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动漫在培智语文教学中的引导作用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u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这几年在培智语文一线教学的经验,我发现智障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不高,甚至有部分学生对于学习语文会有抵触情绪,或者干脆就是发呆,你讲你的,我只管静静地坐着,完全没有进入教学情境中。如何能在培智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通过日常的课堂教学,一方面,我发现很多智障学生上课时心不在焉,沉醉于自我的世界中,完全不理会你在讲什么,一点儿反应都没有;而另一方面,每当休息时,我给学生放动画片看时,几乎没有一个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或者心不在焉的,而是截然相反的另一种景象:一个个坐得笔直,眼睛直勾勾地看着屏幕,时不时还会聊一下动画片的剧情,平时上课发呆的学生,此刻也是生龙活虎的样子,那精气神甭提有多足了。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反差呢?是不是可以有效地从中发现些什么呢?带着这些问题,我进行了一些探索性的尝试。
  一、观察动漫对智障学生的影响力
  包括许多成年人在内,很多人都很爱看动漫,然而,通过观察我发现,对于智力有障碍的学生,动漫则不仅仅是简单地吸引,而是会对一些学生进行启发,使他们可以自觉地动脑。有一次,我给培智四年级的学生看《西游记》,学生各个精神饱满,跟随着剧情的变化时而紧张,时而开怀大笑。在这个过程中,我惊奇地发现平日里课堂上经常发呆默不作声的几位同学,此刻却能轻易地说出剧情,知道剧中每一个人物的名字以及有什么本领等,这就和正常小孩一模一样。既然这种时候能和正常小孩一样,那么为什么在课堂上又回到发呆、默不作声甚至以自我为中心的状态呢?看来动漫对于这些智力有障碍的学生有着一种很奇妙的吸引力,以至于可以一定程度改变他们的认知能力。
  二、运用动漫引导智障学生学习语文
  既然动漫对于智障学生有如此大的吸引力,那么我何不将它引入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完成语文教学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有了这一发现,我打算尝试一下,起初,我节选部分动漫片段,在教学的同时,利用这些片段和所学课文之间尽可能地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在节选的动漫片段中体现出来,这样,学生也就能有更直观的印象,记忆也就更深刻。后来,我又进行了一些改革创新,我索性将节选出的部分和所学课文能有所联系的动漫片段进行了后期处理,结合所学的课文,自己为这些片段进行配音,使其内容上为我所用,比如说,在《西游记》的片段中我把唐僧配音成老师,把孙悟空配音成学生。在学习《学校》这一课时,老师和同学的对话变成了唐僧和孙悟空的对话。这样,学生很快就记住了所学的内容,懂得见了老师要问好,等等,而且他们会自觉地互相进行角色扮演,进一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而这在以前以书本为主的课堂教学上是根本不可能出现的场景。通过将动漫引入课堂新方法的尝试,学生不仅学习成绩有了大幅提高,而且学习兴趣越来越浓,从以前的要我学习变成了现在的我要学习,由被动接受变成了主动学习,提高了智障学生的学习效率。
  通过这一方法,我感觉到智障学生对于很多事物并非没有兴趣,无动于衷,相反他们对于有兴趣的东西的注意力超出一般人,如果能够有效地利用好这一点,通过发掘这个与众不同的特点,那么我相信,对于智障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也好,其他方面的学习也好,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
  (作者单位 青海省湟中县特殊教育学校)
其他文献
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21世纪各行业的主导支撑。作为国之根本——教育,现代信息技术在其中的运用已成为必然的趋势。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重要措施之一,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仅就使用小学数学学具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所起的作用谈几点看法。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的发展源远流长,尤其唐诗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光辉灿烂的明珠。而其中的送别诗最具代表性,在如烟海的唐诗中独树一帜。在众多的送别诗中以王维、李白、高
摘 要:将多层次调研职业学生的英语教育情况,再融合我校所进行的专业,切实地对教材实施了有针对性的专业化改革,因此全面推动了我校英语课程的专业化进程,同时也为其他正在实施教材专业化革新的职业院校给出教材专业化改革方向。  关键词:职业院校;英语教材;专业化  职业院校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应用,是为全面深化学生未来工作上的竞争力与未来可持续发展。那么职业院校一般英语课的构建有以下几个层次,也
体育兴趣主要是指学生们关心和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是对体育“心向往之”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早在197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提出,社会的发展趋势是“以人为核心的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把人的发展提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如何使学校体育为人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的学校体育教育中,存在着许多与“人的终身发展”不和谐的因素,最突出地体现为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