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融合教学模式研究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u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LED照明技术为照明显示领域的专业特色类课程,具备较强的职业针对性,与企业生产实践关系紧密。如何充分发掘该课程所蕴含的文化基因与价值范式,将德育元素融入日常教学,对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引导当代大学生建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及职业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主要从课程内容建设、教学方式改进、师资队伍建设三方面展开研究,探索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的有效融合教学范式,以期对课程思政工作的开展做出一定贡献。
  [关键词]课程思政;LED照明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2018年上海市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项目“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融合教学模式研究”(ZZyyx18009);2020年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校企合作课程建设项目“嵌入式系统设计原理与应用”(3311XQ201022-A22);2018年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重点课程建设项目“光学测量技术”(10110M190011)
  [作者简介]陈 进(1986—),男,江苏东台人,工学博士,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光电材料与器件等课程教学研究;王凤超(1977—),男,辽宁凌源人,理学博士,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理学院副教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光电材料与器件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27-0076-02 [收稿日期] 2019-11-18
  高校课程思政工作的开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的,旨在通过充分提炼大学课程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在理论知识学习中融入德育元素,实现全方位育人。专业课程为大学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统教学模式以“授业”“解惑”为主[1],但最重要的“传道”(品德培养)部分却有所缺失,因此如何把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机遇,通过教学体系内容的有效设计与建设,发掘专业课程德育功能,实现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引导,是值得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LED照明市场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行业的发展对《中国制造2025》的实现起重要的支撑作用,产品广泛应用于信息技术、航空航天、绿色制造、智能制造、医疗器械等领域。LED照明技术为服务于该行业的专业特色类课程,课程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掌握LED照明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及相关操作实践内容[2-3]。课程设置具有很强的职业针对性,与企业生产实践紧密相关,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利于实现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融合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建立。本文拟从课程内容建设、教学方式改进、师资队伍建设三方面,对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的有效融合方式进行探索。
  一、课程内容建设
  课程内容的建设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目的展开,以LED照明技术专业理论课为平台和载体,在传授学生理论知识和行业技能的同时,充分提炼、发掘、拓展该课程的德育元素并将其有效融入教学内容,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成为工作作风严谨、职业道德高尚、专业基础扎实及创新能力优秀的复合性应用型人才,课程内容建设的德育元素包含如下。
  (一)增强爱国情怀与民族自豪感
  将本课程涉及行業领域(LED照明)的发展现状、前沿成果及产业格局等内容融入课堂,让学生了解我国在该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他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同时介绍LED行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位置,以及其在《中国制造2025》涉及的十大领域和五项重大工程中所起到的重要支撑作用,增强学生的行业认同感。
  (二)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
  LED照明技术与行业的发展为人类社会、科技进步的典型代表之一,其发展过程离不开科研人员、企业家以及社会人士的付出,因此我们可以在课程内容中引入领域内的卓越科学家与企业典型的先进事迹,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教育,使其逐渐养成严谨好学、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与专业技能是企业最为注重的两个方面,前者尤甚。LED照明技术课程与生产实践紧密联系,直接面向企业、科研院所等机构,故将职业道德与素养教育融入课程内容建设是行业的现实迫切需求。此部分课程内容可邀请领域从业人员参与课程建设,走入课堂,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指导。
  (四)提高科学研究素养
  将人文情怀、科学伦理等内容引入课堂,让同学了解所学专业知识、所开发的科技产品均须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须以利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为前提,以服务于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为目标。
  二、教学方式改进
  将德育元素融入课程内容建设为实现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教学有效融合的先驱条件,而能否真正切实地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实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教育,核心在于教学方法与方式的运用。文章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丰富教学内容
  深度拓展课程原有教学内容,充分挖掘课程自身特色和优势,如LED技术在照明、显示方面的应用等。借助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教学工具,让学生在更为生动形象的形式下了解我国在相关领域的前沿发展概况、产业格局等内容,拓宽学生视野,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提炼课程内容中蕴含的文化道德元素,如学者研究事迹、职业道德典型等,使课堂成为思政教育的有效载体。
  (二)创新教学设计
  邀请企业先进典型走入课堂,现身说法,面对面指导,使学生在了解行业最新发展现状的同时,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以开放式讨论和课后作业形式对蕴含文化道德元素的问题进行思考探索,提高学生参与度,实现认知、情感、理性和行为认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契合实践环节
  LED照明技术为专业特色类课程,其所培养的学生将会直接参与LED行业的生产实践。此专业实践环节将直接通过校企合作方式进行,让学生走进企业,进入一线,亲身参与LED行业工作日常,提升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更重要的是上述课程内容建设所涉及的各项德育元素将会在生产实践中充分体现,这将可以潜移默化地实现对学生的思政教育。   三、教师队伍建设
  专任教师工作在课堂教学第一线,为落实“课程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施主体[4-5]。专任教师的言行将会直接呈现于课堂,对学生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起重要引导作用。但现今专业教师的课堂教学仍以专业理论传授为主,德育环节薄弱。因此对于促进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的有效融合来说,上述局面有待改善。加强专业教师课堂德育教育的落实可从以下几点着手:①加强专业任课教师的自身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提高道德品行素养,以自身言行践行,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②通过岗前培训、教学研讨、教学沙龙等方式,对如何进行德育教育进行培训和指导,提高专业教师德育教育能力;③促进行业交流,专任教师亲身走进LED行业相关的企业、科研院所,在交流合作中切实感知領域内所蕴含的德育元素,并将其呈现于课堂教学。相信建设一支具有高水平专业理论与技能、思想素质优秀、文化底蕴深厚的师资队伍,一定能对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的有效融合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
  四、结论
  本文基于LED照明领域的重要支撑专业课程—LED照明技术,在优化整合授课知识的基础上,拟将中华传统文化、前沿成果和科学家事迹等内容融入教学,在拓宽学生视野的同时将德育元素潜移默化地融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使学生成长为工作作风严谨、职业道德高尚和创新能力优秀的应用型人才,这对于构建和完善“课程思政”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育人功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周一峰.高职护理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路径探讨—以急救护理与技术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23):61-62.
  [2]王凤超,张灿云,邹军,孔晋芳.浅谈“校企合作”的LED照明技术课程改革[J].新校园,2016(004):98.
  [3]李月锋,邹军,林晓艳,王凤超,居家奇.LED应用技术专业“产学研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践与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 (17):169-171.
  [4]李国娟.课程思政建设必须牢牢把握五个关键环节[J].中国高等教育,2017(Z3):28-29.
  [5]赵明远,张春梅.以课程合力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思考[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5(03):115-117.
其他文献
[摘 要]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与专业融合方面还存在问题,要加大宣传力度,打造专兼结合的指导团队,构建专创融合的课程体系,创建社团,赛教融合,以实现双创教学与专业的深度融合。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专业;融合  [基金项目]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2017—2018年度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双创教学与专业融合研究—以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为例”(JG2017ZD02)  [作者簡介
[摘 要] 开展养成教育是高校立德树人的必然选择,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客观要求。该文以安徽财经大学商学院所开展的大学生养成教育模式为研究对象,就当前形势下如何以正确价值观引领大学生养成教育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并以此论证安徽财经大学商学院大学生养成教育模式的可取之处与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 正确价值观;大学生;养成教育;路径研究  [基金项目] 2019年度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201
摘要:在我国,高校“双一流”建设使得高校在现代生源竞争中处于有利竞争地位。基础学科教育作为高校发展的基石,在“双一流”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以数学学科为例,探讨与分析基础学科教育对高校“双一流”建设的作用,以期能够为高校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并且为其他高校后续开展“双一流”建设提供良好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基础学科;数学;“双一流”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
[摘 要] 该文以老年护理学为例,探讨了如何充分利用混合式教学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线下教学,以使教学效果最大化,同时就混合式教学中线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了阐述,旨在为老年护理学混合式教学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 混合式教学;教学设计;老年护理学  [基金项目] 2019年度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校级科研项目(JKD201905)“混合式教学在老年护理学课程中的应用”  [作者简介] 奚
[摘 要]该文采用调查问卷形式对一所地方院校机械工程专业的131名在读研究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从国际学术交流意识、学术研究能力、学术英语交流能力以及国际学术合作能力四个方面,分析了地方院校机械工程专业研究生国际化学术能力的现状,并探讨了提升研究生国际化学术交流能力的提升途径。分析结果表明:研究生对提升国际化学术交流能力的需求和意愿强烈,但现有培养方式还不能满足发展需求;提出并探讨了以课题研究为引导的
摘要:教学基层组织的运行过程和组织结构是研究机构的逻辑起点,本文以同济大学交通工程专业为例,提出教学基层组织架构优化导向考虑因素以及在课程群负责人制、教学团队构建及其他方面的优化方向,针对性给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与管理方案实施建议。  关键词:教学基层组织;架构优化;教学活动;交通工程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編号:1674-9324(2019)03-0025-03  
由中国合唱协会和广东省中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山杯”全国合唱指挥大赛于2006年4月10日至15日在广东省中山市成功举行。    基本技能成重要赛程    参加大赛的有来自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40多名职业、非职业指挥。他们中有的来自专业院团,有的是院校学生,还有多年来为我国基层群众合唱活动做出贡献的音乐教师和文化馆、青少年宫、工会等单位的干部,经各地合唱协会初赛后进入
摘要: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培养是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论文通过分析目前高校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培养模式现状,结合苏州大学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培养的主要举措,提出加强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培养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师范生;教学基本功;教师;培养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51-0125-02   随着高校教师队伍的不断扩大,高校引进了许多具有高学历的
摘要:本文以专业技能取证培训课程为例讨论了在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式方法,分十个方面详细介绍了课程改革的探索工作,摸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课改办法。  关键词:工学结合;高职;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3-0062-03  高职教育的办校宗旨是面向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学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实际操作技能。工学结合的人
摘要:针对当前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运用NLP等心理学知识,使用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工具,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改进、探索与实践,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改善。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NLP;微博;微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4-0134-03  当今社会,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