你的笑是病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